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芸的抗日伟人
黄芸(1916——1942),原名景隆,曾用名黄雨凝、黄景,笔名激流,梅州市梅江区梅城西区黄泥墩人。出身于店员工人家庭。父黄浩兴,是店员工人;舅父杨广存,是革命烈士,梅州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黄芸从小受革命先辈思想熏陶,喜看进步书籍,12岁参加共产主义儿童团,13岁因家贫辍学,先在梅城当学徒,后随其父去印尼,在裁缝店当学徒。
1934年回梅。次年秋,在梅城民众教育馆任肋理员,团结一批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海燕剧社“、”强民体育会“、”梅州民众歌咏团“等进步团体,为唤起民众,团结抗日,作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1937年2月,黄芸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年6月,被梅县区政府拘留17天,出狱后,受党组织之命,在城东潮塘学校以教书职业为掩护,继续进行活动,积极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任梅县区中心区委宣传部长,与黎邦、王芝祥等在梅州各中小学师生、店员、职工中发展中共党员,组建中小学党支部、行业支部,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1938年,黄芸以梅州抗日游击根据地代表身份参加福建龙岩白沙干部训练学习,结束后仍回梅县区中心区委任宣传部长,同年8年,到兴宁找李戈伦联系工作,途经径心时,被当地国民党乡警逮捕,解押兴宁监狱,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调大埔县委工作。1939年八九月间,任中共饶埔丰县委组织部长。12月任县委书记。1940年春,恢复中共大埔县委,任书记。
1941年春,任埔南县委书记。五六月间改委员制为特派员制,调“南委”任联络员,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奔走于基层指导工作。是年12月13日,黄芸往埔南,从湖寮路过双坑口时,遇国民党政府军队,来不及绕道而不幸遭捕。次日,被押往大埔,途经湖寮,正逢圩日,他慷慨激昂地向群众高呼:“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投降派!最后胜利属于人民!”的口号。黄芸被捕后,中共地方组织多方进行营救,均未成功。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但坚强不屈,始终未吐露党的机密。1942年1月21日晚就义于大埔茶阳狮子口,时年26岁。
② 一个关于建德梅城的传说故事
一伍子胥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伍子胥由建德逃往吴国,协助吴王阖闾成就了一番霸业。由于年代久远,伍子胥在建德活动的文字记载几乎找不到了,但是在建德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伍子胥的传说,如传说他在建德的一个山洞内得到了天书,因而获得了超人的胆魄和智慧。建德还有许多流传至今的地名都与伍子胥有关:胥岭、胥村、胥溪、胥口、胥口江等,旧时沿70里胥溪还有四座祭祀伍子胥的英烈庙。二张心谷张心谷(1821-1884),字爱庐,自号无是子,梅城人。清同治元年(1862)岁贡生,历任浙江庆元、开化等县训导。晚年家居,严州知府鹤山曾延请为西斋主讲。卒于光绪十年,享年六十四岁。张心谷博学能文,一生奖掖后学,人称爱庐先生。尤工书法,其所书:“青山有雪谙松性,碧汉无云见鹤情”联,今尚流传于世,为人所重,此行书条幅现珍藏于建德市文管会。三白沙女的传说唐末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在起义失败后被唐军追杀,逃到白沙渡口时,被汹涌的新安江水堵住了去路。万般焦急时,正在江边浣纱的白沙女将手中的白纱轻轻向空中一挥,立刻变成了一座白桥。黄巢得以过江,而逃过一劫。等到唐军追来之时,白沙女已经浣纱完毕,就将白纱重又收回到手中,唐军只得望江兴叹了。以后,白沙女就成为了美丽善良的化身,她的故事代代流传,人们还立起白沙女的塑像来纪念她。这个故事的传说地就是浙江建德市,一直以来,在新安江上都依靠船夫摆渡通行,而江水的定期泛滥,常常会阻断人们的通路,于是在家乡有了“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的民谣。直到50年代,新安江上第一座桥——白沙大桥的落成才结束了这段历史。这座石拱桥造型优美,桥栏上的石狮子雕刻精致,足可与北京的卢 沟桥相媲美,在当时有“北卢沟,南白沙”之说。四九姓渔民婚礼九姓渔民是生活在新安江上以舟为家,以捕鱼为业的水上部落。日出撒网、日落泊舟,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天下,在江西鄱阳湖决战。在这场生死战中,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并俘虏了陈友谅的部将。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遂将陈友谅的部属押解到浙江严州府(建德市梅城镇),流放到新安江中,并贬为“贱民”,规定:他们不得上岸居住,不准与岸上人通婚、不准读书应试,不准穿鞋上岸......。于是,数百年来,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等九姓,只能举家泛舟,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业。天长日久,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其中以“抛新娘”的水上婚俗最为奇特。 九姓渔民婚礼为建德市一传统旅游项目,在新安江渔舟上举行。新安江镇距杭州126公里,有320国道相通。新安江镇距灵栖洞30公里,大慈岩景区25公里,梅城古镇七里扬帆码头28公里。古时渔家习俗,至今为新安江上一着名旅游项目,基本保持旧时内容和形式。提问者评价太谢谢了,不过我已经知道了。
③ 梅州的名人有哪些
梅州的名人有罗大纲、罗芳伯、田家炳、林风眠、曾宪梓、谢晋元、吴奇伟、姚子青、肖月华、刘复之、罗明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罗大纲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天平天国名将,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
2、罗芳伯
罗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1738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石扇堡一耕读之家。1777年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富可敌国,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1795年,因病在坤甸逝世,终年58岁。
3、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2018年7月10日),男,祖籍广东梅州,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4、林风眠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出生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5、谢晋元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
④ 梅城出过哪些文化名人
梅州历史悠久。秦汉时客家人的祖先逐渐由中原南迁,定居岭南,故有“客家”之称,属南海郡,南汉置敬州,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始称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改置直隶嘉应州。民国时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兴梅专区,1965年设梅县专区,1970年改称梅县地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梅县地区设立梅州市,市府驻梅江区。梅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教育历来比较发达,足球运动普及城乡,旅居海外侨胞有29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闻名遐迩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梅州历史上曾涌现不少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如黄遵宪、丘逢甲、罗香林、林凤眠等;也有海内外客籍地区广为流传、喜闻乐道的传奇式人物,如宋湘、叶璧华、李惠堂等。1964年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梅州"文物由来第一流"。
http://www.hoodong.com/wiki/%E6%A2%85%E5%B7%9E%E5%B8%82
⑤ 安化县梅城镇的资料
梅城镇(湖南安化县梅城镇)
编辑
梅城镇位于安化的东南部,现辖34个村,4个居委,总面积282平方公里,镇内常住人口9.5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全镇居住人口达12.5万人。
中文名称
梅城镇
所属地区
益阳市
面 积
282平方公里
人 口
9.5万人
方 言
湘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湘H
目录
1乡镇概况
▪ 行政区划
▪ 梅城历史
▪ 建设成就
▪ 发展前景
2基础建设
3历史情况
4自然资源
5交通旅游
6经济发展
7村民自治
8发展商机
9安全生产
1乡镇概况编辑
梅城镇位于安化的东南部,总面积282平方公里,镇内常住人口9.5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全镇居住人口达12.5万人。
行政区划
北街社区居委会、东街社区居委会、南街社区居委会、西街社区居委会;
龙安村、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紫云村、良将村、梁乙村、望城村、岩溪村、三里村、十里村、
云河村、鹿角溪、中田村、南桥村、道观村、建樟村、红岩村、清水村、启安村、茅田铺、大湾塘、
兴茶村、铺坳村、苏梅村、黄泥村、杨高村、双富村、栗林村、松山村、 柏树村、双江口、江湾村、栗星
梅城历史
梅城是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大镇。自宋熙宁五年在梅城设安化县城至1951年县城搬迁至东坪,曾有县治史878年,梅城早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王——扶汉阳的塑像屹立在镇区西面的紫云山;交通给梅城带来了便利,镇内有207国道,217、311省道和正在建设的“二广”高速形成的交通网络,还有一条计划中的铁路也经过梅城,设县级站;梅城地处湘中腹地,周边与新化、娄底、邵阳、冷水江、涟源等县市接壤,自古就有“六县通衢、八方集镇”之称,辐射周边150多万人口,2000多平方公里地方,历史上就形成了商贾云集,一直是湘中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梅城的商贸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4亿元,财政收入达240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并形成了木瓜、茶叶、蔬菜、生猪、野鸡、建材等特色产业。梅城镇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1992年省体改委批准梅城为县级经济开发区,1995年列为建设部500个小城镇试点镇之一,1998年获全省“经济百强镇”称号,2002年起分别列入国家、省、市重点镇,2003年获得益阳市重点镇和创建文明卫生城镇一等奖,拿回奖金8万元。
建设成就
梅城镇现有建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建城区人口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8%。镇区内各种功能比较健全,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城镇。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加大力度,重点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1、拉动住宅。从1993年梅城设立县级开发区以来至2008年的15年中,镇区内新建住房面积15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6万平方米,多的年份达12万多平方米,投入住宅建设的资金达15亿多元,住宅产业的发展使建城区面积由1992年前的0.7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4.2平方公里,引进农民进城3.5万人。
2、扩大市场。为了适应梅城商贸发展的需要,镇政府分别于1987年、1995年、2001年三次新建市场,扩大规模,先后组织社会资金8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大市场,设有经商的门面上千户,固定摊位3000多个,市场年成交额达20多亿元。
3、加快交通。1993年,镇政府争取省交通厅投资200万元,把湘运梅城车站改造成县级汽车站,直接开通了广州、深圳、贵阳等许多全国大中城市的客运线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镇政府又于2004年组织资金1000万元新建了启安汽车东站,实行长短途客运车辆分流进站管理,解决车辆乱停乱靠问题,目前正在运作中。
4、 发展新区。为了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品位,镇政府于2003年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600万元税费包干的方式开发建起了启安新区,启安新区开发前是一片河滩洼地,通过招商引进安化富康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用地200亩,共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新建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修建了大桥2座,防洪堤1300米,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000多万元,在新区内建起了高12层的宾馆,具有规模的汽车东站,建材、农产品专业市场,新引进城镇人口4000多人。启安新区仅用了3年的时间,将一片河滩洼地建成新区,在梅城城镇建设史上是个创举。
5、改造旧城。梅城是个千年古镇,旧城改造任务十分繁重,通过多年的改造,旧城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2008年镇政府下定决心成立了旧城改造专门班子,筹措了专用经费,拆迁了旧城临街旧房面积1.2万平方米,改造和硬化了东西南北连接的4条老街,长890米,硬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新建下水道1280米,并在改造的主街道人行道上铺装了花岗石2400平方米,安装了高档路灯20盏,栽植了桂花树80株,配置了果皮箱30个,年内用于旧城改造的资金达350万元,昔日居民怨声载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老街,而今成了宽敞明亮的新街和居民散步休闲的场所。
6、完善功能。梅城具有一般县城的规模,但由于是个建制镇的体制,致使城镇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一方面争取上级的支持,一方面鼓励“人民城镇人民建”,县级很多单位在梅城设有机构,如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安化一中,县二人民医院在梅城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还有交通、电力、通信、广电、银行、保险、法律等机构均设置齐全,在道路硬化、下水道修建、街道绿化、自来水、公共厕所等公益事业方面也逐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98%,为适应城镇管理,并相应的设立了规划建设站、环卫所、城管队三个机构,配置了车辆,安排了专项经费。
⑥ 建德新安江在古代出现过哪些名人
章燮,字象公,又字象德,号云仙,建德三河人。他一生热心于培养人才,在家里办了个私塾,设帐授徒。章燮选中《唐诗三百首》作为辅助教材,为了使学生们读懂唐诗,他自己动手注释,并尽量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注释详尽,最终于清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完成了《唐诗三百首注疏》,这是《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注本,受到了广泛好评。一百多年来,章注本屡次翻印,为唐诗的传播和普及发挥了巨大作用。除了《唐诗三百首注疏》外,章燮还注有《古唐诗精选注》、《诗话合选》、《高林别墅诗集》、和《针灸揭要》等,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
⑦ 杭州有哪些着名的历史人物
杭州的历史人物还不少,下面就主要挑6个出名的说一下吧!
1、东汉末年,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就是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孙坚是将领,也是吴国的奠基人,主要成就有斩杀华雄,大破董卓。孙策是长子,但为刺客所伤,年仅26岁。孙权为次子,孙策的弟弟,着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孙权与刘备联盟,打败曹操。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⑧ 梅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1、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
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迁徙分布: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
秦朝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省)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梅免,新莽时有安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
⑨ 梅城有什么历史遗迹梅城历史遗迹介绍
梅城有什么历史遗迹?梅城历史遗迹介绍
历史遗迹介绍
1、三国吴黄武四年:
孙权封战功卓着的名将孙韶(梅城马目人士)为建德侯,牌坊上的“建功立德”正是建德市的由来。
2、唐万岁通天二年:
梅城为睦州治,中和四年,皇帝为他的妃子(梅城人)修筑睦州城,城墙临江一段, 城堞为半朵梅花形状。梅城因此得名。
3、北宋年间:
方腊起义在睦州建都,宋江荡平方腊后,宋徽宗认为睦州百姓不睦,改睦州为严州。
4、刘长卿、杜牧、范仲淹、陆游一家三代都在梅城做官:
陆游的《剑南诗稿》就出自于此
5、清干隆三十年:
《聊斋志异》的第一版本《青柯亭本》出自于梅城。
6、古镇宝塔两座:
唐伯虎游览此地时,称其为“双塔凌云”。
7、《水浒传》中的:
“宋江大战乌龙岭,乌龙神助宋公明”就在梅城的乌龙山。
8、唐贞元年间:
在乌龙山南麓建玉泉寺,落成之日,灵隐寺的大法师们也前来参拜他们的祖师爷。 梅城
9、元末明初:
李文忠为军中的总管金元七在梅城西端修建“七郎庙”。
10、明德年间:
梅城人马景福造福于人,修建六眼井,严州知府万观用为该井题:“德沛甘泉”。
11、东汉末年:
丹阳太守吴景为他的姐姐三国的孙坚夫人,也就是孙坚,孙权的母亲,建“六合井”。
12、着名的红学家:
戴不凡先生就是地地道道的梅城人
13、宋绍五年:
在乌龙山正中修建“澄溪道院”明代董其昌题额
14、1937年11月5日:
日军在江苏、浙江二省间的金山卫全公亭登陆,离杭州不远,浙大决定迁校建德梅城。
以上仅供参考
⑩ 杭州梅城有什么历史杭州梅城历史介绍
梅城历史介绍
梅花城:
简称梅城,原是睦州 严州府城的雅称。
1938年:
才作为建德县城的正式地名确定下来
关于梅花城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最流行的当推民国《建德县志》上的一段叙述: 建德城即严州城,俗称梅花城,以临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 。
梅城的城墙最后一次重建于明初:
为朱元璋妹夫李文忠所建,至于雉堞为什么做成梅花形,一直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据民国县志记载,这是因为宋代有三个皇帝在未登基前都曾经领过严州的地方官职务,严州被认为是潜龙所在地,其制故与南京北京同 ,所以这一带有“天下梅花两朵半”的俗谚。
一种说法:
认为梅城是为了纪念汉代高士梅福而命名的
还有一种说法:
认为是因为建德特有的梅花“建德山梅”而得名。建德山梅生长在高山之上,冷坞之中,不畏寒湿,花开五瓣,花朵洁白而芬芳,盛开于春未夏初,这在梅花中是很独特的 。
梅城历史悠久:
作为州府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更增添了梅城的魅力,也吸引了许多人试图解开梅花城的由来之谜。
景点介绍:
梅城:
位于新安江与兰江汇合处,是古睦州府、严州府、建德县的治所,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城有两湖:
东西点缀,外有双塔,南北对峙。登塔眺望,新安江自西向东,兰江自南而来,烟波浩淼,形如“丁”字。
杜牧诗:
“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月花”,孟浩然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的就是此地景色。
城内的:
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等名胜,可访古寻胜;
城周围的:
玉泉寺、奉真道观、乌龙岭、万松林、双塔凌云、两江成字等景观,可探幽猎奇。
四大古典名着:
《水浒传》后四十回所写的宋江征方腊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梅城也与《聊斋》等历史名着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