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什么的历史文化底蕴

什么的历史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22-09-08 09:42:41

1. 文化底蕴是指什么

文化底蕴是指千百年来,人们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和民间习俗,个人的情怀节操。

就好像现在的西安,总会让人憧憬和联想到大唐盛世,还有这古人给我们遗留的宝贵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钟鼓楼,还有渭北平原大汉十三王子的墓,咸阳上官婉儿墓,一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积攒沉淀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留下了神秘敬仰的文化等我们去探索发现。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文化底蕴,文化底蕴还是一种长久的过程,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

一、文化底蕴要有渊源的历史经过选择的东西,留下来修是最好的,就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经过自然的选择,留下来的都是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文化和一些思想也是如此,经历过长时间的选择,磨炼自然会变得很成熟,具有它自己独特的厚重气息。

像现在的一些草根文化,他出现在民间,但是他就是没有文化底蕴的,因为这种东西没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没有普遍使用的存在真理,就谈不上是一个底蕴的问题。一些文化经过历史的选择,才能称得上是具有文化底蕴。

二、文化底蕴也是每个人精神的极限位置有些东西经过长时间的沉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质是装不出来的,只有经过你长时间的不断修养磨练,你才能达到一种效果,文化底蕴就是说一个人的精神所拥有的最高的涵养,就像一个教师,只有拥有文化底蕴,他才能教好书,一个刚出来的教师是没有办法拥有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淀。

2. 怎么形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1.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马蹄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2.中国珠算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3.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4.追溯人类社会的历史,儿童游戏源远流长,儿童生活于游戏之中。

5.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

6.悠久的历史让我感受到古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 历史文化底蕴是什么意思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释义

该词语具有两个前提:

1、是人或者人群所具有的。

我们可以说某地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说某公司具有什么底蕴,但不能说某物具有文化底蕴,它只能是表现出制作人所在群体的文化底蕴。

如: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

2、这些文化特征都有渊源以及演化,独特的地域性文化。

(3)什么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展阅读

近义词

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得分开解释:“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

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只修不养,是只知道死读书的呆子。只养不修,则是热衷于主观臆想的狂人。

具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思辩。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这就是我对“文化修养”的理解与追求。

4.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有历史文化的,而且大部分的文化都是随着我们的发展慢慢的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内容,以下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1

1、成都历史文化简介:

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成都在中国西南所处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从西汉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割据政权。

其中最为着名的是1700年前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政权。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政权,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成都作为一座城市,其城址千古不徙,历劫不衰,在世界城市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古老的成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获得过不少美称。东汉(公元25-220年)时因织锦发达,曾设专门机构“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美誉。西汉末年(公元8年)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均是市场管理的意思)”,成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

五代后蜀皇帝(公元933-965年),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故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因综合经济水平列全国前茅,时人又有“扬一益二”的评价,与有水运商港之利的.扬州齐名。自2000多年前秦蜀太守李冰主持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地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

2、成都现状介绍:

今天的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西南的商贸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城市的生态和文态环境建设,经过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五路一桥”交通工程,春熙路、红星路、琴台路等旧城改造工程和正在进行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大慈寺、文殊院等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和建设,等等,

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加强了对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力度,城市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面貌,获得海内外称誉,成为最宜于人居的城市之一。

它集中反映了成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成果,展示了悠久璀璨的城市历史文化,也展现了成都城市发展的英姿新貌,是一本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精心力作。读者能读本书,可进一步了解成都的历史特征、认识成都的现实个性,更加热爱成都的一草一木、文物古迹和名城风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2

成都历史简介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入蜀,蜀国灭亡。为加强中央集权制,秦国在蜀地设置蜀郡,秦大将司马错重筑成都城,作为蜀郡首府。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发达,成为朝廷重要贡赋来源,朝廷遂设置锦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后世因此把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简称“锦城”,汉代的成都,经济已相当繁荣,

晋人左思在所着《蜀都赋》中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是西汉时期着名五都会之一。唐代,成都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与长安、扬州、敦煌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都会。就其商业的繁荣程度而言,它仅次于扬州,时有“扬一益二”(唐代的成都是益州的首府)之说。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

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元代设四川行中书省,成都一直是省会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

一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几个独立王朝的都城),从未变更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

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3

成都的历史由来?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着名史学家常璩在所着《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5. 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什么?

此题还真难说清。让我们一起通过时空扫锚,粗线条地解析一番吧。

首先,五千年灿烂历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

其中上古时代有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等考古化石为证。直立行走,钻木取火,氏族及部落、部落联盟的形成,虽有神话、传说等神秘部分尚待时间考证,但炎黄子孙之说,谁也不容否定。

历史建筑遗存,如万里长城,都江堰工程,郑国渠,大运河工程,故宫建筑,近代京张铁路,等,无一不表现了中国人的气魄、智慧、独立自主能力,举世无双,无与伦比。

再比如历史事件,如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足见中国的航海造船业也是史无前例,令哥伦布们目瞪口呆、自愧不如的!中国人对外交往中,以和为贵,乐交朋友,互利双赢外交政策,是有民族基因和历史传承的!

不到万不得以,中国人宁可息事宁人。但如若触动中国人核心利益,则另当别论!尤其是面对弱肉强食的霸权者、强盗们,中国人宁死不屈的抗争意志,和血战到底的民族气概,真正表明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民族性格!郑成功是这样,杨靖宇也是这样,十四年抗日,抗美援朝战争,更是这种民族精的集中展示!

窥一豹而知全斑!简略的扫描,你觉得是否非常震撼呢?

其实,近代以来,中国虽然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力下降,国运衰退,但民间要求改革的声音,要求铲除腐败的努力,要求赶走侵权者,与侵略者血战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正是这种奉行“中庸之道”,看似柔软的民族品质,才是保持中华民族在曲折中永不凋亡的民族基因啊!

6. 青岛的历史文化底蕴指的是什么

曾经辉煌:七八十年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康有为、沈从文、老舍、梁实秋等一大批影响中国文化走向的名人不约而同陆陆续续地迁居青岛,胡适、蔡元培、巴金等中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也多次游历青岛,这使得青岛一夜之间成为可以与北京上海媲美的中国文化界的核心城市,尽管当时距青岛建制还不到四十年,但是在那个动荡年代里局势相对稳定环境气候又特别引人的青岛就成为文化巨擘理想的避难安身之地,青岛迄今为止在中国文化史上挥洒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在那时写就的,中国文学界的不世英才老舍先生的《月牙儿》、《骆驼祥子》等名着正是诞生于年轻的青岛,沈从文的不朽佳作《边城》也是在青岛的红瓦绿树间酝酿构思的,还有大量影响后世的文学作品同样出自青岛。

虽然繁花似锦但毕竟昙花一现,青岛当时的文化繁荣虽然不能说是假象但终归是没有根基的,因为如此之多重量级的文化大师齐聚青岛实在是形势所迫,青岛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文化朝圣之路的终点,而仅仅是一个可以歇脚的驿站而已,所以当这批文化名家像流星一样划过之后,青岛的文化氛围也就随之消散殆尽。但不管怎样,在那段民族意识空前高涨的流金岁月里,青岛引领了中国文化的风潮,是实至名归的文化中心。

如今平庸:没有历史底蕴难成文化大气候

很难说清楚历史与文化到底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肥沃的历史土壤就别奢望文化能植根其中枝繁叶茂,青岛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自1898年青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至今不过百余年,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数得着青岛本地文化名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甚至忽略不计,这与青岛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有直接关系。青岛既不像北京那样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升华到了极致,青岛也不像上海那样完全倚仗西式文化架构在全球引起共鸣,青岛生长于孔孟文化盛行的齐鲁大地,又没能逃脱德国日本的殖民文化侵袭,这导致青岛始终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文化根基究竟要落在哪里,算不得“传统”,也算不得“海派”。

“论精神,潍坊淄博济南那才叫厚重,说这些青岛人不会懂得。我觉得是离孔孟太远了,没有那个文化。”网友“生活着感受着”显然认为青岛在传统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缺失,但网友“乐无界”立刻反驳道:“虽然说孔孟之道的精神博大精深,但它也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很多东西并不能溶入我们这个时代,所以我们不介意远离孔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还是做‘愚民’的好。”不管网友意见是怎样的针锋相对,青岛没有文化底蕴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具体现状:青岛文化氛围更贴近市井文化

“不是贬低青岛,说青岛是文化沙漠真是准确得很”,一有空闲就往书店和图书馆跑的大学生小孙说,“有很多书在青岛根本买不到也借不到,很多时候我不得不网购或者托人从外地买,青岛人难道都读电子书吗?我不这么认为,关键还是人们没有这样的文化需求。”

“其实青岛人也挺喜欢看书的,你去书城这样的地方看看,周末一般都是满满当当的,问题是人们读书的面太窄了;还有,青岛人对画展、话剧、讲座之类跟文化沾边的好像都没兴趣。”在青岛生活了一辈子的58中退休教师刘老师说。

就记者的调查而言,青岛的文化更加偏重贴近生活的市井文化,的确拔不到登大雅之堂的高度,但是它却可以真实生动地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像。“啤酒文化”“街头文化”等极具青岛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虽然毁誉参半,但是忽略了这些就隐藏在市民身边的生活细节,盲目地说青岛没有文化基础显然也是偏颇的,但毕竟这些仅仅是主流文化的枝蔓,培养营造能被广泛认同的文化气息对青岛来说还任重道远。

7. 形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的句子

形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的句子有:

1、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

2、文化,是祖先对我们的远年设计,而设计方案,则往往藏在书本之外,大山深处。而且,大多已经步履踉跄,依稀模糊。

3、万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经典不可再造。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8. 文化底蕴是指什么

文化底蕴是指千百年来,人们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和民间习俗,个人的情怀节操。

就好像现在的西安,总会让人憧憬和联想到大唐盛世,还有这古人给我们遗留的宝贵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钟鼓楼,还有渭北平原大汉十三王子的墓,咸阳上官婉儿墓,一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积攒沉淀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留下了神秘敬仰的文化等我们去探索发现。

相关介绍: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文化底蕴,文化底蕴还是一种长久的过程,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

一、文化底蕴要有渊源的历史经过选择的东西,留下来修是最好的,就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经过自然的选择,留下来的都是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文化和一些思想也是如此,经历过长时间的选择,磨炼自然会变得很成熟,具有它自己独特的厚重气息。

像现在的一些草根文化,他出现在民间,但是他就是没有文化底蕴的,因为这种东西没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没有普遍使用的存在真理,就谈不上是一个底蕴的问题。一些文化经过历史的选择,才能称得上是具有文化底蕴。

9. 形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的句子

形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的句子如下:

1、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2、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魅力是文学艺术的魅力。中国人只要读过书的,都多少知道一些古诗古词和一些文学名着。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实在是很妙曼优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怡悦的感受。

3、中华国粹是京剧,始于清朝干隆间,融汇徽汉昆秦调,流传世间两百年,分为生旦净末丑,脸谱划分善与恶,有板有眼有讲究,中华文化藏其间!

4、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

5、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物事迹永流传,乱世百姓不得安,当今社会享平安,百姓安康今日谈,龙的传人得真传。

6、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10.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化底蕴到底是什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滚滚流过,随之而来的是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岂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出其中的涵义。单从时间说起,五千年,无疑是漫长的。那么,在这悠悠五千年里,我们的祖先究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举世惊叹的文化?若你想进一步了解五千年文化有何玄妙之处,就请静下心来,字字品读下面的文字。
要从那么深厚的五千年文化中挑选出三三两两来详细介绍,实属不易。我只能依照个人喜好,优先考虑最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茶文化。悠悠的历史,留下了令世人获益良多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茶圣陆羽所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中国茶之历史远溯于四千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茶文化的精髓在于一个“品”字,品茶可谓是一种精神享受,更可谓是一种人格的自我完善。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只言片语说不完它的独特,唯有自己在闲时煮一壶清茶,细细品味其中的无限滋味。
当然,除了让人心旷神怡的茶文化之外,五千年历史更是缔造了厚重的思想文化。说到传统思想文化不得不提到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既包括为世人熟知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鲜为人知的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也都涵盖其中。在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思想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先秦时期已经有百家争鸣,此后更有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无论形式如何,其深层次的思想文化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思想文化的兴盛,不是单靠一己之力就能决定的,那至少需要一代甚至是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应发扬传承这丰富的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诸子百家伴着思想文化一起闪耀到世界尽头。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遗留的不仅仅是五千年的历史,更是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文化确实博大精深,茶文化和思想文化仅仅是浩瀚五千年文化海洋中的沧海一粟,让我们在5月21日世界文化发展日来临之际,去细细感受伟我国的悠悠五千年文化,慢慢领会其中的深意,让中国文化散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阅读全文

与什么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