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记,但每个人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个人在历史中起到的作用或大或小,,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得是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的是阻碍作用。在分析和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不能片面简单地从他在历史上做出的事迹加以评判。
在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否认历史运动的规律性,过分抬高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另一个是完全否认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两个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分析来认识和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首先,透过历史的迷雾不难发现,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历史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①早就有人说过,凡是有便于杰出人物发挥其才能的社会条件的时候和地方,总会有杰出人物出现。即每一个成了社会力量的杰出人物,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拿破仑所在的那个时代不需要战争,而是和平年代,那拿破仑的优秀的军事才能也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也就不可能当上皇帝,不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亦或者,法国旧制再延续七十五年之久,那么拿破仑也许会想他在法国革命几年前所打算的那样到俄国军队中服务。如果他果真去了,他或许能在俄军发对土耳其的战斗或发对高加索山民的战斗中一显身手,那他也许终身也不过是个不大着名的波拿马将军或上校,②所以,若是旧制度仍存在,那现在谁也不会想到拿破仑,原来是个可能的军事天才。所以,他们只是由于这种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由可能进到现实的门槛。③再看一下希特勒,德国接受希特勒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的政策失败。这个政策为纳粹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它使德国产生了失业现象,要负担着重大的赔款,割去相当多的领土,丧失了自由、平等和军事力量。当那些胜利国起草凡尔赛条约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遵守威尔逊十四点的理想,因此才使德国人民对各强国都丧失了信心。当时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在国外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外交成就;在国内也不能解决德国人民的困难,所以希特勒登高一呼,马上就赢得了不少的拥护者。若当时那些战胜国遵守了威尔逊十四点,又若德国没有割去太多的领土,没有失去自由、平等和军事力量,这些社会关系已经改变,那结果还会是这样的吗?这个就不能保证了。
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不能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
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虽然也能使具体历史事变的外貌或某些后果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割裂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就势必会夸大个人的作用,进而否定或歪曲历史发展的规律。④
就拿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来说吧。新中国的成立和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的影响非常大,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是新中国成立的一种原因;红军长征的胜利,对决定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诸多原因中的一种原因。偶然性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它只会在各个必然过程的交叉点上出现,促进这些必然结果的产生。法国大革命时,拿破仑担起了挽回社会秩序的使命,这就排除了其余的将军担负这种使命的机会,虽然这些将军中间也许有些人能像他那样或差不多像他那样执行这种命令。社会要有一个坚毅的军事统治者这种需要一旦满足,社会组织的力量就成了阻碍其余的有这类有才能的人表现其才能的力量。所以,一般人就会过分夸大拿破仑个人的力量,提出和支持这种力量的全部社会力量通统归到他一个人份下去了,大家都觉得拿破仑的力量就是唯一无二的力量,所以当人们听说假如没有拿破仑情形就会不知怎样的时候,人们的想象就会混乱起来,竟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这个就过分地夸大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就像文革时期,中国百姓对毛主席的绝对崇拜,认为毛主席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都要执行照做。那时候人们也是没有考虑到社会力量的作用以及社会制约性,割裂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过分夸大了毛主席的历史作用。但是,毛主席的伟大和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
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或必然性,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⑤所
以,我们在评论和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应该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当人们看不清隐藏在领袖人物行为的动机背后的﹑推动一个民族或阶级行动起来的物质动因时﹐他们就会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藉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当人们看不清隐藏在领袖人物行为的动机背后的﹑推动一个民族或阶级行动起来的物质动因时﹐他们就会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藉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1.任何个人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
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形成。从质上说,有的人从正面影响历史的进程,有的人从反面影响历史的进程;从量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
2.历史人物的含义
历史人物是指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能够影响历史事件外貌特征。历史人物可分为正面的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
3.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的含义
杰出人物是指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反动人物是指逆历史潮流而动,代表腐朽没落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历史人物。
4.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其中,正面的历史人物加速社会的发展,反面的历史人物延缓社会的发展。
②但是,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
③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5.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①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③在历史上,某些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政治家”,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也能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作用。
④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6.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7.评价杰出人物的原则
①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评价杰出人物的作用,要充分认识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要懂得“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同时,要看到特定历史条件对杰出人物的制约。
②在阶级社会中,杰出人物总要代表一定的阶级,因此,要对他们进行阶级分析。
③要用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④要全面分析杰出人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人生在世,接触的人无数。邻居、同窗、同事、同志、同路……,有的人接触过一次就懒得再见;有的人则是一见如故。他对你有种吸引力,使你师之、友之,见了之后还想再见。俄罗斯的普列汉诺夫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睿智的老朋友;过一段日子,就想见一面,听听他的高见。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实际上只是一本小册子。我拥有的那本是三联书店1965年第二版、1973年9月第四次印刷的,大32开本。薄薄的,连注释、索引共52页,正文仅40页。满打满算,也不到3万字。和那些动辄数十万字(如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译成中文洋洋洒洒竟有150万字之多)的着作相比,篇幅是够短的了。但它观点鞭劈入里。称得上是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一篇杰作。古人云“一瓢水可知大海味”,《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这本小册子就是洋溢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海域“海滋海味”的一瓢水。
个人往往会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历来是人们饶有兴趣的话题,也是人类的良知一直在努力探索、竭力揭示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光明战胜黑暗的过程。“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方面的真理在何方?普列汉诺夫在他42岁时,经过认真地研究,以无产阶级理论家的锐气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简明扼要地向世人指出,这个真理蕴藏在社会需要中。意识不到社会需要,违背社会需要,再伟大、再杰出的人物也终究会被社会被历史所抛弃。拿破仑只有在他代表着变革旧的上层建筑的社会需要,努力砸碎封建专制制度的时候,他才是强有力的,他才能在欧洲大陆叱咤风云、席卷千军。而当他忽视了社会需要、一味穷兵黩武的时候,那么,只要几天的功夫(滑铁卢一役)就可使他的力量烟消云散,无可救药地被流放到数千里外的圣赫勒那岛上去了。因此普列汉诺夫在该书中指出,“一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特点使伟大的历史事变具有个别的外貌,而因为他所具备的特点,使他自己最能为当时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响下所发生的伟大社会需要服务”;是“因为他的见识比别人的远些,他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些”。
推动人类历史前进上的伟大人物,无不是在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里,意识到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社会需要;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满足这些社会需要的发起责任;并把满足这种社会需要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来加以解决。
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健康的基本特征。我认为普列汉诺夫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中“社会需要”这个概念,准确地说,应该理解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社会需要的力量无比。有史以来,社会要前进、人类要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长江之水向东流,浩浩荡荡,势不可当,顺之者昌,逆之者衰!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发展需要的“风云”能够也必然会造就英雄。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19世纪中叶的林肯,意识到奴隶制阻碍着北美大陆社会的发展。废除奴隶制的“社会需要”把他,“一个从石匠上升到伊利诺斯州参议员的平民,一个缺乏智慧的光辉、缺乏特殊的性格力量、地位并不十分重要的人、一个善良的常人送上美国总统的位置”。林肯主张维护联邦统一。1861年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脱离联邦,南北战争爆发。林肯先是竭力设法与南方同盟妥协,遭拒绝后,采取革命措施,颁布《份地法》发表《解放宣言》,从社会基础上彻底瓦解了南方奴隶主的顽抗。
社会发展需要时,只要你具备条件,那怕你躲到床底下,社会也会把你找到拉出来。辛亥革命爆发时,黎元洪不就是如此?
个人能力都有局限,别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就是把社会发展需要指明出来,也决非易事。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被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监禁迫害了27年。他当选南非总统后,面对国内黑人“把白人扔进大海”的舆论,他发出了“把枪支扔进大海”的呼吁!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向世人指出,当代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临终之前还一再告诫全党“发展才是硬道理”!
黑格尔的《法哲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他的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他告诉他的时代什么是那时代的意志,而且能去完成它。他所做的是他的时代的精髓与核心,他使他的时代现实化了。”林肯这样做了,曼德拉这样做了,邓小平也做到了。
这不仅要有识,而且要有胆。弄得不好,轻则遭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压制和阻挠;重则会遭到残酷的人身迫害,马寅初、彭德怀\张志新等人的遭遇已是世人皆知。
但是,历史尊敬的是指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促进社会发展的人,而不是违背社会发展需要、漠视社会发展需要的人。邓小平、林肯、曼德拉,还有着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普列汉诺夫,自然会名垂青史,经常被后人所怀念。
②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1)杰出人物的产生和社会作用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的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物质性的,决定性的方面。因此,属于历史必然性的因素。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历史必然性而产生的,即“时势造英雄”。任何杰出人物能够产生及其作用都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
(2)具体的杰出人物的出现也取决于偶然因素
具体的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作用则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
③ 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什么
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其中,正面的历史人物加速社会的发展,反面的历史人物延缓社会的发展。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④ 为什么说历史人物的产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一方面,“时势造英雄”,任何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现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等偶然因素。
①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一方面,“时势造英雄”,任何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现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等偶然因素。
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社会制约性。 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是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他们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历史人物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过人民群众的作用,也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和大小取决于他们是否正确反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以及个人的才能和品质。
③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因此,历史的创造者当然是历史的参与者,但历史的参与者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⑤ 考研政治重要考点:社会生产考点如何考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其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劳动资料里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3.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制度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重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1.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实质: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工具。
3.职能:国家有政治统治(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是其主要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政治统治只能过社会管理职能体现。
社会形态的更替:
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又称社会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其中,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两个方面的表现:
①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多样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②从横向看,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3.社会形态更替的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
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①取决于民族利益②取决于交往③取决于对历史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2.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重要动力: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1)革命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在社会发展中作用:①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②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③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多方面进步创造条件。
(2)改革
改革是一种&ldquo制度创新&rdquo,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但从其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从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而言,则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命。
(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一是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是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生产发展起着决定因素。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考察原则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神创造历史。观念创造历史。超人创造历史。
唯物史观(群众史观)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2.人的本质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和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rdquo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①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②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③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④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社会生产考点的有关介绍,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更多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本平台。
⑥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英雄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1、必然性,即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每位英雄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他们的思想行为是顺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如在战争年代,我党涌现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奉献青春乃至奉献生命的英雄人物;
2、偶然性,即英雄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能力、创新等优秀品质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产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使然,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6)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什么的统一扩展阅读:
利用好英雄人物出现
1、利用好英雄人物出现的必然性。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必然,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其次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是我党深化执政规律、自我革新提高、促进改革发展、解决发展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也是历史必然。
2、利用好英雄人物出现的偶然性。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积累广博浩瀚的知识,不断丰厚学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解决矛盾困难、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工作中主动请缨、勇担使命、扎实苦干,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辉业绩。
⑦ 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事物质财富生 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坚持英雄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广泛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第二,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第三,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主要人物,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历史剧的“剧中人”。可以说,“剧作者”与“剧中人”的比喻是对所有历史人物和政治领袖历史地位及作用的最生动的揭示。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明显地打上了其个人印记,他们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也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三)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规律告诉人们: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受社会种种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的制约。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
所谓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指要把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去认识和评价,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标准去苛求古人。
所谓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属的阶级中去考察,即要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做出一般分析,又要通过特定历史阶段的阶级关系对历史人物的特殊性格和特殊表现做出具体的说明
⑧ 论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个人与社会历史
个人是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有的人的作用大些,可称为“历史人物”;有的人的作用小些,可称为“普通个人”;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一定的阶级总是要推举或产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历史人物的作用受到阶级的制约;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往往同他所属的阶级的兴衰沉浮息息相关。
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于他们的功绩和失误,应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