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汉代军假司马是什么官职

历史上汉代军假司马是什么官职

发布时间:2022-09-14 12:38:23

❶ 求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的详细官职表官职表

万石
太师 太傅 太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前后左右将军
中二千石
太常 光禄勋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卫尉 执金吾
真二千石
诸侯相 詹事
二千石
太子太傅 太子少傅 詹事 将作少府 大长秋 长乐少府 长信少府 典属国 水衡都尉 京兆尹 左
冯翊 右扶风 京辅都尉 左辅都尉 右辅都尉 司隶校尉 诸侯相 郡太守 长信中太仆 诸侯太傅 诸侯
御史大夫 诸侯中尉 中少府 左曹 右曹 大郡都尉 州牧 长陵令
城门校尉 中垒校尉 屯骑校尉 步兵校尉 越骑校尉 长水校尉 胡骑校尉 射声校尉 虎贲校尉
比二千石
丞相司直 光禄大夫 五官中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虎贲中郎将 监羽林中郎将 西域都护 奉都
尉驸马都尉 骑都尉 郡都尉
护军都尉
千石
丞相长史 大司马长史 御史中丞 太常丞 光禄丞 卫尉丞 太仆丞 大鸿胪丞 宗正丞 大司农丞
少府丞 廷尉正监 廷尉左丞 廷尉右监 诸侯郎中令 诸侯仆 万户县令
将军长史 执金吾丞
比千石
太中大夫 郎中车将 郎中户将 郎中骑将 谒者仆射 期门仆射
比八百石
谏大夫
六百石
将作少府丞 詹事丞 水衡都尉丞 廷尉左平 廷尉右平 京兆丞 左冯翊丞 右扶风丞 京辅都尉丞
左辅都尉丞 右辅都尉丞 郡长史 州刺史 郡太守丞 郡都尉丞 万户县令 朔方刺史 太子门大夫 太子
庶子 太常掌故 武骑常侍 公车司马令 大厩令 未央令 家马令 车府令 路𫐉令 骑马令 骏马令 式
道左候 式道右候 式道中候 廪牺令 闾师
比六百石
博士 议郎 左中郎 右中郎 五官中郎 戊已校尉 太子洗马 谒者
五百石
县长
四百石
县丞 县尉
比四百石
五官侍郎 左侍郎 右侍郎
三百石
次县长
比三百石
五官郎中 左郎中 右郎中
二百石
左冯翊卒史 县丞 县尉
百石
御史属 左右内史卒史 郡国五经卒史 大行卒史 长安游缴 长安狱吏
比百石
斗食佐史
*本表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等写成。
(二) 三国魏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黄钺大将军 三公 诸国王、 公、 侯、 伯、 子、 男大丞相
第二品
诸四征、 四镇、 车骑、 骠骑将军 诸大将军
第三品
侍中 散骑常侍 中常侍 尚书令 左、 右仆射 尚书 中书监、 令秘书监 诸征、 镇、安、 平将军
光禄大夫 九卿 司隶校尉 京兆、 河南尹 太子保、 傅大长秋 太子詹事 中领军 诸县侯 龙骧将军
征虏将军 辅国将军
第四品
城门校尉 武卫、 左卫、 右卫、 中坚、 中垒、 骁骑、 游骑、 前军、左军、右军、 后军、 宁朔、建威、建武、
振威、 振武、 奋威、 奋武、 扬威、扬武、 广威、 广武、 左右积弩、 积射、 强弩等将军 护军 监军 五营
校尉 南、北、东、西中郎将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州领兵刺史 乌丸、诸匈奴、 护羌蛮夷等校尉 诸乡侯
第五品
给事中 给事黄门侍郎 散骑侍郎 中书侍郎 谒者仆射 虎贲中郎将 符节令 冗从仆射 羽林监 太
子中庶子 太子庶子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仆 太子卫率 诸军司 北军中候 都督护军 西域校尉 西
戎校尉 礼见诸将军 鹰扬、折冲、 轻车、虎烈、宣威、威远、 宁远、 伏波、虎威、 凌江等将军 太学博士
将兵都尉 牙门将 骑督 安夷、抚夷护军 郡太守 国相、内史 州、郡、国都尉 国子祭酒 诸亭侯 州
单车刺史
第六品
尚书左、 右丞 尚书郎中 秘书丞、郎 着作郎 治书侍御史 部曹侍御史 诸督军 奉车、 驸马都尉 诸
博士 公府长史、 司马 骠骑将军长史、 司马 车骑将军长史、 司马 廷尉正、监、平 将兵助郡尉置司马史
卒者 诸护军 太子侍讲 太子门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常从虎贲督、 司马督 水衡、 典虞、 牧官都尉 司
盐都尉 度支中郎将、 校尉 司竹都尉 材官校尉 骠骑、车骑、卫将军府从事中郎 四征镇公府从事中郎
公车令 诸县、 署令千石者 千人督校尉 督守殿内将军 殿内典兵 黄门冗从仆射 诸关内名号侯 诸王、
公友
第七品
期门郎 诸国公谒者 殿中监 诸卿、 尹丞 诸狱丞 太子保、 傅丞 诸军长史、司马秩六百石者 护羌、
戎、 蛮、 夷、 越、 乌丸校尉长史 护羌、 戎、 蛮、 夷、 越、 乌丸校尉司马 诸公正、 行参军 诸大将军正、 行
参军 诸持节督正、 行参军 二品将军正、 行参军 门下督 中书通事舍人 尚书曹典事 中书佐着作郎 太
子洗马 北军中候丞 城门、五营校尉司马 宜禾、 伊吾都尉 度支都尉 典农都尉 诸封公保、 傅、 相、 郎中
令及中尉、 大农 监淮海津都尉 诸国文学 太子食官令、 舍人 单于率正 都水参军 诸县令、 相秩六百石
以上者 左、 右都尉 武卫、 左卫、 右卫长史 武卫、 左卫、 右卫司马 京城门候 诸门候副 散牙门将 部
曲督 殿中中郎将、 校尉 尚药监 尚食监 太官食监 中署监 南、 北军监 中廷御史 禁防御史 小黄门
诸署长 谒者 灵芝园监 黄门署丞 中黄门 太中、 中散、 谏议三大夫 议郎 三台五都侍御史 太庙
令诸公府掾、 属诸府记室 符玺郎 门下郎 中书主事通事
第八品
尚书、 中书、 秘书、 着作各省署之主书、 主图、 主谱令史 太常斋郎 京城门郎 四安、 四平将军长史
四安、 四平将军司马 三品将军正、行参军 四品将军正、行参军 郡丞 西域戎部译长 诸县、 署令千石以上
者丞 州、 郡、 国都尉司马 司盐、 司竹监丞 水衡、 典虞、 牧官都尉司马 材官校尉司马 秘书校书郎 东
宫摘句郎 诸杂署长 关谷长 王太妃、 公主家令 诸部护军司马 王、 郡公诸杂署令 国子、 太学助教 诸
京城四门学博士 诸国常侍、 侍郎 殿中都尉司马 殿中羽林郎 左、 右、 度支中郎将司马 黄门从官 诸杂
号宣威将军以下五品将军长史、 司马 兰台、谒者、都水使者令史 门下禁防 校尉部司马 军司马 假司马
诸乡有秩、 三老 诸州郡防门 尚书、 中书、 秘书令史
第九品
兰台、殿中、 谒者及都水使者书令史 诸县令、长、相 关谷塞尉 仓簟河津督监 殿中监典事 总章戏
马监 诸纸署监 王郡公侯诸署长 司理治书 异族封公世子庶子 国谒者大夫 诸署丞 诸王太妃及公主家
仆、 丞公主行夜督郎 太庙令行夜督郎 太子掌固 主事候郎 王官舍人副散部曲将 武猛中郎将、校尉
别部司马、 军司马、 假司马
* 本表据《通典》、洪饴孙《三国职官表》而作。
(三) 晋代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公诸位从公者 开国郡公、 县公
第二品
特进 骠骑、 车骑、 卫将军 诸大将军 诸持节都督 开国县侯、 伯、 子、 男
第三品
侍中 散骑常侍 中常侍 尚书令、仆射 尚书 中书监、 令秘书监 诸征、 镇、 安、平将军 中军、
镇军、抚军、 前、 后、 左、 右、 征虏、辅国、 龙骧等将军 光禄大夫 诸卿、 尹太子保、 傅大长秋 太子
詹事 司隶校尉 中领军 中护军 县侯
第四品
武卫、左卫、右卫、 中坚、 中垒、骁骑、游击、 前军、左军、右军、后军、 宁朔、建威、振威、奋威、 扬
威、广威、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等将军 五营校尉 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将军 城门校尉 护
军监军 东、西、南、北中郎将 州刺史领兵者 护匈奴中郎将 护羌、戎、夷、蛮、越、乌丸校尉 御史
中丞 都水使者 乡侯
第五品
给事中 给事黄门侍郎 散骑侍郎 中书侍郎 谒者仆射 虎贲中郎将 冗从仆射 羽林监 太子中庶子
太子庶子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 太子仆 太子卫率 诸军司 北军中候 西域校尉 礼见诸将军 鹰
扬、折冲、轻车、武牙、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江等将军 牙门将 骑督 安夷、抚夷护军 郡
太守 国相、 内史 州、郡、 国都尉 亭侯
第六品
尚书左、右丞 尚书郎 治书侍御史 侍御史 诸督军 奉车、驸马、骑等都尉 诸博士 公府长史、司
马、从事中郎 二品将军、诸大将军、特进、都督、 中护军之长史及司马 廷尉正、监、平 秘书丞 秘书郎
着作郎 黄沙治书侍御史 诸护军长史、司马 水衡、典虞、牧官、典牧、司盐都尉、度支中郎将、校尉 材
官校尉 王郡公侯郎中令及中尉、大农 王傅、师 王国将军 诸县令秩千石者 太子门大夫、中舍人、司马
督太子常从虎贲督 千人督校尉 督守殿中将军 黄门令 黄门冗从仆射 关内名号侯
第七品
殿中监 诸卿、 尹丞 符节御史 黄沙典事 太子保、 傅、 詹事丞 诸军长史、 司马秩六百石者 护匈奴
中郎将长史、司马 护羌、 戎、 夷、 蛮、越、乌丸校尉长史 护羌、戎、夷、 蛮、 越、 乌丸校尉司马 北军中候
丞城门、五营校尉司马 宜禾、伊吾都尉 监淮海津都尉 中书通事舍人 尚书典事 太子洗马、食官令、
舍人 诸县令秩六百石者 左、 右都候 阊阖门司马 城门候 大官食监 中署监 小黄门 诸署令 谒者
黄门诸署丞 中黄门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议郎 关外侯
第八品
门下中书主事通事 散骑、 集书、 中书、 尚书、秘书、 着作诸省之治书、 主书、 主图、 主谱令史 郡丞
四安、 四平将军长史 四安、 四平将军司马 水衡、典虞、 牧官、 典牧都尉司马 材官校尉司马 州、郡、 国
都尉司马 司盐、司竹监丞 诸县令、长 关谷长 诸县、署令千石者之丞、尉 王郡公侯诸侍郎、诸杂署令
王太妃、公主家令 副散督司马、长史 部曲将 羽林郎 黄门从官 杂号宣威将军以下
第九品
兰台、 谒者、 都水、 黄沙令史 门下、 散骑、 中书、 尚书、 秘书令史 殿中、 兰台、 谒者、 都水、 黄沙书
令史 诸县、署令长之丞、 尉关谷塞护道尉 王郡公侯诸署长 司理治书 中大夫 署丞 王太妃家丞、仆、
舍人 公主家丞、仆、舍人 副散部曲将 武猛中郎将、 校尉 别部司马、 军司马、 军假司马
* 本表据《通典》、 《晋书·职官志》而作。
(四)南朝宋职官品位表*
第一品
太傅 太保 太宰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司马 大将军 诸位从公者
第二品
特进 骠骑、 车骑、卫将军 诸大将军 诸持节都督
第三品
侍中 散骑常侍 尚书令 尚书仆射 尚书 中书监、 令秘书监 诸征、 镇、 安、 平将军 中军、镇军、
抚军、前、 后、 左、 右、 征虏、冠军、 辅国、 龙骧等将军 光禄大夫 诸卿、 尹太子太傅 太子少傅 大长
秋太子詹事 领军 护军 县侯
第四品
左卫、右卫、骁骑、游击、 左军、 右军、 前军、 后军将军 左、右中郎将 屯骑、 步兵、 越骑、 长水、 射
声等五校尉 宁朔、 建威、 振威、 奋威、 扬威、广威、 建武、 振武、 奋武、 扬武、 广武将军 东、 西、 南、北
中郎将 刺史领兵者 戎、 蛮校尉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乡侯
第五品
给事中 黄门、散骑、 中书侍郎 谒者仆射 虎贲中郎将 冗从仆射 羽林监 积射、 强弩将军 太子中
庶子、庶子、家令、率更令、仆、卫率 鹰扬、折冲、轻车、扬烈、 宁远、材官、伏波、凌江将军 刺史不领
兵者 郡太守 国内史、相 亭侯
第六品
尚书丞 尚书郎 治书侍御史 侍御史 奉车、驸马、骑等三都尉 博士 抚军将军以上及持节都督、领
军、护军之长史、司马 公府从事中郎 廷尉正、监、评 秘书丞 秘书郎 着作郎 王、国公之郎中令、中
尉、大农、 师、 友、文学 诸县、 署令千石者 太子门大夫 殿中将军、 司马督 杂号护军 关中侯
第七品
谒者 殿中监 诸卿、尹丞 太子傅丞、詹事丞、卫率丞 诸军长史、 司马秩六百石者 诸府参军 戎、
蛮府长史及司马 公府掾、属 太子洗马、舍人、食官令 诸县令六百石者
第八品
内台正令史 郡丞 诸县、 署长 杂号宣威将军以下
第九品
内台书令史 外台正令史 诸县、 署之丞、 尉
* 本表据《宋书·百官志》、《通典》而作。
(五)南朝梁职官品位表* 十八班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十七班
诸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者 左、 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者
十六班
尚书令 太子太傅 左、 右光禄大夫
十五班
尚书左仆射 太子少傅 尚书仆射、右仆射 中书监 特进 领军将军 护军将军
十四班
中领军 中护军 吏部尚书 太子詹事 金紫光禄大夫 太常卿
十三班
中书令 列曹尚书 国子祭酒 宗正、 太府卿 光禄大夫
十二班
侍中 散骑常侍 左、 右卫将军 司徒左长史 卫尉卿
十一班
御史中丞 尚书吏部郎 秘书监 通直散骑常侍 太子左、 右卫率 左、右骁骑将军 左、右游击将军
太中大夫 皇弟皇子师 司农、 少府、 廷尉卿 太子中庶子 光禄卿
十班
给事黄门侍郎 员外散骑常侍 皇弟皇子府长史 太仆、大匠卿 太子家令、率更令、仆 扬州别驾 中
散大夫 司徒右长史 云骑、 游骑将军 皇弟皇子府司马 朱衣直阁将军
九班
尚书左丞 鸿胪卿 中书侍郎 国子博士 太子庶子 扬州中从事 皇弟皇子公府从事中郎 大舟卿 大
长秋 皇弟皇子府谘议 嗣王府长史 前军、 左军、右军、 后军及嗣王府司马 庶姓公府长史、 司马
八班
秘书丞 太子中舍人 司徒左西掾 司徒属 皇弟皇子友 散骑侍郎 尚书右丞 南徐州别驾 皇弟皇子
公府掾、 属皇弟皇子单为二卫司马 嗣王、 庶姓公府从事中郎 左、 右中郎将 嗣王、庶姓公府谘议 皇弟
皇子之庶子府长史、 司马 蕃王府长史、 司马 庶姓持节府长史、 司马
七班
屯骑、 步兵、越骑、长水、 射声等五校尉 太子屯骑、太子步兵、太子翊军等东宫三校 皇弟皇子府中录
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南徐州中从事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 蕃王府谘议
六班
太子洗马 通直散骑侍郎 司徒主簿 尚书侍郎 着作郎 皇弟皇子府功曹史 五经博士 皇弟皇子府录
事、记室、中兵参军 皇弟皇子荆、江、雍、郢、南兖五州别驾 领军长史、司马 护军长史、司马 嗣王府、
庶姓公府掾属 南台治书侍御史 廷尉正、监、平 谒者仆射 太子门大夫 庶姓公府谘议 嗣王府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庶姓公府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五班
尚书郎中 皇弟皇子文学及府主簿 太子太傅丞 太子少傅丞 太常丞 皇弟皇子湘、豫、 司、益、 广、
青、衡七州别驾 皇弟皇子荆、江、 雍、郢、南兖五州中从事 嗣王庶姓荆、江、雍、郢、南兖五州别驾 皇
弟皇子国郎中令 虎贲中郎将 冗从仆射 羽林监 太子旅贲中郎将 太子冗从仆射 嗣王府功曹史 庶姓公
府录事、记室、 中兵参军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蕃王府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
四班
给事中 皇弟皇子府正参军 中书舍人 建康正、 监、 平皇弟皇子北徐、 北兖、梁、交、 南梁五州别驾
皇弟皇子湘、 豫、 司、 益、 广、青、衡七州中从事 嗣王庶姓湘、 豫、 司、 益、 广、 青、 衡七州别驾 嗣王庶
姓荆、江、雍、 郢、南兖五州中从事 宗正、太府、卫尉、 司农、 少府、廷尉、 太子詹事等丞 积射、强弩将
军太子左、 右积弩将军 皇弟皇子国大农 嗣王国郎中令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 蕃王府功曹史 皇弟皇子之
庶子府、蕃王府录事、记室、 中兵参军 嗣王府 庶姓公府主簿
三班
太子舍人 司徒祭酒 皇弟皇子公府祭酒 员外散骑侍郎 皇弟皇子府行参军 太子太傅五官、 功曹、 主
簿太子少傅五官、 功曹、 主簿 左、 右卫将军司马 公车令 胄子律博士 皇弟皇子越、 桂、 宁、 霍四州别
驾皇弟皇子北徐、北兖、 梁、 交、 南梁五州中从事 嗣王庶姓北徐、 北兖、 梁、交、南梁五州别驾 嗣王庶姓
湘、 豫、 司、 益、 广、 青、 衡七州中从事 嗣王府、 庶姓公府正参军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 蕃王府主簿 武卫
将军 光禄丞 皇弟皇子国中尉 太仆、 大匠丞 嗣王国大农 蕃王国郎中令 庶姓持节府中录事、 中记室、
中直兵参军 北馆令
二班
秘书郎 着作佐郎 扬、 南徐州主簿 嗣王府、庶姓公府祭酒 皇弟皇子单为领军、 护军、 太子詹事、 左
卫将军、 右卫将军等职之五官、 功曹、 主簿 太学博士 皇弟皇子国常侍 奉朝请 国子助教 皇弟皇子越、
桂、 宁、 霍四州中从事 皇弟皇子荆、 江、 雍、 郢、 南兖五州主簿 嗣王庶姓越、 桂、 宁、 霍四州别驾 嗣王
庶姓北徐、 北兖、 梁、 交、 南梁五州中从事 鸿胪丞 尚书五都令史 武骑常侍 材官将军 明堂、 二庙、 帝
陵令 嗣王府、 庶姓公府行参军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正参军 蕃王国大农 庶姓持节府录事、 记室、 中兵参军
庶姓持节府功曹史
一班
扬、 南徐二州西曹、 祭酒从事 皇弟皇子王国侍郎 嗣王国常侍 扬、 南徐州议曹从事 东宫通事舍人
南台侍御史 大舟丞 二卫属下殿中将军 太子二率属下殿中将军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 蕃王府行参军 蕃王
国中尉 皇弟皇子湘、 豫、 司、 益、 广、 青、 衡七州主簿 皇弟皇子荆、 雍、 郢南兖四州之西曹、 祭酒、 议
曹从事 皇弟皇子江州西曹、 议曹、 祭酒、 部传从事 嗣王庶姓越、 桂、 宁、 霍四州中从事 嗣王庶姓荆、
江、 雍郢、 南兖五州主簿 庶姓持节府主簿 汝阳、 巴陵二国郎中令 太官、 太乐、太市、太史、太医、太祝、
东冶、 西冶、 左尚方、 右尚方、 南武库、 北武库、车府等令
* 本表据《隋书·百官志上》、《通典》而作。

❷ 汉代假司马印章是什官职

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
今天的话,中央军委主席就是国家主席,大将军,大司马什么的应该是中央军委副主席,那司马就相当于正大军区职,就是海、空、二炮及武警部队的司令员及政治委员或者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二部的正、副职领导。

❸ 汉代时的从事,别部司马,别驾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1、“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是汉代刺史的佐吏,可看作领导的秘书。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2、“别部司马”,秦汉时将军所领的兵分部由军司马统率,其统领别部者,所领兵额多少则各随时宜,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3、“别驾”也称“别驾从事”,是州刺史的佐官;刺史巡视辖境时,其别乘驿车随行,相当于纪检委秘书。

4、相关背景:

汉朝是继秦朝以后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汉朝官制内容丰富,包括西汉官制和东汉官制,有中央官制,也有地方官制。这时期,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统治,在职官制度上确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和继续实行地方的郡县制体制。

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只是初具架构,这一制度到汉代时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3)历史上汉代军假司马是什么官职扩展阅读: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别驾从事史,官名。亦称别驾从事,简称“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

按照国家制度,司隶校尉可以有从事史12人、假佐25人,共37人的僚属,其中,别驾就是从事史的一员。

据《后汉书 百官志》中对别驾岗位职责的描述:别驾是在司隶校尉出巡办公的时候,负责奉引、录众事(安排行程、把工作汇总汇报)的官员。这个岗位的性质就和我们现在的秘书差不多。

至于为什么把这个官职称为别驾,是因为一项制度。

因为司隶校尉坐车出巡,是一个人坐一辆车,下属都是几人合乘一辆车。而别驾从事史地位比较高,有资格独乘一车,所以称为别驾。东汉末期,别驾只能是司隶校尉属官的制度被打破,各州刺史、州牧都可以自辟别驾,不过,此时的别驾和以往的不同。

在西汉和东汉初期,别驾属于国家在编人员,拿着国家俸禄。而东汉末期的别驾,属于刺史、州牧私辟,属于私人僚属,没有纳入国家公务员编制。如后汉益州刘璋的手下张松就是私辟别驾。

别部司马应该是没有国家编制的,手下率领的士兵也是没有国家正式军籍的编外军官。如果是正式编制,人数就不能多少各随时宜。笔者认为这是朝廷为了给有些立了功劳,可是又纳不入国家正式编制的军人们的一个安慰。

如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就是在攻破临颍黄巾军的时候立下功劳,被封为别部司马的。关羽和张飞也是在刘备担任平原相的时候,分别担任别部司马,替刘备分掌部曲。

因此,别部司马和清朝的外委把总比较类似,都是低级军官,都是没有正式编制,都是为了安抚有功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❹ 假司马是什么官

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贰之意。假司马即司马的副贰。余类此者甚多,如假候,即军候(军曲候)的副贰。

❺ 急!历史或考古学家来。诏假司马是什么官职印章价值。有什么作用

诏假司马是皇帝专门派遣的司马的二副,相当于候补司马。古时候司马的印章价值很高,掌管军事之职,起调动军事装备的作用。自唐代起,逐渐变为虚职,印章作用不大。

司马和长史合称为“上佐”,是个地方小官,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司马并无具体职任,司马不亲实务,朝廷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约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和顾问。

在古时候,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到了唐朝,司马已经是很低级的职务了,而且京官被贬,一般是被贬为司马。所以唐朝司马是个很特殊的官职,没有实权,只领俸禄,每天都是游山玩水的。

而且一般情况下,官员们不会跟他们交往,因为如果交往了,被人抓到把柄,有可能会被罢职。而且这些司马很有可能还会回到京城做官,所以只能敬而远之。

(5)历史上汉代军假司马是什么官职扩展阅读:

司马作为姓氏的出现

而明清之前,司马都是作为一个职位的称呼存在,但是最后到了明清两代的时候,司马才正式成为了一个姓氏。对于司马这个官职,其实都是由于最刚开始对于一个官职的称呼,最后演变成了一个姓氏。

例如: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司马相如,司马华龙,司马小加,司马瑞东,司马平邦,司马悲风等。

司马(sī mǎ)是西晋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

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

❻ 司马在古代是什么官职寅假是什么意思

一为中央官名: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二为军官名: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 宋制,司马铜印墨绶,绛朝服,武冠。至隋时废州府之任,不置司马,改置治中。

寅假是人名,赵鞅呼司马寅曰:‘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汉代军假司马是什么官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