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哪个历史是最古老的

哪个历史是最古老的

发布时间:2022-08-05 09:27:36

1. 什么是人类最古老的历史

古代文明的起源

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晒、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时期,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域,但现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苏美尔位于过去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南临波斯湾,由若干块荒芜的、被风乱吹的小平原组成。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

公元前3500年只是个大概的日期,确定这样一个日期仅是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过渡的时间无论指定为一年、十年还是100年,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知道,从食物采集转变到食物生产,并不是因为某人偶然想起农业而突然发生的。同样,从部落文化过渡到文明,也不是因为当时有人想象出城市中心和城市文明才发生的。总之,当时发生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个过程。本章的目的就是考察这一过程的性质和起源。

一、文明的性质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所说的城市。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最终形成的不是同一种文明,而是"类型"极其多样的文明。正如前一章所提到的,较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是与各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因此,随着各环境中耕种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随着各环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养的动物的种类的不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也彼此显着地不同。现在,文明的情况也是如此,各种文明由于各自发展时与世隔绝的程度不等而相应地不同。美洲的玛雅人文明、阿兹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独自发展起来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将它们与欧亚大陆上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区别开来。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独特性取决于各自的所在地与中东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远近。中国与中东之间相隔一片辽阔的、荒漠的地区,并有大山作屏障,因此,从古代最早时候起直至今天,中国文明一直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彼此相异。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首先要走向文明,尤其是考虑到实行平等主义的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有许多方面是很吸引人的。现代马达加斯加岛的塔纳拉人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塔纳拉人只是最近才过渡到文明阶段,所以人类学者拉尔夫·林顿能把他们的经历全都记载下来。塔纳拉人在过渡到文明之前,是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早稻。第一年他们可以得到丰收,但从第二年起产量逐渐下降。因此,每当田地的肥力耗尽时,他们就得迁移,重建村庄。经常的迁移使他们不可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归村社掌握。村里的长者尽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配给每个同堂家庭。每个同堂家庭都由若干家庭组成,这些家庭一起劳动,然后按需分配产品。这是个典型的实行平等主义的部落社会,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没有任何重大差别。

当有些家庭仿效东面的邻居改种水稻时,这一切全都改变了。天然水田的面积很有限,无须投入整个同堂家庭的劳动力,因而这种新型的农业就由某些家庭单独经营。他们一年到头在水稻田里劳动,不再把田归还村庄,重新分配。由于适合种水稻的田地很少,从前无阶级的塔纳拉社会现在分裂了:少数人成为土地所有者阶级,而绝大多数人则没有希望得到这种更能生产粮食的土地。

当种植旱稻的农夫被迫定期地向新的地方迁移,而种植水稻的农夫仍留在原来的小块土地上时,这一阶级分裂更为明显了。战争也由于这种新型的经济而受到影响,那些长期定居的村民现在不惜花费时间,努力建造结构复杂的城堡,来阻挡传统的抢劫集团的侵扰;并致力于俘虏那些流民,把他们变成奴隶,因为奴隶正显示出一种新的重要性。早先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经营农业时,奴隶派不上什么用处,但是现在,可以把奴隶派到田里,让他们一年到头地劳动。早先的民主也由新发展起来的社会取代了;在这新社会的顶端是专制国王,国王的下面是贵族,他们拥有国王分给他们的土地,然后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社会的最底层是奴隶,由战俘和他们的后代组成。最后,随着财产成为提高自我的唯一手段,逐渐形成一系列新的社会准则。人类学者拉尔夫·林顿最后写道,"从塔纳拉村落到塔纳拉王国,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经常迁移、自给自足的塔纳拉村落,没有阶级,只有牢固的同堂家庭;而到了中央集权,臣民定居的塔纳拉王国,社会由于经济差别而分裂为阶级,门第有如礼仪,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当一步一步地追溯塔纳拉人的整个转变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可以发现,转变的每一步都是由种植水稻引起的。"

塔纳拉人的转变过程,只是公元前四千纪时瓦解中东的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最终导致城市革命和文明出现的那个转变过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2. 哪个国家的历史最悠久

埃及,世界公认的。7000多年历史。 四大文明古国是梁启超说的,但是中国所谓5000年历史是包含了神话传说中的炎帝黄帝的,国际上不承认的,没有出土史料证明炎帝黄帝一说。

3. 什么是最古老的历史

古代文明的起源 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晒、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时期,人们曾认为文明的摇篮是尼罗河流域,但现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也就是《旧约全书》中的"希纳国"(Land of Shinar)。苏美尔位于过去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共和国——的南部,南临波斯湾,由若干块荒芜的、被风乱吹的小平原组成。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 公元前3500年只是个大概的日期,确定这样一个日期仅是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过渡的时间无论指定为一年、十年还是100年,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知道,从食物采集转变到食物生产,并不是因为某人偶然想起农业而突然发生的。同样,从部落文化过渡到文明,也不是因为当时有人想象出城市中心和城市文明才发生的。总之,当时发生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个过程。本章的目的就是考察这一过程的性质和起源。 一、文明的性质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所说的城市。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各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最终形成的不是同一种文明,而是"类型"极其多样的文明。正如前一章所提到的,较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是与各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因此,随着各环境中耕种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随着各环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养的动物的种类的不同,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也彼此显着地不同。现在,文明的情况也是如此,各种文明由于各自发展时与世隔绝的程度不等而相应地不同。美洲的玛雅人文明、阿兹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独自发展起来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将它们与欧亚大陆上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区别开来。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独特性取决于各自的所在地与中东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远近。中国与中东之间相隔一片辽阔的、荒漠的地区,并有大山作屏障,因此,从古代最早时候起直至今天,中国文明一直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彼此相异。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首先要走向文明,尤其是考虑到实行平等主义的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有许多方面是很吸引人的。现代马达加斯加岛的塔纳拉人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塔纳拉人只是最近才过渡到文明阶段,所以人类学者拉尔夫·林顿能把他们的经历全都记载下来。塔纳拉人在过渡到文明之前,是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植早稻。第一年他们可以得到丰收,但从第二年起产量逐渐下降。因此,每当田地的肥力耗尽时,他们就得迁移,重建村庄。经常的迁移使他们不可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归村社掌握。村里的长者尽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配给每个同堂家庭。每个同堂家庭都由若干家庭组成,这些家庭一起劳动,然后按需分配产品。这是个典型的实行平等主义的部落社会,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没有任何重大差别。 当有些家庭仿效东面的邻居改种水稻时,这一切全都改变了。天然水田的面积很有限,无须投入整个同堂家庭的劳动力,因而这种新型的农业就由某些家庭单独经营。他们一年到头在水稻田里劳动,不再把田归还村庄,重新分配。由于适合种水稻的田地很少,从前无阶级的塔纳拉社会现在分裂了:少数人成为土地所有者阶级,而绝大多数人则没有希望得到这种更能生产粮食的土地。 当种植旱稻的农夫被迫定期地向新的地方迁移,而种植水稻的农夫仍留在原来的小块土地上时,这一阶级分裂更为明显了。战争也由于这种新型的经济而受到影响,那些长期定居的村民现在不惜花费时间,努力建造结构复杂的城堡,来阻挡传统的抢劫集团的侵扰;并致力于俘虏那些流民,把他们变成奴隶,因为奴隶正显示出一种新的重要性。早先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经营农业时,奴隶派不上什么用处,但是现在,可以把奴隶派到田里,让他们一年到头地劳动。早先的民主也由新发展起来的社会取代了;在这新社会的顶端是专制国王,国王的下面是贵族,他们拥有国王分给他们的土地,然后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社会的最底层是奴隶,由战俘和他们的后代组成。最后,随着财产成为提高自我的唯一手段,逐渐形成一系列新的社会准则。人类学者拉尔夫·林顿最后写道,"从塔纳拉村落到塔纳拉王国,中间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在经常迁移、自给自足的塔纳拉村落,没有阶级,只有牢固的同堂家庭;而到了中央集权,臣民定居的塔纳拉王国,社会由于经济差别而分裂为阶级,门第有如礼仪,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当一步一步地追溯塔纳拉人的整个转变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可以发现,转变的每一步都是由种植水稻引起的。" 塔纳拉人的转变过程,只是公元前四千纪时瓦解中东的新石器时代的社会,最终导致城市革命和文明出现的那个转变过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4. 古代哪个朝代的历史最悠久啊

公元前11世纪,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建立(从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号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后,都城迁到洛阳,历史上又称为东周。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各种制度开始完善的时期,邮驿制度在此时形成一个比较规整的系统。西周时,政府特别重视修整道路,《诗经·小雅·大东》上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形容,即是说,大道平坦似磨石,笔直像箭杆。据《周礼》载,道途专管庐舍候馆的官员,称为“野庐氏”。他负责筹办京城500里内所有馆舍的车马粮草、交通物资;要保证道路畅通,宾客安全;要安排白天轮流值班和夜间巡逻之人;还要及时组织检修车辆平整道路等。 周王朝在国都镐京和东都洛邑之间,修建了一条特别宽广平坦的大道,号称“周道”,又称为“王道”。数百年后墨子评论这条大道说:“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觉不偏。其直如矢,其易若底。”意思是周道坦荡宽阔,平直易行。按照周制的规定,京都的王道,应宽九轨。一轨为1.8米,九轨约合16.3米。这样宽的路面,行走自然要方便迅速多了。除王道而外,周朝尚修了几条通往大诸侯国的通道。例如从洛邑通往鲁国,称为“鲁道”,也相当宽阔,《诗经》颂它:“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意为:汶河不停地流淌,鲁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在这条平坦大道上,东方的齐鲁国人自由翱翔!道路的平直加上车辆的进步,自然提高了行路的效率。据说西周周穆王驾着八匹高头骏马驾驶的轻车,日行千里。这当然有些文学夸张,但从正式史书《左传》的记载看,一天行车260里大致是没有问题的。 西周时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各种不同的文书传递方式有不同的名称,比如:以车传递称为“传”,这是一种轻车快传;还有另一种车传称为“驲”。又一种称为“邮”的,在周代主要指边境上传书的机构。还有一种叫做“徒”的,则为急行步传,让善于快跑的人传递公函或信息,有点类似古希腊马拉松的斐力庇第斯。大体上,西周时单骑传书还不多,一般为车传。 在西周的邮传驿道上,沿途设置了休息站,叫做“委”、“馆”或“市”。《周礼》记载,当时国家大道沿途,10里设庐,庐有饮食;30里有宿处,称之为委;50里设市,市有候馆,接待来往信使宾客。有一些讲究的馆、市,是为来往的各地高级信使准备的。这些馆、市,设备考究,有楼厅、有浴室,可以在这里充分地休息,解除旅途的劳累。

5. 四大文明古国,哪个历史最悠久

古巴比伦: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巴比伦第一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894年,到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时(前1792~前1750),征服南北诸城并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完成两河流域的统一。以后历经第二王朝(公元前16世纪中叶~前1530)、第三王朝(约前1530~前1157)、第四王朝(前1157~前729),于公元前729年为亚述所灭。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的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538年,存在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被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
公元前3500年进入文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6. 哪个朝代历史最悠久

公元前11世纪,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建立(从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号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后,都城迁到洛阳,历史上又称为东周。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各种制度开始完善的时期,邮驿制度在此时形成一个比较规整的系统。西周时,政府特别重视修整道路,《诗经·小雅·大东》上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形容,即是说,大道平坦似磨石,笔直像箭杆。据《周礼》载,道途专管庐舍候馆的官员,称为“野庐氏”。他负责筹办京城500里内所有馆舍的车马粮草、交通物资;要保证道路畅通,宾客安全;要安排白天轮流值班和夜间巡逻之人;还要及时组织检修车辆平整道路等。 周王朝在国都镐京和东都洛邑之间,修建了一条特别宽广平坦的大道,号称“周道”,又称为“王道”。数百年后墨子评论这条大道说:“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觉不偏。其直如矢,其易若底。”意思是周道坦荡宽阔,平直易行。按照周制的规定,京都的王道,应宽九轨。一轨为1.8米,九轨约合16.3米。这样宽的路面,行走自然要方便迅速多了。除王道而外,周朝尚修了几条通往大诸侯国的通道。例如从洛邑通往鲁国,称为“鲁道”,也相当宽阔,《诗经》颂它:“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意为:汶河不停地流淌,鲁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在这条平坦大道上,东方的齐鲁国人自由翱翔!道路的平直加上车辆的进步,自然提高了行路的效率。据说西周周穆王驾着八匹高头骏马驾驶的轻车,日行千里。这当然有些文学夸张,但从正式史书《左传》的记载看,一天行车260里大致是没有问题的。 西周时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各种不同的文书传递方式有不同的名称,比如:以车传递称为“传”,这是一种轻车快传;还有另一种车传称为“驲”。又一种称为“邮”的,在周代主要指边境上传书的机构。还有一种叫做“徒”的,则为急行步传,让善于快跑的人传递公函或信息,有点类似古希腊马拉松的斐力庇第斯。大体上,西周时单骑传书还不多,一般为车传。 在西周的邮传驿道上,沿途设置了休息站,叫做“委”、“馆”或“市”。《周礼》记载,当时国家大道沿途,10里设庐,庐有饮食;30里有宿处,称之为委;50里设市,市有候馆,接待来往信使宾客。有一些讲究的馆、市,是为来往的各地高级信使准备的。这些馆、市,设备考究,有楼厅、有浴室,可以在这里充分地休息,解除旅途的劳累。 西周政府里有一整套自上而下的邮驿通信职官系统。在天官冢宰的统一领导下,有秋官司寇负责日常的通信,夏官司马负责紧急文书,地官司徒负责沿途馆驿供应和交通凭证以及道路管理。负责日常通信事务的司寇下还有一系列专门人员,有大行人、小行人、行夫等。其中行夫是管理来往信件、信使的具体执行官。 从史料看,西周的通信邮驿,效率是很高的。《尚书》曾记载了周初的一件史事:武王去世时,成王即位,由周公辅政。周公命召公去经营洛阳新都。新都建成前后,周、召二公之间有许多通信往来,都靠传递两地公文的信使去完成。当时史书上把这种信使称为“使”或“伻[bēng崩]”。还有一个故事,说周公被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姜尚到齐后不讲政策,滥杀了当地两个不服管治的贤士。周公闻听此事后,立刻乘“急传”赶到齐都临淄,制止姜尚的专断行为。急传能如此及时迅速地赶到,说明当时驿路的畅通。 当然,这仅限于西周的中心地区。边陲地方通讯联系不会这样方便。比如史书记载,西周初年,今两广和越南地区的越裳氏来朝,因为山川险阻,道路遥远,他们担心到达不了镐京,同时派出了三队使臣,分头前来,最后都到了周朝,这使周公十分感动,后来,周公派人送他们回去,路上走了一年多才返回。可见那时南方大部分地区道路还是相当难行的,通信困难重重。 西周时军事上的烽火通信,已经成为正式的制度。最初,人们在道口田陌之间,树一大木,上缀毛裘等物,可使信使和行路人在很远地方就知道站馆所在,古文里称之为“邮”。这一设施,既是通信网络,又是一种防卫象征。后来逐渐形成为防护堡垒,再发展就成烽火台。台的规模越来越大,以至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室,室上有柱,出高丈余”,台柱上有烽有鼓。烽火台正名曰烽燧台。燧是一堆堆柴禾和狼粪,用火点着发出狼烟,无风笔直上升,老远就能望见。到晚上,在台上再架起桔槔,上置大铁笼子,内装柴草。遇有紧急情况,烧着后形成高耸入云的大火把。从京师到边境,每条大道都建起一座一座烽火台,专门派人守望。边境告急,消息会很快传到京师;京师遇难,消息又会从都城传到边关。这是我国古代一种十分有效的烽火通信系统,从西周一直到汉朝,都在沿袭使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历史上着名的实例。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昏暴异常,办事尤其荒唐。他纳了一个名叫褒姒[sì四]的美女为妃。褒姒终日不笑,幽王想出了烽火戏诸侯的办法取悦于她:他命令兵士们在镐京东郊的骊山点燃烽火,擂起大鼓,谎称京城告急。骗得周围各路诸侯都急急忙忙前来援救,有的诸侯将官连衣冠都没有来得及穿戴整齐,便火急赶到。结果虚惊一场,扫兴而归。而褒姒和幽王却在了望台上哈哈大笑。诸侯们知道上了当,以后幽王再点燃烽火,谁也不来了。而西周就这样亡于西戎。这个故事,主要是给人以鉴戒,不可失信于民。但同时也证明了西周末年烽火击鼓这种声光军事通信,已经成为国家固定的通信制度

满意请采纳

7. 四大古国中哪个历史最悠久 从长到短排名

古巴比伦的历史最悠久。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如下所示:

1、古巴比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2、古埃及: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期间;

3、古印度: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期间;

4、中国:起源于公元前1600年(以商朝建立为起点,流通于国际)

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国际上对此尚有争议。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哪个历史是最古老的扩展阅读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8. 历史上最古老的是那三个国家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文明古国都历史悠久包括华夏文明。

9. 在我国历史上,比夏朝还早的是哪一个最古老的朝代

华夏,也称“夏”、“诸夏”等,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河南一带)的居民的自称。

资料显示,“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都知道,华夏历史起于炎黄,沉淀千年,延续至今。从上古五帝时期的“公天下”,到沿袭千年的“家天下”,部落向朝代的转变,这是历史的选择,建朝立制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由于,年代实在过于久远,几乎未曾出土过虞朝时期的文物,所以,史学家只能通过史料来推断虞朝存在这一事实。春秋时期,当时的人们对于虞朝的存在是确信不疑的;然而,战国时期,战火不熄,社会动荡不堪,史料典籍被大量烧毁,其中,就包括与虞朝有关的史料,这就使得考古难度便的更大了。

10. 四大文明古国哪个最古老

四大文明古国中最古老的是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前3100年)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从那尔迈国王统一了上下埃及开始共经历了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期埃及时期7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

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领域有现在的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分利比亚以外,其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

中国文明的出现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古巴比伦王国出现时间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10)哪个历史是最古老的扩展阅读:

在1968年出版的由格林・丹尼尔所写的《最初的文明》中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

1、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2、第二个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3、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

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阅读全文

与哪个历史是最古老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