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高中课本各科必修有几个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课标必修课本9科共32本,各科数目不同。具体如下:
语文:必修5本;数学:必修5本;英语:必须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学: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历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区别
第一,学习目标及方法上的差异。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区别,制定不同的目标和教学方法,力求适合所选教材的文本特点,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学习。
第二,选修与必修的定位不同
选修是必修基础上的拓展,。选修课定位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着眼于课程的鉴赏陶冶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素养。
第三,有不同的评价体系
选修课只是“选读”,它不是必修课的补习,也不是简单照搬大学的选修课模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在深度、广度上进行适度的拓展,倡导研究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⑵ 高中人教版各科书的必修和选修是多少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课标必修课本9科共32本,各科数目不同。
具体如下:
语文:必修5本;数学:必修5本;英语:必须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学: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历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数学:A版有13本和B版有14本数学:
一、A版数学:1-1(选修)A版数学、1- 2(选修)A版数学、2-1(选修)A版数学、2- 2(选修)A版数学、2- 3(选修)A版数学、3- 1(选修)A版数学史选讲数学、3- 4(选修)A版对称与群数学、4- 1(选修)A版几何证明选讲数学等。
二、B版数学:1- 1(选修)B版数学、1- 2(选修)B版数学、2- 1(选修)B版数学、2- 2(选修)B版数学、2- 3(选修)B版数学、3- 1(选修)B版对称与群数学、3- 4(选修)B版数学史选讲 数学、4- 1(选修)B版几何证明选讲数学、4- 2(选修)B版矩阵与变换数学等。
数学尽管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学好,只要坚持踏踏实实地去学,独立思考,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其实学好数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
数学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课前预习是少不了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住老师的讲课思路,但光能上课听懂还不够,这样根本学不会数学,做到这一点才是刚刚起步。
其次,数学听会了要做题,提高训练才能掌握新知识,学会新课程。高中数学比较难,攻坚战是一点点打响的,难关需要慢慢攻克。最后是总结错题,即使改错,不断提高,犯错在所难免,改了就能进步,这也是学好数学提高成绩的一步。
高中数学一共有那么多选修和必修课程要学,知识非常多,时间紧迫,所以不容许有喘息的机会,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尽量不要落下,中途很难补上。
⑶ 新版高中人教版教材一共有几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课标必修课本9科共32本,各科数目不同。具体如下:语文:必修5本;数学:必修5本;英语:必须5本;物理:必修2本;化学: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政治:必修4本;历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有: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了教学内容,提出了学业质量要求,增强了指导性。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共计21个品种。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特殊意义。普通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⑷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一共几本
新版普通高中历史统编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新版教材也是人教版的,人教版即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其他教材版本都有:
1、北师大版(这个全国也都有用的,但是比人教版的受众少多了)。
2、江苏教育版(江苏本省用)。
3、西南师范版(四川部分地方用)。
4、其他的地区有鲁教版、外研版、粤教版、岳麓版、科教版、中地版、浙科版、牛译版、湘教版等。
⑸ 新版高中人教版教材一共有几本
选修必修总共126本,其中:
1、地理:必修3本、选修7本。
2、化学:必修2本、选修6本。
3、历史:必修3本、选修6本。
4、生物:必修3本、选修3本。
5、数学:必修10本、选修30本。
6、思想政治:必修4本、选修6本。
7、物理:必修2本、选修10本。
8、英语:必修5本、选修6本。
9、语文:必修5本、选修15本。
教材版本:
1、大纲版
人教大纲版是2001年课改以前的人教版教科书的名称,也有的地方称为老人教版,是为区别课改后的课标版的教科书。包括各科目的教科书。
2、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又称部编版)是2011年后人教新课标改版,主体编排是一样的,内容有改动。
3、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课标版是2001年后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 高中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
⑹ 高中历史有几本必修,几本选修
必修1(政治史) 必修2(经济史) 必修3(文化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其实各版本的新课标高中历史书都是三本必修+六本选修,由于高考选修是各省选择三本作为高考要求,而考题又是三选一的模式,所以一般的学校只教两本或一本。
⑺ 高中新历史教材共几本
人教版高中历史共有9本。必修3本,选修6本。
各版本的新课标高中历史书都是三本必修+六本选修,由于高考选修是各省选择三本作为高考要求,而考题又是三选一的模式,所以一般的学校只教两本或一本。
必修1(政治史)
必修2(经济史)
必修3(文化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一、听课方法
高中历史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
听课效率往往决定你对基础知识掌握效果。教师在历史课是除了讲解知识,也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
高中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
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内容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二、阅读历史资料方法
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
阅读高中历史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
比如一些资料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形象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
在阅读课外书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而且要能够与课本上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三、建立知识系统方法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
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比如按照朝代建立、巩固、繁荣、衰败等记录为主要框架。
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记录为具体内容。
⑻ 人教版高中教材一共有几本,每科有几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课标必修课本9科共32本,各科数目不同。具体如下:
语文:必修5本;数学:必修5本;英语:必须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学: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历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数学:A版有13本和B版有14本数学
一、A版数学:
1-1(选修)A版
数学1-
2
(选修)A版
数学
2-1
(选修)A版
数学2-
2
(选修)A版
数学2-
3
(选修)A版
数学
3-
1
(选修)A版
数学史选讲数学3-
4
(选修)A版
对称与群数学
4-
1
(选修)A版
几何证明选讲数学4-
2
(选修)A版
矩阵与变换
数学4-
4
(选修)A版
坐标与参数方程数学4-
5
(选修)A版
不等式选讲数学4-
6
(选修)A版
初等数论初步
数学4-
7
(选修)A版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数学
二、B版数学
1-
1
(选修)B版
数学1-
2
(选修)B版
数学
2-
1
(选修)B版
数学2-
2
(选修)B版
数学2-
3
(选修)B版
数学
3-
1
(选修)B版
对称与群数学3-
4
(选修)B版
数学史选讲
数学
4-
1
(选修)B版
几何证明选讲数学4-
2
(选修)B版
矩阵与变换数学4-
4
(选修)B版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数学4-
5
(选修)B版
不等式选讲
数学4-
6
(选修)B版
数学4-
7
(选修)B版
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
数学4-
9
(选修)
(8)新课改历史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共多少本扩展阅读
教材版本:
1、大纲版
人教大纲版是2001年课改以前的人教版教科书的名称,也有的地方称为老人教版,是为区别课改后的课标版的教科书。包括各科目的教科书。
2、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课标版是2001年后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高中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
以高中语文为例:必修系列的课程包括必修1至必修5,选修系列的课程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影视名作欣赏》、《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
《演讲与辩论》、
《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共计15本。
参考资料:网络-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