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曾侯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
战国时期南方小国曾的国君,姓姬名乙,生于公元前约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其人其事,史籍无载。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青铜器等文物。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出土文字明确记载,他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根据对墓主骨骼的鉴定,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登极为王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在位约三十年。曾国为姬姓诸侯,其国君与周天子同姓,故曾侯乙其人也可称为“姬乙”。
B. 曾侯乙编钟出自哪个历史时期
春秋时期。
C. 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朝代的★☆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
曾侯乙编钟
原名称: 曾侯乙编钟
年代: 中国战国时代
材料: 木 青铜
规格: 架长748厘米,宽335厘米,高273厘米 重4400公斤
收藏地: 湖北省博物馆
D. 曾侯乙编钟出自哪个历史时期描绘了什么现象反应了什么音乐特点
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 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另有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器表亦作蟠虺装饰,枚扁平。镈钟上有铭文,记述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 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 曾侯乙墓编钟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
E.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哪个朝代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F. 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时期的文物
我国战国时期早期文物,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5个半八度,12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