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开创历史两巨头是什么

开创历史两巨头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04 06:46:06

A. NBA历史上,最强的三巨头组合是哪些组合

随着近年来NBA巨星抱团风气盛行,想要夺冠的最好方式就是让球星们在一支球队里打球,于是,组成三巨头在如今的联盟也是越来越普遍。当然,想要让三位巨星融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巨头也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今天,过人君便带领大家重排NBA历史上的8对三巨头,看看排名是否和你们心中的一致呢?

第8名:雷霆三少(杜兰特 威少 哈登)

荣誉:总决赛


说到NBA历史上最成功的三人组无疑是公牛王朝的乔丹、皮蓬与罗德曼了,如果不是罗德曼加入公牛比较晚,我想他们三人合作的冠军数将远不止3座,罗德曼的到来也补足了公牛最后一块短板。在他到来的第一个赛季,公牛便取得了72胜10负的NBA常规赛最佳战绩,并连续3年拿下了总冠军。乔丹、皮蓬与罗德曼无疑是NBA历史公认的最强3人组,他们的实力也远不止3座总冠军奖杯,将他们排在历史第一可谓当之无愧。

B. CPU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各个时期的CPU的特点是什么

CPU 的发展及相关产品技术

CPU 的发展及相关产品技术
C P U (C e n t r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U n i t),即中央处理单元,也称微处理器,是整个系统
的核心,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位。它负责整个系统指令的执行、数学与逻辑运算、数据存储、传送以
及输入输出的控制。因为C PU 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人们就以它来判定电脑的档次,于是就
有了4 86 、5 8 6 (P e n t i u m)、P Ⅱ、P Ⅲ、P4 之分。C PU 既然关系着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当然也关系着指令和数据处理速度的快慢,因而C PU 有不同的执行功能,不同的处理速度。一般C PU
的功能和处理速度,我们可以从它的型号和编号来判断,如P e n t i um 系列是5 86 机种的C PU,型号
后的数字即为它的工作频率(时钟频率),单位是M Hz 。
第一节 CPU 的历史
CPU 从最初发展至今已经有20 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 PU 可以分为
4 位微处理器、8 位微处理器、16 位微处理器、32 位微处理器以及64 位微处理器等等。在风起云
涌的IT 业界,PC 机CPU 厂商主要以I n t el 、AMD 和V I A(威盛)三家为主,我们将以他们的产品为介
绍重点。
一、Intel 阵营
I n t e l(英特尔)公司大家已经是如雷贯耳,不管你是否为计算机高手,也不管你是否是业内人
士,只要你知道计算机这个词,对I n t el 就一定不会陌生。I n t el 是全世界硬件行业的老大,是世
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商和制造商。提到I n t el 公司就不能不谈谈I n t e l C PU 芯片的发展历程。按照
国际上目前比较能够得到业内认同的说法,I n t el 的CPU 芯片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I n t e l 4 0 04
1971 年,Intel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 。这是第一个用于个人计算机的4 位微处
理器,它包含2 3 00 个晶体管,由于性能很差,市场反应冷淡。
2 .I n t e l 8 0 8 0 /8 0 85
在4 0 04 之后,I n t el 公司又研制出了8080 处理器和8 0 85 处理器,加上当时美国M o t o r o
la 公司的M C 6 8 00 微处理器和Z i l og 公司的Z80 微处理器,一起组成了8 位微处理器家族。
3 .I n t e l 8 0 8 6 /8 0 88
16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 n t el 公司的8086 微处理器, 以及同时生产出的数学协处理器,即8087
。这两种芯片使用互 相兼容的指令集,但在8 0 87 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 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
数学计算的指令。由于这些指令应用于 8 0 86 和8 0 87,因此被人们统称为x 86 指令集。此后I n t el
推出新一代CPU 产品均兼容原来的x 86 指令集。
1979 年I n t el 公司推出了8 0 86 的简化版——8088 芯 片,它仍是16 位微处理器,内含2 9 0 00
个晶体管,时钟 频率为4 .7 7 M Hz,地址总线为20 位,可以使用1MB 内存。 8088 的内部数据总线是16
位 ,外部数据总线是8 位。1981 年,8 0 88 芯片被首次用于I B M PC 机当中,开创了个人电 脑的新时
代。如果说8080 处理器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话,那么8 0 88 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P C(个人电脑)机
的第一代C PU 便是从它开始的。
4 .I n t e l 8 0 2 86
1982 年的I n t e l 8 0 2 86 虽然是16 位芯片,但是其内部已包含了1 3 .4 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
也到了前所未有的2 0 M Hz 。其内、外部数据总线均为16 位,地址总线为24 位,可以使用1 6 MB 内
存,工作方式包括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
5 .I n t e l 8 0 3 8 6 D X /8 0 3 8 6 SX
32 位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首推I n t el 公司1 9 85 年推出的 8 0 3 86,这是一种全32 位微处理器芯
片,也是x86 家族中第一款 32 位芯片,其内部包含了2 7 .5 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 2. 5MHz,后逐步
提高到3 3 M Hz 。8 0 3 86 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 32 位,地址总线也是32 位,可以寻址到4 GB 内
存。它除了具有 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3 86 的工作方式,可 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 0
86 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1 9 89 年,I n t el 公司又推出准32 位处理器芯片8 0 3 8 6 SX 。它 的内部数据总线为32 位,与8
0 3 86 相同,外部数据总线为16 位。 也就是说,8 0 3 8 6 SX 的内部处理速度与8 0 3 86 接近,也支持
真正 的多任务操作,并且可以使用为8 0 2 86 开发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8 0 3 8 6 SX 的性能优于8 0 2
86,而价格只及8 0 3 86 的1/3 。386 处理器没有内置数学协处理器,因 此不能执行浮点运算指令,如果
需要进行浮点运算,必须额外购买昂贵的8 0 3 87 数学协处理器。
6 .I n t e l 8 0 4 8 6 D X /8 0 4 8 6 SX
1 9 89 年,8 0 4 86 处理器面市,它集成了125 万个晶体管,时 钟频率由25MHz 逐步提升到33MHz 、
4 0 M Hz 和50MHz 。80486 内含 80386 和数字协处理器80387 以及一个8KB 的高速缓存,并在x 86 系列中
首次使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 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
提高了与内 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 0 4 86 的性能比带有8 0 3 87 数学协处理器的8 0 3 86
提高了4 倍。
早期的486理器分为有数学协处理器的486DX 和无数学协处 理器的4 8 6 SX 两种,其价格也相差许多。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C PU 的频率越来越快,而PC 机外部设备受工艺限制,能够 承受的工作频率有限,
这就阻碍了CPU 主频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C PU 倍频技术,该技术使C PU 内部工作频率为
处理器外频的2 ~3 倍,4 8 6 D X2 、 4 8 6 D X4 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以后的日子里,C PU 开始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
7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C l a s s i c(经典奔腾)
代号54C
发布时间:1993 年
核心频率:60 ~200MHz
总线频率:50 ~66MHz
工作电压:3.3V
制造工艺:0.8 ~0.35 μm
晶体管数目:310 ~330 万个
芯片面积:191mm 2
缓存容量:16KB L1 Cache
指令内置:x 86 指令集、x 86 译码器、80 位浮点单元
接口类型:Socket 7
早期的Pentium 处理器(主要是Pentium 60 和Pentium 66)存在浮点运算错误的问题,Intel 为此
花4 亿美元回收了大批有问题的CPU,这在当时是十分冒险的行为,但Intel 的这一做法最终赢得了用
户的信任,P e n t i um 再度成为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
8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P r o(高能奔腾)
代号6
发布时间:1995 年
核心频率:150 ~200MHz
总线频率:60 ~66MHz
工作电压:3.1V/3.3V
制造工艺:0.5 ~0.35 μm
晶体管数目:550 ~700 万个
芯片面积:196mm 2
缓存容量:16KB L1 Cache 、256KB/512KB/1MB L2 Cache
指令内置:x 86 指令集、x 86 译码器、80 位浮点单元、分支预测功能
接口类型:Socket 8
9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M MX
代号55C
发布时间:1997 年
核心频率:166 ~233MHz
总线频率:60 ~66MHz
内核电压:2.8V
I/O 电压:3.3V
制造工艺:0.35 μm
晶体管数目:450 万个
芯片面积:128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指令内置:x 86 指令集、x 86 译码器、80 位浮点单元、M MX 多媒体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7
P e n t i u m M MX 有1 6 KB 数据缓存、 1 6 KB 指令缓存和4 路写缓存,并增加了 从Pentium Pro
而来的分支预测单元和从 Cyrix 6x86 而来的返回堆栈技术。新增 的57 条M MX 指令用来处理音频、视频和
图像数据,使C PU 在多媒体应用上的能 力大大增强。
1 0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Ⅱ 代号:K l a m a t h (1 9 97 年上市)、 Deschutes(1998 年上市)
核心频率:233 ~333MHz(66MHz 外频)、350 ~450MHz(100MHz 外频)
总线频率:66 ~100MHz
制造工艺:0.35(Klamath)/0.25(Deschutes)μm
核心电压:2.8V(Klamath)/2.0V(Deschutes)
晶体管数目:750 万个
芯片面积:130.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512KB L2 Cache
接口类型:Slot 1
Pentium Ⅱ是在Pentium Pro 的基础上将内置的L2 Cache 移出,与C PU 焊在同一块电路板上,然后封
装成卡匣形式而 成。外置L 2 C a c he 的容量为5 1 2 KB,以C PU 速度的一半运行。
1 1 .I n t e l C e l e r o n(赛扬)
代号:Covington
发布时间:1998 年
核心频率:266 ~300MHz
总线频率:66MHz
制造工艺:0.25 μm
晶体管数目:750 万个
芯片面积:153.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接口类型:Slot 1
1 2 .I n t e l C e l e r o n M e n d o c i n o(新赛扬)
代号:Mendocino
发布时间:1998 年
核心频率:300 ~533MHz
总线频率:66MHz
制造工艺:0.25 μm
晶体管数目:1900 万个
芯片面积:153.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128KB L2 Cache
接口类型:Slot 1 、Socket 370
由于具有和Pentium Ⅱ一样的核心,所以Celeron 的浮点能力依然强劲,在游戏和3D 图形处理方面与
P e n t i u m Ⅱ一样出色。但没有了L 2 C a c he,C e l e r on 的整数性能大打折扣,Celeron 266 的
整数运算能力甚 至还不及Pentium MMX 233,在与K6-2 的争斗中一败 涂地。所以I n t el 又加入了1 2 8
KB 全速L 2 C a c he,此为新赛扬。
新赛扬只有128KB L2 Cache,虽然比 起P e n t i u m Ⅱ的5 1 2 KB 少得多,但其性能 并不比P e n
t i u m Ⅱ差。因为新赛扬的缓存 速度与C PU 核心频率相同,而P e n t i u m Ⅱ 的缓存速度只有C PU
核心频率的一半。
正因为如此,新赛扬不但具有同频 P e n t i u m Ⅱ的高性能,并且具有很强的超 频能力,部分
300MHz Celeron A 能超到令 人吃惊的5 0 4 M Hz 甚至更高。
1 3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Ⅲ
代号:K a t m ai 、C o p p e r m i ne
发布时间:1999 年
核心频率:450MHz 以上
总线频率:100 ~133MHz
CPU 核心电压:1.8V
制造工艺:0.25(Katmai)/0.18(Coppermine)μm
晶体管数目:950 万个
芯片面积:153.9mm 2
缓存容量:32KB L1 Cache 、512KB L2 Cache
指令内置:MMX 指令集和SSE 指令集
Pentium Ⅲ处理器增加了70 条SSE 指令,并具有惟一的处理 器序列号。
二、AMD 阵营
在CPU 市场的多年较量中,与Intel 始终相执不下的就是 CPU 芯片的另一霸主——同是美国公司的AMD
了。从K5 起,AMD 就一 直致力于与Intel 争夺在低端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
1 .A M D K5
代号:5K86
发布时间:1996 年
核心频率:75 ~133MHz
总线频率:50 ~66MHz
CPU 核心电压:3.52V
制造工艺:0.35 μm
晶体管数目:430 万个
芯片面积:181mm 2
缓存容量:24KB L1 Cache(16KB 数据Cache 、8KB 指令Cache)
接口类型:Socket 7
K5 是AMD 公司第一块自行设计的处理器,时钟频率有90MHz 、100MHz 、120MHz 等几款。AMD 也采用
P-Rating 系统,该系统本身就是与Cyrix 协作开发出来的。尽管K5 的浮点运算能力比6x86 稍强一些,
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时由于K5 的时钟频率比不上Cyrix,所以它在CPU 市场并不成功。但是1 年以后,
分别比90 、100 和116.66MHz 更快的120 、133 和166MHz AMD P-Rating 处理器又杀了回来。由于推出
的时间较晚,因此刚一推出就面临着被Intel 公司淘汰出局的悲惨命运。
2 .A M D K6
发布时间:1997 年
核心频率:166 ~300MHz
总线频率:66MHz
CPU 核心电压:2.9 ~3.2V
I/O 电压:3.3V
制造工艺:0.35 ~0.25 μm
晶体管数目:880 万个
芯片面积:68/162mm 2
缓存容量:64KB L1 Cache
指令内置:MMX 多媒体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7
这是AMD 公司并购NexGen 公司之后制造的第一代K6 处理器, 性能基本达到了低频P Ⅱ处理器的水平,
缺点是发热量较大。K6 和Cyrix 6x86/MX 性能相当。第一代1 6 6 M Hz 和200MHz K6 处理器的内核电压是
2 .9V,输入/输出电压为3.3V,而第二代2 33 、2 66 和3 0 0 M Hz 的K6 都为3 .2V 。A MD K6 和C y r i
x 6 x 8 6 MX 的整数运算能力接近3 年前的P e n t i u m P ro,但它们的浮点运算速度仍然不快。
3 .A M D K 6 -2
代号:Chomper
发布时间:1998 年
核心频率:266 ~550MHz
总线频率:66 ~100MHz
CPU 核心电压:2.2V
制造工艺:0.25 μm
晶体管数目:930 万个
芯片面积:68mm 2
缓存容量:64KB L1 Cache
指令内置:3 D N o w!指令集、M MX 多媒体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7
K6-2/3DNow!采用了和K6 一样的内核,支持MMX 指令和 3DNow!指令。随着DirectX 和 OpenGl 等应用程
序接口提供对 3DNow!的支持,K6-2 处理器在游戏和图形应用领域的表现比其上一代产品有了质的提高。
4 .A M D K 6 -3
代号:Sharptooth(利齿)
发布时间:1999 年
核心频率:350 ~550MHz
总线频率:66/100MHz
CPU 核心电压:2.2V/2.4V
CPU I/O 电压:3.3V
制造工艺:0.25 μm
晶体管数目:2130 万个
芯片面积:135mm 2
缓存容量:64KB L1 Cache 、256KB L2 Cache
指令内置:3 D N o w!指令集、MMX 多媒体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7
K6-3 是AMD 公司最后一款支持Super 7 架构的CPU,其特 点是内置了256KB 全速L2 Cache(超过新赛扬
的128KB),并持主板上的512KB ~2MB 三级Cache,支持MMX 和3DNow!指 令集,性能不错,但成品率较低,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价格 偏贵。
5 .A M D A t h l on
代号:K7
发布时间:1999 年
核心频率:500MHz 以上
总线频率:200MHz
CPU 核心电压:1.6(K7 核心)或1.7V/1.8V(K75 核心)
制造工艺:0.18/0.25 μm
晶体管数目:2130 万个
芯片面积:120mm 2
缓存容量:128KB L1 Cache 、512KB ~8MB L2 Cache
指令内置:3DNow!指令集、MMX 多媒体指令集、部分SSE 指令
接口类型:Slot A
AMD Athlon 采用了E V6 总线架构,可以上到2 0 0 M Hz 的 外频,同样支持M MX 指令集和3 D N o w!
指令集。为了在C PU 上集成更多的缓存,A MD 不得不从Socket 架构转变到S l ot 架构。集成在CPU 电路
板上的L 2 C a c he 最大可达到8 MB 。
Athlon 有两种规格,一种采用0.25 μm 工艺制造,使用K7 核心,工作电压为1 .6V,缓存速度为内核速
度的一半。另 一种采用0 .18 μm 工艺制造,使用K75 核心,缓存速度为 内核速度的1/3 或2/5,工作电压
为1 .7V 或1 .8V 。AMD 的 Slot A 架构与Intel 的Slot 1 架构在物理上完全兼容,但
电气性能不兼容,因此,用户不能在P e n t i u m Ⅱ主板上安装A t h l on,反之亦然。
Athlon 处理器还采用大容量缓存提高性能,在CPU 核心中集成了128KB 一级缓存,其容量为Pentium
Ⅱ处理器的4 倍,而二级缓存则采用类似Intel Xeon 的配置,标准版本的二级缓存为512KB,工作在处
理器主频速度一半的状态下。A t h l on 还具备3 个并行的超标量结构,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可以处理比
Pentium Ⅲ更多的指令。
除了上述C PU 市场的两大霸主外,几年来,由于众多的厂商都看好C PU 芯片这个市场,于是便
有了以下的内容。
三、非I ntel 、AMD “I nsi de ”一派
1 .C y r i x 6 x 8 6 /6 x 8 6L
发布时间:1995 年
核心频率:100 ~150MHz
总线频率:50 ~75MHz
CPU 核心电压:3.3V/3.52V(6x86)/2.8V(6x86L)
I/O 电压:3.3V/3.52V(6x86)/3.3V(6x86L)
制造工艺:0.65 μm(6x86)/0.35 μm(6x86L)
晶体管数目:300 万个
缓存容量:16KB L1 Cache
接口类型:Socket 7
美国Cyrix 公司是第一家胆敢与P e n t i u m P ro 一较高低的公司,就像其将CPU 命名为6 x 86 一
样, 多少有点瞒天过海的味道,这是试图超越I n t el 高性能处理器的第一次尝试。不幸的是,6 x 86 并
没 有击败P e n t i u m P ro 。汲取了以前的教训,C y r ix 决定改变它的市场策略,转而用6x86 与P e
n t i um 竞争。6x86 的运行速度比同频率的P e n t i um 要快一个级别,如时钟频率为1 3 3 M Hz 的
6x86 与166MHz 的P e n t i um 相当。也因为这个成就,C y r ix 和A MD 让用户们明白了在较慢的时钟频
率下,处理器的 速度可以更快。于是,一种名为“P -R a t i ng ”(性能评级)的处理器评级系统出现了
(也是后来AMD 公 司所采用的方式)。
“P-Rating ”简单衡量了6 x 86 处理器相对于Pentium 的性能。133MHz 的6x86 之所以叫做“Cyrix
6x86 P166+”,是因为它的速度和Pentium 166 相差无几。但6x86 的浮点运算能力很差,6x86 P166+
的浮点能力仅与Pentium 90 相当。
由于6 x 86 的发热量很大,所以C y r ix推出了一款采用双电压设计的6 x 8 6L,核心电压为2 .8V,
大大降低了发热量。不过6x86 和6 x 8 6L 都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问题,有些软件需要安装特定的补丁程序才
能正常运行。在 I n t el 推出P e n t i um MMX 以后,Cyrix 也推 出了6x86MX,其整数 性能在当时是最
高 的,但浮点运算能力 依然没有多大改观。
2.Cyri x M Ⅱ 发布时间:1998 年
核心频率:225 ~300MHz
总线频率:66 ~100MHz
CPU 核心电压:2.8V
I/O 电压:3.3V
制造工艺:0.35 ~0.25 μm
晶体管数目:650 万个
缓存容量:64KB L1 Cache
接口类型:Socket 7
在推出6x86后,为了进一步与Pentium MMX 争夺市场,Cyrix沿用C y r i x 6 x 8 6 MX 的设计模式,
生产出了名叫 C y r i x M Ⅱ的新型处理芯片。从6 x 86 到M Ⅱ的变化,不仅在于其M MX 指令集的改变,
整个处理器 的设计工艺也有所变化。如果配合Cyrix 专用的散 热芯片和风扇,M Ⅱ不再烫得可怕,同时F
PU (F l o a t P o i n t U n it,浮点运算单元)的性能也大 幅提高了。但它的总体性能仍比P e n t i u
m M MX 低, 甚至在A M D K6 之下。
3.Cyri x Medi aGX 发布时间:1997 年
核心频率:120 ~233MHz
总线频率:60 ~66MHz
晶体管数目:240 万个
缓存容量:16KB L1 Cache
C y r i x M e d i a GX处理器由于将声音、PCI 控制、I/O和图像处理整合于一体,直接焊在主板上,
使得成本相当低廉。虽然C y r i x M e d i a GX 开了整合处理器的先河,但市场反响平淡。
4.Wi nChi p C6
发布时间:1997 年
核心频率:180 ~240MHz
总线频率:60 ~75MHz
电压:3.3V/3.52V(单电压)
制造工艺:0.35 μm
晶体管数目:540 万个
缓存容量:64KB L1 Cache
指令内置:MMX 多媒体指令集
接口类型:Socket 7
IDT(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集成设备技术)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WinChip C6 的处理 器。这款
处理器体积小、售价低、耗电量少,却能完成当时典型处理器所能完成的工作。I DT W i n C h i p C6 瞄
准了1000 美元以下台式机市场和2000 美元以下笔记本市场 。W i n C h ip 的工作频率在 1 8 0 M Hz 以
上,当然也包括了新的M MX 指令集。W i n C h ip 采用了R I S C (精简指令集计算)设计。尽管指 令简
单,性能却不差。通过使用大容量片内缓存和缓存及转换索引表(T L B)算法,提高了内存的使
用效率,缓解了系统总线的瓶颈问题。W i n C h i p C6 最大的缺点就是浮点运算能力不强。
在相同时钟频率下进行浮点运算时,WinChip C6 的FPU 远不及P e n t i um 的速度快。由于MMX 性
能取决于F PU 性能,所以它仍然落后于P e n t i um 。1998 年5 月,I DT 又发布了W i n C h i p 2 和
WinChip 2 -3D,在W i n C h ip 的基础上改进了MMX 单元并加强了浮点运算能力,两者的区别是后者带有3
D N o w!指令集。I DT 处理器的一大特点是发热量很小。

C. 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秦朝和隋朝 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郡县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

D. dc三巨头vs漫威三巨头是什么

漫威方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DC方超人,神奇女侠,蝙蝠侠。DC跟漫威作为美漫的两大巨头,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这两家巨头都建立很多年了,虽然彼此之间也有过合作,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处于一个互相竞争的情况,而双方也是各有胜负。

DC和漫威区别

漫威创造出来的英雄团队更多,漫威角色死而复生的情况更多,漫威爱搞事,两个公司在表达受人爱戴的英雄们黑暗面这块都差不多,不过比较有趣的是双方对黑暗面的把握不同。DC的动画片首屈一指,不管是动画片还是动画电影,DC在这一领域毫无疑问是胜过漫威的。

DC历史更悠久早在蜘蛛侠穿上自己专属战衣之前,DC早就给一些英雄和反派们定制了制服。尽管两个公司同时起步,漫威花了差不多30年才创出名堂。DC的独立故事更多,DC作品地点多虚构,漫威选景偏向现实,漫威有更多和现实生活接轨的情节和角色。

E. 汉阳铁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有什么历史作用有哪些

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的产儿,它的身上继承了母体的所有重要基因。离开了洋务运动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我们无法理解汉阳铁厂的生理特征;也只有深入细致地解剖汉阳铁厂这类典型标本,我们才能深入、全面地认识洋务运动,从早期现代化尝试中正确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慈禧摇摆不定、朝令夕改 晚清中国,张之洞创办铁厂是借“铁路大争论”取得胜利之机而获得批准的,它的主导产品只是为铁路提供钢轨,只是铁路的附属物,它的命运与铁路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举办铁路、创办钢铁工业这样的重大决策上,晚清政府先是对要不要建铁路无人主持,然后又在准不准修津通铁路上举棋不定,好容易决定了修芦汉路,不到几个月又幡然变计,急煎煎地要修关东路;一阵子好似要扶植张之洞,转过头来仍旧是倚重李鸿章;既责成张之洞建铁厂造钢轨于前,又同意李鸿章的关东路进口钢轨于后;最后老佛爷六十大寿的庆典要紧,海军、铁路的经费都用于满足那个老女人的穷奢极欲。汉阳铁厂创办的过程,使清政府没有主见,没有施政规划,无力协调地方一致行动,无力调动社会资源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创办钢铁工业这样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从它那里得到有力的支持。 洋务运动是封建专制体制下一次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改革,旧的体制必然成为改革难以突破的桎梏。大清国的最高决策者慈禧,对于西方事物的容纳是有选择的。在她的心目中,不同的利益圈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利益_,最核心的是她个人控制皇权的绝对权威,然后顺次是皇族的利益、官僚统治集团的利益等等。不能说她完全不考虑国家的利益,但显然是放在较外围的。 这种利益层次性的差距,左右着她的决策取舍。她对洋务运动的支持,则以不影响封建王朝的统治为底线。修建铁路的建议一再被搁置,唯恐破坏了固有的社会秩序而引起群体性的骚乱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放下芦汉路先修关东路,与其说是保护国土,勿宁说是守护老祖宗的发祥地。张之洞、李鸿章的某些主张和他们创办的洋务企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慈禧的决策,但他们都不可能触犯慈禧的底线,李鸿章更善于利用慈禧的心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这种以封建统治集团利益为转移的摇摆性,以及随之而来的朝令夕改,导致了洋务运动整体上的杂乱无序,极大地增加了实施的阻力,限制了引进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度、广度和效果。对于铁厂来说,在施工期间便难以为继,竣工之后又几度断炊,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 督抚各行其是、明争暗斗 张之洞敢于独立承担创建铁厂的大任,从好处说,是为国为民,勇于担当。从不足处说,是书生意气,缺乏经验,对即将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凭借的是当时的体制下他可以支配的部份财力。 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督抚们掌握了地方军、政、人、财的部份实权。清政府允许各省就地筹饷,自行核销,战后形成地方财政,在完成了对中央的解款后,督抚们可以对留存部份自行支配;为了分摊战争赔款和兴办洋务,还允许地方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捐税。张之洞主政湖北,利用这些权限使财政收入有了成倍的增长,其中,如新增捐税23种年收入在100万至200万之间,这些都成为了湖北洋务事业的后盾。 就汉阳铁厂来说,官办时期的投入,除户部指定的200万两外,张之洞腾挪借垫的官款竟达380多万两,占全部资金的65.5%。为筹集这些资金,张之洞无疑是将湖广总督、甚至是署理两江总督可资利用的财政资源使用到了超越极限的境地。正因为如此,当铁厂竣工后,还须100万的生产流动资金时,便不是湖北一省的机动财力所能承担的,张之洞再也无能无力了。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往往直接而尖锐地突现在财政上,不幸的是张之洞与翁同_又积怨颇深。翁同掌管户部,在财政支出上,实际执行的是以满足皇族需索为前提、只节流而不开源的方针,除老佛爷外对谁都捂紧钱口袋。他又是站在保守的立场上反对洋务,并企图将督抚们的财权收回到中央。当时他反对建铁路,对慈禧、光绪“力言津通未宜开”;另一位户部尚书福锟答应了醇亲王每年拨二百万两修铁路,他“甚不谓然”。本来就对张之洞“糜费”素有成见,加之在广东军费报销上结怨,种种因素汇集的结果,必然是在铁厂经费上一次次地对张之洞痛加驳斥。张在《致砚斋中堂》中一再诉说“无如户部成见已定,不肯发款”,“户部必不发款,至于今日,罗掘已穷,再无生机”,便是指向翁同。 更不幸的是张之洞同时又遭遇到另一位首席总督李鸿章。两人之间成见很深,尤其是在中法战争时势如水火。李鸿章与张之洞是洋务运动晚期的两大巨头,同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创者,但在修哪条铁路、如何修铁路上意见完全不同。李一直视张为“大言无实”的书生,不相信他能造出日本还造不出的钢轨。李坚持要修津通路,后来又巧妙地把项目转移到关东路,全力经营着北洋。其中既有对于铁路建设主导权的争夺,又有买轨还是造轨两条路线的分歧,结果便是李牢牢地把持着铁路经费,造轨的汉阳铁厂始终无法染指。 内有掌握财权的翁同_,外有把持铁路经费的李鸿章,对于创办钢铁工业这样一件大事,慈禧和光绪从来就没有什么主见,主管其事的海军衙门、户部、李鸿章和张之洞之间从来没有真正达成过共识,于是汉阳铁厂便成了张之洞踽踽独行、不堪重负的苦难的十字架。以光绪中期的财政状况,集全国之力,要把汉阳铁厂办好尚感困难,那里容得如此四分五裂、明争暗斗?仅凭湖北一省之力,焉能成事?中国钢铁工业的创办是由于督抚各行其是;中国的钢铁工业不能集中全国力量兴办,也是由于督抚各行其是。 饱受列强挤压、危机重重 对于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或工业化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不幸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在它未开始起步之前,便失去了这个自卫的盾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胁迫清政府把进出口海关税则钉死在5%这样世界罕见的极低水平上。结果造成了罕见的奇异现象:进口税率低于出口税率,对外贸易税低于国内贸易税,洋货税负低于土货,洋商税负低于华商。中国的税则反而成为了保护外国商品和外国商人强而有力的武器。 中国钢铁工业是在西方列强垄断中国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下创办的。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多年,建立了许多兵工厂,却都是无米之炊,作为枪械原料的钢铁却要从国外进口。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67年至1894年,进口铁增加了10倍,铁产区的作坊纷纷倒闭,洋铁几乎占据了中国的全部市场。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满怀忧虑地指出,“以民间竞用洋铁,而土铁遂至滞销”,整个国家“惟事以银易铁,日引月长,其弊何所底止!” 汉阳铁厂的出现和存在,必然改变晚清中国钢铁市场原有的份额和比例,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不可能根本改变市场由列强主宰的基本格局,汉阳铁厂的产品在本国市场上必然要受排挤、打击。初出茅庐的中国近代钢铁工业面对着挟有特权和质量、价格优势的舶来品,要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据代鲁《汉冶萍公司史研究》计算,直至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产量为12万吨,除出口5万余吨,在国内仅销售7万余吨,是每年进口钢铁22万吨的三分之一。 汉阳铁厂是为铁路而兴办的,在机械工业等尚很弱小的环境中,钢轨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希望。然而中国铁路这块肥肉,正是列强各国激烈争夺的焦点,既要以贷款取得高额利息,又要以铁路器材赢得高额利润。争夺的结果,在借款修建的铁路中,确知用汉阳铁厂钢轨的仅有保定至汉口、广州至深圳、津浦路北段一部分等少数工程。如孙宝琦所云:“京奉路轨,舍汉厂五十余两之轨而购英商七十余两之轨,殊使华商气短,愈令外人生心。”即使是购用汉轨,也还有许多周折,负责铁厂销售的王勋说:“京汉路购轨,均洋人主政,非我价最廉,无揽得之希望;即便揽得,亦必然多所挑剔,从未享优待权利。” 列强中,日本对大冶铁矿、汉阳铁矿的伤害最为严重、致命。汉冶萍是历届日本内阁一贯关注的对象,掠夺大冶矿石、控制汉冶萍是其外务大臣、大藏大臣、工商大臣协调一致的行动,日本的近代钢铁工业赖大冶铁矿石而得以创办和发展。简括地说,自1900年起,通过煤铁互售合同,蓄意长期攫取大冶铁矿的低磷优质矿石,造成汉阳铁厂不得不自用高磷次等矿石;并以贷款为诱饵,逐步实现了对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的长期控制,使之沦为对日提供生铁和矿石的基地。 一方面被人釜底抽薪,垄断了它的优质原料,一方面在本国的市场上惨遭围剿,被夺走了绝大部分份额。产销两头遭到如此致命的重创,汉阳铁厂还能有多少生机呢?中国钢铁工业初期的不幸命运,从外部因素来说,是列强用暴力分配世界市场的必然结果。 原料供应受限、铁厂先天不足 焦炭供应迟迟未能解决,曾被普遍认为是张之洞办铁厂的三大失误之一。实事求是地看,造成汉厂焦炭供应困难的,既有张之洞的失误,又有当时外部条件的制约。 张的失误在于未曾勘探铁矿便先购置炼钢设备;煤矿尚未确定便先确定厂址开始施工,违反了钢铁企业的基本建设程序。既暴露了他对此缺乏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更反映了他在忧患意识驱使下轻率冒进、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 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书中说:“在英国,煤藏丰富,煤的使用在十八世纪末已经是增多了,那里创设的航路网有可能以很少的费用把煤运到各处,全国已经变成一个特别宜于工业生长的享有优惠的世界。”可惜的是,一百年后,在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三、四十年后,这样宜于工业生长的环境仍然遥不可及,他所说的煤藏丰富、普遍开采、运输便利三大要素,在创办汉阳铁厂时都不具备。 晚清近代采煤业虽先于钢铁工业开发,但进展缓慢,收效甚微,一支独秀的开平煤矿距大冶铁矿、汉阳铁厂甚远,需从天津经上海再入长江,长途转运,成本大增;且冬季天津封港,无法行船。 张之洞一到湖北,便派出大量人员四出勘探煤铁,遇到的仍然是手工开采的土煤窑的汪洋大海。先后用机器开采过几个煤矿,都收效不佳,王三石已得煤不少而突被地下水淹没;马鞍山开采多年,煤质变化难测,最后结果却是“灰多磺重”,不宜炼钢。井下开采本身就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变故,究竟是外国技术人员判断失误、处理不当,还是矿体本身地质水文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我们无从分辨。对于当事者张之洞来说,这些变故都不是他可以事先预料的;更不是他能够改变或防止的。即使张之洞再等两三年建厂,这些外部环境也不可能有重大的变化,有些挫折恐怕也难以避免。 经过盛宣怀、张之洞两人交替在光绪三年、十六年、二十二年三次沿江勘探,均未发现长江沿岸距离铁矿较近的地区有适宜炼钢的煤炭资源,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后盛宣怀决定开发萍乡煤矿,仍然必须克服相距千里,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的障碍。 钢铁工业的原料和产品,两头大进大出,必须靠交通运输提供支撑。而在光绪十五年,黄河以南的大地上,既无铁路,也没有公路,航运落后,无力提供必要的支撑。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沉重负担便落到了企业的头上。要开矿必先大量投资修路,开平煤矿、利国驿煤矿、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无不遇到这个难题。开平煤矿先修运河,后又修铁路,其中唐胥铁路9.2公里,第二期开平铁路32.2公里。而要把萍乡的煤运到汉阳,先修萍乡到安源的铁路支线7.2公里,1906年铁路修到株州,全长90.5公里,前后7年,耗资200多万两,这就不是一个企业所能承担的了。虽然如此,因粤汉铁路迟迟未能修通,煤焦至株州后仍要用轮船或民船,经湘江、越洞庭、入长江才能到汉阳,仍然增加了铁厂的成本,也影响了煤矿的发展。 汉阳铁厂的焦炭供应问题,不单纯是一个主观决策的问题,实质上既受到探矿、开采技术水平的制约,又受到煤、铁资源相距较远的自然条件制约,更受到煤炭工业发展滞后、缺乏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从深层次上看,后发展国家在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缺乏总体布局,各相关产业、部门不能协调发展、相互配合,仅仅靠钢铁工业孤军奋战,既开发矿藏,又建设铁路,还要争夺市场,四面受敌,必然要陷入难以突围的困境。 评判的另一种视角 历来批评张之洞办铁厂的另一个失误是铁厂的选址问题。汉阳既不产铁也不出煤,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尺度和视角去评价张之洞的选址。 所谓“就铁”或“就煤”,并不是铁厂布局唯我独尊的金科玉律。把铁厂选择在煤矿和铁矿之间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也不是在冶金史上没有先例,同样在冶金学中曾被列为布局法则之一。 如果我们不是仅仅从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来要求张之洞,不是仅仅固守多了一段二百来里水路运输铁矿石而增加了成本这一罪状,换一个角度,从推进地区近代化和城市化的角度来审视,张之洞的功过就可能不一样了。 汉口开端口与洋务运动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在洋务运动进行了三十年之后,湖北政坛仍是一片沉寂。苏云峰认为“张之洞抵鄂之年,才是湖北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重要变迁的起点。”我们更具体地说,湖北的工业化是由创办汉阳铁厂启动的,它是关键的一环。 张之洞毕竟是湖广总督而不仅仅是汉阳铁厂的总办。他是怀着“经营八表”、“缔造先从江汉起”的宏图来到湖北的。从《勘定炼铁厂基暨开采煤铁事宜折》所强调的汉阳有“六便”来看,铁厂定点是他实现江汉崛起的第一手棋,既考虑铁厂,也考虑枪炮厂、布厂、学堂的需要和发展,还考虑到汉口的城市建设。也就是说,张之洞在考虑铁厂的布局时,是与武汉的工业布局和城市建设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尽管这种考虑此时还不成熟完善,但他的思路、出发点却是明确的,无可置疑的。 在张之洞抵鄂之时,汉口、武昌、汉阳是被长江和汉水分割开来的三个城镇,各有统属,分别管理着传统的日常事务;一旦涉及“洋务”,无论是经济、外交、军事、城市建设、社会治安和警察等,都要听命于张之洞。整个晚清时期,在此起主导作用的都是湖广总督官署及其所属司道,武汉三镇实际成了湖广总督直接管辖的不成文的“洋务经济特区”。原来以生产扣布和木排交易着称的汉阳,由于铁厂与枪炮厂联袂到来,带动了一批民营机器制造、修理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俨然成为以冶炼、制造为主的颇具规模的重工业业基地。因为有铁厂存在,汉阳才会受到区域行政中心武昌的特别青睐,才不致被中部崛起的商业金融中心汉口所冷落;因为有铁厂这个远东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存在,汉阳才进入了国际媒体的视野,对它跟踪报导;因为有铁厂这个中国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企业存在,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德国亲王亨利这些重量级的国宾,才会特地绕到汉阳一游。汉阳为武汉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武汉的国际地位。如果没有铁厂,汉阳哪有资格和汉口、武昌鼎足而三? 在汉阳崛起的同时,张之洞在武昌先后创办了着名的纺织四局等使武昌成为以纺织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基地;而在汉口这个人口密集的商业都会里,率先创办的主要是一些生产民生日用消费品的民营轻工业企业。到辛亥革命前,三镇工业已有120多家,三镇工业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武汉作为一个地区初步形成了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门类比较齐全,军工、民用,官办、官督商办,民营、外资,结构多元的工业体系,一跃而成为全国最早、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开创了武汉的工业近代化,为武汉的城市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铁厂在汉阳兴建,改变了汉阳地区的经济功能和地位,密切了武汉三镇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武汉地区整体的近代化和城市化;如果它设在当时还是沿江小镇黄石港当然也有带动作用,但其幅射的范围和能量与在九省通衢的武汉不能相比,是无可置疑的。 汉阳铁厂与湖南土铁、芜湖钢等手工作坊毫无血缘联系。这株工业幼苗,并不是在中华传统封建社会的土壤中培育成长起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西方钢铁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自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及外部环境。张之洞的悲剧在于,他是在晚清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或微观环境尚未具备或基本不具备的形势下创办铁厂的。虽然张之洞竭尽所能作了最大的努力,但宏观环境和不可控制的因素是他无力改变的。这增加了这一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悲剧性,也埋伏下近代中国钢铁工业遭受重大挫折和衰败的基因。另一方面,汉阳铁厂又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人类文明,一旦植入旧的社会结构,又必然成为一种催化剂,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不可抑制地促使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地区的近代化和城市化。来源:汉阳铁厂与洋务运动

F. 历史“三巨头”是谁

应该是说二战时期盟军方面的三位领导人:
1 英国首相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2 美国第32任总统 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
3 苏联共产党中央主席斯大林,不用多说了。

G. NBA历史上抱团巨头很多,詹姆斯是不是最极致的抱团

所谓的“单丝不是一条线,孤独不是林”,NBA球员想竞争冠军,我们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所以大明星已经选择了。事实上,本集团在NBA的历史中具有先进的先进案,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只有全面选择的好时机和队友可以实现效果。


总之,我们发现该组不是水的问题。没有夸张,这是一个很酷的判断和准确的布局,就像Bakley一样,马龙的'死脑'拥抱失败,他的职业生涯不是王冠,历史地位将掉出20分;詹姆斯,杜兰的球员“大智慧”,已成为一系列历史的一线超级巨星,通过多年的荣誉积累。这些新鲜案例也告诉NBA后代球员一方戏剧性:选择比辛勤工作更重要!詹姆斯可以说是最极致的抱团了。

H.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分别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什么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局面。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I.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为什么被称为三巨头

正当德国、日本、意大利为首的法西斯国家对世界进行疯狂肆虐时,世界各国正式组建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实力最强劲的就是美国、英国和苏联。

在二战期间,这三国最高领导人举行过几次会晤,讨论对抗轴心国的策略方针,才最终击败了法西斯军队,所以作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被称为三巨头。

(9)开创历史两巨头是什么扩展阅读: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丘吉尔当晚发表广播演说宣布“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24日,罗斯福也宣布愿意向苏联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1941年7月12日,英苏缔结《对德战争联合协定》,英苏反德联盟建立。8月9日,丘吉尔和罗斯福通过了着名的《大西洋宪章》,英美联盟正式形成。随后美国将苏联也纳入和英国一样的《租借法案》援助国之列,在三位领袖的合作下,三国反法西斯联盟拉开了序幕。

1943年11月28日,三巨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他们历史性的首度会晤。在最后的《德黑兰宣言》中,三巨头一致表示,“我们怀着希望和决心来到这里,我们作为事实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分手”。

1945年2月,三巨头再次汇聚在苏联雅尔塔市的利瓦基雅宫。整个会议期间,三巨头共进行了12次会谈,其中只有一次是讨论军事问题,其余都是讨论政治问题,英美两国在很多方面对苏联做了让步,斯大林同意在欧洲战场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为了安排战后的世界,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开始酝酿召开第三次“三巨头会议”。关于会址问题,三方为避免发生大的争执,索性由斯大林选择,波茨坦会议于17日下午5时在西席林霍夫宫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罗斯福已经脑溢血去世,但他仍是这次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J. 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的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发展进程中有什么

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开创历史两巨头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