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紧迫任务。目前,中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知之甚少;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认识不深;分辨大是大非、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能力薄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较差,缺乏为祖国建设艰苦创业精神准备的客观状况,为此,必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和国情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政治和国情教育呢?
一、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民族英雄的爱国思想和贡献
就历史教材内容而论,被肯定为我国民族英雄的仅有三人,即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讲课时,必须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时代,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爱国行为,历史功勋都要详细的给学生讲授清楚。适当的时候还可观看历史故事片,启迪学生学习民族英雄炽热的爱国思想、光明磊落的精神品格、为国捐驱的高风亮节。
二、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比如讲到知识分子詹天佑和冯如,必须要突出其爱国思想。詹天佑,赴美学成后,没有留恋西方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在当时中国铁路事业殖民地化加深的年代里,成就为世界所瞩目的伟业。冯如,自学钻研飞机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制成了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参加国际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轰动了世界。通过学习詹天佑、冯如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生动史实,使学生们认识到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就是爱国。
三、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中国“一穷二白”的根源
我国本是文明古国,经济、文化科技曾处于世界前列地位。早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了为什么在近代史上,中国始终未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史课堂上,要讲清其落后的根源。封建势力的腐朽、反动、顽固,这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因。当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时候,中国封建统治者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当资本主义列强凭借近代科学技术制造“坚船利炮”,一次又一次地侵略中国时,中国封建统治者既无能抵御,又不发奋力强,仍然固步自封,冥顽不灵,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一贯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卖国求荣,割地赔款,而当中国人民站出来要求改变现状,寻求国家民族独立富强之路,奋起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时,封建统治者又穷凶极恶,不惜“借师助剿”,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对革命人民实行残酷的镇压,以挽救其濒于崩溃的统治。另外,帝国主义侵略者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列强推行疯狂的侵略扩张政策,绝对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富强的国家。在80年里他们发动五次侵略战争,迫使清朝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大面积的领土,攫取了中国大量政治经济特权,肆意吮吸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朝沦为“洋人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
近代史上的三大革命运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忍受封建主义的奴役、压迫,而奋起反抗的英勇斗争精神。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的负担比战前大加重了。广大人民奋起反抗,在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于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和清朝政权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引起中外反动派的惊恐,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把上海作为反革命据点。美国殖民头子华尔组织了“洋枪队”,对太平军进行疯狂的镇压。太平军没有被敌人的洋枪所吓倒,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于上海近郊,击毁敌营130多座,打死法军总头目,活捉洋枪队副队长。并于慈溪打死洋枪队头目华尔。同样,当1900年英、法、德、美、俄、奥、意、日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时,又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给侵略军以迎头痛击,粉碎了敌人瓜分中国的美梦。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领导了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实现了结束封建君主制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标。孙中山又在1923年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体现了反帝的思想。
五、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业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是为了摆半殖民地半封建枷锁,谋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繁荣昌盛的伟大业绩。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今天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事实说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没有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终解决了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如今,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正在把祖国引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历史阶段。
六、在历史教学中还要突出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特点
通过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和特点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国内外反动势力忘我之心不死,帝国主义仍在推行“渗透”“和平演变”的反动策略方针妄图从内部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认识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从而使学生懂得“渗透”与“反渗透” ,“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祖国的四化大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现代科学知识武装高中学生,使期成为祖国建设的新一代。
❷ 思政课是什么
思政课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❸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哪些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结构有哪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结构如下:
必修一经济社会
必修二政治生活
必修三文化生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选修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
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选修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思想政治课,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
❺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邓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❻ 什么是思政课
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思想政治课,是共产主义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
❼ 思政课包括什么呢
思政课包括内容如下:
1、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培养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勤劳,艰苦朴素的品质。
3、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4、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5、“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❽ 高中思政的学习有什么意义
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我简单的说几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1、思想政治课包含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不过目前高中的课程设置来看,过多的涉及政治,这一块老师往往提到的是中国的体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之类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中国的特色的民主有个了解,当然现在应该会多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最新的内容
2、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涉及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过个人接触下来,这些方面还是涉及的偏少。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社会上这方面的缺失导致的诸多不和谐事件
3、高中阶段的思政课主要目的还是了解中国国情和国策,传承和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这方面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以考试为目的的课程始终只是摆设,主要是死记硬背或者开卷靠,显然达不到最初的设想的效果
❾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了解的基本常识,是走入社会和进一步深造的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另外,还有选修的一些内容,比如国际政治等等。
❿ 思政教育内容是什么
思政教育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中国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国文化概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法学概论、逻辑学、公共行政管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方法论、政治学、教育学(师范类)、心理学(师范类)、公共行政管理。
发展前景。
1、就业方向。
中小学人民教师,公务员,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导师,大学辅导员,企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组织宣传人员、思想工作者。
2、考研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