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稷山县吗
有。 稷山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市正北端,距太原市410千米,距运城市85千米。东靠新绛,西临河津,南以稷王山和闻喜、万荣接壤,北为吕梁山与乡宁相连。
着名景点: 稷王庙、青龙寺、宋金墓群、大佛寺等
邮政区码: 043200
电话区号: 0359
面积: 686.2平方公里
人口: 32.31万
㈡ 后稷故里的意思
后稷何许人也?就是远古时期教会天下人种庄稼的那个人。就在山西省稷山县
㈢ 武功河滩会在哪
武功河滩会在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东河滩旧104左边。
武功县是中华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的故里。相传上古时期每年春季,后稷在教稼台前教农稼穑,授民以农耕技术。后来,在每年农闲时节的农历十一月初七,人们便来到漆水河滩的教稼台下,祭祀和纪念后稷。
经多年的演变,祭祀和纪念后稷的活动扩大到物资交流。从农历十一月初七开始,四方百姓聚合东河滩教稼台下,纷纷带来各自的收获以答谢后稷,并开始以物易物,中国最早的市场即发端于此。这种互市交易形式极大促进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大流通和农业科技技术的大推广。
(3)后稷故里历史有多久远扩展阅读:
古河滩会起源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是关中西部历史悠久的以纪念农业始祖后稷而形成的传统古会。感谢他教会了人们知时节、勤耕耘,并感谢他为当地带来的农业丰收。
“教稼台前仰神农,洪萧遗迹扬祖风;树艺代代有传人,有邰熠熠万世功。”每年武功河滩会可谓人山人海,祭农神,庆丰收,学经验,物资交换,并有歌舞、杂技、戏曲等节目助兴。尤其是牲口交易和木材交易,使得武功这块土地成为繁荣的商品交易中心。
土生的秦川牛和内蒙、宁夏、山西等地运来的骡马等以此为根据地向浙江安徽等南方省份流通。秦岭终南运送过来的优质松木杉树等原始木材渡渭河来此一部分经当地消化做成棺木、案板、家具等运往全国各地;另一部分以原材料的形式向周边省份扩散。
东河滩会作为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代表,不仅是对原始农耕文明的文化传承,更是对现代物流运输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东河滩万亩良田是我国农业始祖 后稷开发的最早的古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保存至今最大的的纪念后稷农业物资盛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河滩会承载的历史,烘托出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丰功伟业,更是在激励人们开拓创新上发挥着很大的教育作用。
㈣ 太原从上古时期的唐尧开始,长达四千年的历史吗
山西太原建都至今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
王尚义,1955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毕业生,现任太原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与教学。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刊物发表《太原盆地昭余古湖的变迁及湮塞》、《两汉时期黄河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之关系》、《诌议太行八径的历史变迁》、《统万城的兴衰与毛乌素沙地之变迁》等学术论文多篇。到目前为止,出版专着9部,发表论文30余篇。2002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纪念太原建城历史,实质是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的社会发展史,它关系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问题,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史学家、文物考古专家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余冒不才之责撰发本文,抛砖引玉,望方家奋起探讨,以推进中国古代史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发展。
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太原建都前厚重的历史渊源
(一)山西已发现有180万年的人类历史
(二)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太原建都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的历史
三、尧都是太原
太原建都前厚重的历史渊源
(一)山西已发现有180万年的人类历史
根据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的研究,通常将人类文化的诞生至距今13万年前划入旧石器时代早期,相当于地质学中的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这一阶段的古人类及文化遗址或地点,在中国已发现近200处,山西就占有157处,这说明山西是研究中国早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重要基地之一。
西侯度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地点。195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调查�河遗址时,在同属于山西芮城县的西侯度村后人疙瘩之下的交错砂砾层中发现了动物化石,1960年在这里又发现几件具有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块。1961年和1962年,由王建主持,分别对这一地点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得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32件石制品、带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以及被火烧过的骨、角、牙等。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古地磁测定的年代为至今约180万年。
在西侯度文化层中出土了若干颜色呈黑色、灰色和灰绿色的肋骨、马牙和鹿角,经化验分析,证明是被火烧过的。这样,人类用火的历史被大大提早,这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西侯度的石器,在打制技术和类型方面显得比较古拙而原始,但是从石器生产的全过程看仍有其进步的一面,石器的主人在诸多的砾石中能选择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石英岩、脉石英和基性喷发岩为原料;制作石片已采用了三种方法;工具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类型多样,使用的刃部已有直、凹、凸三种基本形态,说明工具的使用已有相当的分工。这些都说明西侯度的石器尚不是人类最早的工具,人类最初使用的第一件石器还需要在更古老的上新世地层中去寻找。
可以说,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大地,是中国远古社会早期人类历史的发源地。
(二)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昔在黄帝部族之前,中原地区的土着人为蚩尤部族,其先祖是有巢氏。《韩非子·五蠹》中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有巢氏这位圣人就是今山西吕梁山地区石楼县人氏。《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云:“有巢氏诞生石楼山。”《大中华山西省地理志》曰:“有巢氏治三百载,栖于石娄。”石楼山,即是晋西吕梁山中部今石楼县东与交口县(古温阳县)交界的大山,亦称太阴山。
炎帝、黄帝原为西北地区神农氏姜姓和姬氏族的部落首领。黄帝作舟车渡河,打败蚩尤部族,又合并了炎帝部族,黄帝终于成为中原各部落共同拥戴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下去,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部分。这是后来中华民族被称之为炎黄子孙的由来。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春秋内事》曰:“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始有堂室,高栋深宇,以避风雨。”《山海经》曰:“有人衣青,名曰黄帝女妖。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妖,雨止,遂杀蚩尤。”《龙鱼河图》曰:“黄龙附图,鳞甲成字,从河中出,付黄帝,令侍臣自写以示天下。”又曰:“黄帝摄政前,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列子》曰:“黄帝即位十有五年,竭聪明,尽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皮于�,昏然五情爽惑。……黄帝既悟,〔怡〕然自得。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历代帝王纪》载:黄帝在位一百年(即公元前2813戊辰至前2713戊申年也)。崩于荆山之阳,葬桥山。
一言概之,炎帝是今陕西宝鸡地区人氏,黄帝是今甘肃陇上人氏,这两个亲缘部族渡过黄河到今山西,打败土着部落首领蚩尤,以炎黄部族为主体,融合蚩尤部族,形成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始也。所以说,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汉武帝刘彻于元鼎元年(前116)六月,在汾阴(石楼山)临河县(今石楼县)修建后土祠时,某巫挖掘出一个古鼎,有司奏称是轩辕黄帝的宝鼎,迎至长安甘泉宫。轩辕黄帝的宝鼎埋藏在汾阴临河县(今石楼县),这是今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的文物证据。
太原建都已有四千四百七十年历史
研究太原的建城时间,首先,必须有一个大前提,这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问题,这个问题如没有解决,研究太原的建城时间就有断章之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缺憾的是,在《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上,五帝、夏、商至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庚申年以前,历代帝王在位多少岁,没有确切的纪年,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成为约数,而迄今只知公元前841年加2003年,等于只知2844年的帝王世纪。因此,有许多史学家正潜力研究上古历史,尤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课题,待这个问题的解决,才能确切地说明太原的建城时间。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可根据战国时史官撰《世本》,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尚书序》,三国魏晋皇甫谧(公元215—282年)着《帝王世纪》,清程允升《历代帝王纪》、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二十四史》及有关古籍资料,对各朝历代帝王的世系、传承方式、谥号、在位时间的记载,逐一推论简明叙述,亦可对太原的建城时间问题作出较科学的、有根据的说明。
有人会对这些资料来源问题提出质疑,暂且不论,就说三国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公元215—282年),他是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所着《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甲乙经》、《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可谓是医学家、史学家。所以,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晋书·皇甫谧传》,约4200字。可见,皇甫谧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编撰的《帝王世纪》中记载:“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授封于唐,为诸侯。身长十尺,常梦攀天而上,故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舜摄政二十八年,尧与方回游阳城而崩,《尚书》所谓‘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是也。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凡尧即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腾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试。”
又曰:“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尚书·中侯》曰:“帝尧即政七十载,景星出翼,凤凰止庭,朱草生郊,嘉禾孳连,甘露润液,醴泉出山。修坛河、雒,荣光起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止霁,吐甲图而带足。”
《尸子》曰:“尧舜有天下,四海之内皆治,而丹朱、商均不与焉;而谓皆治者,众也。”杨子《法言》曰:“尧能则天者,以其能臣二圣。二圣,舜、禹也。”《说苑》曰:“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有一人饥,曰:我饥之也。有一人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仁而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人劝,不罚而人治,先生而后杀,是尧道也’。”
《淮南子》曰:“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鱼,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工易所拙。是故离叛者寡,而听从者众。譬若播棋于地,圆者走室,方者处高,各从其所安。”又曰:“尧治天下,政教平,德润洽,在位七十载,乃求所属天下之统,令四岳〔明〕扬侧陋。四岳举舜而荐之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任以百官以观其外。既入大麓,烈风雷雨不迷。乃属以九子,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又曰:“尧之有天下也,非贪万民之富也,而宁人主之位也,以为百姓力屈,强弱相乘,众寡相暴。于是尧乃身服节俭之行,而明〔相〕爱之仁,以和辑之。是故茅茨而不铲,采椽而不斫,大路不画,越席不缘,大羹不和,粢饭不凿,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周流五岳,岂其奉养不足乐哉?举天下以为社稷,非有利焉。年衰志闵,举天下之重而传之舜也,犹却行而释踪也。”
《历代帝王纪》曰:帝尧“在位七十有二年。”
帝尧,陶唐氏,从母居,姓伊祁氏,名放勋,帝喾子,帝挚弟,初封唐,以火德王,都平阳,乐曰大章。公元前2467甲寅至公元前2397甲子,在位70年,禅位于舜,即位九十八载崩,年百一十八岁,葬阳城。
按上述资料记载:尧在太原建都的历史应该是2467年+2003年=4470年。
《续述征记》记载:“阳城县有尧冢,自汉晋二千石(乃)〔及〕丞尉刊名甚众。尧即位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载,记于尧碑。”这就是说,迄至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是尧即位2721年;公元309年至2003年是1695年,两项共计尧即位迄今为4416年。虽比皇甫谧《帝王世纪》等古籍资料少54年,但证明太原建都4470年之说论据是较充分的。
尧都是太原
三国魏晋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在《帝王世纪》中说:“帝尧始封于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尧都是太原。
尧都是太原这个观点,会遭到当代很多人的反对。因为,山西、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史学家、学者,公认为尧都在今山西临汾市。事实上,临汾是尧庙。据临汾尧庙内五通古碑记载,是唐显庆三年(658)始建“尧舜禹三圣庙”。
(一)关于太原的名称问题
三国魏晋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在《帝王世纪》中说的晋阳、平阳、太原三个名称,其实一也,都是唐国侯尧徙迁即帝位的都城。后人称之为龙城,今仍有平阳路以窥其事。
《帝王世纪》曰:“禹自安邑都晋阳。至桀,徙都安邑。至周成王以封弟叔虞,是为晋侯。”这就说明,太原不但是帝尧的首都,而且还是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鲧之子大禹建立夏朝的都城。夏禹在晋阳建都后,称之为“太原”。太,即太上,太古;原,是原来,起初,根源。《晋书·应贞传》曰:“悠悠太上,人之厥初。”意为太原是中国太古时代人类起初的发源地。这是指帝尧、夏禹在太原建都而言。广义的说,西侯度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地点,古地磁测定的年代为距今约180万年,亦是人类起初的发源地。
唐宰相李吉甫撰唐朝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说:“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按晋、大卤、太原、大夏、夏墟、晋阳六名,其实一也。”晋阳是中国古代皇畿之地,称之为太原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是远古中国京畿之域,称之为中原也。有所谓东鲁西鲁之称: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也。战国地理着作《职方纪略》曰:“山西别号西鲁,《禹贡》冀州之域……,首府太原,号曰晋阳。”
(二)帝尧、夏禹为什么要在太原建都?
1、汾涑谷地是中华民族发源地的内核。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和炎帝、伯夷、共工氏等部族首领,都是在陕北作舟车渡河东至,汾涑谷地是最适应于早期人类栖息、繁衍、发展的地区。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发源地的内核。
2、冀州即今河北、山西,是唐尧、虞舜、夏禹诞生的故里。三国魏晋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在《帝王世纪》中说:“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又曰:“帝尧氏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在北,唐水在西北入河。南有望都,县有都山,即尧母庆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豆山。北登尧山,南望都山,故名其县曰望都。”
帝舜,有虞氏,名重华,黄帝八代孙,生于姚墟(今永济县),故又姓姚,受尧禅,以土德王,都蒲坂,乐曰大韶。《史记·五帝本纪》曰:虞舜者,名曰重华,“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夏禹,姓姒氏,名文命,字高密,黄帝之玄孙而颛顼之孙鲧之子也。《史记·夏本纪》曰:“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杨雄《蜀王本纪》曰:“禹本崇山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在今山西襄汾、翼城、曲沃之间的崇山。
3、治水重点工程在山西。《史记·夏本纪》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撮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羽山即今吕梁骨脊山。舜帝命鲧之子禹为司空,付以治水之任,续鲧之业。《史记·夏本纪》曰:“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禹自冀州壶口山起事,治至吕梁山。壶口,在今山西吉县西南黄河河道上,是一有名险要处,有惊涛骇浪奔泻而成的瀑布。《蔡氏书传》云:“梁、岐皆冀州山。梁山,吕梁也,在今石州离石东北。”岐山,是为山西介休狐岐山。《禹贡注》曰:“岐山,今在汾州介休县。”蔡文定注:“狐岐之山,胜水出焉,即此是也。”战国尸佼在《尸子》一文中说:“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于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尸佼所说的龙门、吕梁、孟门和壶口是大禹治水的四项重点工程,都在山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认为,尸佼所说的“孟门”是指在今河南辉县西的古隘道;或在河南西北部黄河北岸的孟县。还有的学者认为,河南辉县、孟县一带的黄河只能是“洪水泛滥”,不能说“大溢逆流”。应该是指今山西吉县之西,陕西宜川之东的黄河河道的孟门。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实际是指今山西柳林县黄河东岸的孟门,即陕西吴堡县东临黄河之古隘道,大禹治水在定湖西南劈开蛟龙石壁谓之孟门也。在夏禹治水之前,因今孟门村西南蛟龙石壁将黄河东西两岸的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黄河大石坝,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形成湖海,有所谓“定湖”之称。若遇淫雨,“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大禹治水(前2243—前2230年)在孟门村西南劈开蛟龙石壁,河水顺流而下,形成《孟门十景》之一的“黄河洪涛”。所谓“孟门”,是大禹治水之黄河河道上的第一个大门,故因以命地名矣。
从现在的地形地貌看:其一,壶口瀑布上游的山西、陕西沿黄河两岸均为石山石洼,唯有蛟龙石壁内黄河两岸是淤泥形成的土山土坡。其二,在蛟龙石壁黄河两岸海拔10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都是大水长期冲刷形成的里面光滑的大小不等的圆窝洞。其三,在山崖上和山顶上的零散小石头,都是大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河卵石。其四,在蛟龙石壁内黄河两岸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都是大水淤积形成的千层状青石水砂。河东岸小垣则山顶部剖开黄土复盖层后的上层青石水砂就有50多米厚,下面砂层多高暂不得而知。河西吴堡县薛下村乡新舍窠山,同河东小垣则山同样有大水淤积形成的千层状青石水砂。这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言以蔽之,战国尸佼在《尸子》一文中所说的:“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于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这里的“孟门”,就是指今山西柳林县孟门村的蛟龙石壁。西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吕梁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鲧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的庄王山麓大禹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主殿“源神殿”内,供奉着夏帝禹和禹之父神鲧;这里现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无头神鲧”石雕坐像:底座长0.98米、宽0.40米、全高1.25米、胸围0.92米、膝部周围1.50米,左臀部还有一“鲧”字。原来是在源神殿神鲧泥塑像内取出来的。
据《汾州府志》记载:山西离石骨脊山旧传半山有大禹祭父神鲧击舟铁锚、缆舟大铁绳和铁环。“山顶有汉刘耽撰碑,可辨者六十字,言舜禹治水时事。”在文水县的山村找到《禹贡随山浚川图》碑,长1.69米、宽0.71米、厚0.16米,这是大禹治水后的九州石刻地图,现保存在武则天庙。这些都是尸佼“孟门”之文物证据。
(三)尧都太原的历史文献根据
据《汉书·地理志》曰:河东郡有县二十四,同时并列记载有“临汾”、“平阳”两个县的名称,并在平阳县后注译“曰尧都也”。这是《汉书》卷二十八上的史实记载,《汉书》是汉�台令史班固(公元32—92年)撰,《汉书注》是唐正议大夫颜师古(公元581—645年)注。这里临汾、平阳两县的区别应该是很明确的;尧都平阳并不是临汾,应该说也是清楚的。
《晋书·地理志》记载:“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在十二县中有“平阳,旧尧都侯国”;还有“临汾”县。这是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晋书·地理志》卷十四记载的。
上述《汉书》、《晋书》在“地理志”中,都说尧都平阳,不是临汾,而为什么今人把平阳和临汾混为一谈呢?请看《隋书·地理志》:“临汾,后魏曰平阳,并置平阳郡,开皇初改郡为平河,改县为临汾。”由此可见,今人将汉朝、三国和西晋以前的平阳即太原和后魏以后的平阳即临汾没有区别开来,结果将太原的尧都误解为临汾,这是原因之一;其次,临汾有尧庙,将尧庙误解为尧帝皇宫,这是原因之二。我们应该尊重三国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的说法:“帝尧始封于唐,又徙晋阳,及为天子,都平阳。平阳即今晋阳,即太原也。”
(四)唐叔虞世家及太原晋祠
《史记·晋世家》载:“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周武王之父文王,遂拜姜太公为师,成为西周建国的名臣。后来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拜称为“师尚父”。姜太公原籍是今山西石楼县义牒人,娶妻号称桃花女,是今山西石楼县桃花庄人氏。姜太公与其妻桃花者所生之女姜淑祥,世称邑姜。邑姜为周武王之妻,生两子即周成王、唐叔虞。
《史记·晋世家》又曰:“武王崩,成王立(前1123—前1086年,在位37年),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今太原晋祠,是为奉祀西周时唐国侯叔虞而建,其圣母殿之圣母,是姜太公之女儿,周武王之妻、叔虞母姜淑祥,即邑姜。
《史记·晋世家》载:“唐叔虞子燮,是为晋侯。”传说唐叔虞之子燮以封地境内有晋水,遂改国号为晋,自称晋侯。《汉书·地理志下》曰:“唐有晋水,及叔虞子燮为晋侯云。”
有关晋祠因我撰有《晋祠之谜》故从略之。但有必要提供,清干隆三十七年,赐进士出身山西布政使司布政使朱�,根据“若干列诸碑”和“残碑”撰写的《太原县重修唐叔祠记》碑文中说:“大夏之墟,龙山之阳,实启唐国。自班固、郑元、杜预以来,未之异说也。”说太原县的名称有“大夏”、“夏墟”、“太原”、“平阳”、“大卤”五名,其实一也。
碑文说祭祀唐叔虞的时间,“迄今哉三千年中衍之浚不祀”。干隆三十七年,是公元1772年,当时太原唐叔虞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上逆唐叔虞公元前1123年至唐尧公元前2467年即有1344年的历史;下迄公元1772年至2003年之间的231年,可知太原建城时间为4575年矣。从中比皇甫谧的4470年多105年。这就说明,朱�的“三千年”是约数。但他确能说明太原的建城时间绝不是2500年。
综上所说,冀州太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是唐尧夏禹之都,迄今已有4470年的建城历史。但是这一认识尚有待于以后考古证实。余提呈一家之说,敬请专家、学者考察斧正,以祛惑云。
2003年8月7日于晋阳
参考文献
1.《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2.《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3.《后汉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4.《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5.《晋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6.《隋书·地理志》,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7.《新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8.《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版。
9.《太平御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版。
10.《中国考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11.《山西考古四十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版。
12.《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3.王社教、朱士光:“尧都平阳的传说和华夏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辑(总55辑)。
14.朱士光:“关于尧文化与尧都研究的几点初步意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辑(总55辑)。
15.李钢:“考古发现追溯晋阳文化渊源”,《晋阳学刊》,2001年第6期。
16.靳生禾:“漫话太原”,1997年5月。
17.孙安邦:“晋阳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特点”,《晋阳学刊》,2001年第6期。
18.靳生禾、康玉庆:“晋阳古城文化积淀及其历史地位”,《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9.中华文化信息网·海外版:“我国可考历史有望推进千年”。
20.中华文化信息网·海外版:“陶寺遗址”。
21.杨瑞武:“几度兴衰话古今”,《太原日报》,1997年12月。
22.谢元璐、张颔:“晋阳古城勘察记”,《文物》,1962年4期、5期合刊。
23.梁志宏:晋阳遗址,叩问春秋,晋阳书屋。
24.“晋阳古城创建的确切年代”。
编后: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提出太原已有4470年的建都历史,并提出,尧都不在今山西临汾市,而在今太原市。作者谦称是“一家之言”。现刊出作者的“一家之言”,供专家学者研究太原以至山西的历史时参考。■
本文作者:王尚义
㈤ 《灵沼颂》
【中国灵沼后稷故里】
赫赫始祖, 农耕 肇创 。 发祥圣地,中国灵沼 。 四千年前 , 沼池旧地。少女姜嫄 , 误 踩脚印。
姬弃降生 , 自幼好农。其母培养 , 精心研究。及至成年 , 成效卓然。中华农耕 , 初具雏形。
野果充饥 , 从此改变 。 农耕始祖 , 恩 泽中华。尧帝褒奖 , 封弃后稷。封稷大典 , 规模空前。
封稷村名 , 由 此而得。灵沼苗稼 , 中华成均。此地设园 , 俗称 教稼。教民稼穑 , 后稷功德。
节气观测 , 对应农时。春种秋收 , 节令指导。 中华 礼仪 , 成均教习。酿酒祭祀 , 位分尊卑。
首创农耕 , 功 绩斐然。 精耕细作 , 稻菽重浪 。 风调雨顺 , 国泰民安。 稼穑技艺 , 从此推广。
感恩 后稷 , 生辰祭祀。九九重阳 , 延绵至今。乡民感恩 , 立祠永祭。头像巍然 , 蔚为壮观。
八世后稷,少康封邰。夏桀暴政,不重农耕。迫使不窋,游走庆城。后稷世袭,尧始桀至。
五百余年,完成使命。公刘富豳,古公入岐。文王归丰,拜谒始祖。亲植国槐,长成参天。
赶走侯虎,保民平安。王在灵沼,宏图再展。丰镐二京,相继建成。沼池北畔,灵水东岸。
建立祖祠,纪念祖先。修建辟㢕,培育才俊。筑立灵台,祭天佑民。 灵沼奠基 , 周朝江山。
灵台肇禋,周发殷汤。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制定周礼 , 规范行为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造就盛世 , 成康之治。周公晚年,居功至伟。采邑鲁柳,告老终身。 儒道两 家 , 尊为根 源 。
德昭至今,三千余年。 灵囿 研究 , 家畜驯化。五谷种植,品种优化。沼池盛景 , 瑞莲呈祥。
鱼翔浅底 , 蛙鸣岸边。露花倒影 , 烟芜蘸碧 。 沼池波暖,翠柳摇风。灵台四周,阿底邱吴。
平等古寺,文王教台。至仁至爱,德及枯骨。巨着 周易 , 在此封笔。参透天机 , 周易天下。
德政万邦 , 恩泽 中 华。一派祥和 , 锦绣河山。 巍巍终南,涛涛丰水。灵沼沃野, 膏腴之地。
成就圣贤,千秋功业。圣贤造就,灵沼不朽。思文后稷,克配彼天。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吾土 灵沼 , 宗周 之源 。农耕 文明 , 发祥圣地。 华夏 文 化 , 主流 根脉。 岁月沧桑 , 险被湮没。
喜 看今朝 , 欣逢盛世。厚德佑民 , 德昌政和 。 灵沼圣地,精心打造。旅游康养,科研制造。
注释 : 本文为四言古体叙事诗,八十四句共八百四十字。诗中歌颂圣人,也就是歌颂灵沼。
赫赫始祖, 农耕肇创:从毛泽东主席1937年4月5日《黄帝陵祭文》第一句“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借来,轩辕黄帝是人文始祖,姬弃后稷是农耕始祖。
成均: 尧帝时期的国立大学。位于长安区灵沼街道苗稼村,“成均”二字意为“成人才之未就,均风俗之不齐”。民间俗称“成均”为“教稼园”。
辟㢕(piyong) : 周文王在灵沼修建的教学基地,位于长安海子村,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城,从蒙童直到大学毕业,除了培养军事人才管理人才,还要教农业知识(教民稼穑)和礼仪文化。
灵台肇禋(zhaoyin),周发殷汤: 肇禋《诗经·周颂·维清》句。肇,开始,禋,祭天。“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桢”,意为自从文王出兵祭天起,直到武王才成功,真是我周王朝大吉祥。周发殷汤是《千字文》句,全句意为周人发兵攻打殷商王朝前,在灵台祭天并宣告讨商檄文。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诗经·周颂·清庙》句,济济一堂众多官吏都秉承文王的德操。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诗经·周颂·思文》句,意为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苍。
文王在上,于(wu)昭于天: 《诗经·大雅·文王》句意为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
不窋 ( bùzhú ): 第十五代后稷,也是最后一代后稷。夏桀暴政,迫使不窋游走于现甘肃庆城一带,世袭后稷结束,完成了历史使命。
阿底邱吴: 唐时在原文王灵台上修建的平等寺周边村庄,阿底村、邱家庄和吴家村。
灵沼这片沃土,孕育了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也是儒道两家的发祥之地。圣贤们在此地成就了他们的千秋功业,他们也造就了灵沼的光辉不朽。历史文化学者张秉勤先生经过精心研究考证,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撰写了史诗般的《灵沼颂》,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和称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古体四言叙事诗,更正了司马迁《史记·周本记》中的一个重大误解。
《周本纪》载,“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le,逃跑)戎狄之间”。意思为:后稷死后,其儿子不窋即位。不窋末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官,不再劝民务农,不窋因而失去官职,逃奔戎狄之间。
姬弃是尧帝所封的后稷,经过尧舜禹三代,加上夏朝(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史上公认为约470年,加上尧舜禹这就有五百余年。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这句“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仅有后稷和不窋父子两代已到夏末,两个人肯定是活不到500多岁的。
作者根据多种版本综合考虑,最后定位姬弃为第一代后稷,不窋为第十五代后稷,得到了大家广泛认同。这只能说司马迁概括说明了周人的发展概况,周以前原本断代,在司马迁以前2000多年无据可考,只能根据传说把事件连续起来,不像现代人有很多科技手段和推理分析,包括掘墓考证。也可以肯定地说,再过几千年,科技发展到速度超过光速后,断代的那一部分将会和电影一样一幕幕还原回来,大白于天下。
全国各地多家都说后稷出生在他们那里,比如:山西的稷山县、甘肃的灵台县、陕西的武功县、彬县、扶风县。宣传这些原本无可厚非,只是要具体分析一下,“ 是谁有这么大的权力说姬弃出生在哪个地方的?他会有什么政治考量? ”
通过张秉勤和他的陕西灵沼宗周文化团队多年来分析研究, 得出重要结论:说出姬弃出生地的是周文王,因为是他一千多年前的始祖,他认定他的始祖出生在现在的长安灵沼乡这个地方。他的政治考量是:编个始祖降生的神话故事,瞒着殷商王朝,打着认祖归宗的旗号,实现战略东移,并取得关中平原沣河流域的这片天下粮仓。
也是在这一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周人后来顺利东进得到了天下,建立了周王朝,丰镐二京也在其始祖姬弃出生地不远的地方,仅有三里之遥。这也揭示了《诗经大雅灵台》中,周文王为什么要在灵沼而不在其他地方的真正原因。
张秉勤认为,后代后稷出生、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称为后稷故里都没有错!愿各地大力宣传农耕始祖和各代后稷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明年的九月初九,是农耕始祖姬弃诞辰4200周年,他们团队又开始策划明年姬弃故里的庆典活动。
是为后记。
卢飞虎
2020/11/16
作者简介: 张秉勤 出生于长安灵沼,成长于武功杨陵,就读于户县第四中学、成都科技大学,工作于青海,现服务于乡梓。与共和国同龄,中共党员,文化学者,水电专家。现为西安永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法人,陕西灵沼宗周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
㈥ 定都在河南的朝代有哪些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金朝。
1、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建城最早,建都积年最长的城市。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都。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干隆也曾御赐洛阳“九朝古都”之名,“九”指最多,是虚数。这十三朝分别是夏、商、东周、西汉(汉高祖起初以洛阳为都,见《史记》)、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2、开封,古称大梁、启封、汴京、、东京、汴梁,为八朝古都,分别为夏、战国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3、安阳是早期中国文明的中心,古称殷或者邺。先后有商朝以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
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殷墟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象征因此安阳也被称为中国文字之都。
4、郑州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夏朝和商朝曾以此为都,西周管国在今郑州市区一带,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和韩国也是以郑州的新郑为都城。
(6)后稷故里历史有多久远扩展阅读: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河南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先后有20多个正统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年,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中原大地先后孕育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禹州、虞城、淮阳、新郑等众多中华古都。
㈦ 先秦故里是哪
你好,
您说的先秦故里能否说得更明白一些,一般而言,故里指一脉文化或一个家族的发源地。但对一个统一王朝或一个国家而言不能用故里来说明。再者,先秦一般指有是华夏文明以来的夏商周三代王朝。那我就简要说说先秦三朝的发源地和国都吧。
夏:夏代,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470年,是奴隶制的初期,大禹的儿子启建立。起源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岷江上游的岷山山脉一带,而后逐渐沿随古汉水上游,经过渭水中下游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国都为阳翟(yáng dí),即今河南省禹州市。
商:商朝是中国历史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又称殷商。故里可认为是王族国都,前期为商丘,后期为安阳。
周: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今山西中南部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其实周人起源于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一带,至今宝鸡岐县和平凉灵台都有周人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和祭礼的地方。国都为陕西西安。
㈧ 陕西武功县有什么历史文化遗址什么的
后稷遗址
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杨陵地区位于渭水之畔,是中国仰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华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时代,杨陵居住着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嫄为帝喾的妃子,姜嫄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弃”,也就是后稷,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教先民种大豆、谷子、麻、麦、瓜,生产技术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后稷又教先民除草、护苗、助长、收获,所以谷粒饱满产量高。他还教先民选择良种。后稷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后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后稷的后裔。
在杨凌,现在仍有邰国遗址,而后稷也是杨凌的象征,后稷的教稼台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在杨凌东北,距杨凌十五六里路。武功县武功镇西坡上有后稷祠和姜嫄庙,每年正月十六和六月七举行盛大的祭祀后稷和姜嫄的活动,当地人将其称为游百病,认为上山祭祀后可消灾灭病。
㈨ 武功河滩会2021何是开盛会
摘要 十一月初七至十一月二十六。地点: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河滩古会场(新区二路以北,司马大道以南,杨临路以西。
㈩ 后稷怎么读
后稷拼音[hòu jì]。
注音:ㄏㄡˋㄐ一ˋ
结构:后(半包围结构)稷(左右结构)
引证解释:引《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载生载育,时维后稷。”《韩诗外传》卷二“夫辟土殖谷者后稷也,决江疏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
解释:周之先祖,相传姜嫄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弃”。古代农官名。
造句
所谓的后稷是古代一位着名的农业神。
后稷,人们敬他为五谷神或稷神,是社稷的供奉神。
全国各地均有庙宇,保留完好的可能要数后稷故里稷山县的稷王庙了。
后稷长大以后,是个非常聪明、肯动脑筋、爱好劳动的人。
作为后稷故里,稷山县境内有稷王山、稷王庙等文化遗迹。
在此前后,置婚姻创舞乐的后土,发明养蚕缫丝的嫘祖,教民稼穑的后稷,创建商城的猗顿,都是在河东这片土地上开创的千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