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籍
《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后汉书》等。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3、《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4、《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着。
5、《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史书
❷ 历史书想找一本中国历史的书,最好从源头到新中国都有的历程。请介绍一下
《中国通史》比较全
❸ 想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不知道从什么书看起
二十四史。这个是比较准确的,也是资料比较多的,读过两遍,你就会对历史有差不多的了解了。
❹ 想了解中国历史,应该从哪些书入手
可以看一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此外,白寿彝、翦伯赞也有相应的值得一读的历史着作。不推荐看《资治通鉴》,太厚太说教,还是文言文,你又不是历史专业的人,不需要学习古文。如果对古代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前四史,分别是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就是罗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三国志》加以改编而创作的。
❺ 中国历史的源头在哪
根据《史记》记载,炎帝开始出现国家形态,从那时起,到现在,大约有5000年左右。
现代测定,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 而中国历史据记载是从元谋人开始,据今已有170万年了 顺序是:元谋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半坡与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的传说,接着是黄帝和炎帝,尧舜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这些都无文字记载,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公元前16世纪建立. 此外,应该还有史前文明.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枣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枣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枣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❻ 我国正式历史着作的源头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着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
❼ 看什么书能了解中国历史朝代
1、《上下五千年》:为现代着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着,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2、《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3、《史记》:是西汉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4、《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
❽ 中国文化的根源是哪本经典书籍
中国文化的根源在《道德经》这本书籍里面。
文而化之,道以立德。《道德经》是伟大着作,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时移世易,社会进步。当今社会,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员、农民还是工人,都知道《道德经》,都认同其博大精深。却不知《道德经》与道教密不可分,而与中华本土文化深深相连、并具有鲜明中华特色的道教的文化传承,却了解甚微,更不知道对我们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及民间风俗、手工、五谷种植、建筑、医疗等诸方面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文化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中国第一本劝善之书《太上感应篇》,是《道藏》经典,宋后历代道士为之宣讲不息,佛门泰斗印光长老毕生推崇,倡印数量亦在佛经之上!以上部分列举,不但看出中国文化在道教中的传承,更加说明了道教的人间化,普世化。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道教文化,何时才能振兴?近年,各种媒体都在呼吁重视普世价值观,反对坑蒙拐骗,倡导善心善行。而提倡善心善行、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支柱---道教,则希望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重视,这也与当今中央提倡深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全民道德修养不谋而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弘扬道教文化任重道远,此文粗浅,权作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道教及道学爱好者参与讨论,一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