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绍一下广东茂名的年例历史和文化
晚上好!
广东茂名年例
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继而是元宵节。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是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里,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过完春节(旧年)的农历正月份,,但在整个地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月30日都有过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农村举行,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会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而贯穿整个年例的大都是迷信的活动。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忠”或"摆灶",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正年例的早上,菩萨出游巡门,人们抬着菩萨挨家挨地走,还跟着个道士,到了一家就手舞足蹈,念念有词,陪着菩萨共舞,十分滑稽热闹。如果村子很大,菩萨就要从早都晚不停地巡门,求能完成任务,这一天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狮,看大戏,放烟花等等。这一天主人还会邀请诸多朋好友,开怀畅饮,热闹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追溯年例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已有了相关的据记载,从史料来看,年例最初是由冼代家族兴起的,但其演化过程没有史料记载。年例实际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粤西高州等地方祖先迁徙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传统的年例的主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本质是一种迷信活动,即便是现在年例形式,也充了迷信色彩。文革时期,年例曾被当作四旧,被禁止。直到改革开放,各农村又恢复了做年例的习俗。年例是大吃大喝的一连串的迷信活动。现在的年例则更加注重门面工夫,许多人都是利用年例大讲排场,以显示自己的财势、地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不良风气。这的确是年例横不利的一方面。许多人都对年例这个习俗有争议,尤其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迷信色彩。但作为一项自古沿袭的民间习俗,它表现的更多的应是优良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㈡ 茂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于1959年设立(县级),1975年升格为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全市“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享誉盛名,是“中国罗非鱼之都”。
具体的你可以看下“茂名”的网络
㈢ 广东茂名高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公元528年~2006年粤西地区管辖情况的史实资料 1、唐贞观二十三年前(公元649年以前)的高州,距今1400年前。 岭南的州是何时设立的?据史载,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地方政制始为州、郡、县三级。为了笼赂俚人渠帅,把俚区纳入郡县,南朝各代尤其是梁、陈两代统治者在粤西大量增设郡县,向俚帅封官,高州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设置的。据史载,当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原高凉地西部置罗州,地域为今的化州、吴川中西部、廉江、今高州西南部、湛江市区东部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县相邻边缘地区,州治化州。此制一直延至隋初,冼夫人就是此时代人,隋大业年(607年),高州被废,至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州治仍在阳江,延至贞观二十三年(646年),高州治阳江达105年。 2、唐贞观二十三年至民国前的高州。(公元649年~1912年)长达1263年 据《广东通史》、《旧唐书》载,唐太宗晚年为了削弱粤西冯氏的势力,在贞观二十年冼夫人孙冯盎卒后,于二十三年(649年)撤销高州都督府,把冯氏长期把持的高州地域分开,增置恩州。这样高州减少了恩平、阳江、阳春的地盘(原本恩平、阳江、阳春属高州),同时又把高州州治从阳江迁往偏僻的山区的良德县,以分散冯冼家族势力。次年,永徽元年(650年)复置潘州。今高州的顿梭以南原茂名县地,吴川东部、电白麻岗以西原南巴县地被分出为潘州辖。高州地域只剩下良德、电白、连江三县(今高州、电白东北、东南部。与后高凉地同)。据清道光《高州府志》载,开元元年(713年),因唐玄宗登基,高力士是其庞臣,便把高州治所迁至高力士祖婆冼夫人故乡的连江县(今电白马踏禄岳下村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化州(原辩州)也划入高州府,高州府六属自此始。成化四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今电城镇),高州府也从电白旧城(今高州长坡)迁治茂名县城(今高州镇)。至清代仍称高州府,建制与明代大致相同,辖地为一州六县、即化州县、茂名县、电白县、吴川县、信宜县、廉江县(即辖今湛江的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3、民国以后的高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高州府,广东省派出高州绥靖处,驻茂名县高州城,领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六县(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民国三年,撤高州绥靖处,设高雷道,治所在茂名县,辖原高州府、雷州府、阳江直隶州属下11县。九年(1920),撤道,派出高雷善后处,治所与高雷道同。民国十四年(1925),撤善后处,派出南路行政公署,驻茂名县(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城。高州管辖整个湛江地区)。 十五年,又改为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11月,广东派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茂名县,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阳江、阳春和梅箓管理局。民国二十七年派出南路行署驻茂名县,管理第七、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原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治所和辖区不变。(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高州府地域先后属南路行署、高雷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地区),治所已不在茂名城,而是在湛江市。(湛江管辖茂名、阳江,治所在今湛江) 1959年3月,茂名市成立,茂名县与信宜县合并(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市,即今高州市和信宜市在当时合并),改名高州县,1961年10月,信宜县析出复置,茂名县改名高州县,辖地只是原茂名县三分之二。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制,高州县属于茂名市管辖。1993年冬,高州县改为高州市(县级),这就是现在的高州。 简明摘要: 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当时阳江属高州)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
高州府在历史上包含地域很广,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最早的府衙在今阳江阳西,今高州市只是后来府衙搬迁过去的,可以说今高州不能代表整个古高凉地区。不要混淆今高州和古高州概念
㈣ 茂名天马山有多少年的历史啦
你的问题是开发历史还是存在历史?开发历史也就21世纪伊始开始吧
㈤ 茂名的天马山约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急!急!急!
天马山自然生态旅游区位于信宜北界,占地26平方公里,现已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首期开发。旅游区内满目苍翠,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加上保持良好的原始生态,使得这里溪水湍流,瀑布飞珠,林深树壮,鸟语花香,堪称人间仙境。更有神鹿飞瀑、蝴蝶谷、天马山天池、高山万亩草原等,景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经初步开发,天马山旅游区现已开通了15公里的上山硬底化水泥路和6公里的景区步行道,建成了天马阁、瑶寨、斗马场、天池游乐、山泉浴场等景区,成为茂名市又一旅游度假胜地,也将成为粤西地区乃至全省重要的旅游观光新亮点。(责编/翟秀艳)据茂名日报
㈥ 关于茂名市文化历史背景
据历史记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59年设立茂名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
茂名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土着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始称百越族。茂名大地历经千年的风雨剥蚀,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高州的冼太庙、观山寺、宝光塔、长坡旧城、信宜的镇隆古书院群、化州的孔庙、电白的钟鼓楼、冼太故里、茂南的恐龙蛋化石等人文景观引人入胜,文化底蕴丰厚。茂名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岭南着名才子陈鉴等都是高州人。今天,大部分古迹都被开发成景点,供游人参观游览。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着道士下棋。道士欣赏他的对答和相貌,教他予黄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东山采药炼丹,而后升仙于西山(观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门外冼太庙门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迹,今该庙内还有一块生长着少许苔藓的石船破石存在,作为传说中的潘仙遗迹的历史见证(又一说是冼夫人遗物)。
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历史功绩,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唐因之”。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