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的历史有多久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B.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久了
中国历史疑存着远古荒漠时代,一直困惑着史学界.致使某些史学专家望洋兴叹,望而却步,不敢涉足这一史学迷团,脑子里充满着“疑古”和“迷茫”,甚至宣扬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窒息着探讨历史文化的学术气氛 .主要表现在中国源头历史文化方面:
夏、商、周荒漠远古史,特别是夏代历史更为模糊,给人以扑朔迷离现象!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史话》和《河之南》专题节目,凡涉及夏、商、周历史,提供的史实少得可怜,这充分说明研究夏代历史的人不多,不能提供详实史料.这其中不是没有史料,而是没有去努力搜集,某些史学家不愿下功夫去研究夏代史迹!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夏代无可考,拿不出证据!”
夏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龙头文化,应当展现出夏文化精彩的序幕.没有夏代历史,怎会有炎黄始祖开创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绚丽的续幕!为了填补夏代历史的研究空白,1996年5月16日,国务院发出号召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时任国务院委员宋健同志发出“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号召.有关部门重视研究夏、商、周历史,可十多年过去了,突破性不大.仍然困扰在“疑古、迷茫”之中.
什么是“疑古迷茫”呢?某些史学家认为:中国历史除明、清以来,有北京故宫遗址佐证,才是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中国历史,明、清以前的中国历史都是值得怀疑的,存在与否都没有可靠的史证!特别是夏、商、周历史更是不可知的,一片迷茫!由于史学界某些权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和被约定俗成的桎梏束缚,加上夏、商、周历史探讨很少有人涉猎,至今仍然荒漠一片,尤其夏代历史不能明朗化,给人一种不可知的感觉.造成如此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随着人类都城迁移,生存环境逐渐遗忘
伟人毛泽东用十四个字概括中国历史:“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研究中国历史是一项源远流长、有本之木的系统工程,又是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性工程.史学研究者要做到追本溯源、正本清源的研究,抓龙头历史研究 ,需要视野要开阔.中国历史要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貌学、文物考古学等自然科学常识领域,才能洞察历史的产生和发展.
史学研究由于不得要领,难免心生疑古,陷入迷茫.国务院号召〃超越疑古,走出迷茫”,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本质意义,在于追本溯源,从正本清源的大战略上去理清中国历史,明确从源头上阐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避免支离破碎地用瞎子摸象的方法去认识历史,揭开中华民族炎黄始祖开创夏代历史,是全中国历史精彩的首页,是历史斌予我们炎黄子孙后代,必须校清楚的重任,决不能敷衍塞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把人群聚居区做为第一、第二、第三生存环境.经研究考证,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第一生存环境,早期氏族社会的原始公社活动地区在太行山区,中期在太行沿山的半山区,晚期在济水流域的牛角川.进入夏朝时代,这是一个有显着特点的地理位置,必须把王屋、太行山和济水流域,从约定俗成习惯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剥离出来,作为独一无二的炎黄始祖第一生存环境进行研究,才能寻找出夏代历史的源头.否则,除济源外,夏都原城遗址,在其它任何地方永远找不到.
王屋、太行、济水流域原本就是远古形成中华民族先期的生存环境,它和黄河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因为黄河水系形成滞后于济水系的形成.炎黄子孙的第二生存环境是在陕西泾渭流域和咸阳一带,这就是西周、秦朝时代.正象荀子在《强国篇》中描述的“秦国也有关防守之险要,关中山林茂盛,河川纵横,原野谷地肥美,物产丰富,是天然形胜之国.”由此可见,这里成为周、秦时代,是炎黄始祖开创的中华民族后代,中心移居这里繁衍发展,周文王一族是黄帝姬姓的衍生,秦始皇是从中原邯郸移居去的.这说明炎黄时期,陕西泾渭流域并不是良好生存环境,到了周、秦才形成第二中心生存环境.
到了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第三生存环境.到了吴楚时代,长江流域成为第四个生存环境,接着是东南沿海的第五生存环境!中华民族从炎黄始祖首选太行、王屋、济水流域为第一生存环境,到后来屡屡迁徙推移,正反映出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选择性、适应性!也反映出地貌变化进程,当炎黄先祖生活在太行、王屋、济水流域时,其他地域还不适应人类生存,不然显着不了太行、王屋、济水流域的特殊性!
到了汉代武帝时期,大力开拓疆土,中华版图空前扩大,汉武帝力图把黄帝立为始祖,这是合乎实际的.但他虚拟设定新郑黄帝—故里,在陕西桥山堆土为黄帝陵,错定黄河中下游为中华民族发祥地.钦定祭祀黄帝,却有失偏颇,当然其进步意义可歌可贺,这对中华民族产生凝聚力,抵御外族侵略有很大作用.但错位认定汉代人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华民族发祥地,把独立存在夏代生活的太行、王屋、济水流域并入黄河中下游地区,这就沿袭世世代代史学研究者的信条,造成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约定俗成的尴尬局面,成为史学者研究的绊脚石.固执己见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郑州、开封、洛阳、偃师、登封等地寻找夏都城徒劳而无功!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他不是历史学家,毕竟他距炎黄时代跨越二千多年时空,汉武帝并不知道太行、王屋、济水流域有着厚重历史背景,他伪造历史有情可原,但济水的历史业绩功不可没.济水还受到唐太宗和伟人毛泽东的牵挂,一位问济水不大,为啥声誉甚高?一位问济水为什么不见了?但当地平民百姓的口碑千年流传不消,济水清源、泽广、厚德 .送她的对联:位尊 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是济水的辉煌带给了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济水过去的轨迹到现在还牢记在人们印象里,济源、济宁、济南、济阴、济阳、仍然叫响着济水的恩德.有人对济水、太行、王屋的错怪谬误,现在直接影响历史的本来面貌.济水、太行、王屋的辉煌造就了中华民族祖先,济水的弱化断流,埋没不了当年辉煌,炎黄子孙不能遗忘祖先发源地.
黄帝的祖籍和出生地在哪里?大禹治水到底指哪里?是谁建立的夏朝?夏朝经历多少年?是470年还是千余年?夏历法是怎样制定和夏文字的产生存在,这些重大问题,农民冯维盛有过研究探讨,只是没有受到史学界的重视.
对于确定华夏源头在王屋、太行、济水流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成果、某些史学专家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不屑一顾说:“拿出证据来,有遗址吗?有出土古文物吗?有史料记载吗?甚至对讨教者倚老卖老说:“你的研究老朽不敢苟同,我80多多岁的人,不能把一辈子的心血作赌注”!更有人卑视地说:“你回去多读点书,不要太狂妄和不知天高地厚”.我们现在可以回答你们: “我们有史证”.请看史实!
二、史实有证,华夏源头沿太行
用史学界的行话说:对历史的取证,要有第一历史——遗址和出土古文物佐证,要有第二历史——史料记载旁证,要有第三历史——传说来验证!好!我们就用这三个方面来考证华夏源头在王屋山、太行山和济水流域.
现在太行山脚下济源境内遗存的村落名称,当之无愧为第一历史佐证,从原始公社制的氏族部落社会,过渡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历史事实,诸如现存的大社村、中社村、北社村、南社村,这些村落原来是夏朝的社稷祭祀地而流传至今.在济源玉阳山的盆地就有三皇村、玉皇庙、夏神庙村(禹王庙)、姬沟村、立城坡村、城岸村、承留村、官桥村、原昌村等,这些村落名称千年不变,证明该地域是夏朝初期建都立国的名称写照和印证.
原城遗址是史学界公认的第一历史事实.但为何没有引起史学专家的足够重视呢?那是因为它没有像北京故宫一样的明、清地面建筑.这有点太苛求了!不要说夏朝,就连秦、汉、隋、唐、宋时有如此宏大的建筑群吗?开封龙亭也不是原汗原味的宋宫一隅!亦是模拟臆造的.时代的久远,地壳的变动,五千年前的建筑能存在吗?
原城遗址是1963 年河南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和1994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门先后试掘原城遗址,但不是全方位的发掘.就出土有夏、商、周时期大量文物,其中有夏朝盛行的袋足斝酒器,极为罕见,还有陶制圈足盘,其功能与现代餐具盘子相同.另外还有夏朝的卜骨、陶祖.卜骨是见证夏朝已有专职巫师;陶祖则是原始社会群体对生殖崇拜的佐证.出土的生产工具有:骨器锯齿镰、镰,石铲、石刀、石镰等,证明济源一带的农业已跨入农耕阶段,中国有了农业文明,一直延续了四千多年,只是到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越过了中国农业文明.出土的狩猎或作战工具有:石斧、石箭头、石球,骨器有:尖状器、骨箭头、戈、矛、簇等,证明部落之间发生过战争.
这些出土文物足以证明夏都原城的历史价值,更凑巧的是在2003年济源邵原镇发掘出一块蚩尤观重修碑,还找到了蚩尤观遗址 .碑文记载有: 蚩尤观原在“天坛之阳,距东阳 王屋、逢石、三里之地”. 蚩尤观重修碑的发现,表明蚩尤很可能在这里活动过.早在1998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黎族(蚩尤后裔)黑伯里就听说济源市有蚩尤观的遗址,来济源考察过,但蚩尤观重修碑还没有出土,所以黑伯里先生考察未果,带着深深遗憾离去.2003年出土蚩尤观重修碑,证明古人传说成为现实,济源确实是炎黄和蚩尤的祖根地.蚩尤观重修碑的出现,正视了蚩尤的公正形象,他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蚩尤战败后其残部离开中原到南方生活,成为现在的九黎族.公正的历史不能被“胜者王侯败者寇”所制约,据《鱼龙河图》书云:蚩尤战败被杀后,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由此看来,后人为蚩尤建庙祭祀,作为英雄祟拜也在情理之中.
C.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久了
从历史上来看,狭义的中华民族指的是所谓“汉族”,按官方的朝代划分,国际学术界最早承认到商,这也是有明确文物证据的朝代。至于“夏”,大都是古史籍的记载,缺乏考古证据。
求采纳
D. 中国历史到底有多久
所谓的上下千年是指的中国的文明起源算起,不知你想问的是文明还是历史,如果是历史,应该从原始社会算起,那就是从旧石器时代有元谋人文化开始,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那时并没有形成文明,直到距今4077年的夏朝阀骇脆较诒记错席氮芦,才有了真正的社会,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华文明史。
E. 中华文明有多久的历史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添新证
据最新考古研究,在传说中尧舜禹生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很可能活跃着若干个史前国家。这意味着大众普遍认为的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有望得到新的科学证实。
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和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10年在山东省日照地区进行的发掘调研,近日做出初步结论,认为在日照地区发掘的古城遗址是距今5000~4200年前一个史前国家的残骸。据估算,该古国人口63000人,仅其都城占地就超过100万平方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乃诚教授说,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有关尧舜禹的传说通常被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然而,考古学的传统看法只承认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3000年前的夏代,因为仅河南二里头遗址能确切地表明当时有国家存在。
F. 中国的历史有多久
上下五千年 见《史记》
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国际学术界只承认有断代史的三千年,前两千年知识神话传说,不能算是历史。那么,中华文明的起源究竟该从何时算起?它在早期的生存状态究竟是怎样的?是一个源头还是多个源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起召开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集聚北京,用各地新的考古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切磋、探讨。他们提出的见解对某些固有的认识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形成了挑战,使中华文明的起源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中华文明在一万年以上
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历五千年沧桑巨变而从未中断的,惟有中华文明。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根据该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作了重点发言。他说,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由兴起走向昌盛的时期,而我国古代史书能提供的确切年代,只能上溯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始年——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或彼此歧异,或多缺失,难以考索。自西汉末年的刘歆起,两千多年来许多中外学者试图解决这一学术悬案。由于夏商周三代编年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任何个人的力量都难以取得突破。自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采取人文社会科学于自然科学相结合,兼用考古学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把中国有准确年代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多年,即从2800多年前推进到4000多年前,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绍辉指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之说归根结底来自《史记》。司马迁写《史记》虽从黄帝开篇,却并没说中华文明的源头从黄帝开始。梁绍辉根据湖南永州舜帝文化遗址的新发现,证明仅中国稻作农业文化的历史就可以推到1万年前,从而打破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成说。
众多从事考古、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历史研究的专家认为,东北红山文化、江浙良渚文化、四川金沙遗址的新发现,进一步澄清了中国早期文明的生存状态,中华文明绝不是五千年,而是1万年以上。
……………………
中华文明的起源究竟是5000年前,还是6000年前(如浙江的河姆渡氏族遗址、湖南的城头山文化遗址等距今都有6000年到八九千年)甚至更为久远些(考古学家苏秉绮提出的中华民族“一万年的文明起步”)
详细内容见参考资料
G. 中国有多久的历史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虞朝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拓展资料: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炎帝更是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五榖神农大帝。相传黄帝曾问道于道教三清之首元始天尊座下阐教十二金仙的广成子。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从此结束了三皇五帝时期的禅让制进入世袭制,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H. 中国有多长时间的历史
中华文明始于三皇五帝,距今大概6000年。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东西晋,五代十国,隋,唐,南北朝,北南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这就是中国的进程。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