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杭大运河的源头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南达杭州,入钱塘江。
运河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拓展资料
1、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2、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5、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6、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2. 大运河在哪个城市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江南运河。
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秦汉帝国统治中心在于黄河流域故而长安与洛阳能够成为天下中心,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统治中心在于长江流域故而建业能够成为南国名都,而自隋唐以来南北重要性都开始加强,而帝国对于一条人工运河的重视程度也大大加深。
而这条运河也就是隋炀帝时期所开发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的贯通相当于打通了古代文明的任督二脉,从此华夏文明的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大帝国不再将势力完全放在某一个河流流域当中,而是积极扩展,由于南北交通的大力提升,使得帝国内部的贯穿流动性增强,统一王朝的影响辐射面积大大增强。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大运河
3. 大运河起源于哪个省,途径哪几个省,终于哪个省
大运河
河道总长
1011公里
北起
北京,
南抵
宁波市镇海区。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
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4. 大运河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修建的是如今哪条河
大运河修建于隋朝隋炀帝时期,如今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4)历史上的运河在哪里扩展阅读
运河从开凿到形成明清的格局,经历了三次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的需要开始开凿运河。公元前486年,吴国在今扬州附近开挖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这是中国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隋炀帝为加强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下令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并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航道,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从南方重要农业产区直达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和华北地区军事重镇的内陆水运交通动脉。
元朝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迁移,忽必烈组织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将大运河改造为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水道,形成中国大运河的又一次大变革。至此大运河的基本格局形成。
如今大运河成为连接鲁、苏、浙三省,纵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运主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
参考链接:网络-京杭大运河
5. 京杭大运河起始地点以及历史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和长城一样被人们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
历史: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5)历史上的运河在哪里扩展阅读: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6. 隋朝大运河的起止点
隋朝大运河的规模非常大,它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7. 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哪些运河
春秋时期吴国夫差修的邗沟是最早的运河;秦朝时期修筑的灵渠也是一条人工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包括四条主干道: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以前都把它称为京杭大运河,现在修正了,不把它称为京杭大运河,主要原因是它拐进了洛阳;元朝时期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修通会通河和通惠河,把北京和杭州直接连接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8. 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在那里
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京杭大运河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8)历史上的运河在哪里扩展阅读:
流域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9. 大运河开始在哪里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