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国的历史有多久么韩国学生学习历史么
韩国(确切的说应该叫朝鲜)
多灾多难的韩国历史
韩国传说中的始祖-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在平壤定都,国名叫朝鲜(古朝鲜)。之后经历了三国(新罗,高句丽,百济)时期-公元1世纪-公元667年、统一新罗时期(668-935)、高丽王朝时期(918-1392)、李氏朝鲜时期(1392-1910)、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大韩民国时期(1945,8-现在)。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韩国作为弱小国家,受到了列强的数百次侵略,其中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是从1592年至1597年日本侵略韩国(朝鲜)的壬辰倭乱。通过韩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感觉到其历史发展特点中形成的民族性。多灾多难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韩国人。
高丽王朝时期(918-1392)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668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一1910年),它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契丹、蒙古、和日本人等外来国家的入侵。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乐浪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Korea”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末能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但却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其青瓷的发明和佛教的兴盛则广为人知。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年,即比德国谷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便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版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块之多,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被称为《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这些矛盾使高丽王朝走向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一个世纪之久.。
李氏朝鲜时期(1392-1910)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为了消除在高丽时期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用儒教代替了佛教。朝鲜统治者以老成持重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利用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社会运动状态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当时社会崇尚研究学问,鄙视工商业。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得到了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国文字即“训民正音”。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鼓励下创制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年青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他通过崇尚儒教来提高他的统治地位。此后,儒教便支配了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李舜臣将军
1592年 ,日本入侵朝鲜王国 , 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李舜臣将军(1545-1598),一位在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1598年,随着日本大臣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终于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的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 , 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
19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与西方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1910年,日本强占了韩国,开始对韩国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语授课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年的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牺牲了生命。
三一独立运动
尽管“三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在中国上海成立了韩国临时政府,并在当时的满州一带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国家节日。
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以前,韩国人民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一直过着悲惨的生活。在殖民统治期间,日本统治者对韩国和其人民实施经济上的疯狂掠夺。当日本靠从韩国掠夺的财富暴富起来的时候,韩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日趋恶化。
大韩民国时期(1945,8-现在)
1945年8月15日,韩国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来了国家的光复,但他们并没能高兴多久。因为光复并没有带来韩国人民英勇奋斗渴望实现的目标,那就是国家独立。相反,出现了一个意识形态冲突的分裂国家。由于美国进控制了韩半岛南方,苏联控制了韩半岛北方,韩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独立国家所作出的努力又付之东流。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半岛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国家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项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无情地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2. 韩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新课标》的十个新特点
第一,对高中历史课课程性质的认识新。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更加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揭示了高中历史教学最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
1996年起,原国家教委颁行独立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尽管后来作过多次修改,但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一直没有多大改变:2002年4月第1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实,《教学大纲》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这一定义,是对“历史学”性质的定义,是从学术上来描述的,它同样适宜于大学阶段的历史课,实际上并没有认清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比较起来,《新课标》更加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开设的目的。
第二,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新。
归结起来,《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的作了三个方面的描述:①知识教育与学科能力培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③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结合《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新课标》对后两者更加重视,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
归纳《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教学大纲》对更加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体现出“以基础知识为中心”的理念。实话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大纲》对“思想教育”目标的规定,太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抵触情绪,并没有全面揭示历史学在对人的价值观形成、情感培养方面的教育功能。
总之,《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对《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规定的重大发展。传统的教学大纲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来表述本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对能力和教学要求往往采用“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方式,对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应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指导。而《新课标》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化,从而明确了高中教育历史课程教学要达到的基本标准。
第三,对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揭示新。
《新课标》用了相当篇幅全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原有的《教学大纲》没有“教学理念”方面的内容。
学习领会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并把它贯彻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实际上是还高中历史教学本来的面目。
第四,开发历史教学资源的观念新。
《新课标》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据本人所掌握的资料,这是对“中学历史教学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完整而准确地概括。它扩展了师生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视野,启迪了思路,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学资料”不足的问题。同时,它又为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第五,历史教学内容新。
原有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实际上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复,依然是中外“通史”教学。
《新课标》采用“模块”加“专题史”的形式,把中外历史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共25个专题,定为必修课。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标》规定的历史选修课程共有6个学习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希望采纳
3. 韩国人是怎么学历史的
韩国古籍大都是用的汉字,韩国普通人的汉字水平大家都知道的。那么问题来了,韩国人是怎么学自己的历史的?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问题:
1.韩国普通人怎么学习自己的历史的?社会上把古籍大规模地翻译成韩文了吗?
2.普通韩国人看过多少古籍原书(包括翻译过的)?
3.韩国的大学里历史专业学生需要学汉语(文言文)吗?
总觉得,就算是普通人看翻译过的古籍,也难以完全离开汉字吧,但是他们的水平……额……比起日本来实在是太差了
4. 韩国历史概况
韩国历史可分为古代史、统一新罗与渤海、高丽、朝鲜、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大韩民国的成立、近现代史七个历史阶段。
一、古代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这段早期历史称为“古朝鲜”时代。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二、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三、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
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
四、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五、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1910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1919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牺牲。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六、大韩民国的成立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
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七、近现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鲜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缺席下,当时由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决议发动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火协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分界而治。
朝韩分治后,韩国经历民主与独裁统治的反复交替:第一共和国处于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直至1960年统治崩溃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国建立并以尹潽善为总统,却在不久后被朴正熙军队推翻。之后从第三到第五共和国,韩国都处于朴正熙及全斗焕军政府的威权统治之下。
1987年之后,第六共和国开始逐渐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府。
(4)韩国历史学什么扩展阅读:
箕子朝鲜(约前1122 ~前194 ) 。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着《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叔父箕子(商朝人华夏族)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武王伐纣成功后,曾经去寻找箕子,后来在武王劝说下,箕子同意归附周王室。诸侯分封时,箕子被封为诸侯,其封国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向西与燕国接壤,此后的八百年里,箕子朝鲜一直以周朝的诸侯国存在。
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野史《三国遗事》造谣说,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半岛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形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被认为是韩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现代韩国人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但是无论如何,箕子朝鲜是中国历史范畴,既非韩国人的祖先,也不是韩国的历史政权。
5. 韩国的古籍都是汉文,普通韩国人是怎么学历史的
就跟其他国家的普通人一样,韩国的普通人也是在学校通过老师的教导和翻阅历史教科书来学习的韩国的历史。
从三国时代一直到朝鲜时代为止,韩国古人都是用汉文写的书,因此在韩国有一只受过严格训练、精通汉文和韩文的队伍在进行将汉文翻译为韩文的工作,这个工作在韩国被称为“汉文古典飜译”。
在韩国有很多水平很高的研究所在进行这项崇高的工作,这其中又有许多受训于有着600年儒学传统的成均馆大学的“儒学科”或者该校的跨学科培训项目“汉文古典飜译协同课程”。
6. 韩国的历史
历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http://china.koreanembassy.cn/politics/politics_history.aspx?bm=2&sm=5
历史在这可没找到什么不平等条约.
首尔(汉城)
朝气蓬勃的人群、繁华喧闹的城市、迷人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就是汉城。充满活力的汉城到处呈现出令人心动的景象,无论是漫游幽雅富丽的故宫遗址,还是寮默于大自然的怀抱,整个旅程都会留给游客鲜明的印象和新奇的感受。
汉城作为韩国的首都,是一个拥有约1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位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汉江两岸的高级公寓星罗棋布,一派现代化都市景象。
旧日王宫依然保留着当年富丽堂皇的景象,夹杂于高楼广厦间的传统韩式瓦屋古色古香,展示着建筑的线条美。韩国传统建筑擅用五色丹青,和谐而不混杂,别具风格。汉城的情之所以令人迷醉,大概也缘于此吧。缓缓流动的汉江有如玉带穿过市内;绿荫密布的公园供人闲逛、小憩;喧嚣热闹尽现人生百态;别具魅力的传统民间舞蹈..
主要旅游景点有:
景福宫:位于钟路区世宗路1。1395年由创建朝鲜王朝的李成桂所建筑的第一处正宫,占地12.6万坪(一坪约合3.3平方米),200栋以上的殿阁,烘托出极尽富贵荣华的气派。1952年毁于壬倭乱,得以幸存至今的建筑是举行君王即位大典和文武百官朝礼仪式的勤政殿以及用作迎宾馆的两层建筑庆会楼等。
城综合运动场:位于松坡区蚕室洞10,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主要赛场,包括两座体育馆、室内游泳池、棒球场等五大竞赛场地,尤其是露天运动场。因重点突出曲线美的设计而为人称道。游客可入内参观。此地还设有陈列金、银、铜牌及奥运制服等物品的展示馆。
乐天世界:位于松城区蚕室洞40-1。乐天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室内娱乐中心,除乐天世界探险及湖上的魔术岛外,还有民俗馆、大饭店、电影院、室内游泳池、室内溜冰场、保龄球场、会员制的运动俱乐部、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是娱乐与文化相结合的超大型娱乐城。
龙仁爱宝乐园:位于京畿道龙仁郡浦谷面前垡里。在龙仁自然农园中,有新建的综合主题乐园Everland,而在游乐世界里则有40多种游乐设施,此外还有自然野生动物园等。其中特别是加勒比湾乐园,游客可在人工波浪中尽情享受冲浪的乐趣。
釜山
釜山永远是奔波沸腾的,人、鱼、海鲜拥塞市场与街巷,港都风情煞是浓。这里,船只浮游,海洋波光粼粼,名刹生生世世。
釜山是韩国第一大港,地处气候较暖的韩半岛南端,拥有韩国最大最有名的天然港口,也是韩国南端的门户。人口约380万,是工业和商业的中心,也是韩国的第二大城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期间,釜山曾为韩国的临时首府,1963年升为中央直辖市。20世纪初,随着釜山至汉城铁路的开通,釜山港迅速发展起来。从汉城搭乘新生号火车需4小时10分钟;从汉城走高速公路约5小时20分钟;从汉城乘飞机约1小时可抵釜山。
主要旅游景点有:
龙头山公园:登上龙头山,可俯视釜山繁华区的街道与临近的海滨,天晴时,可遥望远方的对马岛。公园内设有
壬辰倭乱时的救国英雄--李舜臣将军的铜像,而高达120米的釜山塔则是整个市区的"准星"
济州
以"幻想之岛"闻名的济州岛,是韩国最大的岛屿,面积1825平方公里,距朝鲜半岛南端约100公里,岛中部有韩国最高峰汉拿出,海拔1950米。因受流经近海的暖流影响,济州岛气候暖流和,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征,这里是韩国重要的观光度假胜地和着名的修养地。以汉拿山为中心,四面环海,奇岩怪石、瀑布和旅游景区响相应交辉 ,温暖的天气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尤其是汉拿山分布的亚热和温带动植物,而中文旅游区则是综合性的旅游景区。
济州岛古代时建有名为"耽罗国"的独立国家,因此岛上有着其独特的风俗习惯、方言和文化特征,也有着与韩国其他地方不同的景观。因为没有小偷和乞丐,岛上的民宅看不到一扇大门,人们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济州市是岛上的最大城市,位于岛的北部,是道政府所在地;第二大城市西归浦市位于岛的南部,两市之间有多条交通线。定期观光公车旅游可分为西回线与东回线,各路线的旅程都是2天。岛上观光游览时,多为步行,游客最好穿便装、便鞋。
从汉城市金浦机场乘飞机到济州岛约1小时,从釜山飞济州岛约需45分钟;如果乘船,从木浦出发约需5个半小时,从釜山出发要12个半小时。
主要旅游景点有:
龙头岩:从济州市中央路步行约15分钟可到。它是由汉拿出火山口喷出的熔岩在海上凝结成龙头模样的岩石,相传是龙因触怒天神而化为岩石。
城山日出峰:由西归浦市或济州市搭巴士约需1小时10分钟。为汉拿山360个子火山之一,号称是世界最大的突出于海岸的火山口。山顶为一片开阔的牧场,攀登30分钟左右可到达,由此地观看日出,美不胜收。当地开有环绕城山日出峰外围的游览船和汽艇,其西边海岸有海螺、鲍鱼等养殖场,那里可观赏海女潜水采集的情景。
景点哦!http://www.bjlx.com/article/20075/200751794537838963.htm
7. 哈哈哈哈,突然好好奇韩国历史课都讲些什么 来自苏
给你举个例子,韩国历史课本里的我国唐朝地图。
你就能想象他的课本里都在讲些什么,对于这样的大韩民国我们还能说什么。
整天拍摄些以好吃懒做、痞气横行就能收货幸福的片子往我国传播影响青少年的大韩民国连汉语都想申遗,他能有什么历史,能有什么文化。
8. 韩国历史课本主要写什么
韩国的历史。
韩国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国家,韩国的吹牛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对于历史的研究,可以说是研究出了新高度、新水平,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这几年,韩国似乎消停点了,前几年,韩国十分嚣张,甚至出现了抢名人大战,比如孔子是韩国的,孙悟空是韩国的,金箍棒在韩国某地出土......,可以说只要被韩国盯上的,就没有一样不是韩国的,韩国一直热衷于篡改各国历史,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对历史一改再改。
9. 求科普韩国历史
古代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现代史
韩国历史-近代
19世纪末,英国人、俄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坚持要求建立通商关系。普鲁士商人奥佩特于1866年两次叩敲韩国大门,要求进行贸易,但是遭到拒绝。同年,美国 “谢尔曼将军号”冲进韩国水域,目的是要迫使韩国政府同意通商。这艘船满载着欧洲商品驶入大同江,一直驶抵平壤。在那里,他们在同韩国军民打交道时不体面地动用武力。被激怒的韩国军民对这艘船发起进攻,放火烧了它。
大院君屠杀天主教徒大大刺激已经在印度支那建立了立足点的法国,促使它对韩国采取侵略行动。法属印度支那舰队司令P.C.罗斯海军上将率领他的分舰队于1866年10月13日驶抵江华岛附近海域,并令军队在岛上登陆。可是,他们被韩国军队击退,于是法国舰队被迫撤走。
日本从1868年起,作为实施对韩半岛侵略政策的第一步,开始逼迫韩国举行旨在修改传统关系的谈判。从美国的观点看,作这样一种修改也是十分可取的。“谢尔曼将军号”事件促使美国加紧努力,迫使韩国开放其港口。1871年,华盛顿指示其亚洲舰队进犯江华岛。美国军队被韩国守军击退,于是他们的舰队撤出韩国海域。
当日本表示它打算终止同韩国的传统外交关系时,摄政王表示了一种不同的见解。他主张恢复由对马岛的统治氏族充当两国政府的中间人这种行之已久的办法。
由于摄政王在这件事上态度坚定不移,日本领导人抓住“韩国问题”作为缓解国内不满情绪的排泄口,制订发动侵略战争的计划。驻在这个地区的日本官员奉命暗中收集有关韩国国内形势的材料。日本领导人建议派30个团占领整个韩半岛。韩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米产量成为日本侵略阴谋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日本人制造了许多事件。他们派遣军舰袭击韩国沿海的一些地点,釜山和江华岛,制造一种眼看就要实际开战的气氛。1876年1月16日,由400人的军队护卫,配备了齐全的战斗装备的日本代表团在江华岛甲串登陆。
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缔结了一项12条条约。这项条约是日本单方提出的,规定要修改两国外交关系。由一项贸易协议和一项关税协定组成的条约附约于7月份签署。贸易协议和关税协定全部都是日方起草的。这些文件给予日本方面诸如治外法权、免除关税和在对外通商港口正式承认日本货币等特权,因而为日本进行侵略提供了法律基础。这些为日本在韩国进行侵略奠定法律基础的条约,是强加于韩国的不平等条约,就像一些年前日本受到欧洲国家和美国的胁迫一样。
1881年,日本的侵略范围扩大,迫使韩国方面开放元山港和仁川港。另一个要求是日本要在韩国首都派驻一名领事。在发生这些事件的过程中,韩国人中有两种强烈的意见,一种主张打退“刁滑的”外国势力,另一种则主张进行国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