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大学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北京大学红楼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大学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北京大学红楼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1)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哪个楼扩展阅读
北大红楼与中国新文化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此处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由此蔓延到全国各大城市;1918年到1920年,开国领袖曾经在红楼内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1920年,鲁迅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红楼授课达6年之久!
参考资料
网络-北大红楼
❷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历史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 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次年夏,京师大学堂开始进行预备科和师范馆的史学教育。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中国史学门开始招生。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改为国立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史学教育多方吸取近代世界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知识,力求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基础知识,打下厚实的学术功底,练就精深的专业能力。五四运动后,1919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1937年7月,北京大学史学系的建设被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所打断。部分师生随校内迁,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的相关科系合组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社会学系。抗战胜利后,北大史学系1946年随校北上复原。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大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时,由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和燕京大学历史系一部分骨干教师的汇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师资阵容进一步壮大,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益发突出。随着形势的发展,考古专业1983年从本系分出,独立成系。
历经110都年的风风雨雨,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屠寄、王舟瑶、李大钊、朱希祖、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寅恪、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受颐、陈垣、顾颉刚、范文澜、张星烺、刘崇鋐、冯家升、毛子水、劳干、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名师先后在此执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精华汇入本学科,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田余庆、罗荣渠、张广达、宿白、严文明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阅尽古今中外的历史沧桑,我系几代教师所崇尚的准则是潜心治学,淡泊名利。所力行的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所认可的学术标准是发前人未发,贵精不贵多。在此学术氛围下,大家能静下心来钻研学问,对学术标准有高度的认同和执着的追求。对学生有严格而合理的要求,毕业生中不断涌现一些有出色成就的带头人。对优秀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学术研究方面,教师们树立了“争上游、创一流”的奋斗意识,科研成果不仅数量上升,更可喜的是质量明显提高。在公认度高、影响力大的一流学术刊物上,我系教师的论文发表量显着上升。我系近几年来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8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
我系教师近些年来紧扣重大问题开展的研究课题有:世界现代化进程比较,全球化进程研究,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整理研究,盛唐研究,中国古代官制研究,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社会互动,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的国际互动与冷战时代的中外关系,都市与军事历史地理,东亚的巨变和重新崛起,战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演化历程,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日本侵华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等等。
❸ 请问北京大学大四(07级)历史系男生住在哪个寝室楼的几层急 奖励100分 最好留个电话或者飞信号
45楼乙,5楼。
bbs的帐号不是随便申请的,注册时得填自己的院系、姓名,所以我们都不会帮别人申请。
❹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介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❺ 北京大学在哪个区
北京大学 是在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大学的具体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 北京大学 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大学地址
北京大学建校,北京大学创建于1989年维新变法之际,名为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❻ 北京大学有哪些科系
北京大学有这些系: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于1982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社会学系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北京大学的社会学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了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三个二级学科,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口学、人类学四个专业设置,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四个人才培养层次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学一级学科教学与科研体系。
2、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前身是图书馆学系,始建于1947年。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王重民、赵万里、于光远、傅振伦、等一批着名学者先后在本系任教或授课,为学科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外交、涉外工作应用、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的最重要基地。
4、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5、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而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学正式开办,中国文学门于是成立。
❼ 北大历史学系可以参观么在什么教学楼啊请你们详细地告诉我吧!!谢谢~~~
想旁听课程的话,教学楼一层都有课表,直接去听就行
❽ 关于北大双学位,知详情者或有经验者进!!
虽然身为北大四大俗之一,经双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北大及外校的同学们,一段经济学的学习对之后的就业,转方向有着很大的帮助。
首先说明几个问题,第一,经双需要学习数学,但是与文科还是理科的关系不是很大;第二,经双中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分别是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经济学是国法院重点的专业,会邀请很多北大着名教授来讲授来授课,比如周其仁老师;在金融学方面,和光华同学比较,经双的课还是比较完整的,各个方面的都能包含;管理学方面,因为国发院现在也有MBA课程,所以师资力量及课程资源也是比较雄厚的。
因为经双是由林毅夫老师一手创办的,与国家货币委员会等密切相关,所以海闻老师,易纲老师等中外知名的经济学大师对大家的指导机会是非常多的,在上课期间,老师就会灌输一些国家政策,金融创新,创业的知识,以及改革之后的动态,并且能够更好的认识社会发展变化。
最后一点,在人脉方面,在学经双的过程中我也认识了许多能够并肩作战的小伙伴,有一个CCERCLUB,是专门为经双同学准备的,这里经常会和企业实习和经双的教授联系紧密,所以对未来实习及职业规划好处很大。
最后,修经双还涉及到转专业的问题,个人来说,如果想通过经双转专业,其实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学经双的同学,很多都会去汇丰商学院,从而进入就业市场,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在出国的方面,国法院的老师在中国的影响力是排名首位的,可以脱离本专业,有机会在美国top10的学校的经济学学位。
条件:
1、招生对象:北京大学校本部和医学部(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及专科起点本科除外)12级、13级的本科生。
(1)主修专业成绩绩点高于或等于2.0。
(2)本专业所有课程没有不及格成绩(重修及格则视为及格)。
申请要求:
说白了就是绩点,即按照绩点进行排位,根据申请总人数划分比例,而具体比例,还是会划分到各个院,比如化院今年申报了18个人,而录取率是50%,即这18人中有9人能够成功修经双。经济学双学位对于绩点会有一定要求,但因为每年人数众多,并不是十分严格,在本院排名前40%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在经济学双学位中,有不同的方向,个人认为其中的创业方向比光华管理学院的双学位靠谱的多,因为毕竟大学的学习理论为主,而光华双学位实在水的一比,而且就去年情况来看,光华录取率仅有10%,风险太大。
心理学双学位:
个人觉得一般人心中想的心理学跟实际的心理学很不一样。(梦里江河注:完全认同这一点)心理学包含很多内容,而大家一般熟知的心理治疗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是更偏实用临床的一部分。心理学从个人的角度,主要对人的注意,意识,认知,感觉,知觉等比较抽象的功能进行研究,寻找其联系,发现其内在机制,与脑部活动的关系等等。当然心理学还有其他很多方面,我建议对心理学有点点感觉和兴趣的同学自己去做个信息收集,自己去了解心理学是个什么,比别人转述的心理学是什么更客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从实际的利益上讲,心双也不是毫无用处的,据我了解,在医学的背景学心双,保本部的心理研究生还是很容易的。
再提一下选课问题,心双总共36学分,看起来很少,其实学起来也不简单。首先是课程要求高(心理系对心双学生转而读心理系的研究生寄予厚望),从我们这一届起,几乎所有考试都闭卷。另外就是课程难度,个人觉得心双的必修课还是有难度的,什么普心,实心,心测,心统,都是好课,扎扎实实的课,要想学点东西不花点功夫不行。不过要水过去也容易,反正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挂科。
最后简单提下课程安排,心双虽然单独开课,但好多课都在平时,会有一些冲突,我目前4学期就选了25分,每学期能选的课就6分,7分,断不敢和一学期修约15学分的经双比,估计修到大四下能完吧,最晚大五上,不过每学期2,3堂课,不痛不痒的,让人多多少少有点憋得慌。(09级舒洁)
报名条件:
凡符合学校2013年辅修、双学位报名资格,且绩点在2.8以上的学生均可报名。其实,因为修心双人数基本不满,所以基本上绩点够了选上毫无压力。
社会学双学位:
社会学一开始会让人觉得一头雾水,因为“社会”两个字几乎是无所不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在里面。可是,这些领域里又有自己专门的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不一而足。那么社会学何以成为一门学科呢?从不同角度看,答案有很多。我更偏爱费孝通先生的一种说法,社会学强调的是对社会整体的把握。现实中,人在行动之前并没有明确的、单纯的经济或者文化等方面考量,这种区格其实是一种为方便研究或理解对社会现象的有意的割裂。社会学便是致力于还原社会的全貌的一门学科。
具体来讲,可以说社会学不仅关注对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的研究,更注重研究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融合形成社会,如何相互作用导致社会变迁,社会作为整体的内在逻辑等等。即便是对社会的某一领域进行研究,社会学也总是把这一领域放置于整体的和历史的视角中去看。社会学改变了我对生活,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很多看法。
说实在话,社会学并不能提供一种谋生的技艺,甚至也不能指向一条通向幸福的道路。社会学带给我最直接的变化是,在生活的很多方面,狂喜和悲切,激动和消沉,期盼和恐惧都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平静。平静并不意味着静止,它背后可以蕴含巨大的力量。生命力有种展现自己,拓展自己的冲动,这种力量经常会被各种生活琐碎消耗掉,让人陷入忙碌却一无所获的状态。而平静似乎有使人更加专注于生活的某些方面的功效。如果假设每个人的生命张力都差不多的话,那么专注程度对于人最终能走多远就十分重要了。
就往年的经验,必修课一般会给双学位的同学在周末单开,选修课的时间大多为平时与本专业一起上。因此,必修课部分选课没有什么障碍,选修课的时间有时会与本专业课冲突。课程的形式大多以讲座为主,平时作业较少,每学期每门课都会有论文。必修课大多有安排期末闭卷考试,选修课随不同课安排的情况不一。选课一般没有规定的顺序,推荐先上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说、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课程作为入门。选修课中,除了数据分析技术、组织社会学有明确的要在上过基础课程之后才能选外,其他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浅入深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社会学课程课上的负担并不大,上课听老师的讲座可以学到每门课程的框架,而内在的细节主要靠课下的阅读。因而,想要学好贵在课下多阅读相关的读物。对于双学位的同学老师的要求自然比本专业的要低,跟本专业一起上选修课就可以发现,课下要求的阅读量很大,往往是几部书的不同章节,有的甚至是整本书,对于医英本专业课业繁忙的我们也只能有所取舍的来读。读书笔记往往是老师评价的一种方法,而通过读书笔记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也是一个很美好的过程。
学习社会学也许并不会像学经双那样给你带来名企大门的敲门砖,但是社会学可以给你带来一些非物质性的东西:那是一种思维,一个看问题不同的角度,一个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途径。而这些东西也将是你走出大学大门时你真正引以为豪的东西。
报名条件:凡符合学校2013年辅修、双学位报名资格,且绩点在3以上的学生均可报名。其实,因为修社双人数基本不满,所以基本上绩点够了选上毫无压力。
数学(应用数学方向)双学位:
应用数学专业共40个学分,包括8门必修课程及二门选修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北大数院主页获得更详细的课程信息。数学双学位的课程不需要网上选课。所有课程都安排在周六,周日教授。相比于其它学位而言,数学双学位和我们专业间的差距应该算是颇大的。
我们系涉及的数学课程甚少,只在大一时有一学期的高等代数D课程。而数双要求本校已学习过《高等数学》(不少于二学期)和已修完或能在进入双学位第一学期结束时修完《线性代数》两门课程、有较好数学基础的、学有余力的一、二年级本科学生。
因此我给对数学双学位持观望犹豫态度的学弟学妹提两点意见:一,如果你对数学没有浓烈的兴趣,千万不要选它,不然,自己既会受苦,又很难坚持下去;二,如果你真的想学数学,那么大一时一定要有意识的选学或自学一些高等代数及线性代数方面的相关课程(《高等数学B》,《高等代数上册》及《数学分析》的中如矩阵,级数,向量及部分积分内容)。
由于数双上课的时间多安排在周末清晨,且预测有志于此者寥寥,故而大部分时间,你得督促自己早起且自我约束。由于数学授课的特点,因此我建议不要缺课,哪怕是一次课!有了第一次,第二,第三就顺理成章,一旦落下了课程,你就会发现后面的知识你会不知所云。听不懂课程,抓不住知识的感觉是沮丧的,长此以往,兴趣就会越来越低,数双也难以坚持下去了。
好处,对于以后的金融以及经济学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些领域越来约偏重于数学建模的方面,所以如果有意向进军华尔街,在投资方面有所涉猎的话,可以考虑修数学双学位,因为现在美国的投行等对于数学基础要求极高,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学功底不可能进这个圈子的。
比如以一学期10学分为例:
平时:
(1)上课 8 小时/周
(2)复习 3-4 小时/周
(3)作业 3-5 小时/周
要求:需要有一定数学基础,比如要先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哲学双学位:
选修哲双主要出于个人爱好,以后有意愿在哲学领域发展的也可以选择这条路。哲学系老师大多是国内哲学大家,去听这样的课其实是很不错的提高个人修养的途径,老师们有自己观点,有时又是彼此矛盾,这就是哲学的神奇之处。因为不是单独开课,所以会与系内的课有所冲突,这个也要考虑清楚,因为极有可能拿不到双学位,而且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了。
哲双学习由40学分组成,10学分必修课和30学分选修课,对具体课程安排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BBS、哲学院网站等方式查看。至于推荐书目,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可以多看看历史类的书,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这类书很多,作者也很多,大家在看之前,可以大概翻翻。中国方面的,可以选择古文解读好的,但不是翻译;西方的,我个人很喜欢罗素的作品。
另外,哲学发展过程中会有潮流,中国的研究方向也有潮流,真的喜欢哲学的话,不要轻易追潮流,要有自己的考虑
计算机软件双学位:
通过计算机软件双学位34学分(必修课22学分,选修课12学分;修满必修课16学分、选修课9学分可获得辅修证书)的学习,可掌握初步的计算机知识,更多的科学研究手段,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会运用一些计算机知识处理问题,也可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报名人数通常达不到40人的名额限制,所以符合一般标准(没有不及格科目、平均学分绩点2.0以上)就会被录取,要求已修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数据结构》(因为这些课不在我们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建议有兴趣的可以通过旁听等方式自学)。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到教务(理1-1118)选课缴款,一学分100元。
课程安排上,由于很多重要课程很多重要课程安排在白天,与医学部的课表存在冲突,所以很难出勤;任课老师都很认真,但是经常会有出差情况,注意停课通知;晚上的课大多是三节连上,对毅力和勇气都是严峻的考验;多数课程没有期中考试;编程课程,如c 、 JAVA、 微机原理、汇编等会安排实习作业,量大,需特别注意。很多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汇编程序设计等课程是和计算机系的学生一起上的,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需要付出一定精力。
报名条件:
凡符合学校2013年辅修、双学位报名资格,且绩点在2以上的学生均可报名。其实,因为修的人数基本不满,所以基本上绩点够了选上毫无压力。
历史学双学位:
选择进行历史双学位的学习主要是兴趣,其次是想读一些人文学科的东西,还有的话,就是想与众不同。另外对于一些绩点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想进行双学位学习对自己充电的人来说,历史双学位对绩点的要求不太高,如果有个人兴趣的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和许多别的双学位一样,北大开学的第一、二周是历史学双学位的选课时间。可以先在第一周试听,然后再选课,选课地点在静园草坪历史系二楼教务处,不可以网上选课,需要亲自填表。开课时间主要是周一到周五,周五下午、周末均没有开课。所以要注意安排好时间,对选课有一个大体的计划。选课完成后,老师一般不会点名,有一些课程是以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形式出现的。
个人觉得,学习史双,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会十分枯燥的。历史系的老师都比较和蔼,有事翘课是允许的,平时也不怎么点名。对于历史的学习尽量阅读老师推荐的一些参考书籍,各门课程的参考书籍不一样,老师在第一节的时候基本都会提到。如果是老师发的文章,一定要课前读一读,不然上课会很无聊的。
历史的学习与经双一般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不同,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的平时的历史积累,才能和老师的讲课有共鸣。另外由于历史系的考试主要是论文或闭卷考试(给几道论述题,写小短文),所以考试及格不用担心,如果要获得好一点的成绩,就需要努力了。
外国语学院:
与其他双学位、辅修相似: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5~6节、10~11节或者周末,基本不与专业必修课冲突。占用较多时间:平时中午或晚上的课与通选课时间冲突比较多,周末占用休息时间。课后也最好需要自己进行适当的复习。去年招生名额为100人,分两个班。 mm比较多文科生比较多,其中历史和国关的同学特别多……《基础日语》是北大老师编写的《初级日语》教材;可以零基础,从发音开始讲起;简单的会话和短文《日语视听说》,个人感觉,课程任务很轻松,课本不太难。虽然课时比较多,不过讲课节奏很慢,只需要每节课都认真听讲、跟读,基本不费脑力。。。基本没有课后作业,只有一些课堂练习,老师会在课上带大家完成。当然,课后自己如果稍加复习,会对语言的掌握有很大帮助。
体会:
掌握一门新的外语的成就感从语言现象看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看到有趣的民族文化
课堂上老师还会讲一些关于日本文化的小故事,还会看一些日语学习的视频、日本的电影等。所以,还是希望对日语和日本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吧!
光华管理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双学位:
这个双学位是去年才刚刚招生,第一次30人,今年估计差不多,因为是新的专业,所以各方面条件相比于经双不够成熟,就个人经验,报之前十分向往,报之后十分紧张,上课后十分后悔,总而言之就是坑啊,如果大家对创业不是有特别大的热情,最好不要报光华双学位,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这个双学位不是金融学,也不是管理学,是个创新中心的项目,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水准与光华本科专业差别很大,有点“野鸡”的味道;
第二,因为双学位制度只允许一个人报一个学位,而光华双学位是先申请,再面试的制度,而去年据我所知,申请接近300人,最后录取30人,这里面风险太大,因为如果被刷下来,你大二没有机会申请其他的双学位,等于说大二一年就被光华生生损失了!连报经双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光华双学位的课程内容与经济学双学位的创业方向十分相似,甚至不如经双的靠谱,光华人一般都比较鄙视自己院的双学位,因为确实比较水,如果有兴趣创业方向建议报经双的创业,感觉货真价实一些(现在入了光华双感觉被坑得不轻,不吐不快......)
不过,光华双还是有一些好处,比如小班授课,可以认识小伙伴,还有就是可能听起来比较高大上吧.......综上,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是非创业不可,建议慎选!
条件:
1、招生对象:北京大学校本部和医学部(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及专科起点本科除外)12级、13级的本科生。
(1)主修专业成绩绩点高于或等于2.0。
(2)本专业所有课程没有不及格成绩(重修及格则视为及格)。
特殊:
光华的双学位没有笔试,是网上提交申请,加上面试最后录取的,所以对绩点要求没有经济学双学位那么高。但对于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
❾ 北京大学校史馆的学校设施
北大校史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首层的“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地下一层的“专题展和地下二层的“北京大学百年校史陈列展”三个展厅,同时设有研究室、资料室、藏品室等。 在开馆仪式上,北大历史系的王天有教授将该系代管多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关防”宝玺正式捐赠给了校史馆。季羡林老先生也同时到贺。
北大校史馆以尊重历史为原则,生动地再现了北大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展示百年来北大历史名人217位,并为校史研究、校史文物的征集和收藏,提供了条件。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为北大校史馆题写了馆名。
目前北大校史馆面向社会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三、五、日的早9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具体时间可能会根据学校要求进行调整。
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哪个楼
理科5号楼,东南门一进来就是,原来的法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