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猛犸象牙已经灭绝了,为什么还有卖猛犸象牙呢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回答
第一、猛犸象灭绝了,猛犸象牙哪来的
猛犸象牙,俗称古象牙,是古代猛犸象(冰河世纪里的的长毛象的)门牙,猛犸象生活在距今一万一千年前的大冰川时期,因环境变化和原石人类的捕杀而灭绝,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猛犸象牙知识,私聊点赞哦,免费给您鉴定猛犸象牙真假。送您一份我几年搜集的的猛犸象牙资料。
㈡ 象牙雕刻的主要流派
中国的象牙雕刻在数几千年的发展流传过程中,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清代,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在技术上既有交流,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入。 广州牙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此,广州牙雕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有别于苏州、北京、扬州、杭州等地的艺术格调,并对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艺产生了影响。
广东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制作着重于雕工,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玉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玲珑精巧、华丽美观。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雕刻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最擅镂雕,主要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艺水平,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工艺最具特色的技艺。品种有象牙球、画舫、人物、笔筒、插屏、鸟兽等欣赏品,筷子、梳子、图章、鼻烟壶、瓶、烟嘴、灯具、粉盒等日用品。基中以象牙球最有名。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有立体化,增加图案的层次,是广州牙雕工艺的显着特色。
为了适合外销的需要,广州牙雕风格趋向写实,并且吸收了大卷叶、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又以染色、螺旋状的连接部件为特色。趋于清代晚期,广东牙雕风格纤细繁琐,逐渐走向衰落。 苏州牙雕(包括地处江南的南京、嘉兴、杭州、扬州等地)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已初步规模,并形成一定风格。苏州地区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水平很高,技法多样,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牙雕工艺与其他雕刻工艺不断融合渗透,并吸收了其他工艺中的造型图案、技法,再加上许多其他门类的雕刻家们也直接参与牙雕工艺,为苏州牙雕工艺的新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因素。苏州有着固有的传统,以及相对的文化氛围,苏州牙雕一直保持着东南地域文化的特色。
苏州地区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深厚,特别是吴派、虞山派、娄山派绘画艺术对牙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苏州牙雕一直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苏州牙雕总体风格典雅醇厚。艺人善于用隐起手法,在其隐起适应的面上施展技艺,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布局疏朗得当,给人以适静之感。其细节的处理非常纯熟,刀法一般采用流畅自如的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用刀有力简洁,打磨圆滑光亮。题材来源十分广泛,有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神话传说,追求意境的表现,明显受明清文人画的影响。
苏州牙雕吸收了竹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特色,山水画题材作品具有国画风格,妇女和儿童形象仿效工笔画,而花卉又有清初恽南田流派的气质,各种图案古色古香,有清淡明朗、秀美野逸的风格。在雕刻上,苏州牙雕技法效仿竹刻,山水追求吴门画派以及四王画派的布局和皴法,人物、花草、禽兽则仿效工笔效果,力求重视清初恽派花鸟气质(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有古雅、野逸、秀丽之风。 北京牙雕已有2000多年可考查的历史,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就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是为皇宫做牙雕制品的。
象牙名册《月曼清游》是干隆年间牙雕艺人陈视章、常存、顾彭年、陈观泉、肖汉振等根据画家陈政的画稿,用了几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画稿共12幅,反映了一年12个月里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宫闱中的嫔妃、宫女们的生活情景。作品以象牙为主,辅之以玉等珍贵石料,构思巧妙,技艺纯熟,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景色斑斓协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龙舟、楼阁、蟠佛、《西厢记》册页等。
清朝早中期。北京作为国部,富官显贵聚居京城,为牙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同时外地牙雕工匠的流入,为牙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北京的牙雕以刻制人物、花卉、草虫见长,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比例协调,构图优美,人物生动,神态逼真,刻工谨严精致。常见局部加彩和象牙本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产品更为生动多姿。实际上,北京牙雕并不能称为一种牙雕流派,而是广州、苏州、北京等牙雕风格不断融合的产物。
清宫中许多牙雕作品,并不能根据匠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任意雕琢,而是要符合皇亲的喜好。由牙匠出样稿,经皇帝亲自审阅后,方能雕琢,不得擅自修改。在雕刻过程中,牙匠们小心翼翼,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收各派之长,以符合皇帝的口味。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一般是文具用品摆件等文玩,清代晚期也曾出现大件作品,多为立体圆雕,刀工精细、刀法圆润、造型比较生动。北京牙雕主要面向官僚,在风格上追求精致,华丽,可能受宫廷的影响。宫廷牙雕总的风格“雅、秀、精、巧”,在造型上要求古朴、典雅,在工艺上要求精细、润洁、打磨光滑。宫廷牙雕在干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特别到清代后期,宫廷牙雕渐趋衰落。在制作上十分繁厚,风格也显得琐碎,也谈不上意境,只在技术上比前代有所进步。
在北京地区,流传一种被人称为造办处风格的牙雕。造办处牙雕,专指在清宫造办处牙作制作的牙雕,它源自于民间,但又有别于民间,是一种专门为皇室使用的宫廷清代光绪年间,北京的象牙作坊,在封建贵族和帝国主义列强欺压下,面临绝迹。
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艺人和一些专门为房屋建筑雕花装饰的艺人,为古玩铺修补残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带。其中最有名望的是耿润田(1890~1940),耿润田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胡同49号。创办的耿记象牙雕刻作坊其规模更是达到了员工十余人徒弟七八人。当时人们称他为耿子。他擅长雕刻立体圆雕,仕女和罗汉艺术造诣也很高。据他的徒弟说:他的作品因为质量好出口时都免税。另外,还有专门雕刻深浅浮雕的刘苍身和专门制作刀马人物的李立宝。到了20世纪30年代,一些小器作坊和玉雕的匠人改行雕刻象牙。当时有牙雕艺人180人,其中较有名望的是王彬、杨士惠、曹彬、、崔华轩、胡风山、李洪义、邓文利、丁玉亭、同玉周。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改行的艺人归了队。1952年牙雕艺人孙志清等13家手工业者共42名牙雕艺人成立了北京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社址设在珠市口附近的留学胡同和鹞儿胡同19号(宣武区)。1953年7月1日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成员有:孙志清、杨士惠、王文庆、张俊、王国瑞,孙志清任理事会主任。监视会成员有马连元、崔华轩、王旭、张东升,1955年,该社发展到132人,到1956年有社员187人(包括非社员7名),自有资产29464元,固定资产10003元。生产的着名产品有大型牙雕《毛主席和斯大林》《毛主席和胡志明》《强渡金沙江》《井冈山会师》《万寿山》《北海全景》《百花齐放花篮》等,其中3件产品在国内外参加展出。建社初期没有中共党组织,1954年崇文区委派去一名中共党员,1955年又派去一名中共党员干部,同年6月社里发展了一名中共党员孙志清,1955年10月建立了中共北京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党支部。
1956年1月13日在崇文区花市南羊市口珠营1号由26家个体手工业者,共45人组成象牙生产合作社二社。此外,当时在东单外交部街还有一个只有40多名工人的公私合营的象牙雕刻厂,资方代表是专门经营牙雕产品的资本家唐敬业。
1958年5月10日,由北京象牙雕刻生产合作一社、二社和公私合营的象牙雕刻厂3个单位合并成北京象牙雕刻厂。以后象牙雕刻厂又抽调部分艺人到北京工艺美术厂和北京骨制品厂。
㈢ 三星堆发现难以保存的象牙,三千年前象牙珍贵吗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出自《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唐 ] 白居易)
象牙在经过加工后可以成为非常精美的的艺术品,
这也是它贵的原因。
象牙为人们所珍视不仅仅因为它的审美价值,其独具的耐用性、易雕刻性及不易碎裂的特性使其适合多种用途。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发掘了许多象牙制作的器具,诸如纽扣、发簪、筷子、短剑、挂坠、针、梳子、扣环、手柄、台球等等。近代以来,我们所熟悉的是用象牙制作钢琴琴键,世界顶级的钢琴品牌斯坦威直到1982年才停用象牙琴键。
人们对象牙的认识根深蒂固,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由于象牙总是暴露在外,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象牙的价格越来越高,借助更加完善的法规和监管体系,使象牙重新成为连中产阶级都难以企及的奢侈品。这样才有望阻止象牙交易,而屠杀大象反会增加其文化神秘性:使象牙越来越稀有,只能为极少数人所拥有,那么人们就会越来越崇敬象牙。现在已经严禁杀害大象,希望有更加好的执行力去保护大象。
现在象牙都还这么贵,何况还有三千年的历史,那就是贵重的物品和古董标在同一件物品上,这个能不珍贵吗?答案是肯定的。
㈣ 古代有种奇巧淫技,让老外都惊掉下巴,为何被雍正终止了
因为这种技艺耗时太长,并且耗费巨资,但做出来的东西却只是供人把玩的,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所以被崇尚简朴的雍正帝下令终止了,这种“奇巧淫技”就是中国牙雕工艺。牙雕工艺是采用象牙作为原料来雕刻的,中国的牙雕工艺十分卓绝,而牙雕套球则是牙雕工艺中最高级的作品,非一般匠人所及。
虽然我国牙雕工艺十分高超,连外国人都自愧不如,但凡是有好的一面必然也有坏的一面。牙雕来源于大象,为了保护珍稀动物,希望人们不要一味追求这种奢侈的工艺品,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㈤ 燕京八绝的牙雕
简介
牙雕旧时又被称为“皇家工艺”,产品主要作为皇家贡品。北京牙雕以仕女、老人、佛像、器物、花卉等见长。早期的牙雕仕女,人物动态变化不大,被叫作“棍子人”。工艺特色
北京牙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作品出现了组雕或群雕等形式,雕刻技法上也吸取了多种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这为大型牙雕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条件。而同玉雕一样,大制作的巨制往往最能表达牙雕工艺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
牙雕精品
故宫珍藏的牙雕“月曼清游册”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牙雕精品,是清干隆六年由皇宫造办处的匠人制作,根据同时代宫廷画家陈枚于干隆三年绘的《月曼清游》画稿创作。这件作品主要是用象牙、辅以玉石等雕刻而成。全图共雕有103个人物,因此当时曾叫“百美图”,后干隆题诗时定为“月曼清游”。这套精美的牙雕作品,每幅画页长38.5厘米,宽32.5厘米。采取景观册页的形式装成12幅,每幅上下对开,俗称蝴蝶装。开启后,左侧镜盒内是象牙雕刻的人物景物,并以金银宝石镶嵌点缀。右侧的木制扉页上以宝蓝色漆砂为地,上嵌螺钿,雕刻有干隆不同书体的御题诗,诗图并茂。《月曼清游册》的制作,结合了牙雕和镶嵌的技法,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这是一件反映清代牙雕工艺和镶嵌技术最高水平的作品。事实上,这也是清代牙雕作品的特点:由于宫廷极尽奢华的需要,为表现牙雕作品丰富的层次、复杂的工艺所雕饰出的华美,多种珍贵材料、多种技艺结合成为必然。
㈥ 牙雕的广州牙雕
广州牙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
广州的牙雕则以精细的象牙球着称,其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着名的传承人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冯少侠、李定宁等。 广州牙雕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工艺与生产规模曾达到历史高峰,民国以来其工艺水平日趋精湛,在全国牙雕行业中独树一帜。
广州地区的象牙雕刻工艺早在秦代已经开始,至晋代还出现了象牙编织的精湛工艺,据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
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惟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正如岭南画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一样,粤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艺坛上也是别具一格的。据广州通志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从传世广东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可窥其规模远远超过苏、宁、嘉、杭等地的牙雕行业。
广东的象牙雕刻以纤细精美为特征,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灯、象牙席,据载都是广东制品。象牙灯的构件除框、柱、顶、檠、底托之外,其照明部分是把极薄的象牙片精雕细刻成为小网眼,灯上并有茜色象牙图案装饰。象牙席是先用特制工具做出象牙丝,然后编织而成。从这两件典型广东象牙制器来看,可以知道故宫博物院所藏象牙镂雕花篮、象牙镂雕万年青香囊、象牙镂雕大吉葫芦式花熏、象牙丝编织纨扇一类器物都应属于广东派的作品。清代的象牙雕刻和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一样,在雍正、干隆时期发展到了高峰。
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的记载来看,至迟从雍正年间(1723-1735)起至咸丰年间(1851-1861)为止,在这百几十年中,广东始终为内廷提供牙匠。在造办处多则六名,少则两名,留下了陈祖章、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陈观泉、司徒胜、黄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陈琛、莫成纪、杨志、黄庆等十五位牙雕匠师的名字。 广州象牙雕重雕工,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艺。广州象牙雕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雅俗并举。作品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繁复热闹,不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于层次,同时刀法见棱见角,华丽而美观。
广州象雕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欣赏品,包括象牙球、花舫、蟹笼、花塔、花瓶、鸟兽、人物、石山景等;二是实用品,包括折扇、台灯、烟盅、烟嘴、笔筒、粉盒、图章、梳具、筷子、牙签、书签、纸刀、象棋等;三是装饰品,包括手镯、项链、耳环、戒指、别针等。其传统的名品有:牙球、牙舫、花瓶等,而以牙球最为着名,如一个直径18厘米的象牙球,竟能雕成30多层,且层层都能转动自如,每层还都雕有各种人物或花草,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种丰富多彩,雕刻技艺精湛细腻,具有优良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何种制品,都是纵深透彻,精巧玲珑,技艺上擅长镂空、透雕等表现形式,在象牙 雕刻中别具一格。雕刻艺术家们用一块完整无缺的象牙料,镂空成各种规格、层数不等的圆球,象牙球最小的仅二三层,最大的有40多层,每层都刻上龙凤、花卉等各种图案,且能灵活转动。广州牙雕艺术家镂雕的20多层的象牙球早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工艺特种奖。制作一个象牙球要经多重工序,首先要选牙料,经过磨圆,钻孔,再以钩刀分层,最后逐层雕花而成。
在广州牙雕的镂空作品中,亭台大花舫也是着名的广州牙雕作品。花舫的船身以龙为造型.上有2~7层楼阁,舫上人物多达3000人,还有旌旗、灯饰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非常壮观。此外还有用整支象牙雕成的全牙雕、渔翁撒网、通雕蟹笼、古装仕女等。
从雕刻手法上分,广州牙雕主要分为圆雕和通雕两大类:圆雕用以制作实心、立体工艺品,如人物、动物、山石风景等;通雕用以制作花舫、花瓶、花塔、蟹笼、牙球等通透玲珑的品种。大新路广州象牙工艺厂是驰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厂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㈦ 牙雕套球的历史简述
虽有离娄、公输,或亦不能施其心目!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中写道:“尝有象牙圆毬儿一箇,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或高宗内院中作者”。
鬼斧神工的象牙球是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球内套球,逐层镂空,每层厚薄均匀,球面刻上精细图案花 孔,层层都能转动。配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牙雕球柱和底座,就成为一件完美而别具风格的艺术。 清代,因商贸的需求,民间艺人仿自石雕,创造了镂空雕花、专门用作观赏的象牙球。这种象牙球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式浮雕花纹。球体从外到里,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外观看来只是一个球体,但层内有层。其中的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并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镂着精美繁复的纹饰,有百花、龙凤及山水人物等数种。球与球之司相互连接,雕刻外层球体表面较易,但刻镂内层许多球体时,因施工空间的限制,很难,所以象牙球工艺会让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据《格古要论》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3层套球,时称“鬼工球”。
到清干隆时期,有了更大发展。起初广州牙雕艺人借鉴石狮口中含珠的镂雕形式,经过细心的设计与钻研,并加以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手艺,用象牙材料创作了球内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从开始的1层,至清干隆时期发展到14层,广州牙雕艺人在牙球制作上多有创获,套球可达数十层。干隆时套球已达十多层,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再到清末已达到25或28层,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层,确是我国象牙雕刻中的一种特殊技艺。 广州牙雕球,世界闻名。有一个家传户诵的故事:1915年夏天,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广州牙雕大师翁昭制作的24层牙球,越洋参展,而日本参展作品也是一个30层的牙球。二者大小相仿,表层雕刻与内部戳花,各尽其妙,但日本的比广州的多了六层,人们都以为金奖非日本莫属。这时,中国代表要求把两个牙球放到沸水里泡煮,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牙球顷刻四分五裂,而广州牙球则完好无损,原来日本牙球是用胶水拼接粘合的,而广州牙球是用整块象牙雕成的。翁昭的作品因而获得了博览会特等金质奖章。
雕刻玉球的设想,不仅非常大胆,而且极具开创性,充分体现了广东人和南派玉雕勇于创新的传统,但亦不无顾虑,因为玉雕和牙雕不一样,材质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完全不同,玉球的离层问题不好解决。有人质疑:玉雕在历史上从来没人搞过玉球,要是行得通,早就有人搞了。因为玉石与象牙的质地是两码事,玉石硬而脆,不容易雕入,车不入,雕不入,说什么都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