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火车发展史是什么
中国火车发展史是:
1、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2、1882年,又从英国购来两台小型的0—2—0式(只有两对动轮)机车(称0号),参加运行。”被认为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机车。
3、1887年,中国首次使用了美国进口的机车和煤车。
4、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车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机车是当务之急。由于当时的铁路牵引动力还是蒸汽机车,机车的制造即从蒸汽机车起步,沿着仿制旧型,改造旧型,进而自行设计新型机车的道路,循序渐进。
6、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7、2003年10月12日,秦沈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正式投入运行。专线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50公里,最高时速为300公里。
8、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这是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全长29.863公里。
9、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又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
10、2011年6月30日,京沪铁路开始正式运营。
B. 中国的火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什么
我国的火车最早出现于清朝的末年,当时火车在我国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青睐,清政府过于保守,而且思想顽固不化,认为火车这种属于新生事物,并且还认为修建铁路是破坏风水,因此当时一度阻扰火车的引入,而火车真正用在生活当中,还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随着蒸汽火车,到电力机车,现在动车组也开始普及到了每个城市铁路当中,可见我国铁路发展的速度也是很让人感到震撼的。
而到了21世纪,动车组也渐渐开始在各大城市线路当中普及,知名度最高的那就是和谐号动车组了,现在京沪高铁的动车组时速也达到了350km每小时,目前沿海一带几乎每个地级市之间都有了动车线路,可谓是交通出行越来越方便了,而普通的火车,未来可能将以货运为主。
C. 中国火车发展史是什么
中国火车发展史:
1、中国铁路始于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2、中国从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先后有东风等3种型号机车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后相继生产了东风4等15种新机型。
3、1968年,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的6Y1型电力机车经铁道部(现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并以韶山的名字,命名为“韶山1型”,用以表达全国铁路职工建设人民铁路的决心。
4、2008年中国第一辆高铁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短短的十年时间,高铁在中国已经像过去的绿皮火车一样,成为极其普通。
5、今天,我国的动车组已经成为世界领先高速列车的主流。有多种型号上线运营,广铁集团的新时速X2000,韶山8型电力机车,先锋号动车组,和谐号动车组,中华之星动车组,蓝箭动车组,长白山动车组等。
D. 中国火车发展史简介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1881年中国工人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第一台机车。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着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机车的需要日益增加,自行制造机车是当务之急。由于当时的铁路牵引动力还是蒸汽机车,机车的制造即从蒸汽机车起步,沿着仿制旧型,改造旧型,进而自行设计新型机车的道路,循序渐进。
E. 中国什么时候有火车
中国1875年有火车。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第一次见到火车的中国人对这一新兴事物充满恐惧。
尽管如此,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修建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中国火车的发展
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内要求保卫路权、自修铁路的呼声越来越大,清政府终于决定自行兴建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该铁路由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作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了“人”字形铁路,使火车能在山区陡坡通行。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经私有化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此举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反对,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10月10日,湖广地区革命党人趁清政府派军前往四川镇压起义造成武汉兵力不足的机会,发动了武昌起义,促使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帝制。
F. 火车的发展历史
火车的发展历史蒸汽机车的发明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
1817年,当斯蒂芬森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从此火车开始奔腾在人类的历史舞台。
181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而真正的蒸汽机车即火车是由史蒂芬孙(又译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的。这种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 “火车” ,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使用燃煤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水的设施,还要在运营中耗费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这些都很不经济。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转向研究电力和燃油机车。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蒸汽火车是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的。 它的火车有四个动力轮,1840年2月22日试车,空车时,时速20公里,载重时,每小时8公里(相当于人快步行走的速度)。
电力机车的发明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重约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贸易展览会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门子与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实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
内燃机车的发明
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并将它应用于铁路运输,开创了内燃机车的新纪元。但这种机车烧汽油,耗费太高,不易推广。
1924年,德、美、法等国成功研制了柴油内燃机车,并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1941年,瑞士研制成功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以柴油为燃料。且结构简单、震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普遍采用。
高速列车的发展
21世纪1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发展高速列车,例如法国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车,时速达到300公里;日本东京至盛冈的高速列车时速也达到250公里以上。人们对这样的高速列车仍贪心不满足。法国、德国等国率先开发了磁悬浮列车。中国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商用磁悬浮列车线,由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机场。这条线年年亏损数亿人民币。这种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最高时速可达400—500公里,但耗能和辐射巨大。
G. 火车发展史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蒸汽机车时期
蒸汽机车是一种火车机车。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热效率太低,体型笨重。
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研制了第一部蒸汽机车。1814年,他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
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森亲自驾驶他同别人合作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
中国制造的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 1881 年唐胥铁路通车时,唐山开平矿务局工程处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Claude Willia m Kin der, 1852—1936)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而成。
二、内燃机车时期
内燃机车是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在我国铁路上采用的内燃机绝大多数是柴油机。
内燃机车优点是启动迅速马力大,热效率较高。缺点是构造复杂,制造、维修费用大,同时造成的污染大。
20世纪初,国外开始探索试制内燃机车。
1924年,苏联制成一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并交付铁路使用。同年,德国用柴油机和空压缩机配接,利用柴油机排气余热加热压缩空气代替蒸汽,将蒸汽机车改装成为空气传动内燃机车。
1925年,美国将一台220 kW电传动内燃机车投入运用,从事调车作业。
1958年9月9日,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是"巨龙"号于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研制成功,自重60吨,机车牵引力为600马力,最高时速是85公里,机车的3万多配件全部是中国制造。
三、电力机车时期
电力机车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
电力机车的优点是热效率比蒸汽机车高一倍,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而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噪音小。
1890年英国伦敦首先用电力机车在5.6公里长的一段地下铁道上牵引车辆,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电力机车,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生地,在蒸汽机车和电力机车的研发过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四、高速列车时期
高速列车又称高速火车,是指能以高速度持续运行的列车。
高速列车的优点是快捷舒适、平稳安全、节能环保。
世界最为领先的高速列车技术掌握在日本、德国以及法国中。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先提出了高速铁路的设想,并最早开始试验工作。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前夕,连结东京与新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运营,列车最高速度210km/h,从此开启了告诉铁路的时代。
中国高速列车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初期以国外引进为主、自主研发为辅。中国最初引进的高速列车为日本和德国,以“吸收,消化,再生产”的理念。
通过日本、德国的技术支持,进行学习再创造。在高速列车的形态上就可看出,中国初期的和谐号形似日系和德系的高速列车,尤其是CRH3型就具有许多德国高速列车的特征。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机具,早期称为蒸汽机车,有独立的轨道行驶。铁路列车按载荷物,可分为运货的货车和载客的客车,亦有两者一起的客货混运车,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环境。
火车是人类利用化石能源运输的典例。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驶的火车。
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
随着火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骑马(或以其他牲畜为主要动力)的出行方式。中国早期的火车车厢是绿色的,因此叫绿皮火车。
早期的传统火车列车是由一至三节机车牵引若干车厢或车皮组成,现代的新型火车已经出现了多节车厢自带动力的动车组列车。在上海,已有了从龙阳路地铁站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磁悬浮列车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