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书为什么没有魏晋南北朝

历史书为什么没有魏晋南北朝

发布时间:2022-08-09 12:43:29

‘壹’ 关于南北朝的历史为什么教科书上讲的少

从总体上讲,这两代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还没有完全从历史学着作中独立出来。编的少可以避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弊端。那一段历史比较杂,很多地方难以理解。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旧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中的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内容作一比较。

旧教材为章节体,具体篇目如下:

第三编 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章 三国和两晋

第一节 三国鼎立

第二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二章 南朝和北朝

第一节 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北朝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新教材以课为单位,具体课题如下:

第22课 三国鼎立

第23课 西晋和东晋

第24课 动荡中发展的南朝

第25课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第2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

第2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

从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来看,课题体吸取了编年体史书的特点,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纵向序列。如上例第22-25课,先后编排了三国→两晋→南朝→北朝的历史内容,体现了历史学科时序性强的特点。从各课题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它吸取了纪传体史书的特点,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为中心,历史发展的过程相对完整。如上例,“三国鼎立”和“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分别以政治、民族关系和文化为中心组织内容,过程的始末较为完整。这样的编排,既能看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又突出了重点内容。

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课题体以课为单元,一“课”就用1课时讲授,课时的划分比较明显,教学单元比较完整,便于展开教学过程。同时,课题体由于形式上较为活泼,内容的容量比较小又相对完整,因而也便于学。另外,为了弥补课题体历史阶段划分不明显的弱点,它通过每个阶段之初的课文前的提要,予以补正。如上例,第22课三国鼎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历史阶段的开始的一课。该课课文前的“提要”部分,作了这样的表述:“从公元220年到589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中学历史教科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体裁来编写,如我国香港的历史教科书在体裁上采用传统的章节体,全套课本分为甲、乙两部课程。甲部课程主要以编年的形式叙述中国历朝的治乱兴衰,历史大事的转变及其影响,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一基本认识。乙部课程主要以专题形式介绍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发展沿革,中国学术思想的演进,及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这两种体裁各有侧重,又相互照应,其整体的逻辑性、系统性仍比较强。

‘贰’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

魏晋南北朝都是有史书记载。

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晋朝很快灭亡也不是什么杀戮的问题,是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晋惠帝是个低能儿,妻子又是贾南风这种出名的毒妇,杀死了辅政大臣独掌大权,造成了天下大乱。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西晋灭亡,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南北朝历史

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叁’ 为什么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比较冷门有没有哪些专业书籍可以详细了解

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比较冷门,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在我国教育氛围的大环境是强调改革和民族和谐,即使战争部分,也是重点说明战争的意义,挑选比较有名的战争老表述。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民族关系相对比较紧张,政治方面比较混乱,没有什么比较有影响力的改革,恰恰相反,什么门阀政治、民族矛盾一类的东西充斥着那段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迪借鉴作用比较少。所以,政策方面不会侧重这段历史。
再就是,这段历史政权更迭比较频繁,学习起来比较混乱吃力,所以在教科书中,只介绍主线,不会展开介绍,自然而然给人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
如果真想专业学习这段历史的话,可以看看官修史书,即24史当中的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等。如果想大体了解这段历史,可以参考一下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系列,何兹全的《魏晋南北朝史》等图书。

‘肆’ 为什么史书中很少提及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谁说很少提及了,魏晋南北朝历史可不是什么非常偏狭的研究范围,比元史研究的人多多了。王仲荦算是比较早的魏晋史专家,也是魏晋封建说的倡导者之一。图书馆书店随便找,哪里都有魏晋南北朝史或者叫汉魏六朝史,就是通史也会有叙述的啊。不过对于北朝相对来说写的少,因为史料缺乏,可靠的除了《十六国春秋》、《北齐书》、《北史》、《北周书》《晋书·载记》《宋书·索虏传》等等,就没什么了,魏收的《魏书》称为“秽史”,伪史料太多,价值没有前述的大。

‘伍’ 现代历史书大规模忽略晋朝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西晋短暂,贵族奢侈,君主昏庸,司马炎骄奢淫逸,晋惠帝是个弱智,贾南风是个野心家,又经历了八王之乱,可以说是国家分裂,混乱不堪。而且被被少数民族灭亡,自此以后的几百年间,北方陷入战火之中,北方五胡十六国烧杀抢掠,汉族势力几乎损失殆尽。大好的锦绣河山拱手送与他人,实在是令人心痛。其次是东晋,司马睿靠江南士族的支持,当上了东晋皇帝,而且在他之后,皇帝几乎没有实权,朝廷的大权落在了权臣之手,如谢安,恒玄。刘裕,其次,东晋在南北对峙时一直处于弱势,屡次北伐均告失败。再次东晋偏安一隅门阀众多,也没有南宋的富庶,有的只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年代,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几乎就在晋朝手中断送,你说,谁来研究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陆’ 为什么中学历史书上没有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段历史

1、南北朝,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短暂,政局动乱,政权更迭频繁,其它割据政权国小力弱,影响力小。
而且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和事件等有限。
再加历史教材篇幅有限,所以略过。
一般来说历史教科书对南北朝五代十国的记载少,除了历史书主体比较笼统以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作为地方的割据政权基本上国运比较短,最长的吴越国也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有大影响力的事件。
五代十国的建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黄巢起义的延续(说后遗症也行)。你看,朱温就不用说了,黄巢旧将;晋李克用,平灭黄巢的主力之一;前蜀王建,靠田令孜起家,但是最先登台的还是靠救了被黄巢赶出长安的唐僖宗;吴越钱婆留因为吓退了黄巢的前锋被赏识重用。其他的军阀基本上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遗毒,归入唐史的研究里就行了。相比五代而言,十国大部分都有过向中原称臣的时期。按照习惯,也会把发生在他们那里的大事件记录到五代对应的中原王朝史书里。这样就显得十国自己的历史空洞了好多。

‘柒’ 关于南北朝的历史为什么教科书上讲的少

为什么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通俗的知识不多,我想有下面几个原因:

1. 缺乏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小说演义的渲染,一般大众了解较少。春秋战国有《东周列国志》,五霸七雄和诸子百家的故事。秦汉有秦皇汉武、项羽刘邦的很多故事和成语流传。三国有《三国演义》,影响最广泛。隋唐又有《隋唐演义》、《说唐》,还有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宋代又有杨家将、包公戏、东坡故事,还有《七侠五义》、《说岳》等。明朝民间故事就更多了,关于朱元璋、朱棣的,正德皇帝的,严嵩的,还有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崇焕、李自成等都很有大众知名度。清朝的孝庄下嫁、顺治出家、康熙除鳌拜、雍正猝死、干隆下江南、嘉庆除和珅、同治逛窑子、光绪变法、慈禧垂帘。。。大家都太熟悉了,在民间广为流传,刘公案、施公案,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更不用说那么多清宫戏了。而关于两晋南北朝的通俗历史故事和文艺作品流传很少。

2. 题主所说的强调,其实就是大家了解的关于某个时候的历史八卦(有很多与正史并不符合)比较多罢了。一说到历史故事、臧否人物,很多能侃的人都能口若悬河说个不停,但如果说到严谨历史科学,大部分人其实都不熟悉。就拿最熟的三国来说吧,大家熟悉的其实是曹孙刘斗智斗勇的历史故事(还不一定准确),如果真要讨论三国史,说到当时的典章制度、文化特征、社会状况,寻找很多历史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语焉不详了,因为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没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和民族融合期,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从来都是历史研究中的热点,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人相当的多,成就了一大批大牛,中国有陈寅恪、周一良、唐长孺、田余庆等,日本更有内藤湖南、宫崎市定、谷川道雄、川本芳昭等众星云集,史家对其重视可见一斑。但由于这一时期变化剧烈、错综复杂,加上史料庞杂(流传的史籍和出土的文献很多),研究起来难度也很大。直到现在,在很多重要的问题上(如社会性质、民族关系、领土扩张、典章制度等)在史学界都没有一个定论,还是众说纷纭。连历史学界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更何况普通大众?这段历史实在是过于复杂了。

4. 五胡十六国、北朝都是胡族国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只有西晋短暂统一过,它给后世带来的更多是失败的教训,而不是成功的经验。这一时期变化剧烈,也没有成体系的典章制度和文化传统流传后世。因此,在后世的引用率自然也就没那么高,大部分人对这段历史都理不清楚,自然就流传没那么广泛。我们的伟大领袖自称精通历史(这里应该“呵呵”)喜欢随意评点、借史发挥。但如果统计一下,他对两晋南北朝史(这么说是为了排除三国,三国是魏晋南北朝的一部分,但熟悉度很高,算是个例外)的评点其实也很少(相对其他时期)很粗浅(当然他对其他时期的评点也很粗浅),这也说明这对他治国可直接吸收的营养不多。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史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并没有被轻视,教科书上的篇幅划分还算公平。但由于这一段历史过于复杂,民间流传不广泛,所以一般的历史老师很少能在讲授的时候发挥的很好,同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也很少,所以这段历史就显得冷淡了很多。

至于语文教科书上嘛,由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是处于转型期,在中学语文教材上除了陶渊明比较流行,其他也就只有《木兰诗》、《陈情表》、《兰亭集序》还算出名。主要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流行骈体文和宫体诗这些形式大于内容的文体,这种只有词藻堆砌的文风后来被否定了,所以中学语文教材上并不多见。当然,这也并不是否定这段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阅读全文

与历史书为什么没有魏晋南北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