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皮影有多少年历史了

皮影有多少年历史了

发布时间:2022-08-03 08:06:17

A. 皮影的历史

皮影作为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皮影相传起源于汉代,与剪纸似乎有着共同的来源。《汉书·外戚传》云:“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妇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帷坐而奇。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此作诗日:‘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记皮影条时,亦用武帝与李夫人之事,并接于其下云:“由是后有皮影……汉武以下无闻。”这里记录了一个方士使用法术,试图满足汉武帝思念故士的李夫人的要求的故事。方士所采用的法术的原理与现代皮影表演的原理很相似,也可以算是最早的关于皮影的记载。但在汉代后却再也找不到类似的记载,据顾颉刚先生考证,汉代以后,可能为方士之流所保存,“遂致秘而不彰”。直到宋代,有关皮影的记载才又多了起来。

到了宋代,皮影已成为一种普及的艺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崇、观以来,在京瓦肆技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祖六姐,皮影。丁仪、瘦吉等,弄乔皮影……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影人的制作,“元(原)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见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在人物的造型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耐得翁储《城记胜·瓦舍众伎》)演出的剧目多为社会上流行的话本、传说故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博弈嬉戏部》记:“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当时,“京师有富家子……而此子甚好看弄皮影,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宋张来《明道杂志》)据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载,当时着名的弄皮影者,已有22人之多,而且还建立了职业的班子。

元代的皮影虽不如宋代兴盛,但在民间极为盛行,并开始流传到国外。如波斯学者瑞士德·安定(RashidOddin,约1284~1318年)曾说:“当中国成吉思汗的儿子在世的时候,曾有演员来到波斯,能在幕后表演特别戏曲,内容多为国家的故事……”

明清两代,皮影在国内广为流传,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流派,演技亦有所提高。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引元末明初诗人瞿佑看灯诗云:“南瓦新开皮影场,堂灯明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度(渡),犹把英雄说霸王。”由此可见,明代的皮影已演刀马人物了。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国皮影也在这一时期流传到爪哇、马来、暹逻、缅甸、日本等地。到18世纪,天主教的传教士又把中国皮影介绍到法国。

在清代流传的众多流派中,以河北的“滦州布影”最为有名。其他如黄河两岸的“驴皮影”,湖北、湖南的“影子戏”,广东的“纸影”,江浙的“皮囡囡”等,也都盛行一时。各大城市中皮影班云集。康熙时,礼亲王府还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皮影。皮影艺术已成为社会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悠久历史的皮影艺术,至今仍在各地流行。由于各地风俗民情及群众审美观念的影响,各地皮影在艺术表演上,唱腔及皮影雕刻艺术上,都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和不同的风格。

皮影在陕西流传极广,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及关中各地。乡绅官宦家和平民百姓家均备有不同规模的影箱,尤其是在民间流传的影箱,虽小却也行当齐全,一般都能凑出数十出戏来。这些戏箱中有不少是清代流传下来的。陕西的皮影有东、西、南三路之分。

皮影,以碗碗腔皮影为代表,其形体造型小巧,约十寸许,形制古朴,表现含蓄,刻工较精细,男性角色多为豹头深目,女性形象,极尽秀婉妖媚之致。西路皮影又叫弦板腔皮影,其形体较大,约十三寸许,头脸多刻通天鼻梁,女性英俊大方。陕南皮影介乎二者之间,人物忠奸善恶易分,英妇少女有别,从其技法、设色上能够区分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及年龄。

北京皮影分东、西城两派。东城派系由河北滦县乐亭镇传人;西城派传说是明代由兰州传到河北涿州,后入北京。东派皮影人物小巧,先用羊皮后用驴皮,尺寸约为八寸左右,有连台本戏演出;西派皮影人物较大,约为东派的一倍,用牛皮刻成,操作亦较简单。至光绪时,东派“滦州影”大为发展,而西派“涿州影”日趋没落,成了“滦州影”的天下。当时最有名的班子有“三义班”、“三乐班”、“永乐班”、“玉顺和班”、“同乐班”、“裕顺班”、“荣顺班”、“德胜班”、“毓秀班”、“鸿庆班”等。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的脸谱。

在浙江,皮影又叫“羊皮戏”,是因为雕刻影人的材料多用羊皮为之。平时,除逢年节演出外,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也要演出羊皮戏。为祈求蚕桑生产获得好收成,

要演“蚕花戏”,多为吉庆内容。村中发现有偷盗行为,查获后要罚款,演“禁格戏”,剧目多为《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另外,求神拜佛,许愿要演“还愿戏”;造屋上梁要演“上梁戏”;各种名目的迎神赛会上要演“神戏”;小孩周岁要演“周岁戏”;结婚时要演“暖房戏”。羊皮戏在造型上很少雕刻,人物的五官、衣饰多用鲜艳的色彩画成,装饰性较强。过去,艺人们多用扁担挑着羊皮戏的道具,在农村中巡回演出。皮影艺人多是农民,既种田,又演戏,演出时供吃饭就行,收费极为低廉。羊皮戏的演出,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河北省的皮影分东、西两派,西派流传的区域为涿县、良乡、易县、涞水、定县、深县等地,现在已不多见。东派流传的区域,有滦县、乐亭、昌黎、蓟县、迂安、丰润、玉田、遵化等地,最兴盛的当数滦县。滦县即“滦州布影”的发祥地,据传兴于明初,然而最早的记载却只见于清代嘉庆年间编撰的《滦州志》上。《滦州志》卷一记滦州风俗日:正月十五前后城市及乡村必演皮影,“用木板筑小高台,后围以布。前置长案。作宽窗格,蒙以棉纸。中悬巨灯。乃雕绘薄细驴鞹,作人物形。提而呈其影于外,戏者各肖其所提脚色以奏曲”。当地人不称滦州影而日“乐亭调”。

此外,山西、山东、甘肃、四川、福建、广东、湖南等地民间均有皮影流传,结合着年节风俗进行演出,丰富着人民的生活。

B. 皮影的起源在哪个朝代

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华县皮影

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C. 皮影的起源与历史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3)皮影有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皮影戏通过艺人制作的道具、影人来表现作品内容,这同古代傀儡戏一样。其他各地的戏曲通过脸谱、唱腔和剧本来展现内容。在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过程中,皮影戏与各种地方戏曲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影人的脸谱造型除了受宗教壁画和雕塑的影响之外,和地方戏曲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皮影戏中的角色也分生旦净丑诸行,不同谱式和纹样根据不同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描绘样式。由于影人受表演形式的影响,只能显示一面在屏幕上,但正是由于侧面描绘的局限,反而带给它更具特色的美感,具有自身的特点,使形象更概括,更独特,凭借独有的形式美深深吸引了观众。

从民间艺人传承下来的影人我们可以发现,皮影的脸谱中可以找到许多在戏曲里已经失传的东西。如果从皮影出发来研究传统戏曲,会从不同方面发现其深刻价值。

D. 中国皮影戏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jué)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因文献不足,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最迟在北宋时,中国影戏已极成熟,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宋代的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着作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除了一些有名的艺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宋代以后至明清,影戏一直盛行,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普及全国各地,与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发展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影戏艺术

E. 中国皮影戏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

F. 中国皮影戏有何发展及演变史

中国皮影戏在宋朝的时候都已经很成熟了,到了严明后就全国广泛流传,但是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G. 中国皮影戏已有多少年的历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jué)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而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上述种种的局限性。它不仅真实地再现了皮影戏的原理,制作也相当的方便,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的进行修改。我们可以打破皮影戏作为传统艺术的沉重,而给它赋予大量现代的流行元素。我们可以在动画中应用电影中各种长镜、短镜以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戏的方法来演绎现代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网络的技术,让皮影戏(而不仅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艺,只需要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创意即可。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的初衷,我们也相信这样的表现手法能够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H. 自皮影戏诞生,至今为止已有多久的文化历史了

自皮影戏诞生,至今为止已有多久的文化历史了?

皮影,据史书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I. 皮影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历史:

1、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2、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3、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

4、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

5、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6、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

7、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9)皮影有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皮影传承下去的原因: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

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阅读全文

与皮影有多少年历史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