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汉阳琴台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历史故事吗还有一个叫琴断口的地方
汉阳龟山琴台
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颇为时人称道。光绪十年(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到古琴台游览,进大门,过小院,出茶院右门,迎门是置于黄瓦红柱内的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照壁。照壁东侧有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着名书法家米芾之手。进门后为曲廊、廊壁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堂前庭院中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征伯牙弹琴的琴台。
② 古琴台酒15年多少钱
给你提供一个元旦2天游武汉的安排:(如果2天玩不完也可以玩3天,2天市内玩,1天市郊玩)
第一天您可以在市内玩,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地方必去:
1、东湖
东湖公园位于湖北武昌东郊,它的前身是着名声乐教育家周筱燕女士家的“海光农圃”,解放以后被辟为公园,1982年该区被国家国务院列为省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东湖湖岸曲折,婀娜生姿,其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碧波万顷、青山环绕、山水交融的美丽景观是东湖风景区的真实写照,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于1954年春天视察东湖时曾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园内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主要景点有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水天一色、曲堤凌波等。从湖边的各个码头上能乘船去湖对面的磨山植物园游玩。
如何去:乘公汽14路,63路、501路,701路,电车8路,市内旅游专线1路
票价: 磨山景区 40元 听涛景区 30元(以前去的价格,不知变化了没,别忘了带学生证,可以半价的)
2、黄鹤楼
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的黄鹤楼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诗碑廊、古肆商业街组成。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吟诗作赋,其中崔颢的千古佳作《黄鹤楼》诗使黄鹤楼名扬天下。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1981年10月武汉政府重建黄鹤楼,1985年6月落成,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雄踞于黄鹤楼前,与它隔长江相望的则是高24层的晴川饭店和龟山上的电视塔,这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大为增色。
交通:旅游一号线、64路、36路、12路、49路、15路及各路经长江大桥的公交车均能抵达。
门票:50元
3、归元寺
武汉的佛教名寺归元禅寺,为清顺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师兴建,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其与宝通寺、莲溪寺、正觉寺合称武汉四大丛林(丛林意为“众僧聚居一处有如众木相依为林”)。
寺庙坐落在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端,占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余间,庙里的建筑、佛教经典以及各种佛像历经“文革”浩劫而完整保留了下来,其中罗汉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罗汉为该寺的重点特色之一。
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交通:可以乘旅游一号线或者坐车到汉阳钟家村下车,问路人就知道了
门票:平时10元;五一(1-7号)、十一(1-7号),春节(正月初一-初七)20元;正月三十、正月初八、正月十五晚上开放40元。
顺便说一下:归元寺里做的素斋很有名,到了那儿一定得尝尝,还有门口很多人推销香火,不要买了,里面不让烧,买了白白浪费了,门口那些看相的算命的也不要理他们。
三个必去的地方说完了,下面说说武汉市内其它值得一去的地方吧~
1、汉口江滩
汉口江滩经过一期二期三期的修建,现在已经有相当规模了,绝对值得一去,江边看腻了,也没事,沿长大道上都是解放前的英法德意日等国的建筑,是一个了解各国建筑风格的很好机会。洞庭街上还有着名的“八七”会议会址、宋庆玲故居等。
2、江汉路步行街
从汉口江滩一路沿江上行至武汉关就可以看到步行街了,那是武汉最繁华的地段,人气超强~附近还有名建筑如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即南洋大楼,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下首、民众乐园旁边,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3、武昌户部巷早点一条街
武汉人称吃早饭为过早,而武汉早点品种很多,汇集了南北方的各种口味,最具特点的早点有面窝、三鲜豆皮、热干面、伏汁酒(一种用酒酿和鸡蛋花冲成的甜汤),还有烧卖、汤包、牛肉线粉、炸酱面、豆丝、水饺、汤圆等,都是一些价廉物美的早点心。而武汉的户部巷早点一条街上,各种特色早点应有尽有,放开肚子吃吧。
上面提到武汉特色小吃,那就顺便说说武汉的食文化吧:到了武汉一定要吃到这四样东西: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四季美的汤包,这四家店都开在汉口的商业闹市区,而且还开了不少分店,只要一打听,每个武汉人都会很热情地给你指路。此外,汉阳归元寺里的素菜馆也很有名。
给你提供3条比较好的市内游玩方案:
第一条方案:到司门口去逛一下街,随便到户部巷吃点小吃,然后有兴致再登一下黄鹤楼。
第二条方案:到街道口群光中南逛一下街,然后去东湖风景区玩,省博物馆也在那边有兴趣也可以去一下,参观省博物馆是免费的。
第三条方案:去光谷步行街鲁巷广场逛一下街,然后去马鞍上森林公园野炊烧烤旅游也不错
第二天您可以到武汉市周边玩,比如木兰山风景区,那边景色真的不错,建议您第二天就去木兰山玩。
③ 武汉汉阳琴台的名字怎么来的,还有个什么琴断口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忘不了这一对琴师的深情厚谊,就把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断口;把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起名钟家台。
④ 黄鹤楼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截止2020年,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了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⑤ 伯牙断琴的历史吗
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⑥ 成都琴台路的由来
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爱情化身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而命名的。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淡妆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
而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他与酒店的伙计一样身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如此这般,虽然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
(6)古琴台有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唯美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帝王的侍从官)。不久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写诗《白头吟》给相如。
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
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忆,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诗》旁敲侧击诉衷肠。相传卓文君又附《诀别书》给相如。
⑦ 武汉汉阳最早有人的地方是哪里,汉阳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从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建却月城,到1400年前的隋朝起大名,不久又建了城。比起武昌城早几十年,比汉口更早。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沔州下置汉津县。公元605年,隋炀帝把汉津县改为汉阳县,从这时开始,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沔州下辖汉阳、汉川两个县。沔州州治设在汉阳县(今武汉市汉阳区),并将汉阳县以及沔州的行政机构都一起从蔡甸的临嶂山下迁到龟山南麓的凤凰山下。
汉阳,汉水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汉阳应该是在汉水之北的地区--那不是汉口的地盘吗?过去的汉阳确实与汉口练成一片。《明史》说,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大约十五世纪初,汉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点就是裁弯取直,这次汉水径直向东流经龟山之北入长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所以,今天的汉阳应该改称为“汉阴”才是。但“汉阳城”叫顺了口,没有人去改口了。
今天的汉阳城于唐代621年才建立。但更早的汉代,汉阳已经建了城。三国时刘表部将黄祖在龟山北麓筑了却月城,后来被孙权击破。于是刘表之子刘琦又在龟山南麓建了鲁山城。“汉阳城”是有城墙的,还有东西南三个城门,1928年北伐战争时才被拆除。这个范围就是汉阳大道之南,拦江路以北,南城巷-北城路以东直到江边的城区。汉阳大道时开辟龟山与凤凰山(凤栖山)之间谷地上的,拦江路是建立在原来隔开鹦鹉洲的长江夹河上的。
老汉阳城的中心是一个大十字,东西向大路今天叫显正街,南北向大路今天叫阳新路。显正街出西门(凤山门)和西大街相接,西大街又接汉阳县进京的官道,今天的五里墩、七里庙、十里铺都是官道上歇息的地方。凤山门直到1952年才被拆除。
历史人文 步出南门(南纪门),踏上今天的拦江路,这条路沿长江边划出一个大弧线,一直到白沙洲大桥的西桥头。它本来就是古时长江的夹河道,将东面的鹦鹉洲隔开。由于河床的不断摆动,凸凹岸也不断变化,今天的鹦鹉洲已不是古时的鹦鹉洲。三国时击鼓骂曹、作《鹦鹉赋》的祢衡,遇害之鹦鹉洲已不知所踪;唐朝崔颢写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里的鹦鹉洲也沉入江底几百年了。如今隔开鹦鹉洲的夹河水路被填平,鹦鹉洲与河岸相连,洲不成其为洲,仅剩地名,只有拦江路的形状可以看到沙洲的范围。
有因李白留诗而闻名地郎官湖。当年李白在汉阳遇故人张谓,便约上当地太守、县令一并泛舟湖上饮酒作乐。张谓当时任尚书郎,李白举杯说,此湖就叫“郎官湖”吧。还作《泛郎官湖》诗一首:“张公多逸兴,共泛城南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喜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泯,名与此山俱。”但这个郎官湖的遗迹一直是个迷,历史记载郎官湖在汉阳城南,旧称南湖。但到明朝时已经湮没,今天的太平巷(旧称郎官巷)、太白巷一带大约就是湖址所在。
三国金戈铁马
汉阳区
《汉阳府志》中述道:“(汉阳)三国时为吴用武之地。”由于地处三国古战场的中心位置,目前在汉阳仍留存着大量的三国遗迹和许多三国典故传说。在龟山东麓有一洗马口、洗马洞,据传是每次激战之后,关羽为赤兔马洗刷的地方。现铁门关一带称洗马长街,也是源于这一典故。在昔日的龟山上,还曾有藏马洞和磨刀石,传说是关羽当年屯兵在此藏马磨刀的地方。在龟山东麓,有一鲁肃墓,是鲁肃之子鲁淑为其父建的衣冠冢,以纪念其父为东吴立下的赫赫战绩。龟山上还有一祢衡墓,是从鹦鹉洲上移来。祢衡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文学家和大名士,传统剧目《击鼓骂曹》就是根据祢衡不攀权势,在筵席上当众羞辱曹操的故事改编的。汉阳火车站旁的车站衡街,有个颇为特别的地名——顿甲岭。据说,刘备去东吴迎娶孙夫人时路过这里,人困马乏,他就随手解下身上的盔甲稍作休息。在汉腔中,"顿"是"放"的意思,后人因此将这个小岭称为“顿甲岭”。
高山流水觅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使士大夫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结为知己。在汉阳也留下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地名。钟子期葬于新农集左边的马鞍山下,附近有个上集贤村和下集贤村。传说,钟子期原是楚国贵族,他不愿为官,与好友隐居山里,结草为庐,以打鱼、砍柴为生。由于他们都是有才的贤士,后人便将他们住过的这一片都称为“集贤村”。钟子期去世后,其族人移居现钟家村人行天桥东侧的一小山丘上,形成村落,名钟家村。俞伯牙当年断了琴弦的地方,在汉水边的一个小渡口,如今这里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琴断口。而伯牙摔琴之地,在汉阳区永丰仙山村的仙女山—平塘渡一带,后人称其为碎琴山。到了北宋年间,有人感于“知音”故事,在汉阳城北面出城二里的土丘上筑台,命名为“琴台”。现存琴台建筑,由清嘉庆年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自此也留下了“古琴台”这一地名。
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汉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初绘制的武汉市地图,可以看到龟山到赫山一带分布着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钢药厂等大型工厂。张之洞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指点江山。1893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一手创建了汉阳铁厂。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江西萍乡煤矿三大企业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公司,钢铁产量多年来一直占全国百分之百,出口亚美诸国。1894年,张之洞筹办的湖北枪炮厂即后来的汉阳兵工厂建成。这两大企业奠定了武汉的工业都市地位。如今它们早已不存,但我们仍能依稀找到一些遗迹。1951年在原铁厂遗址上建起了武汉国棉一厂。现今的汉阳钢厂所在地也是钢药厂的旧址。汉阳钢厂还新筑了两个仿制的汉阳铁厂和兵工厂大门。
⑧ 琴台路的历史渊源
爱情故事
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爱情化身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而命名的,所以住在这里,您不得不了解他们的爱情故事。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淡妆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而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他与酒店的伙计一样身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如此这般,虽然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当官之后,曾有抛弃卓文君的想法,并给卓文君写了一页信,内容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少了亿字, 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就是司马相如对自己已经无意(亿),决定修她了,卓文君当即回了一首诗(诗全文见以下衅片中),司马相如接信之后,惭愧不已,从此断了此念头,与卓文君白头偕老。
一别之后,
两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抚弹,
八行书无信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
凤求凰
作者: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请他弹奏,相如就当众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这两首诗,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皇》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古曲着作
主题:古琴曲---凤求凰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时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
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相遇是缘,相思渐缠,相见却难。山高路远,惟有千里共婵娟。因不满,鸳梦成空泛,故摄形相,托鸿雁,快捎传。
喜开封,捧玉照,细端详,但见樱唇红,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长。无限爱慕怎生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电视剧
片长:三十四集
主创人员:
导演:王亨里
出品人:李培森
执行制片人:张增祥
制片人:李功达
总监制:邹庆芳、王伟国
监制:李治安、梁福臻
主要演员:
焦恩俊、朴美宣
黄海波、刘希媛、姚安濂、刘小锋、陈明昊
临邛董家张灯结彩,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迎进了门,为病入膏肓的二公子冲喜。不料,董二公子没能拜堂便咽了气。司马相如回乡路上救起落水的董老太爷,刚送进门来,董孝贤便阴差阳错,将司马相如扮成新郎与文君拜了堂。司马相如事后知道了真相懊悔不已,发誓要将文君救出董家。司马相如仗义执言迫使董家答应由司马相如相将文君送回娘家临邛。而司马相如喝酒误事没能成行。文君迫不得已与丫鬟雨桐女扮男装独自走了。司马相如追到临邛与文君装扮的“杜公子”住在了同一个客店里,加之另一冶铁富商程郑的大公子程一飞的介入,与文君主仆二人和司马相如及其仆人桑濮几人之间产生了很多故事。
这段时间里,司马相如和“杜公子”一起谈诗论赋酣畅淋漓,惺惺相惜。机缘巧合二人共同补谱了古曲《凤求凰》。五人外出游历,去了孟家寨,得知王吉被唐蒙所擒,众人入营相救。文君为替王吉筹粮饷给唐蒙,不得不回到娘家卓府。
董孝贤为了取悦皇上,骗得卓王孙请画师为女儿文君画像,画像过程中,文君换回女儿装。司马相如与文君相互表白了爱慕之情,文君最后毅然与司马相如私奔回到了成都司马府。董孝贤害得他们连房子都卖了,不得已再回临邛开了文君酒肆当垆卖酒维持生计。在被卓王孙和董孝贤逼得连酒肆也无法经营时,大内杨公公带来了汉武帝的旨意------宣司马相如赴长安觐见。
汉武帝欣赏司马相如的文才,让其在宫内作赋。而司马相如却因为民请愿被贬,且不得离开长安遭到了软禁。陈皇后欲借司马相如文才重新博得武帝欢心,却弄巧成拙反使武帝大怒。文君被董家族人绑走,司马相如得到消息为救文君写出了武帝要的《上林赋》,赶回临邛却得到文君已死的消息。司马相如为救孟家寨的百姓又写了皇后要的《长门赋》。司马相如被招回了长安,因再次冲撞了武帝险些在刑场被斩,幸被东方朔和平阳公主合力救下,并住进了平阳公主府中,平阳公主也被司马相如对文君的真情打动。司马相如奉旨当了文园令。从此,每日以诗酒为伴,连绝色的卫子夫也未能打动司马相如的心。武帝虽然喜爱文君,但被文君对司马相如的真情所感动。决定让司马相如与卫青一同出征,得胜班师回朝后亲自为司马相如赐婚。奉旨完婚的司马相如在洞房内听到新娘弹奏的古琴曲《凤求凰》,他鼓足勇气揭开了新人的红盖头……
⑨ 武汉古琴台的历史
古人伯牙、子期以琴相知而结为生死之交,被传为千古美谈。
武汉着名风景区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据传,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着名音乐家,技艺高妙,但“曲高和寡”,一直遇不到知音。一次,伯牙中秋节泊舟汉阳,面对皓月即兴抚奏,琴弦忽断,遂遇樵夫钟子期。
伯牙弹奏一曲意在高山,子期叹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大喜,转瞬之间而志在流水,子期又叹道:“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于是认定子期就是他的知音,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不幸的是,等伯牙第二年再来汉阳时,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哭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后,断弦碎琴,从此终生不复弹琴。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在龟山脚下,月湖侧畔。相传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音乐大师俞伯牙路经汉阳江口,夜泊江岸。当晚雨过天晴,明月高悬,景色清新,伯牙抚琴抒怀,调寄高山流水,引来樵夫钟子期。子期作过乐尹,善知音律,听罢情不自尽地赞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江河”。
伯牙巧遇知音,非常高兴。两人相约半年来此相会。第二年,子期不幸病逝。伯牙悲痛欲绝,来到子期墓前,重弹“高山流水”旧曲,痛失知音,遂将七弦琴摔碎,长歌当哭,吟诗一首: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摔琴谢知音”的传说故事。
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从此,人们以“高山流水”象征深厚友谊,把“知音”喻作知心朋友。琴台始建于北宋,历代毁建多次。现在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前加抱厦式殿堂,堂前汉白玉方型石台传为伯牙抚琴处。整个建筑保留古建筑风貌,三面环水,遥对龟山。
⑩ 武汉“古琴台”的历史是什么
古人伯牙、子期以琴相知而结为生死之交,被传为千古美谈。
武汉着名风景区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据传,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着名音乐家,技艺高妙,但“曲高和寡”,一直遇不到知音。一次,伯牙中秋节泊舟汉阳,面对皓月即兴抚奏,琴弦忽断,遂遇樵夫钟子期。
伯牙弹奏一曲意在高山,子期叹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大喜,转瞬之间而志在流水,子期又叹道:“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于是认定子期就是他的知音,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不幸的是,等伯牙第二年再来汉阳时,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哭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后,断弦碎琴,从此终生不复弹琴。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在龟山脚下,月湖侧畔。相传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音乐大师俞伯牙路经汉阳江口,夜泊江岸。当晚雨过天晴,明月高悬,景色清新,伯牙抚琴抒怀,调寄高山流水,引来樵夫钟子期。子期作过乐尹,善知音律,听罢情不自尽地赞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江河”。
伯牙巧遇知音,非常高兴。两人相约半年来此相会。第二年,子期不幸病逝。伯牙悲痛欲绝,来到子期墓前,重弹“高山流水”旧曲,痛失知音,遂将七弦琴摔碎,长歌当哭,吟诗一首: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摔琴谢知音”的传说故事。
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从此,人们以“高山流水”象征深厚友谊,把“知音”喻作知心朋友。琴台始建于北宋,历代毁建多次。现在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前加抱厦式殿堂,堂前汉白玉方型石台传为伯牙抚琴处。整个建筑保留古建筑风貌,三面环水,遥对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