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春秋指的是什么时期
我国历史阶段之一。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B. 春秋是指什么时期
春秋,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
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C. 春秋时期是从哪一年至哪一年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3)历史中的春秋时期指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春秋名称的起源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D. 春秋时期具体是指哪一段时间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E. 历史里的春秋时期指的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期在中国的历史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F.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指什么
春秋时期 (前770年— 前476年 )或称 春秋时代 ,简称 春秋 。 东周 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 齐桓公 、 晋文公 、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 春秋五霸 ”。(一说是 齐桓公 、 晋文公 、楚庄王、吴王 阖闾 、越王 勾践 )。春秋时期之后是 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 孔子 修订《 春秋 》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 前476年 )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前475年~ 前221年 ),或称 战国时代 ,简称 战国 ,是历史上 秦 统一 中国 前属于 东周 的一段历史时期。关于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史学家有不同的争议。 史记 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的开始于 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 前221年 )。战国的名称来自于 西汉 刘向编的《 战国策 》。
G. 春秋时期是在什么时候时代特点是什么
春秋时期是在我国公元前的770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的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有很多方面。
首先是在经济方面,春秋时期随着人们生产工具的改善,铁器的使用以及耕地方式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时期进步最为明显的是北方,由于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影响了当时社会上的生产关系,人们由早期的公有制的土地制度转变为私有的土地制度,并且还受到了当时的法制保护。

一个时代的变革,就意味着这个时代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各种改变。春秋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后代的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时代是在变革中不断更新的,一个时代的没落并不意味着毫无意义,旧的时代是为新的时代创造了一个温床,从而迎接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使人们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H. 春秋的时间是什么
春秋时间可以指一年的春秋两季。也指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在夏商之后即是春秋时期,也叫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诞生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诸国划分
东周前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
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I. 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总共295年。还有一种说法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的三家分晋。
J. 春秋是什么时候
春秋后面是战国。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西周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卫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中续百家争鸣,后启大秦帝国。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