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欧洲经济黄金时期是哪个年代
是20世纪60年代
德国过度保障的
推高了生产成本,形成了“低增长下高福利——高税收——高负债——高成本——低投资——低增长”的恶性循环。
德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第二大出口国,其人均GDP逾2.7万欧元。德国农业产值不足1%,服务业比重近2/3,是一个产业结构高度发达的服务社会,其工业以机器制造、汽车、电子和
领衔;其国民经济严重依仗出口,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额近10%,70%左右的贸易集中在欧洲和美、日等发达国家,
长期盈余,通胀率低,失业率约9%。
但是,
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先后经历了1950年代(7.9%)到1960年代(4.6%)后期的恢复和高速发展的
,1970年代的相对滞胀时期(2.94%),1980(1.8%)到1990年代(1.85%)的低速缓慢增长阶段。
Ⅱ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原因及相关背景
1.第一个黄金时代是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前。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在这时对亚非拉国家基本上瓜分完毕,大肆地掠夺殖民地的原料,将廉价商品推销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国际局势相对稳定。
2.第二个黄金时代是一战结束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形成后到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原因: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的矛盾,建立了国际新秩序,世界局势相对安定;生产力的发展。
Ⅲ 在资本主义历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1850—1914年是第一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1950—1973年是第二个“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9%.”第二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制度的推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产生的原因(1)政治前提: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这就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科学技术: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4)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5)资本条件: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Ⅳ 材料二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什么时期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1850~1914年是第一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1950~1973年是第二个“黄金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9%。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材料三:西欧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
(1)材料一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
(2)材料二中“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说明在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分析这种地位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通过扩军备战刺激经济的发展等。(2分)
(2)地位: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1分) 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利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工业和军事工业,创造有利的国内发展环境。(2分,符合史实,答出任意两点即得2分)
(3)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走联合发展的道路。(1分)影响:欧盟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一极,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1分)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题干中的两个“黄金时代”即“1850~1914年”“1950~1973年”,第一个“黄金时代”正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通过扩军备战刺激经济的发展等。
第(2)问,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原因可以从科技教育的发展、广阔的市场、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内环境的稳定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欧共体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抓住“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欧各国为了求的自身经济的发展,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个国家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走联合发展道路,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一极,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Ⅳ 西欧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期是什么时期
应该在19世纪。
即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皆飞速变化,它的工业生产能力比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它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英国的富庶已经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随着中产阶层和工人阶级的兴起,英国人要求逐渐改变自“光荣革命”以来形成的“旧制度”,通过1832年和1867年议会改革,英国确立了现代的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议会选举制度等。
Ⅵ 18世纪 英国
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18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着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着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frac,英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tsil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moning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ridingcoat,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
17世纪60年代伦敦发生了两件惊人的事件,即1665年的大瘟疫和
1666年的大火灾.大火烧毁了伦敦3/4的建筑,共计12000多所房屋.
火灾之后,人们对伦敦进行了重建,砖房完全取代了木结构房屋,并为
其他地方所仿效.城市砖房大都为3至4屋,高度适中,略带一点建筑
装饰.正方当街下一面,开设饰有框格的窗子,代替了伊丽莎白时代的
直棂窗.这种有框格装饰的窗子,每层都有,上一层比下一层小,一直
小上去.室内以布置精致的中国家具为时髦,并配以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银餐具,瓷茶具和其它物品,地上铺设印度或波斯的毛毯.中国的糊壁
纸和家具在英国颇受欢迎.英国人原用挂毯装饰墙面,既沉重,又不卫
生.因此轻巧,干净的糊壁纸传入不列颠后,英国人立即加以仿制.英
国家具商还从中国进口椴杨,柚木,檀木,柳杉,洋苏木,黄杨木,红
木,乌木等,仿制精巧,结实的中国式家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8
世纪中期英国最着名的家具制造商是漆本台尔,他的一份家具目录上有
下列项目:
第23—25项:9把椅子,按照中国式样制造.
第31项:一张大床,每个角上有一条龙,向上攀登,床头板上有祠
庙,内有中国神像,两边有人在祈祷.
第111项:中国框架,不但在英国,而且在全欧洲,是最完善,最
宏伟的东西.中国书橱,按照中国格式制造,十分好看①.
乡村别墅以外观宏伟着称.18世纪初,英国产生了"一种人多如鲫,
声达四壁,驳杂不纯的别墅",即所谓安恩女皇式别墅.这种别墅一般
建在小山岗上,"只注重外观的宏伟,至于内部的舒畅和便利还是其次".
18世纪中叶,一位名叫帕拉第奥的意大利建筑家将意式别墅引进英国.
这种意式别墅讲究舒畅便利,"前面有石的照壁,四周围绕柏树,……
方形的大房子,能够舒舒服服地容纳下箷裙,……前门常常居中,并且
常有一个壮丽的三角顶建在上面.屋的四边均有大的装框的窗户,瓦的
屋盖,在栏杆之后倾斜着,烟囱则纷集于四隅.每间屋的后面,都有一
所广大而美丽的花园,里面遍植芬芳扑鼻的古式的花木."②别墅内有
装配考究的家具,壁画,餐具,漂亮的仆役,丰富的食物,名贵的美酒,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过于丰盛".
17世纪后期英国人开始对中国园林发生兴趣.在此以前流行的是法
国式或荷兰式园林,讲究规则和对称的布局.1685年威廉坦普尔爵士
发表《论园林》一文,认为中国园林有一种不规则美.1711年—1713年
作家艾迪生和诗人蒲伯分别撰文指出,自然纯朴,隐而不露的中国园林
比尺寸精确,线条工整的欧洲园林,更有一种亲切,庄严之美.经坦普
尔,艾迪生和蒲伯等人的倡导,英国园林风格发生很大变化,比例和对
称等规则被推翻了,直线被曲径和曲线所代替.人们在营造园林时,注
意把园中景物同周围的田野风光联系起来,追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
木深"的意境.总之,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在饮食,服饰,建筑艺术
方面,中国文化对英国上流社会影响很大,18世纪中期这种影响达到高
潮,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纷纷出版,诸如《中国式田园建筑》(1750年),
《中国建筑和哥特式建筑》(1751—1752年),《中国设计新图册》(1754
年)和《中国房屋,家具,服饰,机械和家庭用具设计图册》(1757年),
等等.桂冠诗人威廉怀特海指出:"几年前,一切都是哥特式的;……
如今又有一种奇怪的主意占了上风,弄得样样东西都是中国式的,或者
是按中国的情趣设计的;若用较为谦虚的说法,便是'半中国式'的.
桌子,椅子,壁炉架,镜框,甚至最平常的家庭用具都得屈从这一新奇
的标准;'中国热'真可谓风靡一时,户外的东西更是这样,连牛棚的
门也改成了T形或Z形,而每间牛舍的角上都挂着铃子."①城市贫民
的住宅狭窄,肮脏.1666年伦敦大火将许多贫民住宅化为灰烬,房地产
商巴庞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把土地划成街道和小房子的宅基地,然后
把土地出售给工人;剩下没有卖出的土地,他就自己盖房子.结果伦敦
建起了许多类似鸽子笼式的密集住房.这类住宅没有最起码的卫生条件
和舒适,导致人们性生活混乱不堪和易患疾病.对于城市贫民而言,17
世纪是一个转折点,居住条件日益恶化,而房租在开支中所占的比例却
越来越高.穷人住得越拥挤,房地产商的收入就越高.现在空间同时间
一样,就是金钱.
贫穷农民的住宅比城市贫民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坏,"小小的茅屋
没有地板,只有天然的地土","门户和窗子都不足以蔽雨雪,在下雨
天时,不平的泥地上就布满了泥泞".
③消遣.乡村别墅是英国上层人士的重要消遣场所,它的一个重要
功能是在大自然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诸如散步,骑马,打猎等.猎狐
成为上层人士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到了18世纪以后,甚至被认为是他们
唯一值得尝试和注重的乐事.为此,上层人士不惜耗费巨资养着漂亮的
良种马和优秀的猎犬,对马儿的交配,生仔,训练津津乐道,猎犬的价
格上涨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一位绅士愿出50几尼请画家来画他的马,却
只愿出10几尼画他的夫人.猎狐危险性小而乐趣大,吸引了许多贵族女
子.她们身着猎装,横枪骑马,英姿飒爽.贵族女子的加入使猎狐更为
时髦①.普通市民自耕农对猎狐亦很感兴趣.但是当时的狩猎法规定,
只有年收入100英磅以上的地主才有权狩猎.许多人冒着沦为囚犯的危
险,悄悄地参加狩猎.
Ⅶ 资本主义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指
第一个黄金时期是1850年-1914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了制造电气化时代;世界主要资本国家基本上完成亚非拉瓜分,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倾销地;欧美主要国家完成整合,逐步形成现代国家结构,美洲大陆形成美国一家独大,欧洲也形成英法德三家牵制格局,亚洲日本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尤其是美国在这个时期成长为第一经济大国,世界格局相对还算稳定。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主要资本国家,逐步走出资本主义初期那般血腥原始积累,教育也开始大众化,少数底层平民也有了教育机会,随着一战开始,黄金时代结束。
第二个黄金时期是1950年-1973年:随着二战结束,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由美国带领资本国家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制调整国家间矛盾,冷战核威慑形成的世界格局相对安定,主要资本国家开始战争恢复,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主要资本国家开始推行国内福利,人民生活大幅提升,汽车、电话、电视等进入寻常人家。随着石油危机,主要资本国家经济1973年出现“滞涨”,这一时代结束。
Ⅷ 历史问题!
1945年到50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到50年代初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50年代初到1973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1974年到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1982年到9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又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90年代初至今,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和缓慢回升时期。 50S-70S(黄金时期)
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获取了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海外市场;利用西欧各国经济的联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特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原因:
(1)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现代化——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持续发展.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世界经济向真正现代化前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开拓了许多新产业.高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国.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①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段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结束大危机以不同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国家大力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占据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开发新兴高科技产业,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管理,推行国有化政策,拓展世界市场,进行一些社会改革,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⑶ 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以及协调加强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⑷ 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外部的条件。
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是西欧,日本和美国.
西欧——二战后,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计划的援助,到50年代初,工业生产大体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其后,便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了.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60年代初跃居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这是一个区域集团性的经济和贸易实体,联邦德国起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它在国际市场上和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成为能与美,苏抗衡的力量.
日本——飞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且发展势头不衰.
美国——二战的"暴发户",二战经济稳定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7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日本和"欧共体"的挑战.
-------------------------------------------------
70S-80S(滞胀时期 )
从1973年起,在石油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结束了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经济“滞胀”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可以相对缓和,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前所说70年代中期那次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结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了"滞胀"阶段."滞"是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生产停滞;"胀"是通货膨胀.两者并存,互相交织.这就是"滞胀"的主要特征.这两种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冒通货膨胀的危险;要抑制通货膨胀,就要冒加剧经济衰退的危险。因此,刺激经济增长政策与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是互相矛盾的,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政策摆来摆去,动摇不定,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失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的减弱.
1,原因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促进生产的作用日益削弱
②经济危机(原因: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竞争;第三世界的矛盾——石油提价是直接的)
2,特征: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3,应对措施:政府调整政策,减少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逐渐扭转经济颓势。
-----------------------------------------
80S-90s(复苏时期)
8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走出了“滞胀”。
(3)原因:
①重要原因是国家改革采取了降低税率;②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措施。
(4)特征:
①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1,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日益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极力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主义政策.(2)国际政治局势经历了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演变,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时期,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呈阶段性发展,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向多元化,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3)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2,重大事件
(1)第三次科技革命(略)
(2)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经历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两大阵营的分化,美苏争霸,苏东剧变.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矛盾复杂化,经济斗争尖锐化,武装冲突局部化,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显着特点,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产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4)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原因
战后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原因:美国资本的援助合作
50-70年代,黄金时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70-80年代,经济"滞胀"和低速发展时期,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作用,中东"石油战"的诱导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80年代末以来,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原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原因
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速
Ⅸ 欧洲历史上的经济繁荣期和萧条期各是什么时候
一. 由北美荒原到大国崛起和迈向世界超级强国
美国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近代和现当代三个时期: 早期(1492年前——1776年); 近代(1776——1898年);和现当代(1898年至今)。区别三个时期的界标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和1898年美西战争。
1.美国早期发展史(公元1492年前——1776年)
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由原始的氏族社会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并伴有前资本主义形态的跳跃。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发展并不是依次过渡的,它没有经过奴隶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为主的发展阶段。就生产关系的主导形态而言,它是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发展的时期。就社会和政治生活状况而言,它是以土着印第安人为主要居民转变为以英格兰人为主要居民的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时期。其基本原因在于已经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英格兰人来到美洲的影响。
期美国又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印第安人开发北美时期(1492年前——)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原始居民。它们长期以来是开发北美的主力。它们的活动构成了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前的北美古代历史的主流。但是印第安人开发北美的历程是非常缓慢的。如果不是15世纪末期以来欧洲白人在北美的陆续探险和殖民,北美印第安人仍将左右着北美大陆历史的演变。
2) 欧洲列强在北美探险、发展和殖民时期(1492——17世纪初)
这时印第安人仍是北美大陆的主要居民,但是主宰大陆命运的却是欧洲白人。欧洲列强,主要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格兰人,它们先后闯入了北美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点。一般说来,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在北美的殖民带有浓厚的封建掠夺色彩。英格兰人和荷兰人在北美的殖民则主要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3)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时期(1607——1775年)
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从1607年的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佐治亚前后持续了126年时间。在这前后法国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拥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则控制了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地区,荷兰人控制了纽约地区。1756-1763七年战争后英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成为北美大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的霸主。
需要指出,第一,这一时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WASP即欧洲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中的清教徒;居民中有白人、黑人移民以及原来的土着印第安人;移民中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仆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从1607年的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佐治亚前后持续了126年时间。在这前后法国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拥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则控制了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地区,荷兰人控制了纽约地区。1756-1763七年战争后英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成为北美大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的霸主。
需要指出,第一,这一时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WASP即欧洲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中的清教徒;居民中有白人、黑人移民以及原来的土着印第安人;移民中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仆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第二,殖民的英国模式和西班牙模式是有不同的,前者是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拓殖,后者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商业掠夺。
第三,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性质是带有依附性和前资本主义残余的资本主义社会。整个说来,它基本上是英国资本主义在北美特殊条件下的移植,可以说具有北美特色。
2. 美国近代史(1776——1898年)
这一时期,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时期。年轻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土开拓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美国巩固地建立和扩大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并逐步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快速发展了国民经济,在短期内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工业大国,同时在19世纪的后30年开始了向现代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并在完成了大陆扩张后,开始走向了海外扩张。近代美国大体上又可分为下列四个发展阶段:
1) 两次对英战争阶段(1776——1815年)
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革命,推翻了英国在北美殖民的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是美国历史上的里程碑,它是美国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近代美国的开端。
从1783-1812年的30年间,巩固地建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体制,其中包括确立了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制和稳定的联邦宪法。1812-1815年的第二次对英战争在主要方面是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反对欺压它的世界工业大国的战争,其结果促成了联邦政府的巩固、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崛起、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外部威胁、开始了工业革命和长期的和平建国时期。
2) 西进运动、领土扩张和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发展激化时期(1815——1860年)
西进运动在北美独立革命和南北战争之间的近百年内,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北美独立革命的结果,又是南北战争的前奏。它早于领土扩张,活动内容比领土扩张更丰富,时间更持久。这种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活动,对于美国近代工业化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对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领土扩张的过程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它既有殖民掠夺和争斗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意义上由殖民地转变为自由领地的另一面。
从1803年路易斯安那地区的购买到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美国的领土从230万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930万平方公里,而付出的代价累计只有5,555万美元。显然,美国经济大国的形成、自然条件的优越是同美国的领土急剧扩张分不开的。
在这期间美国在对欧美的政策上提出了“门罗主义”的主张,她反对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预,而对美洲则充当美洲国家利益的保护人,不过“门罗主义”的提出和“门罗主义”的扩张是有区别的。
在美国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及早期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即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南部的种植园奴隶制农业。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北部主体力量要求扩大国内市场、限制奴隶制发展、补充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实行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代表种植园奴隶制利益的南部主体力量要求扩大种植园经济,为世界市场生产更多的商品棉花,实行低关税,并从英国输入廉价的工业品。
南北两种经济势力在政治上的争斗集中反映在是限制还是扩大奴隶制的问题上。美国人民结成了广泛的限制和反对奴隶制的统一战线。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1833年和1850年的妥协案,1854年堪萨斯内战,以及1857年的斯科特判例,都是南北两种力量斗争的反映。186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当选总统,使南方扩大奴隶制的迷梦破灭。
这样,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使南北战争成为不可避免。在这以前,美国确立了近代的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度。
3) 南北战争和战后南方重建时期(1861——1877年)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事件。由于林肯政府在1862年实行了解放奴隶、推行宅地法等一系列革命性措施,使战局自1862年下半年起发生了有利于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变化。其最终结局是资产阶级战胜了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从而排除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从此,美国经济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1865-1887年的南方重建时期。这是南北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争取资产阶级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斗争的继续。它经历了林肯、约翰逊两任总统和国会激进派的三个重建方案阶段,尽管南方重建是以南北两种势力的妥协而告终,但是,南方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向着资本主义的农业缓慢地转化,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发生了相应的重要转化,即代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政治势力矛盾转为代表维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内部派别争斗。
整个说来,战后的南方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已经发生了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缓慢变化,但是这种妥协也使美国保持了美国南北两地的巨大差距,南方依然保留了某些奴隶制的残余形式和势力。
4) 近代工业化的完成和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877——1898年)
这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狂飙时期。美国开始了电力革命和内燃机革命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在世界当时的最高水准上完成了近代工业化,赶上了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与此同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典型的现代化企业组织、托拉斯国家,出现了普尔、托拉斯、控股公司等现代化组织,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在政治领域,美国形成了主要代表垄断资本主义利益的资产阶级两党制,随着近代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兴起,以及工农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思想领域,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进步主义、民粹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潮流行。
在外交领域,美国开始结束了早期孤立主义外交,奉行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的转变。
整个说来,这是一个世纪之交的大转折时代。它开始了由自由竞争为主的时期向以垄断为主时期的转变;由近代农业国为主到现代工业国的转变;由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的社会的转变;由早期技术革命向近代新技术革命的转变;由自由放任到局部时期和部门的国家干预的转变;以及由大陆扩张到开始海外扩张的转变。
3. 美国现代史(1898——当今)
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的美国现代史已经整整100年了。这是美国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也是美国人民和进步人士反对寡头统治,争取民主和进步与社会平等的斗争历史。又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不断改革和调整的时期。美国在这一时期由世界工业大国迅速发展为1945年的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并一直保持到今天。整个说来,这一时期美国的发展和比较快速的发展是主要的。现代美国的发展也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898——1929年)
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也是划分美国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界标。美西战争的结果使美国名副其实地步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走上了对外经济扩张的道路,在远东美国制订了“门户开放”政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并于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战后的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峰。由于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以及20年代美国经济的自由放任,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这同时,也孕育着潜在的严重危机。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随后参战,这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基本上仍然是一个羽毛未丰的新兴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她企图称霸但是力不从心,在巴黎和会上受挫。战后,美国在巩固拉丁美洲基地的同时,开展了全球范围内的争夺经济霸权的斗争。
2)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29——1945年)
1929-1933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赫伯特·胡佛总统的自愿联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机的蔓延。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强化国家全面干预金融财政、工业、农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等领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恶果,保护了劳动生产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并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准备的物质条件。
罗斯福新政的改良措施是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进步改革举措,它的全面强化国家干预政策使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的新阶段,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对于现代美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1941年底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参加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在经济上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作用;在军事上通过组织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治上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的结果,使美国成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级大国,奠定了美国在战后称霸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
3) 战后最初25年称霸资本世界的鼎盛时期(1945——1969年)
美国在这一时期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由于以原子能技术、宇航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在美国的兴起推动美国经济高度现代化的发展。加上美国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和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成为高度现代化的超级大国,并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化。
6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美国由海外扩张走向全球扩张,奉行对苏冷战和对华遏制政策,也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发生尖锐对抗,还与愿意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改善关系的西欧与日本发生矛盾。在对内政策上,战后初期,美国一度强化了反共主义的麦卡锡主义反民主政策,不过整个说来,美国依然实行扩大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政策。
在经济上,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政策,都在新的条件下不同程度地继续推行罗斯福的新政政策。而艾森豪威尔的折衷路线的“现代共和党主义”,也没有改变强化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的基本轨道。
4) 继续超级大国地位的时期(1969年以来)
70年代以来,美国仍然保持全球超级大国地位,90年代起美国更成为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它的整体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依然保持超强地位。尽管美国经历经济滞胀和1979-1982、1990-1992年的三次经济危机,但是整个说来美国经济仍然在发展,80年代中期和1992以来经济发展出现少有的好势头。不过为了适应滞胀经济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美国面临控制政府干预规模和重点,强化市场经济机制的重大调整,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卡特的“反滞胀政策”、里根经济学的振兴经济政策、以及克林顿新民主党人刺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经济政策都证明了这一发展趋势。
在外交政策上,美国实行了比较现实主义路线的重大调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明显强化。
二. 美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有着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五个明显的特点。
1.年轻快速、实力最强、富有活力的大国
美国迄今建国历史只有222年,远较其他大国年轻。美国是世界上快速发展的大国。她有三个快速发展期:
1607-1775年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由土着印第安人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过渡为带依附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地。
1815-1894年的80年间,美国又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大国。
而1898年以来的一百年间,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物质和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工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从1894年以来已整整104年了。1916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各个经济领域占有全面的优势, 20年代美国成为汽车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8年 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36%。二战后的1948年,美国占54.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53年里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整个说来当代美国的经济处在历史上继续大发展的时期;尽管和西欧、特别是日本、德国相比70 年代以来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的发展差距一度相对缩小;作为超级经济大国的,美国的经济霸权虽然一度相对衰落, 但是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使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得到巩固。
美国富有活力表现在美国私人经营和国家、集团、私人垄断所有制兼顾;市场经济为基础兼顾政府干预。
美国是垄断主体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以垄断资本民主为主体的利益集团化,政治民主化趋势)。
实行自由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多元化(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共和主义为主体的思想多元趋势)。
推行向全球开放的吸收外来移民政策;推进美利坚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以基督教新教为主体的世界各教派林立趋势。
以WASP文化为主体各族文化共存和交融的趋同存异趋势)
2.外来移民持续不断的国家
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它是资产阶级的主体民主,钱袋民主。神化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把它说成是唯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一种偏见。而认为这种民主完全是子虚乌有,甚至十分反动,也是一种偏见。
美国的民主制包括共和制、联邦制、成文宪法、两院制、总统制、两党制、司法制、选举制等特色。在国家政权形式方面,美国实行的资产阶级共和制,而不是像英、荷、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制。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互关系方面,美国实行的是二元联邦制,而不是像英、法、日那样的单一中央集权制,它比联邦德国、加拿大的联邦制更典型。
在宪法形式方面,美国实行的是以修正案作为补充形式的稳定的成文联邦宪法,而不是像英国那样的不成文宪法或者像法国那样几经更替的成文宪法。
美国的权力结构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在立法机构方面,美国实行的是由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制,而不像英国那样的上院和下院,也不像联邦德国那样上院由州任免,法国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在行政权力方面,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而不是像英国、日本那样的首相或总理的内阁制,也不像法国那样由总统任命总理的组阁制。
在司法权力方面,实行的是逐级法院制和专项法院制度。
在政党制度方面,美国实行的两党制,而不是像法国和意大利等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的多党制,或日本那样的名义上多党制实际上的自民党的一党制,以及英国那样的工党和保守党的两党制。在美国还以第三党作为两党制的补充,它排除了任何第三党执政的可能性。
在选举制度方面,美国则实行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的直接选举制。
美国还是统治集团内部民主争论的主体民主制。多年来在内政外交和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政策上,在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范围内允许存在各种倾向的争论。例如在政府职能上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之争等。
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在特定时期还以非民主的法西斯手段为补充。在本世纪30年代出现过法西斯思潮的泛滥,在50年代初期出现过麦卡锡主义的横行,但是,它们不是统治阶级维护长治久安的明智之举。
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扩大有一个过程。例如独立和自由权力的扩大,由契约佣仆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权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参政权问题上,选举权的限制逐步缩小和取消,参政人由少数政治活动家参政到某些中下层代表人物的参政, 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妇女。还有经济平等权力的扩大,表现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竞争法规的制定,还有通过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实行财富的再分配等。
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改革传统。它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殖民地自治议会和1620年的外来移民的“五月花号公约”。
从1776年的独立宣言到1878年的联邦宪法和1791年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从杰斐逊民主思想到杰克逊的民主政治。
从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关于“民有、民治、民亨”的政府的葛底斯堡着名演说,到1866年的给黑人以充分民主权利的宪法第14条修正案。
从19世纪末的平民党主义到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
从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交易”到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再到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和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四大自由”。
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和林登·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的社会”政策,直到克林顿政府的“新民主党人”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大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改革措施。
4.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
美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典型;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典型;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可以这样说,作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国家,美国是后起的,作为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国家,美国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美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组织相同步,认为美国的商品经济发展都是资本主义性质从而需要加以排斥,显然把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资本主义的性质相混同,但是认为这种发展没有美国特色,不符合美国资本主义的利益也是不对的。
5.对外开放和社会机制不断调整的国家
这个问题可以概述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人口流动的王国;第二,对外贸易的超级大国;第三,门户开放的国家;第四,不断进行改革和政策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国家。从北美殖民地时代起,美国就和对外开放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开放,北美大陆不可能在17世纪早期就出现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开放既不会有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也不会有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北美大国的形成是和美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分不开的。在现代史上,没有开放也就没有20世纪美国的大发展。
美国不仅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国内居民频繁流动的王国。它是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连续不断的外来移民潮的产物,又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流动中的北美大陆表现为居民迁移分布的不断变化,以及都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农村居民人口分布的急剧变化。它反映了美国人口重新分配的迁移率。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为高迁移率提供了客观经济前提;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是高迁移率的强大动力;近代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又有力地推动高迁移率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先导又为高迁移率创造了有利环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美利坚民族的创新精神都是高迁移率的推动因素。美国良性的人口频繁流动有利于美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美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美国的合理布局和整体发展;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作为从贸易立国到对外贸易的超级大国,没有对外贸易就没有美利坚共和国的建立;就不会有美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超级大国的形成。在贸易大国的进程中,美国采取了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兼顾和交替的政策。作为开放型的美利坚共和国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20世纪以来,美国基本上推行门户开放式的外交政策。从对华门户开放到全球门户开放政策,充分显示了在全球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这种政策对于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至于不断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我们将在后面几讲中详细阐述。美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在短短的不到400年内,从荒原发展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得力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美国特色。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改革开放执西方世界之牛耳。
Ⅹ 下面哪一时期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期
古代希腊罗马哲学和艺术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