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洪拳的介绍
洪拳属于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另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第一种说法广为接受。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两广、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2015年,洪拳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⑵ 洪拳得起源
洪拳的创始者——洪熙官
洪拳有北派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这个拳派的来源有: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北少林)、福建(南少林)传入广东;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创及经后世代代相传并融合南、北武术菁华所创一门风格独特的武术。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有密切关系。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民间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天地会其实是洪门的别名,洪门之所以取名为洪门是因明太祖的年号是洪武,所以取洪为名,而在理念中明朝才是真正的父母,不以满清为父母所以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所以又名为“天地会”。),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是融合各方反清复明志士的武术。这一派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步伐稳健(气沉单田),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步伐灵活(气随步走),短手近攻的贴身攻防武术。
⑶ 广州市武术协会洪家拳会的武术名家林世荣
武术名家林世荣(1891-1943年),曾师从铁桥三弟子林福成、黄飞鸿等名师,对洪拳进行
创新,发展出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等拳术套路,并着书立说,人称洪拳三件宝,流传甚
广,影响遍布海外。民国十年(1921年),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向林世荣颁发银质奖章,称赞其为
“虎鹤先生”,使民间练武之风更盛。洪拳流传数百年,一直以来人才辈出,均有证可考,黄飞鸿、
林世荣师徒对洪拳的重新振兴和流传功不可没,于二零零七年双双被载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榜》。
当代着名武术教练黄达雄(1944-2006年),师从林世荣的得意门生吴少泉,终生致力于洪拳的普及与
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武术人才,直接为广东省武术队输送了十几名尖子运动员,其中多人获得世界冠军和
全国冠军。黄达雄更获政府颁发世界冠军启蒙教练员奖。他根据多年教学心得,出版了《南少林伏虎拳》、
《霸王枪》等光盘教材。
⑷ 洪拳的历史和介绍
洪拳属于汉族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另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第一种说法广为接受。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两广、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洪门创立。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这个拳派的来源有: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福建传入广东;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创的一门武术。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关系密切。而另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这一派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
洪拳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广州、佛山、南海、顺德、湛江等地最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
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咏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⑸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中华传统武术该何去何从
洪拳作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深受广大岭南人民的青睐和喜爱,洪拳流传于民间,是岭南人民灿烂文化文明有力见证和无与伦比的荣誉之一,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着厚博而丰富岭南文化,在岭南广大农村有广泛群众基础。研究洪拳活动,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特别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文化相互融合,使得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武术文化失去原有的文化特征,有些传统文化遗产已经失传或消失。
洪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南部地区,特别是在广东的民间流行较为广泛,影响力最大,传承和发展广东洪拳,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农村娱乐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广东地区农村武术运动规范化管理,健康发展。
⑹ 洪拳在岭南“出生”,为何又被困在岭南
洪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部分,洪拳最早诞生的地方是在岭南地区并受到岭南人民的喜爱,由此可以看出,洪拳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武术。所以洪拳得不到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农村人思想比较封建守旧。造成一部分洪拳只能在本村或者同宗族人里面单向传授,不肯轻易向外人传授。导致学习洪拳的人越来越少。
三、中华武术的发展洪拳只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处在没落状态。而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延续,是我们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⑺ 请问:中国功夫总共有多少种能形成体系的有多少种洪拳是一种怎样的拳法请说的详细一些谢谢!
大体可分为内家和外家两种,但不是绝对的,基本上各种功夫都需要内外兼修,只是有主次之分,比如较出名的内家拳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等,在练习时,主要以功法和步法等为主,不以强硬激烈的排打和硬击打为主;以下只是简单列举几种:
1.太极拳类: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2.形意拳3.心意拳4.少林:5.武当,6.咏春拳,7.螳螂拳8.八卦掌9.通背拳10.戳脚11.查拳12.八极拳13.铁纱掌14.大成拳,
太多了,记得在武魂上有人列举过,大概有一百多种,没法说,各种功夫还包括器械的使用,及派支出来的自称一体的拳系。
洪家拳 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传区域亦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据说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传起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此说尚未得到可靠证实。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虎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有单形拳术,如龙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术,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湖北洪门拳劲刚势猛,故有“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之说。四川洪门拳还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刚劲有力;北派拳势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马,扁侧进击,闪展灵活,发劲含蓄,拳势威猛,刚劲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龙拳、虎拳、豹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鹤拳、蛇拳、彪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铁线拳、闯少林拳、铁功三线拳、叠掌、洪门拳、青龙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根、铁包金棍、七点半棍、十点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枪头棍、海底藏针棍、十七连枪棍、十八连棍、平西棍、飞龙棍、桥梁棍、中栏棍、洪家伏虎凳、青龙刀、洪家二龙刀、大斩四门刀、关刀、大刀、双龙拐、洪家双刀、雪花盖项双刀等。主要对练套路有:十二连拳、六合棍对练、棒对练、棒对凳等。
该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鹤顶手等。手法中有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马为主.还有三角马、子午马,吊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发力时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有时还因势发声,以声助威。
洪拳目前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湛江、花县、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较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
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咏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⑻ 洪家拳的拳术历史
中国南派武术,首推福建及岭南两大支流,两者皆为少林武术,因地域上的分别及个人喜好上的分野,使两者的拳路上明显地产生区别。
福建少林拳其腰马的步幅较窄,桥势较密,善于近身发劲以短打为上,其代表拳种有五祖门,咏春白鹤、白鹤、虎形、狮形、龙尊……等。而岭南一支,则首推“洪、刘、蔡、李、莫”五大家,而少林洪家拳则被推为五大家之首,驰誉岭南一百多年,为正宗南少林的一大分支。当今洪家拳在世界各地的武术界中,可说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而这些世界各地的洪家拳馆,占大部份者是由香港传播至各地,故他们的洪家拳普遍与香港所承传的体制相同。
洪家拳的源流,相传发源于福建蒲田少林寺,由当时主持至善禅师所传授,其俗家弟子闽人洪熙官得技后,来粤开宗创派,是为洪家之祖。其拳路则较福建少林拳路为阔,腰马的步幅也较大,作战距离则长短俱备。其拳势对日后的岭南拳派,影向尤深。
至善禅师的得意弟子中,有陆阿采者,其技法随得其师的真传外,且得其师兄洪熙官所指引,武技更上一层楼。晚年时在广东海幢寺将技传给黄麒英、黄飞鸿父子,及后黄飞鸿以洪家拳技,驰誉广东武林。其弟子中以梁宽、凌云佳、林世荣、陆正刚为着名。
香港的洪家拳,多由林世荣所发扬,其门下弟子以林祖、朱愚齐、陈伯祺、韩冲、韩开、胡立功等能得其技,它们的弟子遍布香江及世界各地,同时推动洪家武术使洪家拳能在海外发扬光大,林世荣的洪家拳系统也是最多人所传习之拳种来的。洪家拳得以光大门楣,林世荣实应记一功。
另外一种说法相传洪家拳真正的发源地,是福建蒲田少林寺,由当时南宗少林高僧至善禅师所主持,后清朝朝廷得知南少林为“反清复明”根据地之一,遂派兵将南少林焚烧,寺内众僧及俗家弟子逃出南少林,纵横江湖,继续“反清”的工作。当时投入南少林的俗家弟子众多,计有黄坤、洪熙官、陆阿采、胡惠乾、谢亚福、童千斤、烂头何、黎伯符、方考玉、方世玉、方永春、谭均义等,同时并有5位出家僧人,离开南少林后,受到湖北人、清朝翰林学士陈近南搭救,把5位和尚、后称“五祖”迎接到湖北白鹤洞下普庵同盟结义,图谋在此覆灭清廷。而至善禅师与一班俗家弟子则南下广东一带与各地少林弟子联络,发扬少林洪家拳,故洪家拳当中每一套拳,起武时出拳见礼拇指屈曲,四指撑天“龙虎出现”拇指代表知己是洪家子弟,右手握拳代表五湖,左手四指撑天代表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重要意义。至善禅师与众洪家弟子零散各地后,便开始传授洪家拳术,而各弟子各有专长,所教出的拳术可能有些差别,但理论则一,更经过200多年的演变,现今的洪家拳已分为很多支流了,主要可分为两大派,即是陆上洪家拳和水上洪家拳,何谓陆上洪家拳,因为一部分洪家弟子在陆上授技,;另一部分因火烧南少林后流浪到红船“戏班”将洪家拳传于梨园子弟,因在船上练武,便改用二字箝羊马,故称水上洪家拳。
⑼ 洪家拳的介绍
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传区域亦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洪家拳技之特式,多以长桥大马,以坚固着称,攻守严紧,桥手以虎爪、剪手为本,马步则以四平大马、子午马、麒麟马、吊马、坐盘为主,拳术中以洪家五战为主,即铁线拳、工字伏虎、虎鹤双形、五形及十形是也。并且以黄飞鸿所创之十毒手,训练习者体会洪家拳技之法,务使习者能掌握体用之法。
⑽ 洪拳的拳术历史
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洪门创立。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这个拳派的来源有: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福建传入广东;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创的一门武术。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关系密切。而另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这一派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
洪拳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广州、佛山、南海、顺德、湛江等地最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
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咏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