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为什么说迁西县历史悠久

为什么说迁西县历史悠久

发布时间:2022-08-15 02:28:37

❶ 迁西大印叫什么

大印镇。
迁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迁西地名的来历大致是以下几种情况:1.因山命名。2.因谷命名。3.因水命名。4.因地理特征命名。5.因姓氏命名。6.因草木物产命名。7.因地理位置命名。8.因路命名。9.因历史传说故事命名。10.以吉祥字眼命名。11.因人工建筑物命名。12.以古代关口和营城命名。

❷ 中国十大板栗之乡

中国板栗之乡,有湖北麻城、山东潍坊诸城昌城、广西南宁隆安、河北迁西、河北邢台、山东临沂、湖北罗田、河北遵化、北京怀柔、宽城满族自治县,陕西镇安,安徽广德。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河北迁西板栗。

栗,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板栗原产我国,是我国食用最早的着名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板栗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为世界群栗之冠。炒食后其肉质细密,香甜适口,十分受欢迎。
高达20米的乔木,胸径80厘米,冬芽长约5毫米,小枝灰褐色,托叶长圆形,长10-15毫米,被疏长毛及鳞腺。叶椭圆至长圆形,长11-17厘米,宽稀达7厘米,顶部短至渐尖,基部近截平或圆,或两侧稍向内弯而呈耳垂状,常一侧偏斜而不对称,新生叶的基部常狭楔尖且两侧对称,叶背被星芒状伏贴绒毛或因毛脱落变为几无毛;叶柄长1-2厘米。雄花序长10-20厘米,花序轴被毛;花3-5朵聚生成簇,雌花1-3 (-5) 朵发育结实,花柱下部被毛。成熟壳斗的锐刺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密时全遮蔽壳斗外壁,疏时则外壁可见,壳斗连刺径4.5-6.5厘米;坚果高1.5-3厘米,宽1.8-3.5厘米。花期4-6月,果期8-10月。

❸ 什么地方产的板栗最好

板栗原产于中国,多见于山地栽培,是重要干果之一,富含淀粉,营养全面的特点,被称为木本粮食。金秋十月,板栗各产区陆续上市,下面是部分优质板栗主产区情况。

1、怀柔板栗

怀柔栽培板栗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皇帝在祭祀时就用怀柔板栗作供品。板栗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量8.5万吨。独特的地理、土壤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怀柔板栗的特点:它以果形玲珑、色泽美观、肉质细腻、果味甘甜、营养丰富、易剥内皮、糯性强、便于贮存等特点驰名中外。2001年怀柔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中国板栗之乡”。

2、迁西板栗

迁西板栗产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全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呈微酸性,富含矿物质,有较好的保水和排水性。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迁西板栗上乘的品质。目前板栗栽植面积已达51万亩,常年产量1.5万吨。迁西板栗外形玲珑,呈红褐色,有浅薄蜡质层,鲜艳而富有光泽;果仁呈米黄色,内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2000年4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京东板栗之乡”,2001年4月迁西县又被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河北省优质板栗生产基地县”。

3、丹东板栗

丹东板栗栽培始于明末清初。丹东板栗属日本栗系统,适合日本市场口味需求,板栗肉占日本市场30%的份额。栽植总面积已达150万亩,常年产量3万吨。丹东板栗以品质优良闻名,其果实个大,色泽白,口感好,不裂瓣,易加工,综合价值高,其果肉含水量为40%左右,含蛋白质5.7%~10.7%,脂肪%~7.4%,淀粉50%左右,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磷、钾、镁、铁、锌、硼等多种矿物质。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丹东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4、泰安板栗

泰山地区栽培板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定位“贡品”,民国以来,蜚声国际市场,被誉为“泰山甘栗”。泰安板栗是板栗中的上品,坚果均匀,颜色鲜艳有光泽,含糖高、味甘美、有糯性、壳薄、内衣皮易剥落,适于糖炒。泰安市现有板栗面积22万亩,常年产量3.5万吨。1994年在全国林业名特优新博览会上获银质奖。

5、舒城板栗

舒城素有“板粟之乡”美称,大面积栽培板粟有300多年历史。现有板粟30万亩,年产量3万吨。舒城出产的“大红袍”板栗个大,富含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鲜样36.5毫克,可溶性总含糖量为每百克鲜样10.54毫克,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的干样含量分别为26.57%、7.24%和1.745%。

6、邵店板栗

邵店镇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邵店镇被中国林科院专家誉为“中国板栗第一镇”。现有板粟2万亩,年产量50万公斤。邵店镇生产的牌板栗具有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泽油光发亮、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点。

7、罗田板栗

罗田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田板栗”。这里森林茂密,自然环境优美,是首批命名的全国板栗之乡。栽培总面积达100万亩,年产量1.2亿斤,其产量、面积均居全国之冠。产品以其果大(特级板栗每公斤40粒以内),质优(所产板栗颜色鲜艳,营养丰富,极耐贮藏),价廉(每公斤价5-10元,分级销售,依质论价)着称。并且上市时间长,一般从8月底至11月中旬均有板栗上市。

❹ 中国板栗之乡的迁西板栗历史

1957年,迁西县板栗发展到9.5万亩,年产板栗412.5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近l倍。60年代初期,全县加快建设板栗基地,到1965年,全县板栗发展到13万亩、158万株,年产板栗750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2.4倍。1967年夏季遭受一场严重的风灾,毁伤栗树2万多株,当年产板栗560万公斤。70年代初由于暴雨、修水库等又毁栗树8万余株。
1973年,全县再掀发展林业生产高潮,提出到1975年板栗产量达到l万吨的目标。1974年3月,长春电影制片厂科教片组在迁西县拍摄了《板栗》科教片。
1978年以后,县内实行各种形式的林果生产责任制,农民生产板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1980年7月1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迁西县为“板栗生产基地县”,虽因自然灾害和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拦坝蓄水,以及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工程占地等,前后共砍伐栗树56万株,但到1984年,板栗产量增加到136.8万公斤,成为全国唯一年产板栗超万吨县。
当时占全国总产量的13%。河北省的35.8%。以后全县逐年加快发展以板栗为主的林果生产,并探索出了“围山转”工程开发模式,先后在板栗基地进行了选种、栽培、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低产园改造、板栗花期喷硼、综合丰产技术等试验、示范、推广等,迁西板栗生产有了质的飞跃,巩固了全国最大商品栗生产县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县。
1993年4月,林业部确定迁西县为“优质板栗基地示范县”。1995年,迁西县被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已达55万亩,2300多万株,常年产量1600多万公斤,出口1000万公斤,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河北省出口总量的近二分之一。

❺ 迁西县的历史有哪些

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市之西而得名,迁安为县级市,所以有迁安县和迁安市两种名称。
迁西县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属辽西郡令支县。汉属幽州辽西郡,为令支县地,西北部兼有徐无县地。
三国魏省令支县,遂属辽西郡肥如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3年)令支城并入阳乐县,仍属辽西郡。北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省阳乐县入新昌县,遂为肥如、新昌二县地,属北平郡。隋开皇六年(536年)省肥如县入新昌县,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卢龙县,遂属北平郡卢龙县。唐仍为卢龙县地,属河北道平州。
辽代辽太祖以定州安喜(今定州市)俘户置安喜县(属平州辽兴军),并于今滦阳置滦河县(属中京道泽州,设汉儿馆),遂分属安喜、滦河二县。金初省滦河县入神山县,安喜改迁安县。
承安二年(1197年),升汉儿馆为滦阳县(治今汉儿庄),泰和四年(1204年)滦阳县亦省入神山县。元分属迁安、惠州,初于滦阳县故城置惠州,并省神山县入惠州。
明洪武初(1368年)惠州省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清属永平府,为迁安县地。
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为迁安县地;次年改属津海道,为迁安县地;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迁安县。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军侵占,后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开始建立革命政权。兴城、滦河以北地区建立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兴城、滦河以南地区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此二县在1943年7月前属晋察冀边区冀东专区,后改属冀热边区第二专区。
1945年丰滦迁县改属冀热辽区十五专区。同年秋日本投降,曾成立迁北县,仅二十天又改为迁西办事处。1946年建迁西县(县佐),属冀东区十二专区。
1947年正式建立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故名。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迁西县(驻兴城)划归河北省,属唐山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59年12月20日撤销迁西县,并入遵化、迁安二县。1961年7月9日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唐山专区。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属之。
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迁西县划归唐山市管辖。

❻ 迁西是那个省的

迁西县隶属河北省唐山市,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京津唐承秦腹地,素有“燕山绿色明珠、京津冀后花园”美誉,是着名的中国板栗之乡、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呈“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辖17个乡镇、417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10个居委会。

历史文化

迁西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地。这里是燕赵文化、滦河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世界最古老的大洋地壳遗址。

有距今36.7亿年的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祖,有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西寨遗址,有现存最完整的明长城砖窑和保存最完好的榆木岭长城,李广北击匈奴、曹操东征乌桓曾经此处,戚继光在此镇守蓟镇边关16年。共同绘就了独具特色的精神符号,成为激励迁西人民矢志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❼ 迁西县的历史沿革

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市之西而得名,迁安为县级市,所以有迁安县和迁安市两种名称。
迁西县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属辽西郡令支县。汉属幽州辽西郡,为令支县地,西北部兼有徐无县地。
三国魏省令支县,遂属辽西郡肥如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3年)令支城并入阳乐县,仍属辽西郡。北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省阳乐县入新昌县,遂为肥如、新昌二县地,属北平郡。隋开皇六年(536年)省肥如县入新昌县,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卢龙县,遂属北平郡卢龙县。唐仍为卢龙县地,属河北道平州。
辽代辽太祖以定州安喜(今定州市)俘户置安喜县(属平州辽兴军),并于今滦阳置滦河县(属中京道泽州,设汉儿馆),遂分属安喜、滦河二县。金初省滦河县入神山县,安喜改迁安县。
承安二年(1197年),升汉儿馆为滦阳县(治今汉儿庄),泰和四年(1204年)滦阳县亦省入神山县。元分属迁安、惠州,初于滦阳县故城置惠州,并省神山县入惠州。
明洪武初(1368年)惠州省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清属永平府,为迁安县地。
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为迁安县地;次年改属津海道,为迁安县地;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迁安县。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军侵占,后属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开始建立革命政权。兴城、滦河以北地区建立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兴城、滦河以南地区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此二县在1943年7月前属晋察冀边区冀东专区,后改属冀热边区第二专区。
1945年丰滦迁县改属冀热辽区十五专区。同年秋日本投降,曾成立迁北县,仅二十天又改为迁西办事处。1946年建迁西县(县佐),属冀东区十二专区。
1947年正式建立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故名。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迁西县(驻兴城)划归河北省,属唐山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59年12月20日撤销迁西县,并入遵化、迁安二县。1961年7月9日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唐山专区。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属之。
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迁西县划归唐山市管辖。

❽ 迁西由来

迁西县建于1946年,因析迁安西部置县而得名。从境内西寨、东寨、沙岭子、沙岭沟等地古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证明,远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实行市管县,迁西县属唐山市管辖。

历史沿革:商朝,县地属孤竹国(分封的诸侯国),古孤竹城在今卢龙县城南12公里处。
西周,仍属孤竹国。
春秋,属令支国地,为山戎(少数民族)属国。令支城在今迁安县城西,公元664年被齐国所灭。并入燕国。
秦并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国为三十六郡,今县地属辽西郡令支县。
1947年4月正式建立迁西县,县政府驻地兴城。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迁西县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迁西县,滦河以东大部地区并入迁安县,滦河以西地区并入遵化县。
1961年6月,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县辖境域自此至1986年无变动。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属之。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说迁西县历史悠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