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历史巨轮(TTA)单人模式(好像是叫对抗野蛮人吧)的详细规则
你去看游戏的帮助里面会有
‘贰’ 历史巨轮的游戏概要
游戏从远古进行到现代。游戏结束时只有一个成功标志——你的国家产生的所有文化数量。然而,有许多途径产生文化:通过宗教、文学或戏剧,通过建造奇迹,通过使用文化任务等等。相当数量的文化甚至可以通过战争或侵略来获得。注意,这里的文化不都是正面意义的,只是影响世界景象的某种事物(因此,甚至快餐连锁店业生产大量文化分数)。在游戏多数时间里,分数与经济是分离的,因此有一个经典的游戏两难——何时应该放缓发展而专注于文化?
虽然玩家有很多选择可选,但每回合只有非常有限的行动次数。因此每一次行动都很重要。游戏进程中,行动次数可以增加(转换到更高级的政府模式),但每次行动仍然重要。本游戏没有最佳策略,因为玩家策略必须适应实际情况。玩家可以建造或发展的所有东西都展示在桌面上的卡牌上。拿取刚出现的卡牌比出现较长时间的卡牌花费高。玩家需要决定花费行动点数在自己策略真正需要的卡牌上,还是用来提升自己的经济。
除了这些文明牌,还有每个时代的政治牌。这些政治牌允许玩家相互作用。最突特的是随机时间系统。玩家自己准备牌堆,之后随机抽取。玩家需要决定准备帮助自己多于对手(或损害自己少于对手)的事件。玩家还需要记住自己放置哪些时间牌,猜测别人可能放置了哪些时间牌。
游戏中也有战争和侵略,就像真实历史中那样。然而,游戏中的战争和侵略绝对是非常有趣的方式,通常导致所有玩家建设自己的军事力量,而实际上没有人发动战争。这正是经济的另一方面——怎样花费尽可能少的资源建设能与对手抗衡的军队。游戏机制不是建立在数字基础上,而是卡牌之间移动的标志。在其他玩家进行其行动时,玩家拿牌、管理经济和筹划下一步行动。因此游戏进行会非常流畅。整个游戏通常持续3小时,其间玩家可以发展从金字塔到宇宙航行的文明。
首次游戏有一个启发式版本,时间更短(进行到文艺复兴),更容易解读,特别容易管理自己的国家。因为该版本忽略了大多数高级游戏概念(如战争、冲突和烦恼)。然而,完整游戏也容易学习。一旦玩过一次,你将理解这点,并爱上这个游戏。
‘叁’ 荷兰有一座“隐形桥”,为什么人踏上桥便立即消失
说到桥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在纵横交错的马路上还是清澈平静的湖面上,又或是潺潺流水之上,我们都能看到桥的身影。它参与了人们的生活,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是特殊而颇具代表性意义的城市建筑。
对于这座“奇葩”而又特殊的桥,很多朋友或许还是担心,即便它暂时没有腐烂的风险,它会不会面临暴雨时节被淹没的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据建筑师观察,桥梁上置有水泵,这能有效避免淹没情况的发生。看到这,你是否也想亲自前往荷兰以感受摩西桥的风采呢?
‘肆’ 历史上最着名的巨轮是什么
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于1909年3月31日开始建造泰坦尼克号,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全部工程于次年的3月31日完成。
泰坦尼克号由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厂长威廉·皮列里、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以及总经理亚历山大·卡利斯勒设计。白星航运公司常务董事布鲁斯·伊斯梅在设计过程中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资金来自摩根和他的国际商业海运公司。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
泰坦尼克号船体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4米,注册吨位46328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
由于它包含了更多的空间,所以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它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4个硕大无比的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用于排出煤烟,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和通风。船上的5台双端以及4台单端锅炉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泰坦尼克号的最大速度达到23节。动力系统有二套主机:其中两套为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一套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达到51000马力,因此动力非常强大。船上有891名船员,可以运载2200名以上乘客。
‘伍’ 紧急求助,请教历史巨轮的问题
1 的意思就是这个奇迹可以每回合可以不用白点上人 然后上的这个人可以少交5粮食。。 如果要交6粮拉人 则自己补1粮食 还是需要配合农业才有好用2 克里姆林宫 很强的。。一红 一白 3分很猛 。它加金字塔 10红 10白 不是梦 2个哭脸 很多办法可以补救。。比如大教堂 2时代的历史悠久领土 等等 另外大教堂和克里姆林宫结算 是大教堂先双倍 再减克里姆林宫 3 每只军队 每个竞技场 分别按等级计分后 累加 1时代 军队 +1 时代竞技场各 1 的话 就是2分PS 楼主想玩TTA就是 F14吧 很快就是上手了 ,不过小心新人上去被人打到满门抄斩
‘陆’ 有人玩过历史巨轮吗
本游戏没有使用通常更真实的外交、贸易、政府和灭亡的混合,而是提供玩家拥有广泛选择及策略的现代玩法。游戏目标是发展自己的文明,而不是摧毁其他文明。军事力量只是你的国家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有人口、生产力或科技。玩家需要决定集中在多数还是少数方面。但不要低估其中一方面对于建设高效运作国家的作用。
‘柒’ 关于战争
战争之利
战争,这是一个人们说了又说、谈了又谈的话题。早自五帝时期,战争接二连三频繁发生,这是一个十分深奥的学问,它富含着巨大的吸引力,使专家学者不断探究。
在战争的利与弊上,我们应仔细分析,权衡轻重。战争的弊不必再谈,说一下它的利。战争推动着历史巨轮滚滚向前,促进了科技发展,在古代就有所体现。例如,由于战争,人们发明了云梯、机关术、孔明灯等等。战争还如同兴奋剂,刺激各个行业。首先是军工业,要制造刀枪箭弩、头盔铠甲、攻城器械,从而又带动采矿业、冶炼业、木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兵法云:兵车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是军队的命根,因此,战争能推动农业丝织业的发展。战争难免会有伤亡,兵不血刃毕竟是少数,所以,医学也会突飞猛进。
战争更能促进各地文化、科技的交流。在我国历史上,若没有战争,就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会有“五胡入华”,少数民族也不会统治中国,那么中国就不会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孙子兵法》,不会有《六韬》《三略》,不会有长城、兵马俑。没有战争,也许中国还在清朝的统治下闭关锁国……
告别战争,这是必然的,但它带来得种种好处是不可否认的。
‘捌’ 如何认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意义
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轮廓已经初步、清晰地显现出来。改革开放的33年,中国以年平均增速高出世界平均值近7个百分点的加速度追赶世界,目前中国所占比重按麦迪逊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已超过世界的 18%,如用外汇汇率计算去年已超过7万亿美元,占世界 10%以上,总量约相当于美国的1/2。与之相应,我国的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愈发突出。在这种背景下,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障中国这只巨轮能够在大风大浪中顺利前行?是单纯追求经济的富足,还是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道路,不断增强国防和军事实力?实质问题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否跟上国家崛起的总体进程,从而确保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协调发展和同步增长?这是一个必须作出科学回答的重大历史课题。能战方能言和,国家的军事实力越强大,运用武力的意志愈坚定,达成和平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倘若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国家和民族就会面临灾难。我国北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生活空前繁荣,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非常之高,但由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面对金军入侵宋军竟然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覆灭。鸦片战争前,占当时世界1/3经济总量的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军事机器陈旧落后,拥有100多万军队的大清帝国,竟然被数千英军所击败,不得不割地赔款求和,使中华民族陷入了长达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今天的中国在现在的起点上,要全面实现现代化,进入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新阶段,成为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体,进而实现全面和持续的民族复兴,基本前提是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将安全与发展铸造成为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的“一块整钢”,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
当代中国的崛起和发展,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安全和发展的态势:作为正在崛起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应对列强的打压和排挤;作为一个周边安全环境不稳定的国家,面临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大国地缘政治生态环境。这种复杂的安全和发展态势,对中华民族复兴提出了一条必须长期坚守、不能有丝毫动摇的底线,即必须始终保持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而一旦破了这条底线,中国近代历史一系列历史悲剧就会连绵不断地伴随民族复兴进程,最终将葬送中华民族的前程。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为国家的和平发展营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才能同强大的竞争对手分享和平发展利益。
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基本要求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当前,我国面临着诸多安全与发展威胁,概括起来就是: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相互交织,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军事安全威胁与其他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战略利益拓展与维护国家安全相互交织。其中,国家核心安全最为重要,其需求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出发点。这种安全需求,通常是指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利益拓展以及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方面的需求。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两大建设,最重要的是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基点,加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筹划和顶层设计,搞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建设任务、资源配置之间的衔接与协调。这就要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制度创新、军民兼容的原则,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实现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培养体系与地方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融合发展。这条道路的精髓在于,在军事与民用体系之间建立一个开放系统,通过军与民之间的人才、资金、物资、信息、管理等资源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最终实现用一个兼容性的经济技术平台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而把军民分割形成的社会总资源转换成为军民双向互动的高效资源。
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还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当前,我军建设处于历史的多重交汇点上,即社会变革深化期、军事变革攻坚期、军队历史使命拓展期,“三个时期”相互叠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双重攻坚”,军队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双重任务”交织互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我军建设所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阶段性特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就要求我们牢固确立党的军事理论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建设强大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