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乐陵发展的怎么样了
乐陵是一个物产丰富、商贸发达的地方。近年来,乐陵大力推进现代化流通业态,着力打造鲁北冀南物流中心,上海联华、全友家私、三联家电、佳宝乳业、宝利来钻石等一批名品名牌物流项目先后落户该市。全市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26处,红枣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年市场交易额过10亿元。乐陵调味品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调料市场,有“中国调味品之都”之称,已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并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市场交易额13亿元。2005年该市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
㈡ 为什么乐陵那个乐不念le而念lao呢
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航海知识的积累和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像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名称。地名由少数人称说到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公认,要经过一定的传播和筛选过程。
地名是人们赋予的,而不是本身自有或天然的,这种赋予从历史发展看,经历了从当地少数人使用到逐渐为众人所知直至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乐陵读什么是和当地的人文历史有关没有特定的解释。
(2)乐陵历史多久扩展阅读
乐陵,山东省德州市下辖县级市,位于鲁冀两省、四市(德州-滨州-沧州-济南)交界处;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
境内有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下辖4街道、9镇、3乡,2017年总人口72.14万。此外,乐陵还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东汉置乐陵郡。三国时改郡为乐陵国。晋属乐陵郡。北魏初属义兴郡,后改属沧州乐陵郡。隋郡属屡更。唐属棣州,后改属沧州。宋属河北东路沧州景城郡。金袭宋制。元属河间路沧州。明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武定州。清属武定府。
㈢ 乐陵的英雄人物或着名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丰臣秀吉(MIひでとと哟哟扩大,丰臣秀吉,1536-1598)的领主在日本,继室町幕府战国后期,先完成近代日本日本战国的统一年号。期间1590年至1598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法明顿山国家太阳宋演艺厅和霊俊龙大外行。在所谓的平秀吉“明史”。秀吉完成初步统一全国后,两次入侵朝鲜1592,1597,甚至抑郁釜山,首尔,平壤和其他地点。由于电阻和中国明朝的朝鲜军队和人民出兵应援,败英寸1598,朝鲜战争,因为以下亡的焦虑的目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统一建立江户幕府统治的基础系统。除了武功,而且还致力于创造一个新的封建制度。士农工商,以实现严格界定的武士,农民,工匠和商人阶级界限的政策,每个居住不能混淆。并形成相关土地从关系构建新的封建领主。张青在全国实行土地,统一系统。建立土地所有者和种植者耕地修炼原则正常化,在那里的农民集体户口登记的人,谁赞扬今年的土地,宗法家长的形成主要是在经营一个小农庄的形式。建立土地收成的2/3年纪念,1/3被剥削的修炼拥有。悬赏新兴业务,促进城市的发展。 1588,让武器的乡下人没收,以防止农民起义。巩固的士兵,农民分离的制度,在城市生活如此集中的战士。宗教,佛教寺庙的保护,传播天主教的镇压,迫害西班牙传教士,首次在未来逐出教会锁定国内开设的。
/> 15,16世纪德川日本列岛
<br,进入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在此期间,每个国家的名称,以杀对方的,权力斗争的领土,法院和幕府丢失。历时150余年,最终结束于一人之手。他是江户幕府的创建者 - 德川家康。在执政的德川家康,由“武家诸法度”的制定,建立参考昆问责制度,完善了幕府和地方大名的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皇帝,太子,特权或不良等建立了系统的新兵,德川日本的执政基础江户幕府制度的基本形式。他还实行了垄断铸币权,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国内贸易的发展,进行了外交关系,并鼓励商人东南亚,“朱印船”贸易,促进儒家和其他措施,以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允许在政教分离的原则,天主教传教的牧师,清代发现参与政治的传教士,禁止传教士,这个动作锁定在该国在他后的演变之后长久存在。
夏目漱石夏目漱石,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援助。在高中时,喜欢中国诗歌。 1900英国研究。回国任教于东京帝国大学之后。 1905开始创作“我的猫”,用一些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夸张的造型,幽默的口吻对他们的犬儒主义和存在的问题不切实际的期望是讽刺。 190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兄弟”,创造了有正义感,但不满的青年头脑简单的小资产阶级形象,在教育部门揭露腐败。 “三四郎”,“后来”,“门”是他创作的临时三部曲。这些作品反映了心灵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状态,是现代日本文学的重要作品有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但在他的晚年显露明显的悲观情绪。
宫本武藏(天正12年(1584) - ?是保罗2年5月19日(1645年6月13日))是由江户时代初期(剑客)战争艺术,也是一幅画艺术家,留下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孩子去自由地追随他父亲的新助手提处理流时真正学习兵法,13至29岁就开始做这与其他学校在此期间发送的较量60次,从未失败过一次。或者剑术大师手里剑和体术(手无寸铁的武术)等多种武术,二十多岁的外面已经建立派系被称为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三年(1605年)写了击剑书“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1644)完成了两个刀诀,称其为双刀类。武藏在年龄第五十七届宽永十七年(1640),熊本领主细川护熙在获得手重更感兴趣正式邀请在战争的本地艺术教授,并开始写下战争理论的书艺术,被称为战争的艺术2天类。
㈣ 山东省乐陵的名人。。古今都可以!!
乐陵地名由来(德州日报德周刊2014年3月28日第12版)
2014-05-09 17:24阅读:2,060
乐陵地名来自乐陵侯,五里冢应为史高陵墓
(本文经德州日报赵总编友情推荐,在德周刊显着位置刊发)
“大阜曰陵“之说存疑
山东省乐陵市,位于山东省北部与河北交界。关于乐陵地名,清干隆《山东通志》记载,“大阜曰陵,乐,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自此便有了“大阜曰陵”之说,但这一说法却对追溯乐陵地名来历造成了很大困惑,致使乐陵县名成了无源之名。
据考证,同时期的《乐陵县志》(清干隆二十七年刊本)没有采用《山东通志》的说法,而推测汉景帝废济南国为济南郡,以余地置平原郡统乐陵等县。查嘉靖《山东通志》及咸丰《山东通志》也均无“大阜曰陵“之说。
地名的来源,或依山、或依水、或依事、或依人。如山西依山为名,济南依水为名,古厌次县以秦皇东巡压制天子之气为名,平原县以平原君赵胜而得名,命名有出处、有典故、合乎逻辑。
据此《山东通志》的说法实有望文生义之嫌,从乐、陵二个字予以说文解字,因而从社会学角度命名地名。按照这个说法,几乎所有平原郡县都可以称为“乐陵”,所有带陵字的县都可称为“乐陵”县。《山东通志》的解释是依照文字为名,单个字作解释,所以难以讲通。
古籍中对乐陵的记载
《汉书 ~地理志第八上》记载:“平原郡,高帝置。莽曰河平。属青州。户十五万四千三百八十七,口六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县十九:平原,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六十里。鬲,平当以为鬲津。莽曰河平亭。高唐,桑钦言漯水所出。重丘,平昌,侯国。羽,侯国。莽曰羽贞。般,莽曰分明。乐陵,都尉治。莽曰美阳。祝阿,莽曰安成。瑗,莽曰东顺亭。阿阳,漯阴。莽曰翼成。朸,莽曰张乡。富平,侯国。莽曰乐安亭。安德,合阳,侯国。莽曰宜乡。楼虚,侯国。龙额,侯国,莽曰清乡。安。侯国。”
该记载为汉平帝元始二年( 即公元2年)的县制及人口,据此可知此时乐陵县隶属于平原郡。
唐《元和郡县志》则清楚地表明了乐陵名称的由来。书中记载:“乐陵,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汉以为县,属平原郡,即汉大司马史高所封之邑。后魏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去郡,属沧州。重合故城,县东二百步,汉重合县,武帝封莽通为重合侯。”
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了,乐陵城本是乐毅攻打齐国所修筑的城池,汉代以该城为县,就是汉大司马史高的封地。
乐陵侯史高
史高为何许人?《汉书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记载:“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时为卫太子良娣,产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时依倚史氏。语在《史良娣传》。及宣帝即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曾、玄皆以外属旧恩封:曾为将陵侯,玄平台侯。高侍中,贵幸,以发举反者大司马霍禹功封乐陵侯。宣帝疾病,拜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高辅政五年,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罢就第。薨,谥曰安侯。”
《资治通鉴》卷二十五之《汉纪十七》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对史高也有记载。“八月,己酉,皇后霍氏废,处昭台宫,乙丑,诏封告霍氏反谋者男子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皆为列侯。恽,丞相敞子;安上,车骑将军日磾弟子;高,史良娣兄子也”。
史高的姑是汉武帝的太子妻史良娣,史高功封乐陵侯,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并在汉元帝五年主动退休。与乐陵侯同代封的还有其弟史曾,封将陵侯,因史曾无嗣,国除。现在与乐陵相临的陵县地有将陵故城,陵县隋代称将陵县。
据记载史高封为乐陵侯的时间为汉宣帝地节四年八月乙丑,即公元前66年农历8月18日,该时间与乐陵市目前小枣节时间大体一致。
乐陵侯史高陵墓原为五里冢
在今乐陵城区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处为五里冢遗址所在。冢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一阜状。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经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考古队考察,石斧、石镰等出土处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宣布为乐陵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址文化分上下二层,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址,有石斧、石镰可佐证。但冢为汉墓,符合汉代侯陵特点。有四个理由可以推论其为乐陵侯史高墓。其一,址西侧和南面的汉砖墓壁已露。其二,冢为东西方向,长度宽度符合汉代侯陵的走向、占地特点。其三,从汉书中史高封侯及嗣承的年表可以看出,乐陵侯延嗣四代,直到王莽才终。列侯在封地安葬,是汉代的制度。在西汉有资格、有实力在乐陵修建侯墓,唯有史高子武阳侯史丹。史高父子二人,深得宣帝、成帝信任及重用。汉书载“丹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并为侍中诸曹,亲近在左右。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余人”。既有政治地位,也有经济实力。其四,史高封乐陵侯谥曰安侯,民间以致传为安乐王。
综上论述,乐陵地名应始于史高封为乐陵侯之时,即西汉地节四年,五里冢遗址正名应为乐陵安侯陵,这也将为乐陵的旅游增添一历史古迹景点。
㈤ 山东德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西、北两面与河北省交接。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主要的漕运通道。北依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南邻省会济南市,西接山西省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基地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处于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结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交汇区内。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地处黄河故道,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德州市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中文名称:德州市
外文名称:Dezhou City
别名:中国太阳城、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德县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山东省
下辖地区: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2个经济开发区、8个县
政府驻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东路1566号
电话区号:0534(齐河县部分地区使用0531)
邮政区码:253000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北部、中国华东地区
面积:10356平方千米
人口:556.82万(2010年六普)
方言:冀鲁官话-石济片-德州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减河湿地公园、中国太阳谷 苏禄王墓
机场:--
火车站: 德州站 德州东站 平原站 禹城站 齐河站
车牌代码:鲁N
德州特产:德州扒鸡、乐陵小枣
GDP总值:2460.59亿元
市委书记:吴翠云
市长:杨宜新
㈥ 山东省乐陵市的历史
历史记录
乐陵历史悠久,据五里冢和惠王冢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千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当齐燕交界处,秦为齐厌次地,西汉始建县治。历代隶属屡更,县治数迁,资料参差,多处不清。现据史书、历史地图集和旧志所载及地下出土文物,整理考证,列述如下: 帝喾及尧、舜禹时期属古兖州域。夏、商属青州地界之麦丘邑。“乐陵地”(未置县前,“乐陵地”,指今乐陵地域,下同)属其域。西周属幽州麦丘邑。“乐陵地”在其境之中部。东周属齐国之麦丘邑。“乐陵地”当齐燕交界。秦为济北郡地,属厌次县,“乐陵地”当其北境。西汉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置县,为都尉治。清宣统《山东通志》载:“故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今名魏王城。”址在今刘武官乡大顾家村北。东汉初治同西汉。至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置东陵郡,县随郡徙。清《续山东考古录·武定府古迹》载:“乐陵故城在今乐陵西南三十里,其墟高丈余,周三里。”明《嘉靖武定州志》载:“乐陵郡,领县三,日乐陵(带郡)……”,“为侯邑,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三十里。”据《水经》记载笃马河,即“源于杨虚县东,又北经平原县东,又东北经安德县故城南,又东经般县城南,乐陵故城南,又东北经初乡县故城南,又东北经马岭城,又东经富平县故称北,分二水注于海”。按此,城当在今县治西南奎台北一带。三国改群为乐陵国,治厌次(今阳信县邵城洼),县属之。治回“魏王城”。 1958年12月,商乐合县定名商河县,先后属聊城专署、淄博专署。1960年1月,改名乐陵县,1961年9月,商乐分县,属德州专署。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1990年1月1日,商河县的奎台乡划归乐陵市管辖;1993年12月10日,撤销乐陵市王寨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安镇;撤销乐陵市大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乡;1996年12月25日,撤销乐陵市朱集乡,设立朱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批复;1999年,乐陵市辖5个镇、20个乡:城关镇、黄夹镇、孔镇、杨安镇、朱集镇、郭家乡、三间堂乡、西段乡、胡家乡、杨家乡、大孙乡、茨头堡乡、杨盘乡、丁坞乡、张桥乡、化楼乡、张屯乡、郑店乡、王集乡、花园乡、刘武官乡、铁营乡、寨头堡乡、双庙赵乡、奎台乡。 2000年6月15日,乐陵市撤销城关镇,以原城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胡家乡,以原胡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胡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胡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双庙赵乡,以原双庙赵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云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双庙赵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郭家乡,以原郭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郭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郭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三间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镇;撤销杨家乡、茨头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夹镇;撤销丁坞乡、杨盘乡,合并设立丁坞镇,丁坞镇人民政府驻原丁坞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花园乡、刘武官乡,合并设立花园镇,花园镇人民政府驻原花园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郑店乡、王集乡、奎台乡,合并设立郑店镇,郑店镇人民政府驻原郑店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化楼乡、张屯乡,合并设立化楼镇,化楼镇人民政府驻原化楼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孔镇。 2000年,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总人口615833人,各乡镇人口: 市中街道 66518、胡家街道 25668、云红街道 23083、郭家街道21496、杨安镇 42593、朱集镇 56981、 黄夹镇 63051、丁坞镇 35521、花园镇 42050、郑店镇 59327、化楼镇 37031、孔镇 47130、西段乡 25594、大孙乡 21739、铁营乡 24700、寨头堡乡 2335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2007年新增西城街道办事处和东城街道办事处,便于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人口和行政。现今,乐陵市下属18个乡镇机构:辖6个街道、8个镇、4个乡。
㈦ 乐陵金丝小枣的历史
1.山东乐陵小枣的栽培,始于春秋,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2.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其中有“八月剥枣”的诗句。《战国策》亦载纵横家苏秦游说六国时言“绕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北魏时期,高阳太守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中又记“青州有乐氏枣,肌丰核细,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明、清两代是乐陵小枣发展盛期。明初,国家开始制订发展林果的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曾颁发榜文:“发展枣、柿,丰年可以卖钱,歉年可当粮,由官吏督办,违背者治罪”。
3.由于历代帝王、官吏重视,加之劳动人民的辛勤栽培,乐陵小枣得到长足发展,至清代,乐陵已被称为“斗地打石粮,一年顶三秋”的风水宝地。清代诗人吴泰庞在《同登乐陵城晚眺》中写下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佳句。民国初年,小枣生产继续得到发展。1993年陈潞着《枣与枣子加工》一书载:“乐陵,枣树面积39554亩,结果树152600株,产干枣356000担。”
㈧ 山东乐陵有哪些古老的传说
乐陵一名的来历,据说是安乐公刘禅死后葬于此,即城南五里冢遗址。另外流传较广的是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事迹,她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深得百姓爱戴。
㈨ 史这个姓距离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还有它的由来
史姓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着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