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曹操历史上是个什么人

曹操历史上是个什么人

发布时间:2022-08-11 02:52:18

①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被人称为奸雄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不太好。我们对他更有礼貌的说法是“奸雄”。无礼的话是“奸臣”,甚至是“奸贼”。鲁迅老师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章中说他是英雄。“曹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不是曹操议党,但无论如何总是尊敬他。”这样,我们对曹操有了英雄、关雄、奸贼等三种评价。

综上所述,我相信大家对曹操会有大致的了解。他可能是历史上形象最多样的人。非常聪明,愚蠢,无比愚蠢。奸诈狡猾,直率诚实。豁达大度多疑。心胸宽广心胸狭窄可以说是每个人的风格,小人的脸;英雄风格,孩子们的感情;阎王的脾气,菩萨的心。曹操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的人,包括他的奸诈、残忍和暴虐,都是坦然、真实、坦然的,真的是一种“等待”。从“只有英雄才能有本色,真正的名士自成风流”的角度来看,曹操是英雄。但是这位英雄又以奸诈闻名,所以也可以称为“奸雄”。今天,我们无论如何评价曹操,都离不开“奸”和“雄”两个字。

②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慧眼识英雄、精通权谋、机智灵活、熟悉兵法、有领导能力,最终三国归魏,他功不可没。

③ 真实历史上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此人性格太复杂,这里只能说个大概,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这些刘备、孙权都算不上。
曹操有济世之心,这是他优于其他诸侯之处,也是荀彧、郭嘉等杰出人才放弃袁绍投奔他的主要原因,有曹操本人诗为证,"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郭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时说袁公难以共济大难,那么他和谁共济大难?曹操!曹操改编青州军,收谕流民,军民分屯,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他稳固北方,使百姓安居乐业,功业伟大。然而这一点往往不被大众所知。
曹操也是很大度的,他的部将中大半来自敌营,甚至杀死了他的长子曹昂的张绣投靠他时也受到厚遇。而这些智士名将愿意为他效力,这不能不说是由于他的个人魅力。至于杀杨修,个人认为不是嫉妒那么简单,应该是政治斗争,打压曹植党羽。
曹操重感情,他的发妻因长子阵亡一气之下回了娘家,曹操亲自跑去认了几次错,但都没什么效果,曹操也就不再勉强,说任从她改嫁。
另外,曹操务实,思想很开放,是一个相当令人敬佩的人。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曹操脾气有时很暴躁,一怒之下常常杀人,对政敌也血腥打压,手段残忍。但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位高权重又不太受制度约束的人物来说,这些都不可避免,被罗贯中捧得宅心仁厚的大耳刘也干过不少类似的事。
想了解更多,可参阅张作耀先生《曹操传》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也可和在下交流

④ 历史中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呢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受到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影响,大多数人对曹操持负面看法。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⑤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着《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以上为曹操的生平介绍.以下是本人对曹操的评论,仅作为个人观点.
年轻时的曹操:
壹:素有大志.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官宦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曹操是曹嵩之子,而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官至太尉.这一切表明,曹操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他的不同,祖上显贵,不仅使他物质生活比普通人更充实,在当时那种门阀大族垄断社会大部分资源的时代背景下,曹操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了解更多的社会秘辛,这是普通人所不具有的先天条件,对于曹操以后的统军治国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正是因为祖上位高权重,曹操本人的眼界也更高,志向也更远大,他的目标不是一旦粟,一斗米,而是整个天下.
贰:立誓报国.曹操在年轻时是否忠于汉室,这是毋庸置疑的,直到他年老将死之时,也未行那改朝换代之事,何况年轻之时.曹操出身官宦,一直渴望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当然也不排除他扬名立万,流芳百世的目的,但就一个官宦子弟的身份来说,曹操无疑是一个志向远大,为人正派的青年才俊了.这些从以下事迹中可以看出: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曹操之志,乃济世救国,救万民于水火尔.
叁:正义果敢.曹操立五色棒,整顿吏治,一方面说明他立志投身于国事,另一方面,又表明他是一个内心嫉恶如仇的人,这是一个人本性,或者说是此时曹操的性格使然,是无法伪装的,后人常说曹操是奸雄,但细细数来,他又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呢?征伐徐州,杀戮百姓,他又有多少说不出的苦衷呢?撇开别的不说,如果换做是我们自己,生身父亲被杀,你是否会失去理智?而你又明明有复仇的力量,你又是否会变得疯狂?细看曹操的一生,他有两个最大的对头,袁绍和刘备,而袁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便是遇事犹豫不决,纵观曹操一生,杀伐果断,无有迟疑,毙蹇图、起兵讨董、战官渡皆是明证.
肆:不畏强权.当然,曹操年轻时不畏强权也有他具有强悍背景的因素,但试想,已是成年人的曹操,难道不知道形势比人强的道理吗?皇帝宠臣,言定天下的十常侍是他一个洛阳北部尉可以惹得起的吗?当时,也只有大将军何进有这个资格,而何进也未尝敢下这样的决心,何况他乎.曹操献刀,起兵讨董,曹孟德又是冒着多大的风险?又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决心.
伍:能力出众.曹操的能力无疑是很强的,他能成为汉末乱世中最为庞大的一股势力绝非偶然,能力不够的领袖就算打得下天下,恐怕也不懂得治理,而曹操崭露头角也正是在他年轻的时候,治理洛阳、济南、领兵平乱皆可说明.
成势后的曹操:
壹:礼贤下士,唯才是举.这一点相信人们都知道,也正是因为曹操的这一举措,才会出现后来的战将千员,智谋之士多不胜数的盛况.
贰:关注民生.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叁:重视胡患.建安十二年,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虽然曹操征伐乌桓有消灭袁氏残余的因素,但他讨伐乌桓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国东北的部分边患,造福了百姓.
肆:善掌时机.曹操是一个眼光长远,善于把握时机的枭雄,他的这一特点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出名.诸侯讨董、称雄兖州、东迎献帝、官渡大战、北定邺城、南覆荆州.皆可看出.
壮士暮年:
人不论高低贵贱总有一死,老年时的曹操,依然壮心不已,但他始终没有取汉代之,我想,不论年轻的时候多么轻狂,当年华不在之时,看清了世事无常的大千世界之后,曹操更多的是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富贵荣华唾手可得,却已不再诱人,儿时的梦想才是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曾几何时,曹操梦想着自己死后的墓碑上刻着“大汉征西将军之墓”,此生则无憾矣.

⑥ 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的人。

1.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极其具有个人抱负和野心的人,其对内消灭袁绍、袁术、马超等割据势力,对外击败匈奴和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础;
2.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行为复杂多变,性格多疑,令人难以琢磨的人,其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观点,使得其变得极为残忍,且经常猜疑别人,不肯相信自己的部下,人格极其不协调成为其一个致命缺点;
3.曹操是东汉末年一个极其具有才智的人,其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其许多作品和观点到现在仍然广为流传,成为研究中国史料的一部分。

⑦ 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说一下,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都评论过曹操,有些说他是国贼,有些说他好色等等,那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篇有点长,因为我很喜欢曹操这个人。

一、曹操绝对是个好的演员,在治军的时候,用割发代首给老百姓和自己手下演了一出好戏,让百姓觉得他爱明如子而爱戴他,又让将士觉得他军纪严明,毫不徇私,公平公正而佩服他,在华容道给关羽演了一出好的感情戏,让关羽冒死放了他,在各大诸侯面前演了一出好的睡梦杀人戏,让各大诸侯放弃找刺客杀他的想法等等等等,大家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会发现这家伙,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带兵打仗的时候都全身是戏。

⑧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所以诸葛亮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操为能”,毛泽东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咤风云、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千古以来,除了毛泽东之外,少有其匹。

大家更熟悉的评价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严嵩、秦桧那样,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贼”;像董卓那样,横行霸道,蛮不讲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枭雄”。枭雄这个词,也有多种解释。枭,本义是猫头鹰,引伸为首领、魁首、雄长,比如盐枭、毒枭;也引伸为骁勇、豪雄、桀骜不驯,比如枭 骑、枭将。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枭雄”的解释,就是“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 志•鲁肃传》),黄权说“刘备天下枭雄”(《后汉书•刘焉传》),便都是看出刘备乃“智勇杰出的人物”,骁勇、 豪雄、桀骜不驯;而我们把董卓看作枭雄,则指他“强横而有野心”。枭雄是“强横而有野心”,则奸贼就是“奸滑而有贼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那么,曹操是这样的人物吗?

是。

曹操从小就奸猾。他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

实际上曹操出生成长于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封费亭侯,任大长秋。大长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省部级”。曹腾的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当不错,和士人的关系也比较好。他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过许多好事、大事, 所以《后汉书》中有传。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总归是宦官养子之子。这在当时,就要算作出身不好。但家境应该是好的,至少不缺钱花。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官居太尉(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出钱一亿买来的。曹家既然这么有钱,曹操小时候就完全有可能过着纨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样。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所谓“三徙”, 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坏的影响。竟三次搬家。所谓“过庭”,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学诗,一次叫他学礼。这样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看来,曹操小时候,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错,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操。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曹操的哥们儿袁绍、张邈等人,大约也是同类角色。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 来。

显然,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因此许多人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视他(薄其为人)。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就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和他交往(见《世说新语•方正》)。

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地人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操莫属,因此竟以妻儿相托。桥玄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应该靠得住,也有道理,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这说明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 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诈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义。

那么,曹操自己怎么看?

曹操自己好像也很认同“奸雄”这个评价。这个评价是许劭给出的,而结交许劭则是桥玄的建议。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人, 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评,还是天机不可泄漏,无论曹操怎样请求,许劭都不肯发话。最后,许劭被逼得没办法,才冒出这么一句:你这个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笑而去。

这就是曹操了。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

⑨ 曹操历史上是怎样的人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汉族。东汉末年着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书法方面,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汉末章草五大家之一。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阅读全文

与曹操历史上是个什么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