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漳州的历史文化.
三个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平和县文峰镇20平方公里半径内。区主楼内的三平寺,闽南着名的佛教寺院,寺内供奉三开国元勋杨毅坪寺庙中的和尚,他的热情为百姓医治,深得村民们的喜爱,被称为创始人三个层次,唐玄宗给定数量的“广济大师”。三平寺始建于公元845年,有香,在南部地区?港澳,东南亚久负盛名,前来烧香,许愿,还愿香客络绎不绝,尤其是第六个月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10月1日第六,杨毅出生,出家,圆寂的日子,它是人声鼎沸,香烟烟雾,枪声不断。部清现存的庙宇重修,依山而筑,由低到高,门,正殿,祠堂,寺庙,僧人的房间,房子和钟楼,鼓二楼和其他建筑物,结构独特。区有三个平面呈正方形,创办公神像,九龙璧,十二生肖园,假山池塘,枪库,虎爬泉,广济公园,红军会师纪念馆,竹等生态休闲景点,开辟了三个平庙为中心的朝圣之旅,联手红军纪念馆为中心的红色旅游两艘邮轮线。此外,长汹涌的瀑布,曹庙,毛洞等旅游景点正在计划中。一家素食餐厅,排商场鳞次栉比,圣阳别墅区,会给你三个平旅游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风景秀丽的城市,47公里,距漳州。 [67]龚CI鸡足山白礁白礁村龙海市角美镇慈济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崇拜民用医生,塔蒂(俗称公共道路)涛吴涛(音)开基雕像,福建与台湾之间的区域最有影响力的民间信仰之一。慈济宫是一个1150白礁唐高宗颁诏ARTLED整个房子到三个寺庙宫殿,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大厅集中在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精华,被称为“台湾紫禁城”。风景秀丽的城市超过40公里从漳州漳浦赵家堡赵家堡,斜体城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赵城。位于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硕下了山,厦汕高速公路交汇处赵家堡高速2公里,是一个南宋王朝王室后裔居住漳浦庵年底。公元1279年,元军攻占的南部的宋王朝,广东崖山,在总理部长鲁阿修福拿着一个9年老皇帝赵兵投海殉国的最后一行,然后驾驶崖山与国王的弟弟赵赵赵匡胤美容第十一代传人,如果王子赵敏创率稿费众家人逃到福州船上岸,遇到飓风,遗弃隐藏姓黄,几经周折后,终于在此居住。洪武年间,人们具有相同的赵姓谴责通婚犯罪,法院给了族谱,洪武赐予复姓。明代,赵十,如果第三代传人赵帆进士,官浙江按察使司副使,部员外郎其他的人员,去实现日本沿海猖獗的痛苦时,回家,然后在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仿照古都开封宋构思布局,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双向制F和内城。万历四十七年赵凡的儿子赵毅学者和第三,官方文化中书舍人,但也可根据北宋,南宋两个京都,扩建外城的建筑布局和风格,今天开始规模。赵家堡占地135亩,基本平面方形,分内外城,内城高6.2米,周长220米,面积的?4.68英亩的,有主楼“完璧楼”,这意味着“完整璧归赵“的意思,作为一个具体的地板捣三四个平方拟合,呈回字形。外城周长1082米,主体建筑为赵帆大厦,位于城市中心,向北看,四,五绑成的豪宅,建在前面的内部和外部的荷花池,池里面西侧的建筑。 “汴派桥”,宋洋开封的仿古资本,,两个湖泊和潘张择端的“绘画”的木桥,并制成;池建成6东部风格的5 - 海湾主室和在相同的“逻辑清小庭院”“阅读办公室“,池中有一个佛教寺院西侧的一座小山上,聚佛塔,禹碑,”墨池“石线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拓刻,是一个罕见的。 “一次性国王家族传递出数以百计的城堡”,赵家堡填充允许宋,赵氏家族的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是为家庭史研究学院,明,清的军事历史,日本的苦难史,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历史学家,建筑专家和学者称为“国宝”,载入“中国旅游景点大辞典”
2. 漳州手抓面的由来及有多久的历史
漳州手抓面是福建省传统的汉族名吃,属于闽菜系。手抓面,是以面粉裹着油榨豆干,抓在手掌里进食而得名。进食时还必须在面份上抹上芥辣、甜酱、蒜葺醋、沙茶酱油,或花生酱辣酱等多种调味酱料,而这些酱料可根据个人爱好选调,混在一起以手抓着吃,香、甜、酸、辣,冰凉、滑润,从吃法到口味确是别具风味。 手抓面是芗城的独有食谱之一。虽然它很少在殿堂宴席上出现,但由于口味独特、顺随意,所以在城乡颇为风行,很受群众喜爱。
3. 漳州有什么历史可以包括小吃等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漳州是着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邮政编码: 363000,电话区号: 0596。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4. 漳州历史阶段
1.漳州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从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现全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292处、古窑址22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4处(约5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3处(约3500年至4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1处,岩画30多处。
2.漳州战国属越。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214年统一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今漳州地区梁山山脉以北属 闽中 郡,梁山山脉以南归南海郡。秦汉时在闽粤通道的 盘陀岭 设有关口 蒲葵关 。东晋 义熙 九年(413年)在今漳州境域内梁山下建置了 绥安县 ;一说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又置 兰水县 ,待考;梁大同六年(540年)在 九龙江 畔建置 龙溪 县;不久因人口稀少,撤销。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并绥安、兰水入 龙溪县 。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直到100多年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带才再设县:唐垂拱二年(686年)正式建州置郡。
3. 唐高宗 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 仪凤 (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 陈政 ,率兵南下闽粤交界一带平乱,出镇龙溪县南境故绥安地,并统领岭南行军征战。因陈政早年曾随唐太宗征临汾、上党,饮马于清漳河畔,当他入闽后,屯兵中营西林(今云霄县境内)江边时,便借旧喻新以激励士气。平定了闽粤交界处后,因将士思念北方故土,改溪名为漳江,漳江本来是今河北、山西南部一河流,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遂改名西林溪为“漳江”。陈政死后,其子 陈元光 继承父志,最终平乱,并“开屯于漳水之北”。
4.唐 垂拱 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据《旧唐书》),唐朝廷允准陈元光之请,在泉(当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 南安 、 莆田 、龙溪置 武荣州 ,治南安县(福建 南安市 丰州镇 )。不久,武荣州废入泉州(今天的福州)潮间、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析龙溪县南部置漳州,辖漳浦(设于绥安故地)、怀恩2县,陈元光为漳州第一任刺史。州治最初设在今云霄县的西林,西林傍漳江而立,陈元光建州时又为州治,便命州名为 漳州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 芗城 区),改称 漳州郡 。始初漳州(仅辖现今漳州南部一带)区域并不大,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并入漳浦县,划泉州的龙溪县给漳州;于大历十二年(777年)又划汀州的龙岩县来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漳浦郡;干元元年(758年)复名漳州。南唐 保大四年(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时,因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讳,改漳州为 南州 ;至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 始复名漳州。元代改称 漳州路 ,明清两代称 漳州府 。清朝前期到 中华民国 前期设 汀漳龙道 ,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等。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5.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漳州辖龙溪、 漳浦 、 龙岩 3县;宋太平 兴国 五年(980年)加增 长泰 县;元至治元年(1321年)增设南胜县(后改为 南靖 县);明成化七年(1471年)增加 漳平 县;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析出 平和 县;明嘉靖九年(1530年)置 诏安 县;明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溪、漳浦县地置 海澄 县,划龙岩、大田、永安部分县地设 宁洋 县,漳州府范围达到十个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从漳州分出升为直隶州,并析漳平、宁洋2县属之。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 云霄 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 东山 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 华安 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1951年6月1日,在 龙溪 县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 漳州市 ;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 龙海 县;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同意漳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芗城区 胜利路 迁至龙文区步文镇。(2011年1月14日,福建省政府下发闽政文[2011]22号《关于漳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 。
5. 漳州于几年建州
1、漳州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便有太武夫人在此拓土而居。从发现的旧石器看,早在4至8万年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现全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292处、古窑址22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4处(约5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3处(约3500年至4000年左右),商周至西汉时期文化遗址1处,岩画30多处。 2、漳州战国属越。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又于公元前214年统一百越,建立了桂林、象郡、南海和闽中郡。今漳州地区梁山山脉以北属闽中郡,梁山山脉以南归南海郡。秦汉时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有关口蒲葵关。东晋义熙九年(413)在今漳州境域内梁山下建置了绥安县;一说梁天监(502-519)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又置兰水县,待考;梁大同六年(540)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不久因人口稀少,撤销。隋开皇十二年(592),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直到100多年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带才再设县:唐垂拱二年(686)正式建州置郡。 3、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兵南下闽粤交界一带平乱,出镇龙溪县南境故绥安地,并统领岭南行军征战。因陈政早年曾随唐太宗征临汾、上党,饮马于清漳河畔,当他入闽后,屯兵中营西林(今云霄县境内)江边时,便借旧喻新以激励士气。平定了闽粤交界处后,因将士思念北方故土,改溪名为漳江,漳江本来是今河北、山西南部一河流,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遂改名西林溪为“漳江”。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最终平乱,并“开屯于漳水之北”。 4、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二月九日(据《旧唐书》),唐朝廷允准陈元光之请,在泉(当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治南安县(福建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入泉州(今天的福州)潮间、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析龙溪县南部置漳州,辖漳浦(设于绥安故地)、怀恩2县,陈元光为漳州第一任刺史。州治最初设在今云霄县的西林,西林傍漳江而立,陈元光建州时又为州治,便命州名为漳州。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始初漳州(仅辖现今漳州南部一带)区域并不大,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并入漳浦县,划泉州的龙溪县给漳州;于大历十二年(777年)又划汀州的龙岩县来属。天宝元年(742)改名漳浦郡;干元元年(758)复名漳州。南唐保大四年(946),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时,因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讳,改漳州为南州;至宋乾德四年(966),南州始复名漳州。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清朝前期到中华民国前期设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等。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5、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大历十二年(777)漳州辖龙溪、漳浦、龙岩3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加增长泰县;元至治元年(1321)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七年(1471)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1517)析出平和县;明嘉靖九年(1530)置诏安县;明隆庆元年(1567)析龙溪、漳浦县地置海澄县,划龙岩、大田、永安部分县地设宁洋县,漳州府范围达到十个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龙岩从漳州分出升为直隶州,并析漳平、宁洋2县属之。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1951年6月1日,在龙溪县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6. 漳州市有什么历史文化
文化 美食 交通 购物 住宿 地理 地图 电子地图 天气
漳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早在1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周划为七闽地,秦属闽中郡,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始建州冶于漳江之畔(今云霄境内),故名漳州。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文化古迹悠久璀璨,人文资源独树一帜。有“闽南第一碑林”省级风景名胜区云洞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明清牌坊、漳州文庙,中国十大名桥之一江东桥,“世界建筑奇观”漳州土楼等;闽南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有被誉为“海峡两岸戏曲姐妹花”的芗剧,饮誉海内外的布袋木偶戏,及木偶雕刻艺术、水仙花雕刻艺术、民间剪纸艺术等。
漳州名人荟萃,文化昌盛。历史上除了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陈元光,丁儒外,还出现了高登、陈淳、林偕春、黄道周、张燮、唐朝彝、蓝鼎元、庄亨阳、蔡新等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清初出现了以谢琯樵、沈古松、汪志周为代表的“诏安画派”。现代诏安画家较着名的有“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近代着名的文学家则有林语堂、杨骚、许地山。有誉满海内外,多次出国献艺的布袋木偶戏、芗剧、潮剧。
7. 漳州有什么历史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7月原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原漳州市又改为芗城区。
8. 漳州于( )年建州,至今已有()的历史。说明()
漳州于公元686年建州,至今已有1325年的历史。说明漳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6°53′-118°09′、北纬23°32′-25°13′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是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拥有福建省第一大平原--漳州平原。全市总人口452.6万,有汉族、畲族、高山族等22个民族居住在漳州。辖八县一市二区,即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漳浦县、诏安县、云霄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和华安县,下设120个乡、镇、街道。漳州是着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200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34.7亿元,农业总产值205.0亿元,工业总产值59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2.4:37.2:4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7亿元,出口总值7.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14亿美元,财政总收入27.8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7.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1元。
漳州市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水产资源、矿产资源和温泉资源
9. 漳州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邮政编码: 363000,电话区号: 0596。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7月原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原漳州市又改为芗城区。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漳州是着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漳州西北多山,东南濒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无霜期3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在200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年皆可旅游。
漳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早在1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周划为七闽地,秦属闽中郡,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始建州冶于漳江之畔(今云霄境内),故名漳州。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迁至今址。明代曾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1300多年来,沿革多变,管辖地域不一,至1950年,设置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1986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10. 漳州是那年建州的
(公元686年)武后准陈元光将军请建漳州
漳州是一座古老而美丽富饶的城市,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贯穿全境,古人称誉漳州“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尽长春之意”。漳州位于福建省最南端,西起博平岭,北靠戴云山,东南濒台湾海峡。全市面积12607平方公里,东南与厦门市相连,东北与泉州市衔接,西北同龙岩地区接壤,西南和广东省毗邻。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最高气温37.9℃左右,最低气温3.8℃上下,平均气温21.4℃,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000~1700毫米之间。海岸线长达68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