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玄奘17年走过5万公里,历史上的玄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玄奘,原名陈袆,是唐朝着名的三藏法师,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出生于儒学世家,13岁时便在净土寺出家,唐武德元年来到成都,向道基、宝暹等法师学习。翻译领域在苻秦时代和隋朝已经建立,在唐朝由玄奘改进,在宋朝初期完成。当时,参与佛经翻译的人员被细分为11项职能,即翻译、校义、校文、评语、收笔、结字、参译、编纂、润文、范白、监审等。玄奘在主持翻译论坛的同时,还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制定了翻译原则和理论,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游历过印度各地,贞观四年在烂陀寺拜戒贤为师,潜心研究翻译各种经书,将《老子》等翻译成梵文带入印度,在当地是知名度很高的佛学家,还曾受到北印度的统治者戒日王的热情款待。
贞观十九年,玄奘结束了十七年的求法之旅,带了大量经书、佛像归国。唐太宗特派使臣前来迎接,长安百姓夹道欢迎,这位曾经偷渡出国的僧人如今也受到了他应得的礼遇。回国后,玄奘一直致力于佛教经论的翻译,共译佛经75部,为中国的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贰’ 历史真实的唐玄奘是什么样的
在我国四大名着《西游记》中,我们看到的唐僧是一个得道高僧的形象。他面貌英俊,手牵白马,吃苦耐劳。跟着自己的四个徒弟一路历尽艰难险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大唐。而他自己也因为取经有功,立地成佛。当然这是传说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可没有无所不能的大徒弟孙悟空的帮助。而到最后,他也没有立地成佛,而是屡次受到打压排挤,遭到皇帝的软禁。
玄奘出身极好,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父亲陈惠也是潜心学问,博览经书,曾做江陵的县官。这样出身的玄奘,自幼就熟读儒家典籍,品行优秀。后来父亲去世后,玄奘的哥哥出家,他就跟随哥哥在寺庙开始学习经文。
老师出马,皇帝自然要给面子,可是其实皇帝早就想趁机夺取这些旧臣的大权。他让玄奘在宫廷上跟写书的小官吏辩论。辩论赛自然玄奘获胜,但是李治却看清楚了玄奘和他背后的这些人。玄奘遇到问题首先想的不是跟皇帝解释,而是找前朝旧臣!从那之后,李治百般打压玄奘,而玄奘也只有处处赔小心,如履薄冰的继续翻译经文。就连他生病看医生,李治也派人监视。
晚年的玄奘可谓非常的凄惨,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事业,苦心坚持,终于完成了众多经文的翻译。而时间一长,皇帝也终于发现玄奘并无二心,也对他网开一面。
‘叁’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在中国,如果提起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恐怕连小孩子都知道。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陪着唐僧大师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在西天的路上,玄奘高深的佛法得到了认可,逐渐被称为僧师。十五年后玄奘取经归来,带回的佛经补充了中国佛寺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佛经都是玄奘一个人翻译的,工作量非常大。据记载,玄奘带回了600多部佛经。可想而知,玄奘大师这15年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唐朝统治者看到玄奘能力出众,多次邀请玄奘参政,都被玄奘推走了。之后,玄奘法师潜心钻研佛经,成为修法教主。公元664年,他体弱多病,翻译完一篇文章就去世了。
‘肆’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玄奘法师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佛教高僧之一,但是现在的影视作品对历史的渲染太过于浮夸,导致了一提到唐玄奘就会想起《西游记》中唯唯诺诺的徐少华,《大话西游》中一直唠唠叨叨的罗家英。
事实上,如果单纯从佛学上来看,玄奘无疑是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和佛学家,尤其是佛教唯识学的集大成者。但是如果说到他对中国现实佛教的贡献,不宜被过分夸大了。
从这可以看出,玄奘应该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海归吧。
‘伍’ 玄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1.玄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聪明,果敢,学识渊博,精通佛法。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判若两人,西游记只是一本小说,并非历史事实,不过玄奘西游倒是确有其事,其西游的经历可以参看“大唐西域记”,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记实。
‘陆’ 历史上玄奘的身世 玄奘是一个怎样的人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陈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
玄奘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
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3岁,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破格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8] 。玄奘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下简称《摄论》),达六年之久。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由于战乱,玄奘与兄长捷离开洛阳赴四川,在空、景(慧景,摄论学者)两法师处学习。次年,玄奘到成都听宝暹讲《摄论》,又跟道基学“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论》,接着在道振处学习《发智论》。 玄奘居蜀四五年间,师从多师,研习大小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各家的学说,学业大进,渐为人钦慕。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柒’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僧是怎样一个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僧是一个非常专业而且非常努力有为一件事情不打目的不达不罢休的精神,非常的让人敬佩
‘捌’ 史上玄奘是什么样的吗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元年[1])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并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1]。公元645年玄奘归来,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玄奘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
‘玖’ 唐玄奘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真的西天取经了吗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功德圆满,普度众生。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取经途中,他究竟经历了哪些磨难呢?
(《西游记》剧照)
五是潜心修行,誉满天竺。
经过数年的艰苦跋涉,玄奘行程13800余里,终于抵达天竺国那烂陀寺,拜在高僧戒贤法师门下。经过5年的学习,玄奘成为了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相传,僧人顺世外道不服玄奘的佛学成就,曾送给他50条疑难经义,扬言“只要玄奘能翻译出其中任意一条,他就提头来见”。
三天后,玄奘译出了全部50条经义,并当场讲解。顺世外道很是佩服,欲举刀自刎,玄奘制止了他。于是,顺世外道心服口服的拜玄奘为师。
由此,玄奘名满天竺。
四,功成回国,弘扬佛法。
贞观十九,44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唐玄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许以高官厚禄,劝其还俗,“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但玄奘初心不改,立志以身事佛,弘扬佛法,上书玄宗“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后来,玄宗用了近10年的时间,在长安的译经院里,和弟子一道翻译了《般若经》、《瑜伽论》等佛经,撰写了《大唐西域记》等着作。
玄奘为追求理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明朝作家吴承恩将他的故事改编成《西游记》,使得玄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拾’ 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唐僧,又名玄奘,唐朝着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姓陈,本名祎,洛州缑氏人。他是《西游记》里面的主要人物,同时也是现实中存在的人。
在《西游记》中,他是个空有慈悲之心,但却没有能力的人。虽然本性善良,但却总是盲目相信别人,软弱可欺。但他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他一直坚持礼佛,是徒弟三人的精神领袖。
唐僧角色背景
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
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着书译经。主要着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
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