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左传一书左传记载的年代是从何时开始到何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㈡ 《左传》记载的历史年限为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计255年,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简称《左传》,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
㈢ "左传"记录了多少年的史科
左传记事起于公元前722年 止于公元前454年.
㈣ 左传史记写的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
左传是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前468)
史记是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三千年的中国历史。
㈤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史书吗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西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丘明所着。左丘明,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有人称他与孔子同时,孔子十分尊敬他;有人称他比孔子稍晚,是孔子的弟子。相传他家世代为左史,故以左为姓,名丘明。
《左传》,记述了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27年(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它周密而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真实地记录了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的活动及言论,生动地描写了奴隶社会处于崩溃时期的历史进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部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献。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日益衰败,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王室统辖的土地及人口剧烈减少,各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天子,反而天子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了瓦解时期,封建势力已开始步入历史舞台,社会进入了重大的变革时期。到了春秋初期,竟出现了100多个诸侯国。它们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开始了相互兼并的战争,先后起来争霸的较为强大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争霸兼并的战争虽然带来了许多灾难,但它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使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在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频繁接触中增强了了解,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左传》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春秋五霸”争夺战争,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延续255年战火的特殊时期的历史画卷。
《左传》由于其行文辞令之优美,而历来被人津津乐道。
《左传》是我国古代社会颇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对叙事散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那“不隐恶”的叙事态度,对后世史学家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左传》的文学成就也是很高的,它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许多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当时纷繁的战争场面,并对战争胜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左传》还体现了“民为邦本”的进步思想观点,主张重视人民的力量和作用,要保障人民的生活。
正由于上述的种种成就,《左传》无可厚非地成为我国古代散文典范之一,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名着之一。
㈥ 左传记叙了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历史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起于阴公元年,到战国初期,200多年的历史事件。
㈦ 《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什么
《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时期。
《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的影响: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㈧ 《左传》是记录( )历史的( )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为孔子修订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
外加给你充点电!!!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㈨ 左传记录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
《左传》是解释《春秋》的。
如果《春秋》相当于文言文,那么《左传》就属于解释《春秋》的白话文。
《春秋》是孔子于春秋时代所整理。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所以左传记录的的是东周的鲁国史。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