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有的人对秦朝、明朝历史感兴趣
因为个人感觉是因为秦朝有秦始皇,秦始皇虽然不是中国历史的开创者,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一个进程,兵马俑统一文字统1度量衡,这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进程,也许没有秦始皇去统一这个可能过了数百年之后,国家才会统一
明朝的话,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明朝那些事里面风趣幽默的笔调去叙述了明朝的那些历史,引起了人们对明朝的兴趣
② 明朝如何成为历史长河里最津津乐道的朝代
因为明朝是最封闭、腐朽、黑暗的朝代,不仅影响了此后的清朝,连现在很多中国不良的习气都源自明朝,所以明朝可以说是统一王朝中最差劲的朝代,自然让人“津津乐道”。
③ 明朝十六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历史虽然荒诞,但挺有趣
01
我们都知道,明朝有十六位皇帝。
可是,我们也知道,北京的明代皇陵有十三座,名叫“明十三陵”。
问题来了:
大明帝国,明明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却只有十三处皇陵呢?
答案是这样:
虽然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是,由于有三位皇帝并没有葬在十三陵,16-3=13,所以,北京的明代皇陵,只有十三处。
所以叫十三陵。
那么。
是哪三位皇帝没有葬在十三陵呢?
他们为什么没有葬在十三陵呢?
他们又是葬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简单直接地说明一下:
1、明太祖朱元璋、 陵墓所在: 南京孝陵, 为何没有葬在十三陵: 因为太祖一直在南京上班
2、明惠宗朱允炆、 陵墓所在: 下落不明, 为何没有葬在十三陵: 失踪了,下落不明
3、明代宗朱祁钰、 陵墓所在: 北京海淀景泰陵, 为何没有葬在十三陵: 明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
我们来逐个解释一下:
太祖朱元璋就不必解释了。
朱元璋他老人家,生前一直都在南京上班,所以死后葬在南京,实属正常。
有趣的是第二个:明惠宗朱允炆。
作为一个皇帝,朱允炆怎么会“下落不明”呢?
事情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朱允炆当年21岁登基,年轻气盛,治国很激进,他废除了亲戚们的王号和封地,得罪了亲戚们,结果,被叔叔朱棣出兵打倒了。
叔叔朱棣攻陷南京的皇城之后,拼命搜捕侄子朱允炆,可是活生生,就是找不到朱允炆。
而且,后来也一直就是没有找到。
朱允炆失踪了。
其实,朱允炆当然要跑路。
换了是我,我也跑。
那是战争,不是开玩笑的,被朱棣逮住,是要杀头的。
朱允炆跑哪去了呢?
没有人知道。
这是中国 历史 上最大的谜之一。
最合理的推理是:
朱允炆应该是躲到一个所有人都找不到他的地方,隐姓埋名,过完了他的下半生。
这个地方,有可能是大明帝国境内的某个边远山村,毕竟当年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朱允炆一边讨饭,一边走,走多远都可以。
甚至说,也不一定是在中国,也许是跑到了越南,也许是西域,也许是东北,甚至是跟着渔船、商船,去了日本、菲律宾,都有可能。
而且,朱允炆为了活命,肯定至死都不会对任何说明他的真实身份。
这是较为合理的解释。
说到这里,我们插个题外话:
我们要从朱允炆的身上吸取 历史 教训,治理公司也好,管理单位也好,平时对人、对事也好,我们对人要和善,触碰别人的利益的事情,千万要谨慎,动作不要太激进,步子不要迈得太大,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再说说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为何没有葬在十三陵呢?
也同样有趣。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明代宗的上一任皇帝,是明英宗,明英宗是个很生猛的皇帝,他喜欢亲自带兵上前线打仗,结果在土木堡战斗中,明英宗被蒙古人抓走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
明英宗被蒙古人抓走之后,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代为执政,故称“明代宗”。
然而后来,万万没想到,蒙古人又把明英宗给放回来了。
放回来之后,明代宗生怕明英宗抢了他的皇位,于是把明英宗关了起来。
你看,这做兄弟的,在重大利益面前,会变得如此无情。
再后来,明英宗和臣子发动复辟,又反过来,把明代宗给关了起来。
然后,明代宗就死在软禁场所了。
于是,明英宗恢复皇位,继续执政。
明英宗终其一生,都恨明代宗,也不承认他是皇帝。
所以呢,明代宗死后,明英宗不允许他葬在十三陵,而是把他葬在北京海淀区的景泰陵,一个普通的王陵。
大家看明白了吗。
02
喜欢读 历史 、喜欢看 历史 类电影的朋友们,都很熟悉“一块大洋”这个词。
试问:
清末民初那会儿,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把当时的银币,称为“大洋”呢?
事情是这样的:
明清两代以前,中国是没有银币的,当时我们中国人要么用铜钱,要么用银锭、碎银,偶尔用银号的银票,总之,没有银币。
你没有看错,中国原本是没有银币的。
后来到了明清两代,西班牙人铸造了银币,也叫银圆,在对华贸易中,西班牙客人拿出西班牙银币,给中国人支付货款。
中国人收了。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
西班牙银币,是西班牙人用的货币,我们中国人怎么能收它呢?
收了又有什么用呢?
最早期的“大洋”,就是早年的西班牙银币,叫“本洋”,当时中国老百姓文化水平低,他们以为银币上这个头像是“佛”,所以,这种西班牙银币,也叫“佛洋”
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西班牙银币,是用真正的银做的。
而且,成色还挺高,最高的可以去到93%左右的纯度。
它是银子。
西班牙银币,它长什么形状,不重要,它是哪国的货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它是银。
只要它是银,我就可以收。
因为银是硬通货。
手上拿着银子,我根本不怕的,就算没人要,我把它熔了,很容易就打成银锭。
所以,既然西班牙银币是真正的银子做的,我们的祖先,也就敢收。
于是呢,大量的外国银币,涌入中国。
最初最流行的,是西班牙的银币(本洋、佛洋),后来呢,又有墨西哥的银币(鹰洋)涌入。
这些外国银币,由于是洋人的钱,所以我们当时的中国人把它们叫做银洋、洋银、洋钱、光洋、大洋钱。
其中,“大洋钱”喊得最多,而且喊着喊着,把“钱”字省略了,喊成“大洋”了。
换句话说,“大洋”,就是“大洋钱”的简称。
“大洋”这个名词,就是这样来的。
而且,当年的中国人逐渐发现,这些“大洋”,其实比我国自己的碎银、银锭更好用,为什么呢?
因为碎银每次要秤重,很麻烦,银锭剪碎之后,要回炉锻造,也麻烦。
但是“大洋”就没有这些麻烦,它是一个一个圆圆的东西,有各种面值,很方便找赎。
所以到了后来,大家都爱用大洋了,而碎银、银锭什么的,大家渐渐地,也就不爱用了。
那么,旧中国的一块大洋,值多少钱呢?
答案是:
清政府倒台、民国初立的时候,一块大洋,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人民币800块的购买力。
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缘故,8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一直下跌。
从800多元人民币,跌到400块。
而且还继续下跌。
到了解放前,一块大洋,大概也就只有我们今天人民币200块左右的购买力了。
说到这里,也就顺便回答了许多 历史 爱好者的问题:
为什么在清末民初,外国人的钱币,可以在中国流通?
答案就是:
因为它们都是银,而至于它是哪国的货币,谁在乎?
没有人在乎。
03
提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在朝鲜战争当中,美军里面有没有华裔?
答案是: 竟然有
而且还不少。
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就是:吕超然。
而且说起来让人更伤心的是:
这个华裔吕超然,不但是美军,而且还是美军的军官。
而且,吕超然还因为对我志愿军作战英勇,被授予勋章。
吕超然,祖籍广东,他爸爸是在1920年代从广东省移民去的美国,吕超然于1926年在美国旧金山出生。
朝鲜战争爆发,吕超然加入了美海军陆战队7团1营B连,担任少尉,并且,参与了第一线的实际作战。
例如仁川登陆战等战役,吕超然就参加了,而且还身先士卒。
不但如此,吕超然还在前线,利用自己会说汉语的特长,迷惑我志愿军。
他经常做这种事情。
举个例子:
1950年11月2日深夜,吕超然所属的营,遭到我志愿军的夜袭。
吕超然和他的战友,马上组织反击,其中,吕超然借着黑夜的掩护,走在部队的最前面,不断用汉语向我志愿军喊话,说: “不要开火,我是中国人!”
我志愿军官兵打着打着,突然听到前面美军的阵营里,有人喊自己是中国人,于是,我军将士困惑了一下,迟疑了一下,并因此,分散了注意力,暂停了射击。
为什么呢?因为,怕误杀自己人啊。
就这么迟疑一下,美军动作快,我军的位置,因此暴露了。
吕超然和他的美军战友,果断组织反攻,暂时击退了我军。
吕超然在这次战斗中负伤。
由于在这场战役中的突出表现,吕超然获颁美国海军“十字勋章”。
然而,吕超然伤势尚未完全痊愈,他就带伤,重回战场。
1950年12月8日,吕超然在和我志愿军作战过程中,被我军机关枪射中,身负重伤。
送到日本治疗。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在朝鲜战争时期,日本就是美国的大后方。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当年不杀日本天皇裕仁了吧。
人家美国佬,算盘打得精呢:需要日本作为后方,裕仁恰好可以扮演帮助美国人稳住大后方的角色。
吕超然在日本治愈枪伤之后,回到美国休养。
从此,吕超然退出了朝鲜战场。
再后来,吕超然在纽约,做保险业务。
这个华裔吕超然的故事,读起来,实在是令我们感到唏嘘。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朝鲜的战场上,还有许多许多个吕超然。
吕超然当年的自我身份认同是什么呢?
他认为,自己虽然是华裔,但他是在美国出生并长大,他觉得自己是美国人。
所以,他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同为炎黄子孙。实在令人不知道怎么评价才好。
亲爱的读者,倘若换了你是他,在当时,你会怎样抉择呢。
还有一个问题:
我们身边那些出国之后拿了美国护照的,到底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这也许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④ 明朝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明朝历史上的有趣的故事,应该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是明武宗朱厚照,就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他应该算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不适合在他这个位置,另外的话,明朝的人里面也多数都是比较奇怪的人,比如说是后面的明世宗。
⑤ 明朝并不是历史上最强的王朝,为什么却能圈粉无数
明朝的统治者是汉人,不论从他的领域范围,还是他的国家寿命,以及治国的业绩来看,和秦汉之间没有太多的差距。从实力上来说,明朝也是一个扬眉吐气的国家,明朝夺得天下,没有向其他开拓者一样欺负那些孤儿寡母,反而给与他们幸福的生活。
每个朝代都有它独有的特点,每个朝代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所留下的历史话题以及财富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对于每个朝代的厚爱也不能因为他的一些历史问题而去。厚此薄彼,应该正确的对待历史,缅怀历史,借鉴历史,才能够让我们中华民族发扬光大。
⑥ 在明朝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你如何评价
明朝是一个很精彩的朝代,从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开篇到明思宗崇祯皇帝的遗憾亡国,明朝的每个时期都流传下一些很有趣的历史故事。在明朝三百来年(含南明)的国祚期间,奇人异事不计其数,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它不属于喜剧类趣事,而是一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另类事——明朝的一位皇帝竟然差点被一群宫女谋杀了,这起被称为“壬寅宫变”的历史事件绝对算得上是明朝历史上的趣事之一。
评价:“壬寅宫变”算是历史上一次宫女起义事件,是一次宫女反抗皇帝横行的事件。嘉靖皇帝因为这个事件深受打击,从此开启了深居幽苑,潜心修道的怠政模式,皇帝的怠政对于已经动乱的明朝来说犹如雪上加霜。
⑦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个朝代,为何现代人都喜欢明朝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当中,一共出现过很多朝代,也诞生过很多为皇帝,但是最受世人所推崇的,也最让人钦佩的就是明朝,因为明代给人一种非常刚硬的刚硬的感觉。特别是明代的朱棣曾经还留下了二十二个字的祖训,更是让不少人认为明朝是一个非常有血性的朝代。其实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从明朝的刚硬也可以分析出很多问题,那就是太刚硬容易被折断。
综合上面的三个原因来看,明朝主张的政策的确让人觉得十分提气,但依然有一些不好的因素。如果崇祯皇帝当年肯变通一下的话,想必我中华文明肯定又会是另一种风采。举个简单的例子,明朝即将灭亡之前,荷兰人十分的嚣张,最后还不是打的荷兰纷纷求饶,这难道不是明朝强硬的象征吗?所以说清朝之所以能安稳度过前两百年,和明朝对世界的影响是牢不可分的。
⑧ 为什么现代人对明朝历史那么感兴趣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来自大明皇族的祖训,而由于由于满清的缘故,以及一直持续到满清结束而在干隆年间最盛的**,因此大批受用于满清朝廷的文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然而考据实事,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这就是明朝最独特的地方,或许曾有过昏庸无能的皇帝,听信谗言,任用奸臣,但他们都坚持了祖训!!!
1.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如果去看明朝战史,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多么危机,都决不用女人换取和平,决不割地赔款。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哪怕如瓦刺大军围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那样的情况,都决不认输。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没错你多半知道朱元璋当初起兵的时候有多么勇武,多半也听过后来成了永乐大帝的燕王朱棣是多么英明,你也多半听过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多么的“荒唐”……可是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你看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你看如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你看如隆武战死沙场,你看如绍武被俘,绝食自杀……
正气明朝。明朝军队的单个战绩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确实古代世界上,所有历史超过了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与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也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暂时的。明军是世界上在国家亡国后,抵抗时间最久的——他们坚持抗击清朝达38年之久。
明军能够保持这样持久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因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个民风柔弱的朝代。无论是明朝的帝王还是百姓,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无论是历史上着名的“嘉定三屠”还是“扬州十日”,当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言语,当看到“自闰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史称‘嘉定三屠’”这样的记载,即使你对那一段历史从未过问,你也不可能不为之动容。
中国历史5000年各个王朝的军事实力保持的时间不等,纵观所有被忽略或误读的历史,惟有被轻视的大明军队,战斗力保持了最久的近300年。大明一朝276年,确实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大明“流行”骂皇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要搞出游,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先后杖毙了十几位大臣,但是大臣依然犯颜阻拦,最后正德帝只能妥协。在明代,内阁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们视媚上为仇寇,无论什么人,有明一代,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在明代,我们记得《天工开物》,记得那约三百米长的郑和宝船,记得有密集劳动型的作坊出现,记得后膛炮已经规模应用,记得腐朽的理学开始受到重视客观实际的心学的冲击,“格物致理”第一次在理论与实际中出现并逐渐壮大……至崇祯年间,每年新出版刊行的各类书籍以百万计,而到了清朝,即使是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每年4万余册。
2.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后来则迁都北京,迁都的目的,则是为了“天子守国门”。
而从明英宗开始再到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则是国难临头也没有舍弃皇都自己逃跑,这正是“君王死社稷”。
⑨ 朱元璋缔造的大明王朝,为何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王朝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建立了一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说他建立的王朝确实在历史上很奇特,因为建立了很多丰功伟绩。
最后我们要说说就是明朝历史上最着名的一场战役那就是土木堡之变,历史上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可以说皇帝的颜面扫地,而他的继任者朱祁钰却无奈当上了这个皇帝。但是朱祁镇虽然被俘虏了却还没有死,反倒历练成了一名真正的皇帝,并且最终还平安的回到了明朝,将朱祁钰活活的给弄死,最后又成为了皇帝,这样的一个结局是不是很奇特。最终谁也想不到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还杀死了功臣于谦,所以说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王朝也不足为过。
⑩ 明朝并不是古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为什么却能圈粉无数呢
如果给中国历史朝代的热度做一个排行榜,明朝即使当不了榜首,也至少是前三甲。喜爱明朝的网民众多,明朝的相关话题一直被反复讨论。原因何在呢?
得国正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论疆域、寿命、治国成绩,都与秦汉隋唐差不多,从硬实力上说,明朝可以算作是一个扬眉吐气的朝代。明朝夺取天下,不同于那些欺负孤儿寡母的朝代——比如隋朝和宋朝,是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对好面儿的国人来说,谁都乐意谈论厉害的祖先。
开国皇帝的话题性
一个朝代的热度,与开国皇帝的名气息息相关。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中经历最为传奇的,因此也话题性最强。西汉高祖刘邦好歹还是个亭长出身,但朱元璋完全是赤贫、破产、流浪的农民,从最底层起家,完全靠个人奋斗挣得皇位,这份履历足够励志。
除此之外,四大名着明朝出品了三部,如果加上另外一本奇书《金瓶梅》仍可以叫“四大”,这可是无数中国人从小看到大的精神食粮,如果不是明朝,我们的精神世界必然会少一份绚烂的色彩。
当然,每一个朝代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留下的历史财富也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喜欢某一个王朝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厚此而薄彼,甚至因为个人好恶褒此而骂彼,这就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了。
毕竟历史的价值在于缅怀、借鉴和传承,而非吹水、吐槽、对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个正确和客观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