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的韦贵妃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韦贵妃是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22-09-08 02:52:23

A. 盛唐韦贵妃:京兆名媛二嫁给李世民,嫁给爱情的样子是怎样

在李世民的后宫中,长孙皇后之下有四位夫人,即贵、淑、德、贤四妃。虽然四位夫人品级相同,但多数以贵妃为尊。而李世民的贵妃——韦氏,却是二嫁之人,她和李世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吗?

(一)京兆韦氏

韦贵妃名唤韦珪,出身自京兆韦氏。京兆韦氏是隋唐时期重要的世族大家,韦贵妃的曾祖父是北周的大司空、上柱国,祖父韦总为北周骠骑大将军,父亲韦圆成是隋朝开府仪同三司,袭爵郧国公。除此之外,韦贵妃的叔叔们也都出任要职,还有一位堂姑姑是隋元德太子杨昭的正妃。可以说,在北周到隋唐这段时期内,京兆韦氏都是不容小觑一股势力。只可惜,韦贵妃的父亲早逝,在她还在襁褓中时。但这对韦氏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韦圆成死后,韦贵妃的叔叔韦匡伯袭了爵位,继续将韦氏发扬光大。

四妃之首看似很风光,二婚再嫁的韦贵妃可以获得这样的待遇,也让不少人艳羡。可这份所谓的圣宠,只不过华而不实罢了。 韦珪册封贵妃那年,其母去世,为了安慰韦贵妃,唐太宗册封了她的父亲韦圆成为徐州都督,但对她的生母一直未有任何的册封。还有,韦贵妃几个子女的待遇,都算不上好。 临川公主到出嫁前,才获封临川郡公主,弟弟李慎在襄州任刺史时,功绩不俗,也并未得到太宗的另眼青睐。

B. 历史上的韦妃和徐惠是什么样的人

韦贵妃,根据出土墓志的记载,韦氏名珪,字泽,于武德年间以良家入选秦王府,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不过墓志铭上虽然称韦珪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选秦王府,然而事实上韦珪并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

隋朝末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犯家属,按律被充入宫中为宫婢。李渊在长安即位后李世民进封秦王,韦氏作为宫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李渊登基后虽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与释放掖庭宫人是两回事,韦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间被放出宫回到家中,所以墓志上说韦氏是以良家受选,很明显就是粉饰之语。至于某些网文里广为流传的,秦王李世民在路边对韦氏一见钟情的这种毫无史实根据的说法,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更有一些不靠谱的网文信口开河,认为在长孙皇后过世后,唐太宗的后宫是由韦贵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实上是,即使身为贵妃,若没有皇帝的授意同样没有权利掌管后宫。例如唐高祖的万贵妃,《旧唐书·李智云列传》中有明确记载:“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万贵妃能够对后宫诸事有“谘禀”的资格,是“特蒙高祖亲礼”的,若没有唐高祖的特许,万氏即使身为贵妃也没有权利掌管后宫。再看唐宪宗的郭贵妃,“群臣三请立郭贵妃为皇后,唐宪宗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郭氏虽然只封了个贵妃,但却是唐宪宗未登基前娶的结发妻子,只因唐宪宗怕自己的风流猎艳被限制,从而不肯将其立为皇后。若身为贵妃便能理所应当地掌管后宫,那唐宪宗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何况能够执掌后宫对于宫妃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即使是多位嫔妃共同管理后宫,史书也同样会记载下来。陈后主的张贵妃统摄后宫,隋文帝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共同代掌后宫的事情在史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刘浚的列传也特意花了一番笔墨记载着其母潘淑妃(刘宋时淑妃仅为正二品九嫔,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后宫一事。

不仅史书上会记上一笔,就连墓志铭这种没事也要夸两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东西上,也绝对会大书特书一番,甚至哪怕韦贵妃并没有代管后宫这么大的权限,只是有些参与权,她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比如朱元璋的宠妃孙贵妃只不过是辅佐马皇后治理后宫,此事不仅见载于《明太祖实录》,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中亦有记载,宋濂在撰写孙贵妃的墓志时更没有放过这一莫大荣耀:“成穆贵妃孙氏……佐皇后以理,内治宫壸肃雍,上下咸无怨者。”而韦贵妃的墓志早已出土,志文中对她多有浮夸溢美之词,但对所谓的代管后宫一事却绝口不提,可见韦贵妃代掌后宫一事,实属现代人的想当然耳。

韦贵妃不仅本人无宠,就连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韦贵妃作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亲本可以获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不曾得到过郡君的封号。直到韦贵妃因母亲的逝世而表现得异常悲痛,“哀号荼毒,毁瘠弗已”,唐太宗这才象征性地追赠了韦贵妃之父韦圆成一个徐州都督的官衔,韦贵妃之母仍旧没能得封郡君。而韦圆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开府仪同三司、陈州等二州刺史、郧国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远远比不上韦圆成生前的地位,可见唐太宗的追封不过是敷衍之举而已。

不仅如此,韦贵妃所生育的临川公主与纪王李慎论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样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较差的。临川公主直到18岁才被册封为公主,驸马周道务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驸马中是最差的,而临川公主出嫁后就随着丈夫一同离开了京城远赴边地上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在唐太宗活着时就离开长安的公主。韦贵妃唯一的儿子纪王李慎虽然很有才华,在襄州处理政务的能力也非常出色,甚至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然而唐太宗并没有因此给予李慎格外的关注或奖赏,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了,这才褒奖了他。

至于韦贵妃与前夫李珉的女儿李氏,与母亲一起籍没进宫,但都20岁左右了,其母韦贵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儿的婚事。直到贞观四年突厥来降,唐太宗为了安抚众多来降的突厥贵族,这才将仍旧是宫婢身份的李氏封为定襄县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给在贵族眼里堪称婚配最末等的胡人为妻。

虽然有人因此认为李氏得封定襄县主是唐太宗将她认作继女的标志,然而唐太宗若真的将定襄认为继女,那么定襄就应该和文成公主、弘化公主一样,封的是公主而不是县主,墓志上也不会明确记载定襄不过是渤海李氏,“隋户部尚书雄之孙,齐王友珉之女。”而应该像弘化公主那样,只说是“陇西成纪人”“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

何况定襄县主嫁给阿史那忠后,阿史那忠便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远比中原艰苦,别说定襄一个中原人受不了,就连阿史那忠本人享受过了中原生活都不愿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见到使者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让他回到长安——唐太宗若是宠爱韦贵妃,又何至于让她的女儿去遭这份罪?

当然,也许有人会感到不解:为什么韦珪作为贵妃却无宠到了这般地步,如果唐太宗不喜欢韦珪,为什么还要封她为贵妃?其实这跟人们长期以来一些错误的观念有关。

首先,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贵妃就等于宠妃,被皇帝封为高品级的妃子都是宠妃。其实不然,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就算没有宠妃,皇帝也不会把四妃之位一直空着不封。历史上身处高位却无宠的嫔妃比比皆是,别的不说,光看唐朝诸位皇帝的贵妃,除了唐玄宗的杨贵妃,唐代宗的独孤贵妃外,其他皇帝的贵妃都不得宠,也找不到什么得宠事迹。

其次,皇后是天然的后宫之主,掌管后宫事务,除非皇后无宠到了极点而皇帝又另有极为宠爱的嫔妃,不然皇帝是不会插手后宫事务的。所以纵观唐朝的后宫,皇后的权利极大,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明明萧淑妃那么得宠,出身好资历老又生育了皇子公主,但却只是个淑妃,另有一个无宠无子的女人压她一头做上了贵妃之位;风流多情的唐宪宗唯恐结发妻子当上皇后后会掣肘自己的猎艳行为,于是坚决不立原配郭氏为皇后——唐朝皇后在后宫的权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唐朝后宫嫔妃的册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皇后,如果皇帝没有特别的吩咐或要求,那么皇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后宫女人的品级。身为贵妃却是个不得宠的女人,原因之所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者,唐太宗明确表示过自己对这些后宫女人的态度,那就是韦珪、阴氏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甚至都没资格给自己生孩子。

《魏郑公谏录》:
太宗谓侍臣曰:“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礼。”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汉朝经常在每年的八月择选一些品貌出众的良家女子入后宫充当嫔御,这种做法本不应该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但是现在我的后宫中有太多罪人家的女儿充当妃嫔,由这些人生养皇子实在不合适,所以还是按照汉时的规矩,以后择选嫔御由宫外的良家子中择选。

唐太宗本就是贵族子弟出身,对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有着天然的鄙夷歧视之意——虽然这不代表他就要把这些女人当阶级敌人来看。

再加上韦珪阴氏等人是唐太宗当秦王时宫里发配来伺候的宫婢,而身为亲王时的李世民对后院这些小妾的出身没有多少自由挑选的余地。但出于贵族的偏见,唐太宗显然不认为这些女人的血统有多好,更不应当给自己生孩子,不然很可能会稀疏了自己优秀的基因,让后代不够优秀。

只不过孩子是欲望的产物,唐太宗又没有练过什么神功,只能让指定的女人生孩子,而历史上为皇帝生育了子女却照样无宠的嫔妃也比比皆是。所以虽然韦珪、阴氏这些嫔妃虽然给唐太宗生育了孩子,但唐太宗依旧免不了打从心底鄙视出身不好的她们,更遑论还能对她们产生什么感情呢?

至于徐惠,一直以来,由于徐惠是唯二被列入后妃传的唐太宗后妃,所以往往被人夸张成是唐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后最喜欢的女人。不过历史上的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拥有怎样一个地位,在唐太宗的感情世界里,徐惠又是怎样一个存在,而让徐氏一族飞黄腾达的究竟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史实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惠因为才名远扬而被召进唐太宗的后宫,被册为正五品的才人。又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惠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便是她在贞观一朝的最高封号了。

不过充容虽然位列九嫔,但仅为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级,也就说仍只算是个下嫔。想想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而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惠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能一举成为九嫔之一,反观徐惠在后宫十二年,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嫔之位,也无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了。

至于徐惠和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究竟能亲密到何种程度,从李治与晋阳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窥一二。

众所周知,李治与晋阳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特别是李治,直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仍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所以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隔半个月到东宫一次。

若是徐惠到了能够常伴君王侧的程度,唐太宗又怎么会如此舍不得已经成年甚至都已经当了父亲的李治离开自己的身边呢?更何况如果徐惠真的与唐太宗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能够在唐太宗发怒时为大臣们徐徐辩解的,能够让朝中大臣多蒙其惠的,就不会是晋阳公主而应当是徐充容了。

而徐惠出众的才华虽然颇得唐太宗的赏识,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诏应和或是解围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赋》,便是徐惠与许敬宗等人在随同唐太宗游翠微宫时共同奉诏写下的作品。再比如徐惠在挥就《进太宗》一诗时,面对的是唐太宗召她前来觐见时等得十分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句诗的本质不过是徐惠为了解围而作。

而说到这首《进太宗》,则又是令人心生好一番感慨。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后宫中同样以文采出名的嫔妃大有其人,比如晋武帝的左贵嫔左芬就是其中一例。只是左芬虽然才华横溢但长相丑陋,而晋武帝本人又十分好色,所以史官直白地记载了左芬因为“姿陋无宠”。但就是这样一个“姿陋无宠”的左芬,光凭自己的文采,就做到了仅次于皇后杨艳和有着亚后待遇的宠妃胡芳的正一品贵嫔之位。而晋武帝纵然不过是个好色平庸的皇帝,但也经常亲自前去拜访左芬,主动到左芬的住处去,再反观唐太宗这里,不过是难得召见了徐充容一次,徐充容不过是稍微来得迟了点,唐太宗都要忍不住发火,以至于徐充容不得不急中生智,当场做了《进太宗》这首解围诗以化解这种难堪的境地。

再看那篇让徐惠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文章的出现,标志着徐惠已经达到了其一生中最为巅峰的时刻,因为无论是从文章的立论还是辞藻的修饰来看,能够出自一后宫嫔妃之手实非易事,所以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不厌其烦地在徐惠的列传中大段大段乃至整篇收录了这份谏表,然而此文读罢之余又不禁令人为之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徐惠的谏言并未取得任何效果,更是因为从这篇谏疏中所得出的结论。

唐太宗的后宫中,能够大胆上谏的只有长孙皇后与徐惠二人,然而此时此刻看来,这二人又是有着极为明显的差距。长孙皇后的娓娓道来在徐惠这里变成了骈散相间的工整;长孙皇后的言简意赅演变成了徐惠的长篇大论。徐惠与长孙皇后同处后宫,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征一样直接进谏,却偏偏选择了同房玄龄那样上表谈论。房玄龄是因为病重无法面见皇帝才上表的,那么徐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圣进言?

甚至徐惠在上书里重点提到的修建玉华宫一事,实际上唐太宗早在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就开始兴建玉华宫,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又下发了诏书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惠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要等到唐太宗下诏反思后这才上书劝谏——如果徐惠只是为了劝说皇帝节省民力轻徭薄赋,为何不在唐太宗要建玉华宫时就上谏劝止,而是非要等到唐太宗自己开始反省了,这才跟风上书?

所以徐惠此举一出,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她是意在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借机搏取唐太宗的注意与赏赐,而徐惠精心挑选在这样时机向给皇帝上书,颇有刻意做作之感。

不过作为一名善于纳谏的皇帝,无论臣子是出于什么目的进谏唐太宗都会予以优容的态度,所以面对徐充容的这篇奏疏,唐太宗是毫不吝惜地表达了赞赏与赏赐,但随后又丝毫不受影响地继续与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游玩起玉华宫来,甚至兴致还颇为高昂地亲自做了一篇《玉华宫铭》,并令大家应和。

而徐惠通过这样生硬刻意的上书方式进行劝谏,更加让人察觉到只属于君臣之间的那种拘束与拘谨。这也恰恰说明了,徐惠到底还是没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无法以一种自然而亲密的姿态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悲秋伤怀之情,倘若徐惠真能了解到唐太宗这种落寞寂寥的心境,以她的文采与聪慧心性不可能不加以宽慰,然而却不见其诗文中有任何的劝慰之作。

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惠身为无子嫔妃按照惯例被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种再无出头之日的守陵生活对于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惠来说打击太过沉重,于是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徐惠在生了重病后拒绝服药,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后,病逝了。

尽管此时距离唐太宗的驾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徐惠也并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对徐惠此举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惠的父亲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纵观徐惠在唐太宗后宫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结论便是:对比唐太宗后宫中其他只因生子而被记载了一笔的嫔妃,因为出众的文采而拥有更多事迹的徐惠自然算是比较有存在感的。但即便不和宠倾后宫的武惠妃,礼数实同皇后的杨贵妃,嬖幸专房的独孤贵妃这些顶级宠妃相比,徐惠的“得宠”仍旧十分有限。

毕竟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也仅仅只是个下嫔,而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再没有因为徐惠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驾崩一年多后病逝在了崇圣宫,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就更不用说徐惠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了,因为通观徐惠的列传以及留下来的诗文,都未见其对唐太宗的思想或决策产生过任何影响。更甚至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徐惠刚上疏劝谏过唐太宗要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唐太宗在两个月后就亲自下诏为爱妻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与徐惠在上疏中所强调的节俭精神完全截然相反——所以又何来“影响巨大”一说呢?

C. 唐朝的韦贵妃何许人

韦贵妃,根据其出土墓志铭的记载,于武德年间以良家入选秦王府,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不过虽然墓志铭上称韦氏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选秦王府,然而事实上韦氏并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

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犯家属,被充入宫中为宫婢。李渊在长安即位后李世民进封秦王,韦氏作为宫婢进入秦王府侍奉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墓志上说韦氏是以良家受选,很明显就是溢美之词了。至于野史小说里广为流传的,秦王在路边对韦氏一见钟情的这种毫无史实根据的说法,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更有一些不靠谱的小说信口开河,认为在长孙皇后过世后,唐太宗的后宫是由韦贵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实上是,即使身为贵妃,若没有皇帝的授意同样没有权利掌管后宫。例如唐高祖的万贵妃,《旧唐书·李智云列传》中有明确记载:“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万贵妃能够对后宫诸事有“谘禀”的资格,是“特蒙高祖亲礼”的,而且也只是“谘禀”而已,还不是“统摄”,也就是说没有决断权。再看唐宪宗的郭贵妃,“群臣三请立郭贵妃为皇后,唐宪宗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郭氏虽然只封了个贵妃,但却是唐宪宗未登基前娶的结发妻子,只因唐宪宗怕自己的风流猎艳被限制,从而不肯将其立为皇后。若身为贵妃便能理所应当地掌管后宫,那唐宪宗也大可不必多此一举。

何况能够执掌后宫对于宫妃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在墓志铭这种没事也要夸两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东西上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一番的。若是韦贵妃真的曾经代掌后宫,她的墓志上不可能对此只字未提。而且仔细浏览《旧唐书》里韦贵妃之子李慎的列传,对此事也是根本不曾提及过。可见韦贵妃代掌后宫一事,实属小说家言。

至于韦贵妃在唐太宗后宫中的地位如何,这点从她的三个子女的待遇上便能略知一二。

定襄县主,是韦贵妃与前夫李珉的女儿,墓志上称其是因为“椒庭藉宠”得封定襄县主的。然而这个“县主”却是好巧不巧的封在贞观四年突厥归降的时候,正好来了一批王孙贵族需要安抚和亲,于是李氏便被嫁给了阿史那忠。结果阿史那忠的墓志中是明明白白地写道:“夫人,渤海李氏。隋户部尚书雄之孙,齐王友珉之女。”可见人家根本没把定襄所谓的“县主”封号放在眼里,更不承认定襄是李唐的宗室女。

而且算来定襄县主出嫁的时候至少十八岁了——其父李珉死于大业九年,定襄最迟大业九年出生。凭借其母韦贵妃的“椒庭藉宠”,居然还能拖成大龄剩女,嫁的还是堪称当时贵族婚配末等的胡人。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唐太宗对这个“继女”究竟是怎样一个“相当的疼爱”的法子。

临川公主,虽然其墓志铭上称,贞观初年的时候唐太宗避暑甘泉宫,临川曾上表请安,唐太宗看了后颇为赞赏并为其取字“孟姜”,还“寻封临川郡公主”,然而临川真正受封公主却是在贞观十五年。“寻”是不久的意思,不过从贞观初年到贞观十五年,这“不久”的时间也太长了点吧。如果唐太宗对这个女儿真那么看重与关心的话,又怎么会事隔十五年才想到要给她一个封号呢?

说起来临川也真是唐太宗诸女中绝无仅有的一例了。不仅十八岁才受封,而且是众公主中唯一一个受封后立即出嫁的(和临川同年出生的清河,早在贞观二年便册封为公主了),更不用说唐太宗尚在人世的时候,临川便跟着驸马远离京城,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临川才有机会从外地赶回京师。

再看看她的驸马周道务,且不论几位嫡出公主的驸马,单看与临川同样庶出的公主们:襄城下嫁萧瑀之子萧锐,南平下嫁王珪之子王敬直,遂安下嫁窦逵,豫章下嫁唐俭之子唐义识,巴陵降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普安降史大奈之子史仁表,东阳降高士廉之子高履行,清河降程知节之子程怀亮,兰陵降窦怀悊,晋安降韦思安,安康降独孤谋,新兴降长孙曦,高阳降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同为庶出,这些公主嫁的不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子,便是太穆窦皇后、长孙皇后的族人,又或是京兆韦氏、独孤信的后人,唯独临川所嫁的周道务,论家世,堪称是众驸马中垫底的。

周道务的父亲周孝范在《旧唐书》中甚至未被提及一言,关于他的事迹只能在墓志上找。当然有人说了,人家周孝范可谓是唐太宗“心腹中的心腹”,深受信任,不然怎么可能镇守玄武门,宿卫皇宫一直到死呢?如此说来的话,临川身为贵妃之女却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子都没能摊上,真不知是唐太宗对周孝范的隆宠太盛了,还是这个所谓的贵妃之女其实并不值钱。

不过又有人说了,临川可是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实封350户,和人家太平公主的待遇一样。拜托,人家太平公主可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出嫁时就有了实封350户,临川这种出嫁了两年才有的能比吗?更何况从史书来看,贞观末年的时候诸位公主都是实封350户,临川会有350户根本不足为奇。

《资治通鉴》:“旧制,食邑,诸王不过千户,公主不过三百五十户;太平食邑独累加至三千户。”
《新唐书》:“永淳之前,亲王食实户八百,增至千辄止;公主不过三百,而主(太平公主)独加户五十。及圣历时,进及三千户。”
《唐会要》:“旧制,亲王食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

《资治通鉴》记载,亲王的实封是1000户,公主是350户;《新唐书》记载,太平公主是第一个实封增加到350户的公主;《唐会要》则记载,亲王的实封可以由800户增加到1000户,公主也可以由300户增加到600户。根据贞观时候亲王的实封来看,亲王初封都是800户,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才将实封增加到了1000户。由此可以得知,公主开始时是300户,在贞观末也应当是增加了实封到350户。而且贞观末年的时候,唐太宗的诸位公主皆已出嫁,这样的加封自然不能与太平公主出嫁时便有实封350户相提并论了。

再说了,因为撰写墓志铭的人不同,行文风格自然也不尽相同,有的写名字有的不写,有的只管夸成天上有地下无有的跟流水账一样啥都记,有的只是提及了一下驸马是谁便全力描写公主了,有的却是大段大段地描写驸马的出身,以及公主跟着驸马在边疆过着守边生活最后客死异乡,还有的甚至只给了人家贵妃之女“食邑二千户”的封户数。所以但凡严谨一点的人,都是将墓志与史书结合起来一起看,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通观临川的墓志,特别是“驸马以克清边难,驿诏入京,公主随行,途中大渐,恩敕便令于幽州安置……薨于幽州公馆”这一段话,可以看出临川的一生虽然看似平稳,然而背后却是看不见的凄凉。

临川出嫁后就随丈夫到地方上任,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才有机会回京。临川甚至年近六十的时候,还伴着丈夫在距长安3589里的边关营州辛劳,且不能享有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等到临川好不容易等来丈夫奉诏返京随行的机会时,又病困在幽州半路,三年后最终客死在距京师东北2520里的异乡。

而唐高宗年间,临川曾花费心血奉献《孝德颂》,虽然得到了天帝天后嘉许,却未能让她从遥远的大唐边疆回到故土。

所以综合墓志上的记载以及史书上关于驸马周道务简略之至的事迹,临川最终给人留下的是这样一个印象:她是一位颇为善于逢迎的人物。虽然未享高龄,只活了五十九岁,却经历了太宗、高宗和武则天三个不同的统治时期。她对每一位君主,都能充分利用自己能文工书的特点,抓住有利的时机撰表上颂,歌功颂德.以博其欢心。她一生的行事,虽不能详知,但也可以由此想见其大略。

而临川这种性格和为人处世态度的形成,和其母不得宠于唐太宗息息相关,一位备受冷遇的公主,自然不得不善于经营逢迎之道。

纪王李慎,可以说是唐太宗诸子中比较有才干的一个,而且与某些空有溢美之词的皇子不同,李慎的才干可是有实打实的史料做证明的。“纪王慎……十七年,迁襄州刺史,以善政闻,玺书劳勉,百姓为之立碑。”(《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然而李慎虽然有才华,却并不得唐太宗的偏爱。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慎贞观十一年去封地的时候尚不足十岁,是唐太宗诸子中出阁年纪最小的一个。

所以韦氏虽然身为贵妃,但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能算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从她三个子女所受到的待遇中便可见一斑了。

D. 哪一个人比君王大五岁,却成为金婚皇妃,白居易亲自为她写墓志铭

说到唐朝,我们会想起很多很有名的统治者,比如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还有李渊等人。有些皇上却不出名,他的嫔妃们就更加没有名气啦。不过有几个人在历史上还是有几笔提及的。比如他的皇后王氏,他可是唐朝。最后一个没有死就被立为皇后的人了。虽然她就只仅仅当了一天。还有一个人呢,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韦贤妃。

可是那时候皇上比她还要小几岁,已经有了一个妻子,所以她的身份就是小妾。就是因为她的祖父犯了事,所以她不能作为妻。更让她悲伤的是她一直没有为丈夫生下孩子。而作为妻子的王室一直备受宠爱,还生下了长子。被封为太子。韦氏能够一直被留下来都是因为她为人很善良很隐忍。在皇后死后就由她管理了后宫。本来在丈夫死了之后,有儿子的可以陪儿子生活,没有的就要出家。她没有儿子,本来应该出家,但是她却想要为丈夫守陵。所以后来的皇上答应了她。还让白居易为她写墓志铭。

E. 唐太宗的韦贵妃何许人

韦妃,在史书上(正史野史)除了记载她是皇十子纪王李慎(贞观2年出生)和皇12女临川公主(武德7年出生)母亲外,别无任何事迹。公元1990年,在陕西昭陵的陪葬墓群东侧挖掘了她的陵墓。根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韦妃讳珪,字泽。武德以良家入选秦王府,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册拜纪国太妃。麟德二年九月廿八日,薨于河南敦行里第,春秋六十九。因为她是先帝贵妃,又是纪国太妃的缘故,唐高宗李治按传统制度,把她安葬在距昭陵主峰最近的地方。
另根据她大女婿墓志的记载,韦妃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子李珉。公元613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李子雄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官家属,被充入宫中为宫婢。所以其墓志上‘武德以良家入选秦王府’是为尊者讳,韦氏是以宫人或者是女官身份入侍秦王李世民,从贵妃第一女出生在武德7年可以得出贵妃入侍时间最早也是武德六年,所以网络上流传的‘洛阳城下风流王子对美丽寡妇一见钟情’的故事,纯属某些不学无术者在YY。而从韦氏第一子(武德七年)和第二子(贞观二年)相隔时间来说,韦氏在入侍以后并没有得到李世民什么特殊宠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侍妾而已。有人要问,既然韦氏只是一个普通的姬妾,为什么可以在贞观元年被册封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妃呢?这里要说明一点,四夫人九嫔是制度,皇帝无论是只爱皇后不爱后宫,还是只爱后宫不爱皇后,都要给自己的姬妾相应名分,所以封号高不能天然代表得宠(大家都知道唐高宗永徽之治初最宠爱是萧淑妃,而他的贵妃同样默默无闻)。贞观时,长孙后专宠后宫,太宗对众姬妾都无特别感情和宠爱,在这样的现实下,四夫人九嫔的排位权就完全归于皇后了。墓志上多次强调贵妃性格作风异常恭谦,对于一个皇后来说,性格作风异常恭谦恭敬的后妃自然容易得到的青睐,并且韦氏有子嗣,年纪在众妾中也属年长,虽然是宫人出身,但其家族也是名门,所以选择她为贵妃也就顺理成章了。
贞观时,长孙后专宠后宫,六宫粉黛虽因皇后仁慈并没有受到什么大迫害,但就精神生活而言,也不过是锦衣玉食的独守空房,心中凄凉苦闷可想而之。韦氏虽为贵妃,也不过按照俸禄多一些,宴会上排位靠前一些,其他就无什么区别了。这从贞观2年后,贵妃长达22年没有子嗣、贵妃之女临川公主直到贞观15年(18岁)才册封以及贞观10年长孙皇后病逝后,太宗却没有按照惯例委任贵妃代管六宫可以看出韦氏在太宗心中是毫无地位和分量可言的。(网络上长期流传贵妃在长孙后去世后,代掌后宫。但无论是贵妃的墓志还是史书都没有这种记载,所以网上这种说法纯属想当然,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贞观23年太宗病逝,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韦氏按律册拜纪国太妃。麟德二年九月廿八日,薨于河南敦行里第,春秋六十九。由于她的女儿临川公主得到高宗李治夫妇的宠爱,也因为她毕竟是先帝后宫中名位最高者,所以高宗把她安葬在距昭陵主峰最近的地方,陵墓也修得很气派。
综观贵妃的一生,她不过是一个空顶着高名位,却一直过着有名无实无宠无爱生活的可怜女子,虽然她是贵妃,她是太妃,她的陵墓很气派,但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些根本无关紧要。

F. 《韦贵妃传奇》的韦贵妃跟《武媚娘传奇》韦贵妃是一个人吗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历史上唐太宗的确有个韦贵妃;
贞观元年,册立为贵妃,位列四夫人之首。生皇十子纪王李慎、皇十二女临川公主李孟姜。永徽元年,封纪国太妃,随纪王李慎出藩。麟德二年去世,陪葬昭陵;
韦贵妃:韦珪,字泽,出身京兆韦氏,隋唐之际着名士族家族之一,亦是陈寅恪先生所云之“李武韦杨”联姻政治集团的四姓之一。襁褓之中丧父;
在嫁给李世民之前嫁给隋朝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并生下一女,即定襄县主。因为李雄造反失败,韦贵妃应该是回归自己的娘家了;
李世民当初娶韦贵妃的初衷应该是为拉拢名门望族,在此同时他还娶了韦贵妃的堂妹,王世充的儿媳妇韦尼子。当时的李世民在关中站稳脚跟之后准备攻打洛阳,洛阳城破后,李世民在城中广结名门望族,安插自己亲信,经营洛阳;
墓志记载韦贵妃姿容端丽,仪态万方,进退有度,德容俱佳;尤其写的一手好文章,可谓才貌俱全,并且深受太宗喜爱,但她却没有恃宠而骄,反而恭谦有加;
李世民死后,韦贵妃被唐高宗封为纪国太妃,随儿子纪王李慎迁居藩地。死后陪葬昭陵。

G. 韦贵妃何许人也,她何以有如此尊贵的身份呢

韦贵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妃,她嫁给唐太宗之时已是二婚的身份,可是却能依靠自己的出身和德行排在四妃之首,虽未被封为皇后,却实际上和皇后的地位相当。韦贵妃能有如此尊贵的身份,与她出身贵族以及本身的品行和优秀是分不开的,她不仅是出生于名士家族的名媛典范,还是才华和美貌并存的贤惠女性,拥有如此尊贵身份理所应当。

品德优秀、位比皇后

韦贵妃做了唐太宗的宠妃之后,依然对自己的父母亲非常孝顺,并不会因为自己得宠而飞扬跋扈,反而在后宫之中谦恭有加,受到了许多妃子和宫女的爱戴。贞观元年时,唐太宗正式册封四妃,韦珪被封为正一品的四妃之首、地位极为尊贵。而她去世之后,唐太宗也给了她最高规格的皇妃殡葬礼仪,下葬位置也最靠近皇陵中央。

H. 李世民的贵妃居然经历五位皇帝,还是1.9米的巨美人

我国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是一位久经沙场的马上皇帝。他一生四处征战,并在实践中了解了基层百姓的生活疾苦。所以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 历史 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但是,俗话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女人的影子。李世民能够顺利地治国平天下,当然也有其女人的功劳。其中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很多人都知道。

长孙皇后一生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失误,保护忠正得力大臣,抑制长孙家族的权势扩张。这对于李世民来说,足可谓是一位贤内助了。只可惜长孙皇后却英年早逝。在贞观10年,即公元636年在立政殿去世,享年36岁。死后葬于昭陵。但今天我要说是另一位葬于昭陵附近的女人。

她的墓地离昭陵最近、规模也最大。这座陵墓就是李世民的宠妃——韦贵妃的陵墓。公元1990年,韦贵妃的陵墓被发现。其墓碑尚在,但碑文已模糊了。据考古学家勘测,韦贵妃生前身高竟然有1.9米,而且其牙齿尚完好无缺。这不禁让人感到十分意外,因为 历史 上,大多数人只知道有个长孙皇后,很少有人知道韦贵妃,更别说还是一个1.90米的巨美人。

其实,在 历史 上,唐太宗李世民确实有位贵妃,姓韦名珪。其地位还相当显赫,位居4妃之首。在唐朝后宫建制中,除了皇后外,还设有四种妃子,即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等。而韦贵妃居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可见韦贵妃当年在李世民的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虽然没有将韦贵妃转为正宫皇后,但是却再也没有立其他人为皇后了。

而且统管后宫的权力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韦贵妃代管,所以她虽无皇后之名,却拥皇后之威。但是,说了这么多, 历史 上的韦贵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就将唐太宗李世民的韦贵妃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韦贵妃(公元597年 公元665年),名珪,是京兆杜陵县人。贞观元年四月拜册“四夫人”(正一品)之首。

她原本是洛阳豪族韦氏的长女。后嫁与隋朝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子李泯为妻。在李泯父子因参与隋末造反被杀后,脱身返回洛阳守寡。后来李世民在攻取洛阳后,为了结交洛阳豪族大户,稳定洛阳城内局势,便将韦氏长女韦珪纳为妃子。李世民登基后,册封韦珪为贵妃,并和她生了一儿一女。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其子唐高宗加封她为纪太妃,随其子纪王李滇外迁就番,乐享天伦,并时常被唐高宗邀请回朝参加一些大型国宴或皇室的家宴。可见,就算是唐高宗对这位父皇时期的贵妃也是相当尊重的。公元665年,纪太妃受唐高宗邀请去泰山参加大型封禅仪式,不幸在路途病故。享年69岁。

韦贵妃一生看似平平淡淡,但却历经五位皇帝: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遭遇过丧夫之痛,也享受了“贞观”盛世。可算得上一个有高深阅历的皇室妃子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韦贵妃是什么样的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