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东有多少年的文明
最悠久???这个很难说啊
其实早在四五万年前,古代“沂源人”就在山东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创造了龙山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齐、鲁是西周在今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封国,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近代则以“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创始人和代表的儒学思想,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主体。除孔子之外,山东历史上还出现了孟子、墨子,管子...
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明代山
东布政司(又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清代山东
基本沿袭明代山东的版图,称山东省。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
、曹、滕、卫诸国,周公旦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又简称“鲁”。
清末,山东省有济南、东昌、泰安、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武
定10府,济宁、临清、胶州3个直隶州,共辖8个散州96个县。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
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1937年10月,
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发出关于恢
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到年底有12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
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3个区和2个特区:胶济路南、陇海路北、津浦路东为一区,津
浦路西为二区,胶东为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
委员会成立,下辖16个专员公署,88个县。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
改名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下设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共辖18个专署和
92个县级政权。1945年8月,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下设5个行政公署,
共辖21个专署、119个县。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
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
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
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
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
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
仪之邦”。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
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
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
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着称于世。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
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期,山东
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
来虽经东汉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
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
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
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
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
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元代山东有38万户,1
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
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
7240万余亩,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又增至9000余万亩。
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
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
。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
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宋时登、莱二州
产金,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
岁采铅32万余斤。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着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
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
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
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
一。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设立织
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
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
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山东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于外
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
然顽固地保存着,土地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封建势力盘剥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
失业。农民日趋贫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山东
也出现了近代工业。在济南有从事军工生产的机器局;在枣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
、铅、金等矿业生产;在烟台有张裕酿酒公司、缫丝厂、蛋粉厂等轻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山东民族工业曾一度得到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他们重点掠夺山东
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对战火中余存的工业,他们采取“军事管
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在农村他们强占
土地,征调劳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据1945年12月的不完
全统计(缺当时未解放地区,鲁中、鲁南新解放区,部分机关的数字),八年抗战期间
的损失:死亡668143人,抓壮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头,粮食1178486公斤
、农具2542844件,烧毁房屋1151186间。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
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
。农村手工业进一步衰落。整个经济濒于崩溃。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
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
而在中国***领导下的山东解放区,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经
济得以发展壮大。建立了财税金融贸易机构,发行解放区货币,进行了排挤敌伪货币
的斗争,开展输入输出贸易,繁荣解放区市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抗日
战争及之后的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这里曾产生过许多杰
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孔子
、孟子、颜子、曾子、墨子、荀子、庄子、郑玄、仲长统等;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管
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在历史学方面,有左
丘明、华峤、崔鸿、马�等;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鲍
照、刘勰、王禹�、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冯惟敏、李开先、李攀龙、蒲松龄、
孔尚任、王士�等;在艺术方面有王羲之、颜真卿、李成、张择端、高凤翰等;在科
学技术方面,有鲁班、甘德、刘洪、何承天、王朴、汜胜之、贾思勰、王祯、燕肃等
;在医学方面,有扁鹊、淳于意、王叔和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春秋末期,就有以跖为首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
横行天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山东人民无数次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
治。着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青州黄巾起义,隋末王薄领导的长白
山起义及窦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刘黑闼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很快在全国范围内
卷起农民革命的风暴。唐末黄巢大起义,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北宋末年有宋江农民
起义。明代有唐赛儿、徐鸿儒起义。清中叶以前有于七、王伦等人领导的起义。近代
则有幅军起义及捻军斗争,山东还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山东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
运动以后,山东成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的领导下,山东人民在阳谷、高唐、博兴、益
都、日照、苍山、昆嵛山等地举行武装暴动,反对新旧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
支援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人民先后发动了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
铁山、牛头镇、徂徕山、泰西、鲁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渤海、滨
海、鲁中、鲁南五个解放区,至1945年5月下旬,人民武装力量已发展到21.3万人,
民兵41万人,在八年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43.9万多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人民又
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进行了鲁南、莱芜、孟良崮、
潍县、济南等着名战役。截至1948年11月,山东军民在解放战争中共作战10970次,
歼敌569574人。1949年6月,山东全境解放。
1949年3月,山东省政府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辖14个市(包括济南、青岛、徐
州、潍坊4个省辖市)、140个县、2个办事处、2个特区。1950年,将16个专区合并为
滕县、临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11个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所属聊城、菏泽、湖西3个专区29个县划归山东。原河北
省临清、馆陶、恩城、夏津、武城5个县划归山东。而将山东的东光、吴桥、宁津、
庆云、盐山、南皮6个县划归河北;徐州市、新海连市及丰、沛、华山、铜北、赣榆
、邳、东海等县划归江苏。
1953年6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
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区,设立淄博市
。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1963年,河
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1965年,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
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全省共辖德州、惠民、昌潍、烟
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
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1983年
,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专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198
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专级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专级市。1989年日
照市升为地专级市。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市升为地专级市。199
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专级临沂市、德州市。1997年,撤销聊城地
区,设立地专级聊城市。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专级滨州市、菏
泽市。
至2002年底,全省划分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
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
39个,乡镇级单位1927个。
⑵ 山东历史概述
山东省简称鲁,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东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
山东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
以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为发端的齐文化,孕育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等一大批志士名人;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2)莱州和青州哪个历史悠久扩展阅读
山东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
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
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
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⑶ 山东省莱州市归哪个市管
截至2019年8月,山东省莱州市归烟台市管辖。
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地处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交界处,陆域面积1928平方公里,海岸线108公里。
莱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莱州自古就有“齐鲁之甲胜,天下之名疆”的美誉,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千年古县”。
夏代在此建立了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过国,西汉时置掖县,隋朝改光州为莱州,明清置莱州府,辖平度州、胶州二州和掖县、潍县、昌邑、高密、即墨五县,掖县为府治所。1988年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同年被列入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1988年4月,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得名),为山东省辖县级市,烟台市代管。
(3)莱州和青州哪个历史悠久扩展阅读:
莱州市的建制沿革:
夏称莱夷地。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
战国时,齐置夜邑。
秦属齐郡东境。
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元和郡县志》:“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前汉书·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处,正当莱州湾之南岸。实渤海之右掖。”
晋为东莱国治。
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郡、长广郡、东牟郡,掖为光州、东莱郡治。
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
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
宋、元皆沿唐制。
明升莱州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
民国初年废莱州府设掖县。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政区北海专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
⑷ 山东有哪些历史古城和名胜古迹
古今中外史,尽在胜话中,我是胜话野史!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山东啊 是个好地方,被被称之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出过很多的历史名人,说到山东,这里从古至今,貌似没出过皇帝,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孔子”。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
山东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历史上有名的古城,济南战国时为历下城,自晋以来历为州、府、郡治所。市区有风景优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构成独特的泉城风貌。文物古迹有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九顶塔、灵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黄石崖等名胜古迹。
曲阜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南。春秋战国时为鲁国都城,秦置鲁县,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庙、孔林和鲁国故城遗址。
孔府 山东济宁曲阜
济南 大明湖 千佛山
泰山 山东泰安泰山
蓬莱阁 山东烟台蓬莱
趵突泉公园 山东济南历城
崂山 山东青岛道教名山
青岛海滨 山东青岛市北
淄博 聊斋园
临沂 蒙山
威海 天尽头
以上,胜话之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再会!
⑸ 请教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晋为东莱国治。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中华民国废府留县,由省直辖。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同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莱州市旧称掖县。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莱州之名始于隋朝。 1987年10月27日,设立掖县三山岛镇,以掖县西由镇的三山岛和向阳岭两村的行政区域为三山岛镇的行政区域。 1988年12月23日,撤销莱州市路旺、神堂、珍珠、过西4个乡,分别以原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路旺、神堂、珍珠、过西4个镇。 1992年4月13日,撤销柞村乡,设立柞村镇。 1993年5月12日,撤销三元乡,设立三元镇。 1995年9月19日,撤销程郭乡、曲家乡、寨里徐家乡,设立程郭镇、曲家镇、寨里徐家镇。 1997年1月14日,撤销柴棚乡、南十里堡乡、仲院乡、店子乡,分别设立柴棚镇、南十里堡镇、仲院镇、店子镇(鲁政函民字[1997]3号)。 1998年12月24日,撤销莱州镇,设立文昌路、永安路2个街道办事处,将南十里堡镇的阳关村、小吉林头村划归永安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三山岛镇,设立三山岛街道办事处(鲁政函民字[1998]39号)。 2000年12月19日,撤销路旺镇、珍珠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沙河镇;撤销寨里徐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土山镇;撤销东宋镇、神堂镇,以原东宋镇、神堂镇的行政区域设立虎头崖镇,镇人民政府驻原神堂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三元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驿道镇;撤销曲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程郭镇;撤销梁郭镇、苗家镇,将原梁郭镇的行政区域和苗家镇的大尹家、保旺王家、保旺朱家、保旺秦家、赵官庄、苗家、呼雷于家、大张家、前李家、紫罗刘家、小张家、后李家、作阳、由家、大矫家、西李、镡家、季家、桑家、辛庄等20个村划归朱桥镇管辖;撤销仲院镇、柴棚镇、店子镇,将仲院镇、柴棚镇的行政区域和店子镇的姬家、东杨家、山前宋家、吴家4个村划归郭家店镇管辖;将原苗家镇的河北孟家、吕村、罗家、龙冢家、南李、前徐、郭于、匡家、后庄头、小兰端口、小兰端口高家、城子端口、后屯、东罗台、西罗台、沟北王、西尹、保旺姜家、王河庄子、前单家、艾坡赵家、艾坡孙家、后单家、小矫家等24个村划归平里店镇管辖;将原店子镇的新村、大台头、小台头、东王庄、窝洛子、下张家、东关门、西关门、仙夼、马家夼、盟格庄等11个村划归柞村镇管辖;将原店子镇的东尹家、徐家疃、十里庄、大岚张、东洼子、崖上、后河、后店子、前店子、付家桥等10个村划归文昌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西由镇、过西镇,将行政区域并入三山岛街道办事处;撤销大原镇、朱由镇,以原大原镇、朱由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城港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城港南路1187号;撤销南十里堡镇,设立文峰路街道办事处,将原南十里堡镇的行政区域和永安路街道办事处的阳关、小吉林2个村划归文峰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文峰路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南十里堡镇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81号)。 2001年,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018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8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万人。 2002年,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辖11个镇、5个办事处,1018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8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万人。 2003年,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辖16个镇(办事处),101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 莱州市辖5个街道(文昌路、永安路、三山岛、城港路、文峰路)、11个镇(沙河、朱桥、郭家店、金城、平里店、驿道、程郭、虎头崖、柞村、夏邱、土山),24个居委会、1002个村委会,1067个自然村。
⑹ 青州好还是莱州好
青州好啊。
青州环境优美,人文历史文化积淀丰富。
有句俗话说:待要吃得好,围着青州跑。
有山有水有好吃的,欢迎你来。
⑺ 古代的青州在哪
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意思是: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7)莱州和青州哪个历史悠久扩展阅读
青州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青崖顶海拔954.3米,最低点在何官镇张高村北,海拔16.2米,西南部群山迭翠,东北部沃野平川。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山前平原三种类型,由南到北依次排列。
低山丘陵: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52.6%,有石质山岭、低山岭坡、近山阶地三种微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南石灰岩低山地区,海拔高度多在60米以上。
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两侧,包括河滩高地、河漫滩和河谷梯田三种微地貌类型,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8.9%。
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38.5%,包括山前倾斜平地、山前缓平地、缓岗、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等微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多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小于2度。
⑻ 关于潍坊的历史渊源,名胜古迹,地域特征...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汉代,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三国时,地属魏。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青州、莱州2府所辖,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先属胶东道、莱胶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属山东省。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安丘、昌邑、寿光、高密6市(县级),临朐、昌乐2县,共有152 个乡镇、 38 个街道办事处、 9600个自然村。 1987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将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管辖。 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销安丘县,设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县级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设立县级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设立潍坊市奎文区,将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廿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端口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马、东金麻8个村划归奎文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2003年7月4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坊子区清池街道办事处划归奎文区管辖。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9600个自然村。 2007年,潍坊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全市共67个镇,1个乡,49个街道。其中:将安丘市的黄旗堡镇、赵戈镇,昌邑市的太保庄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将寿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划归寒亭区管辖。 2009年,将昌邑市饮马镇的48个村,北孟镇的横路屯、大陈、大石门等3个村,高密市阚家镇的27个村,井沟镇的7个村,相州镇的8个村划归坊子区太保庄镇管辖。将安丘市景芝镇的14个村划归坊子区赵戈镇管辖。 【经济状况】 潍坊是一个工业大市,工业在山东省排第三位。潍柴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动力制造基地,潍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发动机生产商.。潍坊海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和肉鸡等一大批名优特稀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小康县标准。4个县是全国百强县。 潍坊工业发展较快。潍坊是历史上着名的手工业城市,清干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明清时代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已初步开成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农用运输车、服装及装饰面、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化学纤维、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及保健品、食品饮料、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有原盐、纯碱、柴油机、空用车、程控交换机、氯化聚烯等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潍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东GDP第二,在全国25个国民生产总值过百亿城市中第16位。 潍坊通过建设“半岛商贸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成绩显着,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全作关系。铁路、公路、机场、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气和商贸设施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万公里。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国内处直拨电话,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1万。市区供水普及率达100%,居民生活燃料气化率达90.03%。 2006年,潍坊市在全国47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业利税、工业利润排名第12位。2009年潍坊市GDP达到2727亿元,居全国城市第29位。 主要企业:潍柴集团、海化集团、新郎集团、晨鸣集团、仙霞集团、耶利亚集团、巨力集团、诸城外贸、联盟化工集团、得利斯集团、福田、亚星、华光集团、泸河集团、寿光巨能控股等。历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寻、寒、三寿等国。商逄等封国。周属齐、鲁、纪、杞等国。秦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属青州、密州。宋属京东东路。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属青州、莱州二府。1928年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建国后到1988年,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内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刘、鲁等 国。青州还是我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 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各人灿若星辰,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们对潍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据传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鸟语的公冶长就生长的安丘市的书院村,至今该村还有碑文为记。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着。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传颂。东汉末年徐干,是一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肯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对研究办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北宋画家张择端,擅长给画车马、舟船、桥梁、城郭和街道,现有存世画<<清明上河图>>,描给了当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北宋着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们的诗词创作,以及有名的<<金石录>>着作,名冠一时。宋代潍坊还涌现了李成等一代着名文学家和科学家。元代二钦所着地方志<<齐乘>>,以元朝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是研究山东地方志的一部珍贵资料。明代散曲家冯惟敏,着<<海浮山堂词稿>>和<<山堂辑稿>>,所写散曲,风格爽朗,题材广泛,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墉也是潍坊人。清道光年间潍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有多种着述留于后世。其子陈介祺,第我国着名金石学家,着有<<十钟山房印举>>等专着30多部。他对潍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原籍他乡,曾在潍坊为管做事的历史名人也有许多,如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准、着名文学家欧阳修等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写下了<<超然台记>>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清干隆年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为政清廉,请诗书画并称“三绝”,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和书画,至今流传二世,为世人称颂。着名宰相刘墉,人称大清国第一才子,“刘罗锅”更是家喻户晓,其书法、绘画更是一绝,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时期的潍坊也有诸多的优异表现。着名的潍县攻坚战是华北平原上的第一个攻坚战,该战役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潍坊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成功为之后的多次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代和当代着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着名文学家王统照、崔嵬、臧克家、王愿坚、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们所限得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让潍坊人引以自豪。
⑼ 莱州的历史沿革
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而得名,旧称掖县。
古为莱夷地。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
莱州之名始于隋朝,582年改光州为莱州,为莱州地名之始。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
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
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元和郡县志》:“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县取为名。”《前汉书·地理志》注:掖水北流入渤海,其所入处,正当莱州湾之南岸。实渤海之右掖。”晋为东莱国治。
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
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
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
民国初年废莱州府设掖县。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
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