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病逝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
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
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
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
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
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
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
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
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1)真实历史刘伯温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人物故事:
有一天,刘伯温去观看皇上新建的宫殿,刚跨进宫殿的大门,一个人就跪在他面前,哭着喊“救命”。刘伯温忙问事情的原委。
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匠,昨日他在大梁上修饰完浮花准备下来时,猛然看见皇上在豪华富丽的宫殿前手舞足蹈,狂笑不止。
雕花匠心想,皇帝一定是看到华丽的宫殿,一时得意忘形才这样轻狂的。这时,雕花匠忽然止不住咳了一声,笑声随即便没了。只见朱元璋红着脸,正瞅着自己,然后尴尬地离开了宫殿。
雕花匠事后一想,堂堂九五至尊,竟被我看到了轻狂之态,那我岂不是要没命了?所以,今日一见到刘伯温就跪在刘伯温面前,请他救自己性命。
刘伯温听完暗暗思忖:皇上是个从不轻易露出自己本性的人,所以别说是一个雕花匠,就是某个大臣看到皇上那个癫狂的样子,皇上也会毫无疑问地杀死他的。
刘伯温想了一下,便叫花匠起来俯过耳朵,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过了几天,刘伯温装作不知道朱元璋已去过宫殿,启奏道:“臣听说皇上新殿已快落成,请皇上去游览审视一下吧!”
朱元璋因恐泄了“天机”,不好说已去看过,只好跟刘伯温一起来到新殿。两人在殿内转悠了半天,正要离去。
忽听得梁上有人咳嗽,朱元璋抬头望去,见是前几日那名雕花匠,顿时沉下脸来,就要问罪。刘伯温见状大声喝问那雕花匠:“大胆刁民I为何见皇上来到不跪,还惊扰皇上!”
那花匠好像没听见,继续干他的活,又咳嗽了一下。刘伯温张开嗓子放声大喊,朱元璋在旁边震得早已捂上了耳朵。那人经过惊天动地的喊叫似乎听见了,扭头朝两人望过来。
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嘴,摆手摇头。“原来是个哑巴,还聋!”刘伯温说道。朱元璋高兴地笑道:“聋得好!聋得好!”结果,雕花匠侥幸逃了一命。
B. 历史上的刘伯温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在明朝历史上,刘伯温虽曾追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建言献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但到最后,却又遭人构陷,再加上自己重病在身,不久就在忧愤中驾鹤西去。
但是,关于刘伯温最终到底死于何因,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明史记载: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的一月,刘伯温病重卧床休息。明太祖得知这个消息后,即刻派遣当朝丞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往刘府探望。在御医把脉诊断刘伯温的病情后,给他开了一个药方。
所以,在后来他才会借机报复。至于朱元璋为何要除掉这位开国功臣呢,联系明朝建立后的一系列清君侧运动,也就不难理解。
历朝历代大多都会有这种事例发生。而且据说,在刘伯温死去十五年后,朱元璋就和刘伯温的儿子的一次谈话中无意中说出是胡惟庸度害死了他的父亲。而在刘死后多年间,始终都没有奏章上书谈及刘伯温的死因,这又大概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刘伯温的死其实也是当时皇帝的意思。
C. 历史上的刘伯温怎么死的
好像是因为和朱元璋以及胡惟庸等人不和而辞官后来又被朱元璋强制召回了南京后来生病被胡惟庸找医生害死
D. 历史上刘伯温怎么死的
对于刘伯温的死因历史上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基本都认为他是病死的。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相关信息: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E. 刘基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刘基刘伯温是患病离世。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着称于世。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5)真实历史刘伯温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其实刘伯温的真正死因是两派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当时刘伯温功高盖主,得罪了不少大臣,为了平衡两派之间的竞争,于是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让御医用药使刘伯温慢性中毒身亡。明朝建立后,朝廷中形成了以朱元璋的老乡会为主的淮西集团,代表人物有李善长、汤和、徐达等人。
另一派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尤其是淮西派集团,自朱元璋称帝之后,李善长就真正成为了淮西集团的第一把手,当然朱元璋也自然而然地偏袒淮西集团。从此两大集团,势不两立,互相攻击。尤其是自从刘基杀了李善长的亲信李彬之后,这两个党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开始升级。
李善长一直在寻找机会陷害刘基。李善长煽动其他大臣一齐攻击刘基,朱元璋当然看出了这些党派之争的把戏,后来再加上刘伯温的学生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已经不信任刘伯温了。他明知刘伯温和胡惟庸之间的关系破裂,却还命令胡惟庸去探视刘基,最后使刘伯温魂归西天。
朱元璋的这一计可谓是一石三鸟,一是他利用党派之争除掉了自己的心头之患,二是他打击了党派争斗局面,三是为自己的子孙顺利登基扫平了障碍。
F. 历史上的刘伯温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吗
提到刘伯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拿他跟诸葛亮作比较,所以民间才有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作为一个辅佐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的传奇人物,留下了不少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由于胡惟庸当时作为丞相,这件事情自然没人敢说出去。后来因为爆发了所谓的胡惟庸案,牵连了不少的朝廷大臣,作为疑似主谋的胡惟庸被朱元璋处死之后,关于刘伯温离奇死亡的事情才重新被搬上了朝廷。这时候不少朝廷官员将他的死归结到当初的丞相胡惟庸身上,认为就是被他害死的。由于当时关于胡惟庸案牵连了不少人,即便不是胡惟庸做得也大家不敢给他翻案,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他的党羽,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至于刘伯温的死因到底跟胡惟庸案有多大的关系,或许只有曾经的当事人了解,如今有的基本都是一些猜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