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也就是扶持蒋介石反共产党。
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不间断地派遣驻华大使访华,了解中国国内环境,继而不断调整对华政策以帮助蒋介石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并以"调处"为名,积极援助蒋介石部署内战,然后公开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帮助蒋介石进行反革命内战,妄图消灭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以控制全中国。
"扶蒋反共"政策实质上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把中国变成美国的半殖民地或附庸国,将中国作为美国支配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权进行了四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有效地限制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范围和程度,把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赶出中国大陆,使战后美国的侵华政策宣告彻底破产。
遏美渗华的战略策略
美国介入中国内战主要是依靠美援进行。据统计,仅国共谈判的1946年上半年,美国政府就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价值13.5亿美元的各种物资。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又向国民党军移交舰艇131艘。从日本投降到1946年6月,由美国海、空军帮助输送到内战前线的国民党军队达54万人。
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国民党军队的虚弱,使杜鲁门政府援蒋政策遭到美国国内舆论的广泛指责。
于是,美国政府放慢了援助国民党政府的步伐,开始改变对华政策。一方面,美国继续履行《援华法案》,每周仍以400万美元的价值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军火。另一方面,美国拒绝了蒋介石的一些请求,企图另找出路。
1949年1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停止训练国民党军队,并召回美国驻华联合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1月27日,宣布撤回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美国政府认为,蒋介石已不是理想的工具,对于美国在华利益已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因此,希望中途换马,以便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美国直接与李宗仁接触,最终促使蒋介石引退、李宗仁上台。遗憾的是,李宗仁在美国的扶持下,并没有放弃国民党的独裁政治,而蒋介石也没有真正隐退,最终导致和谈彻底破裂。
美国在“失去”中国后,匆匆发表白皮书推卸责任,色厉内荏,表明了不会介入中国内战的态度,我们遏制美国介入中国内战的战略策略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解放战争时期遏美渗华的战略策略
以上内容参考:知网-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❷ 中国和美国的历史关系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国对中国:19世纪的侵略者,二战时期的盟友,50年代建国后的敌人,70年代的朋友,90年代制裁中国的带头人,21世纪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❸ 中国与美国在历史上的关系是什么
有过“蜜月期”也有过“冷战期”,总体上来说,美国既需要这块肥沃的市场,但也忌惮飞速发展的中国,而中国的中庸之道一直秉持着以和为贵的立场。
❹ 浅谈历史上的中美关系
1989年1月,老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仅仅一个月后,他的第一次出访就是到中国,这在美国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1970年代当驻华联络处主任那段经历使他对中国怀有特殊感情。所以他担任总统后亲自主持对华政策,而不是由国务院或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
一些美国的中国学家说他就像是“国务院中国处的主管”。党内的保守派反对他一上任就访问中国,刚好日本天皇去世,他就利用这机会在参加葬礼后到了中国。邓对中美关系感到满意,又说戈尔巴乔夫将于5月访华,谈得好的话中苏关系也可以正常化,但不可能恢复到1950年代,也就是说中苏不会结盟。
老布什放心了,向邓保证说,“在我4年任期结束时,中美关系一定比现在更牢固、更好。”在此之前,中美关系尽管时有波动起伏,总体上比较平稳。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之后,他的后继者继续寻求对华关系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两天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大战略中,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是重要的一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
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两国关系进入了偶有小风波的蜜月期。根据盖洛普民意调查,1989年初,70%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好感或极有好感。
(4)美国历史上与中国关系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中美两国关系是趋于友好与合作的。但由于历史原因、政治文化等因素也有歧见和矛盾。总体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得益苏联的影响和帮助更大,中美是两个阵营的。后来中苏分道扬镳,毛泽东、尼克松高瞻远瞩改善了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
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力争成为一个富裕强大文明的国家,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美国的目标则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美国,实现美国梦。
包括国民幸福,国家安全,以及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包括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因此,中国和美国的矛盾在两个方面,意识形态上相互争论,国家利益上不少冲突。因此不少人戏称为“美中不足”。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发展大局,对美国也十分重要。
❺ 概括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对华政策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力图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这一基本政策一直延续到国民党集团退居台湾。
随着国民政府丧失对大陆的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对华政策出现第一次调整,即对中国大陆采取军事上威胁,政治上打击,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的遏制战略。这一战略持续了二十年。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再次调整对华战略。当时中苏关系破裂已成定局,中国大陆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有些力不从心,又深陷越战的泥潭,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和调整。以尼克松总统访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代表,中美关系解冻并迅速发展。美国联华抗苏的战略确定。这一战略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达到顶峰。
80年代初里根上台,美国对华政策再度调整,出现一种两面性。一方面,竭力拉拢中国,继续维持联华抗苏的态势;另一方面,则竭力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中美关系在80年代初受到巨大冲击,大有倒退之势,之后逐渐缓和,但在1989年美国对华采取制裁,中美关系跌到谷底。
冷战结束后,美国再度调整对华政策,基本采取了“接触加防范”的策略,并延续至今。
❻ 在中国外交史上,美国始终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吗
不是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是采取敌对、打压之势的。还不惜纠集一众他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悍然发动朝鲜战争,最终目的是窥视中国。妄图扰乱东亚地区安全,达到遏制新中国的恶毒之心。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当中苏关系出现矛盾、裂痕时,美国为打压前苏联,采取拉拢政策,才主动与新中国建交。当中国的发展暂时没有威胁到它的霸主地位时,它就与你和平相处。当中国发展强大了,它感觉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不稳时就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进行阻挠。包括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
❼ 中美历史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是趋于友好与合作的。但由于历史原因、政治文化等因素也有歧见和矛盾。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得益苏联的影响和帮助更大,中美是两个阵营的。后来中苏分道扬镳,毛泽东、尼克松高瞻远瞩改善了中美关系,实现了中美建交。
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力争成为一个富裕强大文明的国家,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美国的目标则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美国,实现美国梦,包括国民幸福,国家安全,以及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包括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
因此,中国和美国的矛盾在两个方面,意识形态上相互争论,国家利益上不少冲突。因此不少人戏称为“美中不足”。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发展大局,对美国也十分重要;从中国的战略利益出发,我们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互信。
建交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从美方来说,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恶化为中美关系改善提供了契机。
1966年2月12日,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邦迪(William Bundy)在一次讲话中提出,美国应在坚持抵制亚洲共产主义扩张的同时,尝试同中国接触的可能性。 邦迪的讲话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松动的开始。
自邦迪的讲话起,美国官员改用“北京”来称中国的首都,而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沿用“北平”的称呼。作为对这些变化的回应,中国政府于1966年春传达给美国政府一个信息:如果美国不侵略中国和越南北方,而且不轰炸红河河堤,中国将不直接介入越南战争。美国政府接受了这一条件。
❽ 美国和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复杂的、是大国之间基于竞争和共存而不得不发展的关系。因为是大国,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无法去忽视对方的存在,也不可能不去考虑对方的存在对自己的影响。对于大国来说,国家利益是衡量外交政策得与失的最后标准。国家利益有现实的也有潜在的。对于中国与美国都是雄心勃勃的,力图领导世界潮流的国家。因而在两 国的关系上必然是一种基于竞争而共存的一种关系,在涉及到自己 核心利益的时候,两 个国家都会毫不犹豫的动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以进行维护。在这一点上两个国家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的领袖,是国际社会中既得利益国家的代表。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是国际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言者之一,其本身也在为争取自己在国际社会中更有利的地位而努力。
看待现实中的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无法割裂历史的,作为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已经三十年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除了两 次没有宣战而打起来的战争以外,基本上共存和共利的。而这是两次美国没有取得完全胜利,甚至有一场是自己认为失败的战争。中国与美国的第一次合作是二战时以正式联盟的形式对付日本帝国的扩张。很显然,这一次合作的结果是以日本的完全失败和中美等多国的胜利结束。这次合作给美国留下的财富,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是能够在必要时给予美国以切实帮助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上对外持温和态度的国家。第二次合作,是以非正式联盟对付当时苏联的扩张威胁,最终是使穷兵黩武的前苏联走上了解体的道路,其主要的继承国俄罗斯至今天仍然没有恢复昔日的荣耀。这一次合作,美国和中国都收到了现实的利益,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环境,美国赢得世界的领导权。因此,对美国而言,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问题是中国的强大到什么程度,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是超越美国吗?美国与中国外交所担心的,所考虑也就是这一点。既然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引导,使其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显然是对中国外交的轴心。
既不要孤立和放弃中国,又要中国服从美国的领导;既要中国的经济开放而从中国获得利益,又要防止中国的崛起而挑战美国,这想必就是美国对华外交策略的重心吧。实际上,对奥巴马政府来说,旧式的“围堵战略”不太现实,而克林顿的“接触战略”又太理想。结果就是所谓的“第三条道路”(third way)的出台。这种理论的大致内容是:在努力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整合的同时不放弃使用政治甚至军事的方法来遏制中国,避免中国对美国构成任何形式的威胁。结盟正在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结盟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巩固原有的联盟,二是指建立新的同盟。结盟对美国的意义重大。第一,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不再仅仅是美国的御用工具时,美国就要考量另外的手段来扩张其影响。自卷入世界事务以来,美国一直起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许多国际组织是在美国直接的参与和领导下产生的。同时这些国际组织也一直是美国用来扩张其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这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渐渐地,这些国际组织内部的“异见”声音越来越多,用这些组织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不象以往那样得心应手了。尽管美国还不会放弃利用这些国际组织来扩展本身的影响力,但是在一些很关键的问题上,美国很显然地向同盟政策倾斜,即通过和美国的盟友合作而非联合国来达到其目标。第二,结盟是美国让其盟国分担新冷战所需要费用的重要手段。对联盟盟主的美国来说,能否维持这种联盟,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力不断提供费用来支持公共物品,而且在于其是否有能力让其成员国来分担维持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费用。第三,结盟可以起到直接围堵中国的目标。美国的做法是想和中国周边所有的重要国家结盟(至少是改善关系),并且考虑把军事重点从世界的其它地区特别是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这种新同盟一旦形成,中国势必成为美国的掌上之物。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确定了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的四个主要热点,即台湾海峡、朝鲜半岛、南中国海和南亚。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是直接的中国问题,而其他两个热点也直接和中国有关。要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保证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就要解决中国问题,这是美国各方面的共识。 美国和台湾的关系。鉴于中国的重要性,美国不会一边倒向台湾。美国的最好政策是保持台湾海峡的现状。只要台湾保
❾ 中国和美国在冷战中的关系是怎样的
冷战是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段时间美苏各自代表两大阵营对峙。
中美关系:
1.1947-1949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政权打内战,与中共关系对立。
2.1949-1972年,中美是敌对关系,美国从政治上孤立中国,不承认新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军事上包围中国。
3.1972年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美关系正常化,因这时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
4.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1991年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因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原因。
这些答案都是我自己根据历史教材整理归纳,如要查资料则在网上搜索“中美关系”则可查到
❿ 中国和美国是怎么结仇的 我想了解一下美中关系的历史。谢谢
中美是洋务运动后,开始有往来的
历史背景是中国结束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改革;美国结束内战,走向世界
当时的清廷意识到落后,国家需要改革,和美国意识到经济需要扩张,改变让两者相遇了,但双方基本没有仇恨,甚至还有合作,比如曾国藩赞助的留美学童
期间八国联军开始,也有过冲突,但美国只是参与者,不是主导者,规模小,影响也不深,而且在八国联军中,美国是最不主张殖民中国的,清末民初美国还主动归还部分庚子赔款,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比如燕京大学后面分为北大和清华,还有国内一流医院,都是出于美帝之手,抗日时期直接对中国捐钱捐命捐武器,美国做的不错哦,直到二战结束,中美都是合作关系,无论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对美大体都处于合作关系。甚至当时的延安都跟美国有一定接触,这里大概40年的时间里是这样的。这段时间对中国后来的帮助非常大,接下来的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影响之深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苏联更多的培养军事人才,现代化方面人才不是很多。60年代新中国的原子弹专家邓稼先等,钱学森等火箭专家,以及医学等各方面现代化人才,都是之前美帝给中国培养的,没有国民党在美国培养的现代化人才,新中国50-70年代各种国防建设和基础建设都会大打折扣,尽管那时候我们都很仇恨他们。
---------
2. 但是从1946年开始,国共内战美国支持国民党,到内战结束,大陆跟美国关系就紧张,但也不算很差
真正结仇是从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中国出兵朝鲜,中美切底撕破脸,长达20多年的中断和仇恨,出于某种需要,国内上下各种仇恨美帝,各种宣传美帝如何如何邪恶,直到72年尼克松访华
朝鲜战争,不是资源战争,是意识形态冲突,也正是如此,所以现在争议比较大,但国内主流界还没有公开反思过,也不允许反思,只是历史和政治学术界内部在反思,因为这是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战争,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这种仇恨是人为,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期中更多的是异常沉重的灾难,民族浩劫
-----------
3. 在1979年建交到2010年前后奥巴马重返亚太之间的这段时间,中美合作相对也还可以,虽然中后期有96年台海危机,99年大使馆事件,01年南海撞机事件,但总体还可以,合作大于冲突。尤其是越战后,改革开放开始后进入80年代,简直是中美的蜜月期,跟同盟国关系似的,各种互动。出于国内政治需要虽然中下层和中小学教科书还在整体打倒美帝,但是高层却看的非常清楚,积极主动和美国合作,这是中国大国智慧的体现,这里邓小平是蜜月期最大的推手,也是他最伟大的之处,主动带领大家向全球最发达的文明学习,耽误了50-70年代的黄金发展期后,终于有了最近40年多的高速发展,当然在蜜月期美国也有获利,不过中国获利显然更大
4. 但2010前后,美国重返亚太,又开始了所谓的仇恨,与之前不同,这是大国地位的冲突,跟以前的意识形态不一样,也不单纯的资源问题,是一个山头不能有两支老虎,一条街上没有两个老大,一个村庄没有两个恶霸的问题,一个全球化的今天地球不可能有两个超级大国来主导世界的问题
纵观美国发展史,从20世纪初崛起之后的所作所为,在这20世纪的100年里头,不管是前期的英国、德国、还是中后期的前苏联、和后期的日本,或者现在中国,只要你是世界老二,我就要打压你,因为只有世界老二才能威胁老大的地位!
这不是中国所能决定的,也不美国自己能决定的,这是所有有生命力事物的本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竞争,换谁谁一样!就算不感谢美帝,也千万别怪美帝,毕竟别人曾经帮助你那么多,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像曾经的美帝那么美好,美帝自身也回不到曾经了,现在只有让自己强大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