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乡的历史故事两百字
河北省遵化市城西古镇平安城北行八华里,是蜿蜒起伏的燕山余脉,在两山连接处,建有一座“山寺”,寺南山脚,有一自然村落,因寺得名 - -----“寺下庄”。山上松柏青青,村内炊烟袅袅,一条清澈急流的果河,逶迤西去……在这绿水青山的掩映下,多年以来,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和谐幸福、安逸自在!可是,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六十四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悲壮激烈的战斗!又有谁知道时任丰、玉、遵三县联合县长、冀东军区十二团长李运昌属下的二营营长、抗日英雄李维廉就在这次战斗中英勇就义、壮烈殉国。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李维廉烈士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他是我们子孙的光荣,遵化的骄傲,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英雄的名字和他英雄的事迹将永垂青史,万古流芳!
‘贰’ 怎么介绍自己的家乡
写作思路及要点:描写家乡的独一无二之处,保持一定真实性。
正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而我当然也不例外啦!
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美好童年,有我的一欢一笑,海鸥我慈祥可爱的奶奶,所以家乡对于我来说就好比天堂。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可以说得上山清水秀,我的家乡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这条小河的水不深,小鱼儿们总在水里游来游去,可快活了!小时候,我很喜欢来到这条小河里玩水,很多人喜欢拿衣服到这儿洗,因为这里的水特别干净,我爱家乡的水。
我的家乡也有山,这儿的山形态万千,有的像一朵轻飘飘的白云,有的像一头怒吼的雄狮,有的像一位坚强勇敢的战士,还有的像婀娜多姿的美少女。我爱我家乡的山。
我的家乡不但有山、有水,还有特产——荔枝。荔枝是一种水果,它有一身火红红的衣裳,衣裳里裹着白嫩多汁的肉,可甜了!这种水果要是到了夏天就结果了,等到我们放暑假的时候就可以采摘了!我爱我家乡的荔枝。
我的家乡连蓝天都是美丽的!天上的白云变化无常,有时像一只小猫,有时像一条鱼儿,有时它又像一条小船儿。一望无际的蓝天,给我的家乡增添了几分温暖。我爱我家乡的蓝天。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有美食,还有那美丽的蓝天,难道还不算是天堂吗?
‘叁’ 家史如何写
平凡人笔下的家史
我的家乡,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的小村庄——水南桥。它离镇上大概步行只需30分钟,站在我们村的桥头可以遥望见镇上所有较高层的建筑物,尤其在晚上可以看见镇上大街上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在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每一个脚印,走过这里,童年的点点滴滴便开始在脑海中回荡,思绪的潮水便开始蔓延。
我们村可谓山清水秀,山环水绕。家乡的空气永远都是那么清新,那么亲切。
横跨在我们村前面是一条规模较大的河——蒙河,它发源于当地最高的山——蒙山。流经附近十几个村庄,在我的记忆里,那河里的水永远是那么清澈,那么透明,站在桥上,河底的一切水草,石头、贝壳,都一览无余,它曾经是我们小孩子游泳、嬉戏、拾贝壳、捞水草的好地方,也是大人们洗菜,洗衣服,灌溉的好场所。这条河修于70年代,几十年来,它默默地养育着沿河的无数村民们,别无所求,而如今,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休啊!当我再次临近那许久未见的河水时,我却发现,它已不再是我记忆中的那么清澈了,它已被人们严重污染了。村民们为了赚钱,便在河里捞中沙,把河底搞得一坑一洼的,而且还往河里排污水,哎,可怜的河再也没有从前的活力了。
听父辈们讲,70年代以前,村里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每当洪涝发生时,沿岸许多村民的房子便被浸在水里,水涨得极高,人们便匆匆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二楼,这样只要洪水不退,人们就得在楼上呆10天半个月。而且,每当此时,许多人家牛啊、猪啊、都会被活生生地被洪水冲走,这对人们的损失是惨重的,对整个村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70年代以后,乡政府筹集资金,决定在我们村前修一条河——蒙河,此后,洪涝便不再那么放肆地侵蚀我们村了,虽然,春天依然会有很小的洪水袭来,曾经我人那流行一首民歌:“水南桥,水浸楼,婆婆打得媳妇跳。”这应该是对我们村严重洪涝的直接反映吧!
卒落在我们村后面的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虽然不是很高,但却特别多,而且山上的树木十分茂盛,树木主要有两种——杉树和茶树,这两种都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每年秋天我们村都会组织砍掉一批较大的杉树,每户人家至少得出一个劳动力,砍了后,再每家每户按人口分。人们可以利用它们建房子或是卖了,那些被砍掉的枝条,人们可以托回家来烧,尤其是买不起煤的老人们,便靠这些枝条生火。
过去,人们都不用煤,就是靠后面的山,每天都得去砍柴生火,茶树是那种春天开很白的花,秋天结那种圆圆的果实的树,这种果子可以榨油,称为茶油,这种油对人们的身体十分有益,能让人红光满面,还能驱除疾病,每当果子成熟时,全村人一起挑着箩筐上山去采摘,然后按人口平分
我们村有31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在当地应该算是一个较大的村落,在当地也是挺有名气和威望的,当地人一提到水北镇,后面便不自觉地会加上水南桥。我们村300多户人口都姓黎,在当地可是个大姓哦。
村民们大都靠种地谋生,春天人们都种量的菜,每次赶集,也就是每日的2、5、8。他们便天还没亮,就借着月光,挑着一担菜到镇上去卖,等到秋天稻子丰收时,他们便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剩余的全部都卖到镇上的仓库里,只要不发生什么大的洪旱,人们便足以养家糊口,日子应该说还过得殷实。
从90年代起,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吸引,许多年轻人都放弃读书而跑到如深圳、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去了,近些年来,又有大批中年人到市区较发达的地方开黄包车,靠出卖自己的体力赚钱。他们带着自己的妻儿,寄住在市区的一些贫民区,那里的住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每天他们都踏着黄包车载人,夫妻俩轮着载,你上午载,他下午载,你还别说,他们这样赚得还挺多的。
年青人在外地打工,中年夫妻又到市区里开黄包车,村里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了,整个村庄显得空荡荡的,田里全是荒芜一片,一切都是那么寂寥,许多房子都是长累月地关着,没有了人气,整个村庄显得暗无生机,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
人们一旦在外面赚了钱,便会回来建房子,由于中间全是那些用木块,土砖做成的老房子,所以他们的新房子便往四周扩散。于是那些老房子便形成了空心窟。中间全都集中了那种古屋,散发出一种深沉的阴气,没有了人气,显得特别可怕。
我们村一直以来都是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没有出现过什么迁移现象。
至于人物嘛,相传有一位先生36岁中了状元,后来便去了台湾。50多岁时回乡抚养双亲,也没有给家乡做什么贡献。据说村里有一块状元匾,但不知为何,后来被人砸了。
总的来说,我们村其实也没出现过什么很有名望的伟人,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然而正是在这里,在这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度过了十九个春秋,度过了自己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的人生阶段,在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至于我的家族嘛,我的祖父一辈都是从事竹木制造业的,他们那一辈都特别擅长于制造竹、木用器,比如箩筐、晒具、锅盖、房柱、楼板等。那个年代人们都大规模地从事农业,种大量农作物。这就需要装农作物的用具了,生逢春冬比较空闲的时候,村民们便把各家的破了的竹木用器拿出来,请祖父他们来修理一下,以准备稻谷丰收时用。
在那个年代,从事这一行挺有市场,养家糊口是没问题的,所以我的祖父便把这一技术传给了他的下一代,父亲、伯父他们也都继承了祖父的这一技术,父亲高中毕业后,便用这种技术养活自己。
后来慢慢地把生意做大了,便开始在市场上做木材生意,由于我们村有大量的树,人们便把树砍了用车装到市场上去卖,由于当时许多人建房子都需要买木材,每逢赶集,父亲便把木材运到镇上去卖,那时木材市场特别大,所以父亲的生意做得还挺红火,日子过得也滋润。
而如今,由于人们建的都是高楼大厦,大理石早已取代了木材,所以,90年代以后,父亲便转业了,转而成为司机,直到现在。随着祖父那一辈的相继逝去,竹木制造业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我的外公曾经经常开着一辆木板车,每逢赶集,便推着一大堆的东西到镇上去做买卖,回来时又载着一车东西,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那种木板车只有中间一个轮子,两根把柄,上面有两块板,构造极为简陋,现在好像很少见到这种东西了,而外公的那辆车子至今还保存完好,他已经许久没有用过了,可能是因为用不着了吧?
我的祖母和曾祖母特不和,两个人总是吵吵闹闹的,后来有一次,不知为什么,我的曾祖母实在被祖母气得不行了,所以她偷偷地跑到房里拿起老鼠药便往下吞,就这样,我的曾祖母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那争吵不休的一生。
后来,我的三个伯父相继娶了媳妇,这样,处理好与三个媳妇的关系,便成了祖母生活中的又一大课题,祖母对三个媳妇管得尤其严,要是谁稍微有点差错,那肯定倒大霉,祖母肯定得大骂她一顿,然后还要给她各种惩罚。
伯母们如今经常会给我们讲那时候的事,她们说一回想起来就浑身发抖,她们总说那时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折磨,后来还没等到父亲成亲,祖母便逝世了,享年五十多岁,所以我母亲根本没祖母有见过祖母,更不用说我了。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勤劳、善良、忠实……,我们姐弟三个全是由母亲一人拉扯大的,别人都有婆婆帮忙,而母亲却没有,她就凭自己的一双手,辛辛苦苦把我们带大,却从没有任何埋怨。
如今,母亲经常对我们说“我从没有见过你们的奶奶,从来没有尽过一份媳妇应尽的责任,要是时光能够倒流,要是我也能有自己的婆婆,我一定会好好对她,不会让她带着遗憾离去。
听到这些,我们三个都不由得泪流满面,母亲就是这样,一味地为我们付出,对别人却一无所求。
愿我的家乡能够更加富裕和美好。
愿我的家庭能够更加幸福和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