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郭守敬多少年历史了

郭守敬多少年历史了

发布时间:2022-08-02 14:11:53

㈠ 郭守敬是哪个朝代的人

元代科学家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着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着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㈡ 郭守敬是什么年代的人

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
邢台
(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
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

㈢ 郭守敬简介,做过什么贡献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着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着作。

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修订历法,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3)郭守敬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生于顺德府的邢台县(今河北邢台)。郭守敬父亲的情况史传未载,有可能是早逝。他是由祖父郭荣抚养成人的。

西夏治水:中统三年(1262年),因时任左丞的张文谦的推荐,郭守敬在开平府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面陈关于水利的建议六条,每奏一事,忽必烈都点头称是,对他颇为赞赏。

㈣ 郭守敬是什么朝代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㈤ 郭守敬的人物生平

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生于顺德府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郭守敬父亲的情况史传未载,有可能是早逝。他是由祖父郭荣抚养成人的。
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 。在郭荣的教养下,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郭守敬十五六岁时,曾根据书上的一幅插图,用竹篾扎制出一架测天用的浑仪,而且还堆土做了一个土台阶,把竹制浑仪放在上面,进行天文观测。他还曾根据北宋燕肃一幅拓印的石刻莲花漏图,弄清了这种可以保持漏壶水面稳定的、在当时颇为先进的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
当时,忽必烈(元世祖)的重要谋士、着名学者刘秉忠因居父丧,正于邢台西南武安县境的紫金山中结庐读书,从学的人有着名学者张文谦、张易、王恂等人。郭荣与刘秉忠交好,便将少年郭守敬送到刘秉忠门下深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儿获得了颇多的教益。
蒙哥汗八年(1251年),刘秉忠被当时总领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召入幕下。刘秉忠离开邢台后,把郭守敬介绍给了张文谦。
郭守敬成年不久后,受命来安抚邢台一带地方的脱兀脱和刘肃等,发起了整治开挖水流河道的工作,并专门聘请郭守敬承担工程的规划设计。郭守敬根据家传学问,再加上认真的调查勘测,很快就弄清了因战乱而破坏了的河道系统。随后的疏浚整治工程,使蔓延的水泽各归故道,并且在郭守敬的指点之下一举挖出已被埋没了近三十年的石桥遗物。这项工程受到了时人的传颂,着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专门为此写了一篇《邢州新石桥记》,文中的郭生指的就是年轻的郭守敬。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后称上都)即位,命张文谦到大名路(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等地担任宣抚司的长官,郭守敬也跟随张文谦一同前往学习。 郭守敬所到之处,做了许多河道水利的调查勘测工作。他还在大名召集匠人,鼓铸了一套他少年时所探究的莲花漏。大概他把作为装饰性的莲花作了改动,因此改称为宝山漏。 中统三年(1262年),因时任左丞的张文谦的推荐,郭守敬在开平府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面陈关于水利的建议六条,每奏一事,忽必烈都点头称是,对他颇为赞赏。随即被忽必烈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和管理工作。
中统四年(1263年),朝廷加授郭守敬银符,升其为副河渠使。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与唆脱颜前往西夏(今甘肃东部、宁夏、内蒙西部一带)地区视察河渠水道。数月后,张文谦又作为朝廷的代表治理西夏。郭守敬在张文谦的领导和支持下,奉命修浚西夏(今宁夏一带)境内的唐来、汉延等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的农田得到灌溉,受到西夏人民的爱戴。当地人民曾在渠头上为他建立生祠。
至元二年(1265年),升任都水少监。
至元十二年(1275年),丞相伯颜南征,打算建立水运站,命郭守敬视察河北、山东一带可通舟行船的地方,并绘图奏报。
至元十三年(1276年),都水监并入工部,郭守敬任工部郎中。 同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生前建议,命张文谦等主持修订新历,郭守敬与王恂受命率南北日官进行实测,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
至元十六年(1279年),太史局扩建为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等到进呈所制仪表时,对世祖详加解说,直到日暮,忽必烈仍未疲倦。同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
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 ,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十八年(1281年),王恂去世,郭守敬承担太史院的全部工作,同时陆续整理成《推步》、《立成》等多种着作。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任太史令。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有人建议利用滦河和浑河溯流而上,作为向上都运粮的渠道。忽必烈不能决断,派郭守敬去实地勘查。郭守敬探测到中途,就已发现这些建议不切实际。他乘着报告调查结果的机会,提出了许多新建议。其中包括大都运河新方案。 忽必烈览奏后,非常高兴,特别重置都水监,由郭守敬任领都水监事一职。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运河工程动工,开工之日忽必烈命丞相以下官员一律到工地劳动,听郭守敬指挥 。此举虽然只是个象征,但却反映了忽必烈对这条运河的重视程度和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的权威。 郭守敬领导并开辟了大都(今北京市市区)的白浮堰,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今北京什刹海)大运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他不仅根据大都的地形地貌解决了通惠河的水源问题,而且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
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通惠河成。忽必烈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回到大都,路过积水潭,见其上“舳舻敝 (蔽)水”,大悦,亲赐名为通惠河,并赐郭守敬钞一万二千五百贯,命他仍以太史令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郭守敬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
大德二年(1298年),有人提议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西北的铁幡竿岭下,开出一条宣泄山洪的渠道,向南通往滦河。元成宗铁穆耳把郭守敬召到上都商议。郭守敬根据地势和历年山洪资料,指出这条宣泄山洪的渠道要宽到五十步至七十步(约80—115米)。但经办此事的人认为郭守敬太夸大事实了,就把他定的宽度缩减了三分之一。谁知次年山洪暴发时,果然因渠道太窄,泛滥成灾,还险些冲及成宗的行帐。成宗在避水时叹道:“郭太史真是神人呐,可惜没有听他的话!” 大德七年(1303年),成宗下诏,凡年满七十岁的官员皆可退休,唯独郭守敬,因为朝廷还有工作依靠他,不准退休。由此形成了一个新例:太史院的天文官都不退休。
元成宗之后,元朝政权腐朽,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日益剧烈,生活穷奢极欲,在这种背景下,郭守敬的创造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与同他当时不断提高的名望相对照,他晚年的创造活动十分沉寂。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㈥ 郭守敬是什么朝代的

郭守敬是元朝的。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汉族,顺德邢台(邢台市邢台县)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三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291年1月26日,元世祖根据郭守敬的建议,引大都西北的诸泉水,在金国原来运粮河的基础上重加修凿,东至通州入白河,全长164里,建坝湖11处,计20座。取名“通惠河”。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活动中,他精心观察客观事物的特点,从中掌据它们的发展规律;他能很好地发现和总结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从具体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高;他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取长补短,使自已的科学研究事业逐渐趋于完善。但是,他从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经验,敢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㈦ 郭守敬的一生简介

郭守敬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曾是金元之际的着名学者,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而且熟知天文历算,擅长水利工程。闲暇时间,经常给郭守敬讲一些天文、水利等方面的知识。受祖父的熏陶,郭守敬从小就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276年,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全国人民迫切需要恢复生产。但蒙古以前使用的历法,误差较大,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元世祖迁都大都后,决定改旧法,颁行元代自己的历法,以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他下令成立太史局,专门编定历法,由郭守敬、王恂主持修订新历。

郭守敬等人经过4年的时间,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的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终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编制出了精密准确的新历法——《授时历》,意思是“敬受民时”。期间,郭守敬进行了200多次晷影测量,测定出1277年到1280年3年半时间内的冬至时刻,推算出一年周期为365.2425天。比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且与现行的《格里高利历》几乎完全相同,但却比《格里高利历》早了几百年。

郭守敬不仅为我国的天文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水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在1260年,郭守敬就曾帮助大名路长官张文谦到各地勘测地形,筹划水利工程,多次提出水利方面的良好建议。元初,大都的粮食供应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元世祖决定开凿一条从天津到大都的水上通道,并疏通淤塞已久的大运河,命郭守敬负责整个工程的设计和督修。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将大运河疏通,水上通道建成,对增进南北航运、改善农业灌溉、促进生产贸易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惠及后世。

郭守敬是13世纪世界上有突出成就和发明创造最多的科学家之一,他以多方面的科学成就丰富了人类科学文化宝库,成为全世界人民所景仰的科学巨匠。

阅读全文

与郭守敬多少年历史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