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理解存货核算基础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原则.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
(1)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的记账基本原材料,就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记账,相当是什么时候进行记账;
(2)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存货的成本是根据购入时的实际金额来记账的,历史成本属于计量方法,相对于历史成本的还有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里强调使用是取得时的成本进行计价,比如说把东西买了,怎么确认成本呢,是按照买价确认的,不是按照其他4种方法计算的。
㈡ 存货的核算方法
存货领用、发出的计量
企业对于各项存货的日常收、发,必须根据有关收、发凭证,在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内,逐项逐笔进行登记。企业进行存货的日常核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一种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
(一)实际成本法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的,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主要指未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日常核算业务的企业,下同)。由于各种存货是分次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的,所以同一项目的存货,其单价或单位成本往往不同。要核算领用、发出存货的价值,就要选择一定的计量方法,只有正确地计算领用、发出存货的价值,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进而正确地确定企业的净利润。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这五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存货的日常核算,对批发商品来说,一般应采用进价计算。各批进价不同时,售出或发出的商品进价,也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方法中选用一种进行核算。
(二)计划成本法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企业,其基本方法简介如下:
1.企业应先制定各种原材料的计划成本目录。规定原材料的分类、各种原材料的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2.平时收到原材料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出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内,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分类登记。
3.平时领用、发出的原材料,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当月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当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如果上月的成本差异率与当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上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动。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当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当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对存货日常核算采用何种方法,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要遵守前后一致的原则。在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对于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在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对于成本差异手分摊方法,一经确定之后一般不应变更。
期末存货的计价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长期以来,存货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所谓历史成本是指存货按取得的实际成本登记入账。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我国是计划经济,商品的价格是稳定的,一般不会出现跌价现象;二是历史成本计价提供的数据是客观的,可查实的,且易于确定。但市场经济,存货的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再是一成不变。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许多存货面临跌价。如果仍以历史成本计价,显然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不符合会计谨慎原则。因为谨慎原则要求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不但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有效督促企业关注市场、以销定产、产销对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等原因,企业存货的价值如果仍然按成本计价可能不能反映其实所拥有的价值。会计期末,为了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要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企业期末存货的价值通常是以历史成本来确定。但是,由于存货市价的下跌、存货陈旧、过时、毁损等原因,导致存货的价值减少,采用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因此,基于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由此所形成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价值时,如果仍然以其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谓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这里所讲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预计费用后的价值,并不是指存货的现行售价。预计可变现净值应以当期取得的最可靠的证据为基础预计,如果在期末时预计与价格与成本有关的期后事件可能会发生,则在预计时必须考虑与期后事件相关的价格与成本的波动。在预计可变现净值时,还应考虑持有存货的其他因素,例如,有合同约定的存货,通常按合同作为计算基础,如果公司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存货超出部分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一般地,对于外观完好无损、保持原有的使用价值并处于适销对路状态的存货,可按存货市场销售人生为确定;对于外观完好无损、保持原有的使用价值,但样式过时或质量降低的存货,在前一种情况确定的单位可变现的基础上,再适当给予折扣来确定;对于外观完好无损、且需改变原有使用价值但仍可以用于出售或生产的存货,应按其存货新的用途或使用价值来确定。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至完工尚须投入的制造成本-销售所必需的预计费用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所库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价,是指期末存货的计价而言,存货取得时仍应按取得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期末存货计价时,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有三种方法,即可按单个存货、分类存货或全部存货作为比较的基础。单项比较法,是指库存中对每一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存货都取较低数字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分类比较法,是指按存货类别的成本与相同类别的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类存货取其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总额比较法,是指按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全部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比较低数作为期末全部存货的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每项存货都取较低数字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
(二)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时的会计处理
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时,如果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则不计提跌价准备,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将成本降低至可变现净值,同时对于可变现净值部分低于成本的损失,在实务操作中有三种方法:一、二两种处理方法都是直接冲减存货,同时将跌价损失记入销售成本或存货跌价损失科目;第三种方法则不直接冲减存货,而类似于提取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贷记一个备抵账户,即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第三种方法。期末,通过比较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进行比较,如果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如果已提数大于应提数,则应予冲销部分多提数。提取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冲回时作相反的分录。
五、存货的盘点和盘盈、盘亏及毁损的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应当定期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存货的盘点,工作量相当大,企业要做好年度的全面盘点工作,必须组织力量,并做好充分准备。平时能轮流盘点的,要在平时及时清点。年终盘点时要将已收已发的数量全部登记入账。要事先准备盘点清册,抄列各项存货的编号、名称、规格和存放的地点,盘点时,要在清册上逐一记入账内结存数量、实有数量及其差额。发现损坏、变质、陈旧、失效的存货,要单独注明,写明盘点日期,并由盘点人签章。从实际盘点日期到12月31日止这段时间内的收发数量和金额要单独计算,并将实地盘点的各类存货金额调整为年终应存的存货金额。企业存货发生盘盈、盘亏及毁损,一般应按下列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六、与行业会计制度比较
1.接受捐赠的存货,其实际成本的确定有所不同。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接受捐赠的存货,应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会计制度则区别不同的情况,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实际成本:同类或类似存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同类或类似存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的存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实际成本。
2.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以及以非货币交易换入存货的内容。
3.盘盈的存货,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按照估计价值作为其实际成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其实际成本。
4.盘盈、盘亏和毁损的存货,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过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才能处理,如果未经批准,就只能挂在账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5.存货的期末计价,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按历史成本计价;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行业制度规定,按历史成本反映;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6.从可操作性看,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更加详细、具体。 7.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
㈢ 什么是历史成本,简述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原则。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存货按历史成本计价体现什么要求扩展阅读:
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有其合理性:
(1)历史成本是场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美德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生原则;
(2)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法;
(3)历史成本数据易于取得,简便易行,并与实现原则相联系;
(4)历史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鉴于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所需要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在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上的账面价值都使用历史成本观进行计算,这是由市场价格评判不一所导致的。
㈣ 存货以何种方式计价该计价方式有何优点
答:《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条规定,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企业按存货的取得渠道不同分为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以应收债权换入的存货、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和盘盈的存货。
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这表明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应采用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在理论上,存货既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也可以采用售价或可变现净值入账,但通行的入账基础主要是历史成本。采用历史成本作为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有如下优点:
(1)用历史成本计量存货可以反映企业取得存货时实际耗费的成本,企业活动本身并不增加存货的价值;
(2)历史成本是基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而获得的,具有客观可靠性,可以进行验证;
(3)在难以确定存货的销售价格时,历史成本可以代替变现净值;
(4)按历史成本计量存货的同时,对取得存货而支付的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也采用了同样计量属性,便于维护核算的复式平衡。
㈤ 历史成本原则是什么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标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对价,而且即使物价变动,一般也不进行调整。
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应以其购进或建造时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实际成本人账,并以此作为分摊和转作费用成本的依据。当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按实际成本计价,能防止随意性,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便于了解和比较。
实际成本原则主要用以确定财产物资的入账金额。
(5)存货按历史成本计价体现什么要求扩展阅读
会计上,企业资产价值通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以公允价值为辅,这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
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可能因为自然环境、技术革新、市场环境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比如企业持有的股票因股价上涨导致账面值比取得成本高、亦或者持有的存货因技术革新而无人问津,从而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这些都可能导致资产的历史成本和账面价值出现差异。
实施条例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资产计税基础的概念:历史成本为本。一般情况下不得调整计税基础,减少资产价值变动对所得税的影响,以不变应万变。考虑到实务中的需要,计税基础并非一成不变,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可以调整计税基础。
㈥ 关于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因为你看的入门的书所以搞不懂啊,再看高级一点的<中级财务会计>(或高级).其实不难的.
上面三个问题用的计价原则是不同的.
(1)用历史成本计价,但前年买的电脑,每年要提会计折旧,如:假设电脑使用寿命5年,没残值,那它就前二年底已提了4000的折旧(假设电脑是前年初买),现值为6000.
(2)存货如果只是用来出售的,现价8000元,那就涉及谨慎性原则,要提减值准备2000.
如果不是出售用的,是用于生产的,那还要看生产的产品能否把这钱挣回来,如果可能的,就不用提减值.
(3)投资要看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如果是短期,可以用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
如果是长期投资,呵,那就更复杂了,
悬尝分要加点,并确定给采纳我的答案,才回答了.
㈦ 以下选项中,体现会计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是
B是体现了谨慎性信息要求.
A、存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可靠性
C、当期销售收入与费用配比——老准则中称之为 配比性,2006新准则中一般认为是 体现 可靠性
D、无形资产摊销——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