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功绩
积极性: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性:反封建不彻底;未能深入发动群众;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
Ⅱ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扩展阅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一些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国民性。
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中国大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Ⅲ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资产阶级反封建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其前期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它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选项明确了。选B
此A选项错,是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此C有点牛头马嘴意思。D选项,挽救了民族危亡,太离谱:成功的挽救了民族危亡运动应是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Ⅳ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A.开启
解放人的思想
冲击封建统治
革除陋习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Ⅳ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各有什么特殊贡献
主要有陈独秀,胡适,鲁迅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蔡元培是着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他聘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教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Ⅵ 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1]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