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捆脚女人有多少年了

历史上捆脚女人有多少年了

发布时间:2022-08-07 10:58:32

⑴ 中国女性绑小脚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和结束

从南唐李后主开始。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为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这种经过紧密缠裹导致筋骨畸形的小脚竟被古人美化为“三寸金莲”面受到广泛赞美,乃至男子为这颤倒,女子为之痴迷。难以想象,如果中国女子没有缠足是不是会出现更多的武则天与太平公主?
中国女人缠足,到底始于何时?文献和传说都不为少。别的不讲,咱们骂人写文章又臭又长,称之为“王母娘娘的裹脚布”。传说王母娘娘可是黄帝时期人物,说那时已裹小脚,无疑有点“古已有之”的阿Q遗风。其实,据史家考证,中国缠足之俗,约始于五代末年“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后主时代。早在盛唐之世,人们对妇女的“弓鞋”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真想不明白,过去小脚女人走起路来已然是摇摇晃晃,弱不禁风了,还要嫌自己的一双小脚不够小,你一定会认为她这是“有病”。然而现在,我们不是一样看到身边的一些女孩子明明已是标准身材了,还要天天嚷着喊肥健身,这与古代迷恋小脚的女人是不是同一种心理呢?清代,妇女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在山西、河北、京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最为流行。其中又尤以山西小脚为最,并有“从来小脚说山西” 之誉。山西小脚又以大同为第一。清朝统治者本来反对汉族女子缠足,康熙年间曾经诏禁之,违者拿其父母家长问罪。当时有某大员以“奏为臣妻先放大脚事”上疏,结果传为全国笑谈,可见缠足“魅力”之强大。最后闹得康熙皇帝在禁止缠足的禁令仅颁布了几年便自动撤销。不惟如此,旗人女子也开始东施效颦,直到干隆皇帝屡次下旨严禁,才刹了些旗女缠的风气。格格们无可奈何,只得穿上底部类似金莲形状的木屐充充门面。眼见皇帝老儿拿汉人的缠足没办法,小脚狂们自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于是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缠足之所以能够广泛兴盛而且历时弥久、蔓延极广,无疑是宋代以后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对女性禁锢的直接后果。小脚女人不仅迎合了封建统治者与士大夫视女性为玩物的低级趣味,满足了封建时代性变态男子所谓小脚“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的病态性意识与奇特审美观,而且还成为封建时代禁锢女人走向社会的一种压迫手段。宋代朱熹就曾热衷于在福建南部等地推广缠足,作为贯彻男女隔离、“授受不亲”、 “静处深闺”的“治女”策略。一经缠足,连走路都走不稳了,女人岂不就十分“老实”了?
女孩缠足一般从四五岁开始,用布条将脚裹紧,不使脚长大,到六七岁时已缠成型,不能再长大了。讲究的人家挑八月廿四日这一天给女儿裹小脚。这天照例要"煮糯米和赤豆作团,祀灶,谓之粘团。"据说食糯米能令胫骨柔软。缠足时先将脚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裹紧,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让两女仆扶着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里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六七岁时,再把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要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才算大功告成。经过多年残酷的缠裹,一双脚几乎从皮肤到肌肉、韧关节、骨骼都有巨大的变化。从外形看,皮肤白细柔软,脚心深陷;从底面看,基本上是一个三角形的架构,无法正常地以脚掌使力走路,同时也失去了跳跃、舞蹈的能力,只能"待字闺中"。而当时的男人们认为,女人缠了足后,就不能轻易地跨越庭院与别的男人交往了。俗语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湖北有一首民歌叫"大脚十恨歌"。湖南华容的歌谣是:"裹脚呀裹脚,裹了脚,难过活,脚儿裹得小,做事不得了;脚儿裹得尖,走路只喊天,一走一蹩,只把男人做靠身砖。"可谓唱出了其中的滋味。
那简直不能叫作脚,十个趾头都扭曲并拢,形状模糊,蜷起如拳。裹脚布一层层放开,满目疮痍,不忍卒睹。而且听说,以前小姐的裹脚布难得打开,所以会有脚气,臭得很。那么,被文人墨客恭维了若许朝代的三寸金莲美在哪里?据说是因为裹起脚后,女孩们走路的时候重心不稳,拂摇娇弱,更添柔美之姿,惹人怜爱,故而流行。本以为裹脚是民间腐儒的陋习怪癖,没什么源头的。没想到它的创始人竟是那个词赋清奇的亡国之君,歌舞天子李后主。据野史记载,李后主一日心血来潮,亲自为宠妃缠足,以丝帛绕成新月形,使宫女扶持绕花阶行走,步态摇摆,弱不胜衣。宫人以此为美,为了争宠,纷纷效仿。时人学之,遂流行于豪门大户间,成为一时风尚。只是晚唐虽亡,弓鞋却盛行,此风拂过宋明,一直延续到清朝,虽然民间仍然以脚小为贵,但是清宫统治者已经意识到这不是美而是弱,严禁宫中后妃缠足。近年电视剧古装风极盛,尤以清宫戏居多。有的戏中特写裙摆下三寸金莲,下蹬花盆底,行走时故作摇曳之态,此乃大谬不然。满人马上得天下,非常重视骑射,即使女子,也都会定期参与挽弓行猎,裹了脚,可怎样上马呢?又不见有三寸马靴。而花盆底与弓鞋也完全是两个概念。弓鞋一般为木底,底长三寸,缎面,面上绣花;花盆底鞋也是木底,却是底高三寸,呈花盆状。虽然都是三寸宫鞋,然而此三寸非彼三寸,宫鞋,也并不等于“弓鞋”。北宋末年的弓鞋,盛行用两种颜色的布料作鞋帮,针脚绵密,两色杂陈,有个名堂叫作“错到底”。幸亏没有一直错到底,解放后,女人终于扯下劳什子裹脚布,恢复天足了。不过如今女子的高跟鞋也不止高三寸,马虎点,也勉强可以称之为三寸金莲吧?适合三寸金莲的鞋,自然也十分特殊,有清代金莲、花盆底鞋、西北回族妇女穿用的"睡鞋"、东乡族"放足"绣花鞋、土族妇女绣花鞋、维吾尔族女子婚礼鞋、彝族勾尖绣花鞋等一系列微型鞋子。
三寸金莲在当时是盛行的,但是到了现在,它已经是一种历史,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消失,但却不会被人遗忘。

⑵ 封建制度的产物,中国裹脚的习俗距今已经有多少年了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后来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缠小脚之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

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

民国初期,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进一步推行禁缠足政策。

1906年梅山地震,长辈开始同意家中小女孩不用缠足,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孙中山总统于1912年3月11日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劝禁缠足文”。



(2)历史上捆脚女人有多少年了扩展阅读

清朝有个叫方绚的,自称“评花御史”,又称“香莲博士”。对古代女子缠足一事从诸多角度和方位予以分题描绘,他关于中国女子小足的“专着”——《香莲五观》把女人小脚按照品相高下做了比较细致的分类,即臭名昭着的“香莲十八名”。

比如,“并蒂莲”,大拇指跷起来的小脚;“朝日莲”,用后跟走路的小脚;“分香莲”,两条腿往外拐的小脚;“同心莲”,两条腿往里拐的小脚;“缠枝莲”,走起路来成一条线的小脚;“西番莲”,半路出家之莲,或根本没缠过的小脚。

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故而以莲花命名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而在浙地,大于三寸在四寸左右的小脚则之称为“银莲”。

⑶ 女子缠足始于何时

据民间传说,女人缠足始于隋代。相传有一次隋炀帝东游江都,征召一百名名美女给他拉纤。有一个铁匠的女儿,叫吴月娘被选中。百姓都痛恨炀帝的昏庸暴虐,吴月娘也不例外。就让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小刀,用长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留下的脚印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非常喜欢,就让她近身,想看看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小刀刺向隋炀帝,隋炀帝躲闪不及刺伤手臂,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后来隋炀帝下旨:再要选美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又说是为了不入宫),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始于五代说,据说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小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让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看来一代君王李后主这皇帝有点当的瞎材料了,他不单单只是精通诗词、歌赋、乐曲,在设计方面也很有创意啊。

至于缠足到底的起源于什么时期,说法不一。隋朝、唐朝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时,“娶涂山氏女,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效仿,把脚裹起来。

明清两代,裹脚尤为盛行,汉族女子以穿弓鞋为多,而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朝统治者反对女子缠足,还未入关,太宗皇太极就谕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后孝庄皇太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这是对满族女子缠足的最严厉惩罚。顺治十七年(1660年)下诏,要求普天下女子不再缠足,但因积习难改,只好取消禁令。但对八旗女子却从未开禁,道光皇帝还于十八年(1838年)重申禁令。

大清入中原后,虽然满族的女性从不裹脚,但根据当时的审美标准,大脚绝对不是漂亮的。满族女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发明了一种高底鞋,将脚藏在衣裙里,不会轻易显现出来。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不缠足的运动,可以说劝禁缠足是中国妇女解放的第一步,从那时候起逐渐的女人不再裹脚了。

⑷ 中国历史上妇女缠足是哪个朝代开始的

一般认为,妇女缠足始自五代南唐后主。据记载,李后主命宫嫔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袅娜起舞。窅娘因而倍受李后主的青睐,其他妃嫔也纷纷效颦。这是群体性妇女缠足的开端。

北宋的百年间,缠足行为未见史料记载。根据高洪兴《缠足史》考证众多史料证明,缠足起源于北宋后期,缠足风俗兴起于南宋。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

清代,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⑸ 古代女子缠脚对女性来说是摧残,缠脚从何时开始兴起的为什么

自北宋缠足开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由于男人想要满足自己不正常的欣赏,女人被迫把脚绑起来。不像少数民族有纹身的脸、黑牙、耳洞,汉族缠足也是对人体的一种破坏。一个男权社会,男人强女人弱,女人只是附属品,在服从面前存在和生存。结果小脚成了衡量女人美貌的尺度,外形、身材、肤色都是由天赋决定的,后天再试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只有一双小脚是靠人来捆的。

清代满族人没有缠足的习惯,甚至一度禁止民间缠足,但这一政策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干隆时期,裹足在南方以前不流行的地区,甚至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也很流行。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在上海、广东成立了“天足会”,倡导解放脚。直到1902年,清朝才正式要求缠足。清朝灭亡后,孙中山禁止了缠足,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脚才被完全解放。三寸金莲指的是尺寸,大约等于10厘米。“金莲”指的是形状,具体指的是脚背绑得很尖,整体呈弓形,有点像莲花花瓣的形状。当然,这只是一种修辞。

⑹ 古代女人裹脚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为什么裹脚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后来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缠小脚之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可以说,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据记载,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到成年时脚长若不超过三寸,即成为备受赞赏的“三寸金莲”。在当时,这样的小脚被认为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长相、身材再好的女子,如果是一双天足或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并且嫁不出去。“好大脚”也成为漫骂、羞辱妇女最难听的一句话。而实际上,小脚“美”是以女性身心被摧残为前提的。缠小脚的方法是通过人为的强力,野蛮地造成女子两脚的跖骨脱位或骨折并将之折压在脚掌底,再用缠脚布一层层裹紧,被缠足的女性步履艰难且疼痛非常,更有可能引发残疾和致死。民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说法,就是女性千百年来遭受这一苦难的集中反映。而一旦把天然的脚缠成了“三寸金莲”,女性在劳动和交往方面必定是十分不便、大受制约,惟有困守家中,站立、行走必扶墙靠壁,不仅“男主外、女主内”顺理成章,“男强女弱”也成了事实,女性若有什么不满、反抗、私奔之类更是难上加难了,惟有忍气吞声,听任摆布。事实上,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美”,不仅是美的极度扭曲和变态,对于父权制社会施行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也的确收到了强化的实际功效,正如《女儿经》所说:“恐他(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缠小脚因男性的癖好而兴起,而男性的审美观畸变也因“三寸金莲”益发不可收拾,直至女性被摧残的小脚成为激起男人性兴奋的重要物品。据记载,自宋代开始,在许多妓院的欢宴中流行起一种“行酒”游戏,从头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脚和她们的小脚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脚鞋里来传递、斟酒、饮酒。直到20世纪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欢参与这种“行酒”游戏,并为有机会使用妓女小脚鞋中的酒杯来饮酒而兴奋不已。至于历代的酸腐文人,更是兴趣盎然地把探讨小脚当作“学问”来做,不惜笔墨,撰写文章,细细品评,以卑琐为乐事,惟恐未把男人玩小脚的美学成分和调情作用诠释清楚。如清代有一个叫方绚的文人就自诩为“香莲博士”,写就了一篇题为《香莲品藻》的文章,费尽心机把小脚划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并因此出了名。
民间谚语说得十分形象:“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缠足开始的年龄,一般从4、5岁开始,耗时3、4年,到7、8岁初具模样。缠足前以热水烫脚,趁着脚还温热,将脚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紧贴脚底,并在脚下趾间涂上明矾,时间一长,脚缠得弓弯短小,使脚底凹陷,脚背隆起,脚的长度会被缩短。
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这样回忆她的缠脚的经历: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缠足通过外力改变脚的形状,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而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经受这样的痛楚,不情愿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
通过缠脚而来的小脚真的那么美吗?以至于男人在娶妻时将它作为一条最重要的标准,而女性将它作为人生中对自己身体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造。事实则不然,下面有一段关于小脚的真实的描述,让人非常的感慨,从我们现在的审美角度出发,我们甚至会觉得我们的祖先是那么的不可理喻。
一般来说,小脚从正面看,像火伤之后,脱去陈皮烂肉,露出变形、变颜的一个肉疙瘩。只有一个翘起的趾头,依稀可辨上面的指甲,其它,一概呈现出可憎的模糊轮廓。 从侧面看,脚趾和脚跟已从中折断,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在软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条由两端站立的曲线,脚跟臃肿,脚掌消失,脚背凸起。脚的全长不及自然长度的一半,整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最恐怖的是从正面看脚底。那是一幅完全消解了人足的原始形象的荒诞图案。除了变形的足跟之外,已没有一丁点平滑的脚板。四个脚趾长短不一地向外转折,围绕在以大脚趾为轴心的脚心下面,脚趾的正面因此变成了脚板心,完全扭曲地压在了脚板底下。
我们都很清楚,在审美不超出常态的情况下,这样的小脚是很丑的。事实上,这样的小脚也不健康,不实用,缠足对人身的伤害是终身的。缠了小脚的女人其支撑的重心移到脚外部,行动极为不便。而且它们成年后多患早发退行性关节炎。
无论是从赏心悦目还是从健康实用的角度,女人缠小脚都是不应该被接受的,而这样的残忍的行为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却曾经盛行一千余年,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有影响力的文化,古人的这种不健康的视觉审美取向就象一个复杂的谜(当然,这肯定不仅仅是个审美的问题),而这个谜的背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很多人都认为女子缠小脚的习俗是封建社会和男权社会的产物。显然,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的内在的联系的,但如果要说,小脚文化与封建社会和男权社会有着必然的等同性,却是值得怀疑的。在西方也同样经历了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一度非常低下,他们的女性通过束腰和穿高跟鞋的方式来获得男性的认可,没有听说过有逼迫女性缠小脚的历史传闻,这无论如何比缠小脚来的文明。
女子裹小脚的起源据说是这样的:南唐李后主(公元937——978)因为喜欢宫嫔睿娘的小脚状态,就让她缠足做新月状,并因此成为皇宫里最受宠的一个女人。于是皇宫里开始流行缠足。由于皇帝的表率作用,小脚成为时尚,继而官场与民间也相继流行。
这并没有得到确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唐朝的女子不用缠脚,而恰恰是从宋朝(公元960——1234)开始,儒家文人乃至于农家男人开始痴迷的追捧女子的“三寸金莲”。但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21)之前就已经形成。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缠小脚的习俗并不是封建社会和男权社会的伴生物。
现在就有一个最大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偏偏就是在宋朝,这样一个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已经比较开化的年代,女子裹小脚这样的反人道的残忍的习俗却盛行开来。其实“三寸金莲”的说法源于北齐少帝萧宝卷赞其宠妾潘玉儿一双柔弱无骨的纤小美足“步步生莲花!”,但当时及其后的隋唐在对脚的审美上并未出现这样的倾向,所以女子裹小脚在宋朝泛滥开来绝不可能是偶然的,一定是有其社会与思想根源的。因为时代久远又难以找到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社会以及文化方面的史料作一些合理的推理,下面我想尽我所能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任何一种现象都可以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中寻找根源,而且其根源一般都可以追踪到文化,小脚的陋俗也不例外。小脚习俗所存在于的文化环境必定是一种非理性的文化所产生的。而一般来说,文化内涵中核心思想的单一性或者说叫做单调性是非常容易导致文化的非理性,因为缺乏不同思想的争鸣,就难以对思想本身进行反思,同时文化中核心思想的一元化因为缺少其他思想的制衡,容易走向极端。当这种非常态的文化主导了一个国家时,这个国家的民众作为个体就被单一的思想简单化,无论是从个体自身还是与其他个体相比较都找不到思考的内驱力,作为整体因为内部没有差异性,缺乏内部矛盾的整体失去前进的原动力。当整个国家都基本静止了他的思维,民众反过来就完全固守于已有的非常态文化,并逐渐惰性的走向极至,国家与民众不可避免的进入非理性状态。尤其不幸的是,文化中核心思想的一元化与由它所主导的非理性国家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形下,任何荒谬的事情的发生以及可能长久的持续都是不足为奇的。而在宋朝,程朱理学就是上面推理的现实演绎。朱的理学与程的心学都是对儒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将中庸提到天理的高度,并根据他们所认为的道与器相分离的原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对作为人这样的有尊严的个体的极端的不尊重,当这种思想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时,一旦脚是否小成为评判女子是否美的标准(事实上已经上升为贤良与道德的标准),全社会对于女子因此所遭受的痛楚的漠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宋王朝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是一个比较弱势的政权。一方面,其领土局限于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该地区内又基本为汉族人,所以无论是地域文化和种族文化都是比较单一的,这种情形有利于某一种思想在全国形成权威地位。而在汉唐时期,因为领有西域大漠,肢体完整,政治文化中心长安更是胡汉文化的交汇地带,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从西汉时汉武帝就已开始认识到儒家学说是统治者愚民的一剂良药,并让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这却没有导致汉唐期间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极权地位。另一方面,纵观整个宋朝政权历史,在与少数民族政权如金、辽、西夏交战的战场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朝廷内也有主战和主和两种声音,但主张称臣和进贡的投降派一直都占了上风,而且皇室也倾向于苟和求安,但这就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因为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加之政权本身体弱,所以几乎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的当权者那样对安定与秩序充满了渴望。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德至上,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可见,儒家思想是强调秩序和塑造权威的思想,是维护皇权与男权的思想,这正切合了当时政权的需要,所以统治者极端的推崇儒家学说,并在统治中深刻地贯彻、严格地执行、极力地发展儒家思想。男权与皇权都属于极权和威权的范畴,都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它们一脉相承。随着皇权的权威被进一步神化,男子相对于女子强势地位就被进一步增强,而男子的强与女子的弱是相对的,即这种更加强势的地位必定是建立在进一步降低和弱化女子的地位的基础上的。在这里有一点应该被提到,宋朝的男性是比较压抑的,他们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基本都是失败的,这里面除了国力军事等宏观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古代战场当战法水平接近时,士兵的力量与野性至关重要,宋朝军队在用兵方面与北方少数民族相比水平相近,但由于士兵基本上是汉人,而且多来自江南,在力量与野性方面相对明显欠缺,在战场上的失败就不奇怪了,但由此而来的巨大的挫败感对宋朝的男性是沉重的心理上的折磨。在宋朝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男子对自己的强大有着与生俱来的自负,但当他们的这种自负被自己的保家卫国的无能所重创时,必然从本能上必然去寻找出路以承载破碎的尊严。很显然,女性是最合适的对象。汉代才女班昭在她的着名的《女诫》中曾提到:“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男性的刚强在本质上就是以女性的柔弱为衬托的,所以,必然的,当时的男性潜意识的迫使女性走向更弱势的地位,从而为自己在战场上丢失的自尊寻找平衡。女性在缠了小脚之后,因行走不便只得轻抬步微扭腰(所谓的莲步姗姗)而尽显柔弱,因不能轻松随便走动只得好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做一个娴静的贤妻良母,这与宋王朝政权渴望的秩序是相符的,更是当时逐渐走向极端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境界,而且还暗暗迎合了当时男性当中普遍的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女子缠小脚的行为在宋朝走向泛滥是由当时社会极其不正常的宏观的社会形势和文化氛围所决定的。
缠小脚的陋俗竟然能从宋朝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宋朝以降,极端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将禁锢人性的礼发挥到极至的程朱理学一直在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社会这种宏观的思想的代代传承具体到微观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实现的,程朱理学的延续不衰说到底是一代代的一个个有灵性的人所作出的选择的综合的结果,这是一个多么大人为的悲剧。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外交流的频繁,西方的文明之风在国内逐渐刮大,知识分子率先觉醒,并开始积极宣传西方的各种流派的思想,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病,这种思考逐渐蔓延到整个社会。在这种多元的文化氛围熏陶之下,当时的社会思想非常活跃,人们开始真正的理性的去审视自己的那些为礼教所束缚的非理性的风俗习惯,所以,水到渠成的,男人的长辫子给剪了,女人放足了。但是,中国女人的千年裹足的疼痛与屈辱实在是不能这样轻轻的一笔就从我们的历史中勾去,只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才能让我们克服蒙昧,踏者历史的足迹继续前进。

⑺ 中国女人裹脚从什么时候开始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态,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

在封建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的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

缠足在宋朝时就非常普遍了。明朝时,它更成为了坊间女子的时髦。清朝入关后曾禁止过汉人女子缠足,遭到了汉人的反对。康熙七年,一道开禁令使得一些满人女子竟也缠起了脚。

(7)历史上捆脚女人有多少年了扩展阅读:

放足

放足运动真正意义上拉开序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败,激发知识分子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他们认为缠足不仅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削弱了中华民族的抵御能力,女子因缠足而身体羸弱,使大丈夫无法专心御敌。

将国家弱小归因于女性缠足虽然有些可笑,但是却直接激发了放足运动的兴起。康有为于1882年开办全国第一个"不缠足会",并率先将自己的女儿和侄女放足。

此后,"改良派"将"反缠足"作为一项重要的纲领,社会上反缠足渐盛。1902年,慈禧太后颁布劝戒缠足上谕,首次从官方的态度上对缠足陋习表态,全国上下的"不缠足"风潮由此掀起。

秋瑾说过,"放足后,出外无须把男子求,自活成时堪自立,女儿资格自然优。"不仅是"半边天"得以解放,中国向现代社会之转变亦由"不缠足"始。

⑻ 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开始于何时

缠足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外形在金莲花上舞蹈取悦天子。
后来这种风气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女子都以缠足为美。
那时候的封建文人和士大夫都有着病态的审美,视女子为玩物,赏玩女子的小脚成了一种癖好。
另外,古代有着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习俗,女子裹脚之后行动不便会减少出门,所以裹脚也成为约束女子的一个重要办法。

古代女子缠足之后,人们称作“三寸金莲”。
这个裹满布条的小脚成为了最为隐私的部位,专供自己的男人使用。
在当时,小脚是绝对不能让其它男子看到或碰到。如果不小心被碰到,此女子会视为人生最大的耻辱。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也有人以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
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
可以说,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⑼ 中国历史上女性裹小脚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据传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爱好导致的,所以女性裹小脚的习俗自然是从南唐开始的。所谓裹脚就是从女性三四岁脚还柔软的时候把脚趾向后弯曲再拿布条定型的过程,这个过程极其痛苦所以才会有“小脚一双、泪眼一缸”这种话,幸好现在这种畸形的美已经消失了,真不知道裹了一千多年脚的女性受到了多大的痛苦。

三、由辉煌走向没落

再然后就是宋朝极其推崇裹脚,可以说就是当时创造出的三从四德彻底改变了女子的地位。尤其是后来朱熹他老人家提出来的学问更是把女德推到了风口浪尖,因此当时小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限制女子出门,毕竟他们认为贞洁的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明清时期女子的思想禁锢越发严重所以裹小脚的习俗一直都在流传,直到清朝末期西方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先进的大学生才开始了反抗裹脚的运动。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捆脚女人有多少年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