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大战役不得不看
是的
这三场战略决战中,解放军用了三个不同的战术,分别是辽沈战役中关门打狗,淮海战役中中间突破,平津战役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解放军的这三个不同战术和效果。
一、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被分割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孤立的据点。在解放军的攻击下,国民党军队一面妄图依靠具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大城市负隅顽抗,另一方面又准备撤向关内加强华中防御,正处于是撤是守举棋不定的困境。为了防止东北国民党军队撤入关内与华北国君汇合后加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中央军委毛主席等人决定阻止敌人南下入关,采取就地歼灭的方针,即“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具体而言就是,解放军迅速攻克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通往关内的唯一通道,最终把敌人围困在沈阳、长春等大型城市并全部歼灭。
二、淮海战役“中间突破”。辽沈战役后,解放军随即发动了淮海战役。当时蒋介石为确保南京的安全,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布下重兵防守,安排的兵力达80余万人。针对国民党的这一军事部署,中央军委毛主席等人决定对敌人实行“中间突破”、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具体而言,就是解放军首先在徐州附近的碾庄作战,控制陇海线(东西方向),切断敌人的海上逃跑路线,形成包围徐州,兵临江淮的架势。接着,全力抢占徐州到蚌端口的战略之地宿县,控制津浦线(南北方向),防止国民党军队从徐州逃亡蚌端口,再逃到长江以南。因此淮海战役中,有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在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在陈官庄歼灭杜聿明集团,这三场围歼战。通过这三场围歼战,国民党的80万大军一个也没跑掉,全被解放军吃掉。
三、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淮海战役末期,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 500千米的狭长铁路线上摆起“一字长蛇阵”,期望在战争中互相救援,并企图在溃败时从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窜。能否稳住敌人,不让它南逃或西窜,不让它收缩集中,就成为能否取得平津战役胜利的关键。首先,华北野战军在西边将国军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围而不打”,堵死敌人的西窜的路。接着东北野战军迅速秘密入关,插在北平和天津之间,“隔而不围”,切断敌人的南逃的路。整个布置完成后,“先打两头,后取中间”,解放军首先攻克了新保安和张家口两地,接着又攻克天津。最后,陷入孤立绝境的北平国民党军队被迫接受和平
2. 三大战役的特点分别的什么
三大战役的特点:
辽沈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关门打狗"
淮海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先取两头,再中间突破"
平津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先围而不大,与淮海战役相配合,待淮海战役结束后,再"瓮中之鳖"
3. 初中历史的中国历史部分 关门打狗 的是哪一场战役
淮海战役
4. 三大战役中的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分别是哪两次另一个战役又是什么
关门打狗是辽沈战役。解放军攻克锦州后,国军包括五大主力在内的新一军、新六军等数十万大军就被关在东北了,分别在黑山、长春等地被歼灭。
瓮中捉鳖是平津战役,天津攻克后,北平的守军被困在瓮中,不得不投诚。
最后一次是淮海战役,60万大军与80万混战。结果由于初期国民党方面许多部队的倒戈,造成淮海战役国军的全线被动,最终崩盘。
1、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3、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4)历史关门打狗哪个战役扩展阅读: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1、主要战略思想
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
2、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
3、以攻打重点目标统率战役全局
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点攻击目标: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淮海战场上,敌人的兵力部署呈现出“一点两线”的十字架格局。为了实现“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做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
平津战场上,针对敌人一字长蛇阵的兵力部署, 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 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把 张家口、新保安及塘沽、芦台等地区作为首攻的重点 目标。
5. 历史上关门打狗的事件是哪一次
1、关门打狗
解释: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近义词:瓮中捉鳖;反义词:放虎归山
2、历史上比较着名的关门打狗事件,应该是辽沈战役。
1948年9月,毛泽东认为大决战时机已经到来,遂决定发起三大战役,首先是在东北打,这就是辽沈战役。
当时,国民党东北主力大都聚集在长春、沈阳、锦州这三个孤立地区。怎么打?毛泽东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决定,先打锦州之战。
锦州位于东北的南端,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一个战略重点。先打锦州的好处是:
首先,吃掉防御这地区的十万余之敌,就切断了东北之敌和华北之敌的联系,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使得东北地区长春、沈阳之敌,都处于孤立无援之绝境;
其次,打锦州,必使锦州南北之敌前来救援,我们则可以趁机歼灭援敌;
第三,这样再打沈阳就容易得手,而长春之敌也可能迫于大军压境而投降。
毛泽东这着打锦州的“关门打狗”棋一走,全盘皆活,不但打赢了辽沈战役,而且有利于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如期顺利地进行,促使全国胜利的提早到来。
6. 历史!!!!!!!!!!!!
应该是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的特点:
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平津战役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7. 关门打狗出自
【关门打狗】汉语成语,意思是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出自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就是这个意思。’赵航宇说,‘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8. !关门打狗,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京战役是什么
是辽沈战役.即打下锦州关上了通往东北的大门.杜聿明的军队不战自溃.所以争夺锦州-战极其惨烈
9. 历史上关门打狗的事件是哪一次
关门打狗指关起门来打狗,这样狗就不会逃出门去,打狗这件事情显得势在必得,易如反掌。比喻有准备地打击对方,使之无法逃避,进而进行有效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