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时间
答: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也就是从鸦片战争(1840)开始,鸦片战争大家都知道目的,英帝开拓市场的结果,但是就开放了沿海4个城市,所以很容易推理出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要打!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心得,近代史事件一般来说有一个20年左右一次跨度的有趣现象(看吧理科生才会总结20年现象这种东西)。根据20年现象,于是乎推理出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大约20年后,然后沿着20年现象再推理1880年左右,中法战争(1883~1885),好的大家再推20年,八国联军入侵(1900),再推20年五四运动(1919)和共党成立(1921),再推20年抗日战争(1937)那么近代史第一条线出来了,第二条线是以洋务运动(1861)为开端,但是这里注意洋务运动是发展所以有个所谓的争论期大约10年,那么开始20年现象推理(这里以1871开始推),中日甲午战争(1894).再推20年辛亥革命(1911),再推20年日本侵占东三省(1931),再来20年新中国成立(1949)至此中国近代史串联完毕!
2. 怎样能快速准确记住历史年代和事件
我是理科生,不了解历史怎么考,但我自己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因为有兴趣就自动记下了很多东西。而且一些事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顺序,因此时间上也有着相同顺序,这是个人观点。。。以下方法是从网上查的:
1、我觉得直接考历史时间的题并不多,即使有也多是排列顺序题,可以按顺序逐步排除,找到正确答案的。再就是先记重大事件再去记时间,会容易一些;另外,还可以用数轴来演示事件、时间;方法很多。
2、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3、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4、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及年代
文科知识中很多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有了好的记忆方法,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及年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 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 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 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 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二、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例如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陈胜吴广揭竿起,刘邦项羽诛暴秦。绿林赤眉灭新莽,黄巾起义反东汉。隋炀帝,施暴政,群雄聚义在瓦岗。黄王起兵为百姓,冲天将军入长安。元末义军裹红巾,改朝换代朱元璋。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洪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作天京。坚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敌人梦魂惊。这首歌诀不仅便于记忆,还各有侧重地将一些起义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动范围、重大功绩、坚持斗争的时间等勾勒出来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三、图示记忆法
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
1、数字归纳记忆法
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如采用逐次连续数记忆:1919年"五?四"运动,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二?七"惨案……;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2、联想比较记忆法
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结束时间的对比,会很容易记住双方形成和结束的时间,还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欧1000多年,而结束时间却晚200年。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3、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五种方法
记忆,任何学科都是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是否把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编码、储存以至于提取。记忆的失败,是满足于机械记忆;记忆成功的诀窍是理解。我在这里整理了五种历史知识记忆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五种方法
一、瞎胡闹式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
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以上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42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再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以上口诀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大黄蜂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瞎胡闹精神,调侃精神,你要逗知识们玩儿,而不是正儿八经地和它们相处。很多口诀你都可以自己编,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反正我就是要逗你玩儿 。
二、对照式
1、古今对照法
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年。
2、中外对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牛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赶紧开始整理和总结吧! fighting!
三、间隔式
根据每隔几年发生一件大事的情况来记忆历史年代的方式。常用的间隔法有隔一法、隔二法、隔十法、隔100法。
1、隔一法
从中国近代史开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
1839年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
1841年三元里抗英,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2、隔二法
如从辛亥革命开始,每隔两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11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护国运动是1915年,护法运动是1917年,都是间隔两年。
3、隔十法
在中国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发生一件大事: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1861年清总理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开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国伊梨地区,
1881年《中俄伊梨条约》签订;
1891年康有为《大同书》刊行;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只要愿意花点时间总结,间隔法是非常棒的一种记忆方法。
四、列表式
1、分类列表法
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填入,可加强记忆。
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次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也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
再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可从上下对应和每次间隔时间几方面来记忆。
2、历史大事年表
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
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农民起义大事年表、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
五、联想式
1、巧合联想法
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
举例说,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战国初,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解体。多么巧!
还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在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后来者居上,进入近代,西欧比中国反而提前了200年。
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
2、参考物联想法
要学生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的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
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
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
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
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这样, 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02年后灭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而“1127”与“172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考点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北宋,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方针;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①宋太祖解除禁军(国家正规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②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虚名;③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④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⑤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⑥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2)集中行政权——①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②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
(3)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①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②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2.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①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
北宋科举制的完善:①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②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③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④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
考点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②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尖锐对立。
2.农民的反抗斗争:宋仁宗时,农民不断起来反抗,遍及中原边地。
3.冗官、冗兵、冗费:①北宋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局面。②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形成冗兵局面。③伴随冗官、冗兵,再加上每年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④宋仁宗时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4.辽、西夏的威胁
二、庆历新政——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②、新政开始: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中心—整顿吏治。③、新政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恩荫做官;加强各级官员保举、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④、结果: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改革措施也被废止。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主要内容
理财措施——①、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②、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③、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④、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⑤、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人也有增加。
军事措施——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这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②、将兵法。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这就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教育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资鼓励。这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2.变法的成效: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④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变法失败的原因:①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③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④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
4.评价:①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②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考点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和与宋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契丹兴起:秦汉时为东胡的一支;原居辽河上游一带。唐末,中原人民迁到长城以北,带去先进技术;契丹人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
2、阿保机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916年建国,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936年,耶律德光从后晋获取幽云地区;改国号“辽”。
3、蕃汉分治:“蕃汉分治”制度——①、背景:辽统治区,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②、目的:为了适应上述不同情况,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③、内容: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大。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④、特点:“因俗而治”;⑤、实质:阶级统治。
二、宋辽的和战:
1、宋初:太宗夺取幽云地区失败,转入“守内虚外”(对外防御,主要防范人民)。
2、澶渊之盟: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史称澶渊之盟。宋辽对峙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
1、西夏建立:羌族一支,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史称西夏。仿唐宋制度文化:仿唐宋制度设中书省、枢密院;推行科举制;创制西夏文字。
3、夏宋关系:战争损失,元昊请和。1044年议和,北宋册封“夏国主”,给夏岁币,重开边贸,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四、金的建立和灭辽、北宋:
1、金的建立: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颜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114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初步的胜利。抗辽斗争性质属于正义。1115年,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猛安谋克制——①演变:氏族部落组织→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②性质: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③内容: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④作用: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3、金灭辽:联宋攻辽,1125年,俘辽天祚帝,灭辽。
4、金灭北宋:东京保卫战,李纲。1127年,徽宗、钦宗,“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五、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杭州),是为宋高宗。
2、北方抗金:太行山的“八字军”。
3、岳飞抗金:“连结河朔”方针;1140年,郾城大捷。被高宗、秦桧杀害。
4、绍兴和议——①时间: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②内容:规定疆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当时,宋高宗的年号为绍兴,史称“绍兴和议”。③南宋与金对峙:绍兴和议使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宋金之间后又进行了几次战争,金始终不能灭亡南宋,双方处于均衡状态。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考点四、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兴起: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铁木真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高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2、扩张战争:中亚、俄罗斯、印度河流域;灭西夏、金;招降吐蕃,占大理。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元朝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1276年占临安,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三、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①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③唐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
l、中央——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同时直接管辖河北、山西、山东。②、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③、御使台:最高监察机关;④、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既是中央机构,又兼地方行政职能)
2、地方: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省的建置沿用至明清、当代。重要行省:北—岭北;东北—辽阳;江浙(辖闽浙台);湖广(包南海诸岛);西南—云南】。
考点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
⑴、印刷术:① 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②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③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④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⑵、指南针:①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②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③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⑶、火药: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⑤金的火器制造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2、北宋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⑴沈括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⑵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⑶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5、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②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③主持编定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理学和史学:
1、理学——⑴.理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⑵.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2、史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通史,战国—五代。
三、文学:
1、五代的“词”:南唐李煜最杰出;风格柔糜、哀婉。
2、宋词繁荣——⑴、原因: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要求抒发感情。⑵、着名词人:苏轼:北宋豪放派,《赤壁怀古》;柳永:北宋婉约派,市民气息,《雨霖铃》。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委婉清新。辛弃疾:南宋豪放派。《书江西造口壁》。E陆游:南宋,豪放、婉约兼具;《钗头凤》(陆游是着名词人也是着名诗人)。
3、话本:适应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口头传授,记录整理;影响后世小说戏剧。
4、元曲: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北方流行歌曲。关汉卿是元代剧作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揭露封建黑暗。
四、绘画艺术:
5.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时间时间
1\最有效有办法是多记,你把一期的时间集中在一张或者两张纸上,每天看两三遍,一周下来已经非常熟悉了 2\最省力的办法,任何时间不单独记忆,是任何时间!每一个时间都与别的时间建立一种横向或者纵向的关系,比如同一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件或者这一时间加一年加十年加二年减一年减二年减三年减十年是什么事件,每次记同一事件时,都要把它和别的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你的记忆会省力一些,你的时间还可以和你的生日或者谐音或者你的电话号码或者其他熟悉的数据建立联系,这样就好记多了 举例: 1919:第三国际成立\五四运动 1920:中国成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上海) 1921:中共一大\俄国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2:中共二大\苏联成立\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中共加入共产国际 1923: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列宁逝世\苏联制定第一部宪法 1925:两次东征\五SA惨案引起五SA运动\孙中山逝世\联共布十四大确定工业化方针 ...... 不信试试,决定会很快搞定时间的,我是历史专业毕业的,记时间是强项,我以前就这么记时间
记得采纳啊
6.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的方法技巧
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记忆力历史知识的难点,很多同学觉得很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的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的方法
公式记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加减记忆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为:
经过=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曼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反法西斯斗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历史事件。
尽量少记
例如:东汉的统治
1.王莽改制,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
2.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
3.外戚和宦官专权,外戚梁冀,宦官"五侯"。
4.党锢之祸,太学生3万多人,名士范滂。
5.黄巾起义
(1)公元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军。
(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浓缩记忆法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记忆方法:还(桓)乡(襄)问(文)木(穆)桩(庄)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记忆方法:长河新,安西大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记忆方法:青方保募农
歌诀记忆法
我国的《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谐音记忆法
三国建立:
曹丕--魏--洛阳--220年
记忆方法:曹丕喂(魏)洛羊(洛阳),一天二两(22)饼(0)
刘备--蜀--成都--221年
记忆方法:刘备数(蜀)沉珠(成都),数了二天二(22)夜(1)
孙权--吴--建业--229年
记忆方法:孙权无(吴)建业,喝了二两(22)酒(9)
李渊建唐哪一年?
李渊建唐618年。
记忆方法:李渊见糖(建唐)留一把(618)。
文成公主哪一年入藏?
文成公主641年入藏。
记忆方法: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时,为取个吉利,用了6个司仪(41)。
清军哪一年入关?
清军在1644年入关。
记忆方法:清军入关,一溜(路)死尸(1644)!
编码和情境记忆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记忆方法:班超扛着排气扇(73)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记忆方法:蔡伦穿着毛衣领(10)、戴着手套(5)改进造纸方法。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记忆方法:张衡把医生(13)和兔子(2)放在地动仪里面。
葡萄牙在1553年侵占我国领土澳门
记忆方法:葡萄树上有只鹦鹉(15)戴着乌纱(53)帽来到澳门,不走了。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的技巧
理解式记忆
以鸦片战争为例,鸦片战争的影响在书上有一大段话,多数同学喜欢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如果记忆力好,这种方法也未尝不可。但是,历史书上这么多战争,每场战争的影响都要一字不漏地去背诵,想必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提供一种方法:合上书本,自己去思考鸦片战争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思考完毕后再和课本上的内容去对照,找到自己和书本的差距。这种方法记住的东西会更牢靠。
在横向和纵向联系中把握历史复习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进行纵横联系,这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知识脉络,省下不少死记硬背的时间。所谓“纵”,就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结果。比如,我们在学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就会联系到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促使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引起社会的一系列变化等。这样既掌握了系统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系统思维的能力。
所谓“横”,就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或者对类似事件进行比较。当分析到西方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我们习惯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去展开比较。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教科书谈到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用了一段文字提及华盛顿的个人功劳。那么,我们能否推而广之,进而想到英国的克伦威尔、法国的拿破仑,通过这样的横向联系,把知识点记牢、学活。
猜你喜欢:
1. 如何快速记住三十六计
2. 记忆历史口诀
3.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的口诀及方法
4. 经典的历史顺口溜
5.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 快速记忆的方法
6. 记忆大师王峰快速记忆的四大方法
7. 历史年份有什么简单的记忆方法吗
历史时间记忆的六大方法:
1、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2、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
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历史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历史的同期性特征,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人们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重视。
5、时间运算
具体来说: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较、体会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方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贞观元年是公历627年;一类是具体历史时间与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如618年是七世纪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纪中叶,再如下列选择题,也是考查的这种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纪初,②公元前六世纪初,③公元前五世纪末,④公元前六世纪末。
6、记忆时间
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际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征,组织记忆材料,激发记忆兴趣。一是揭示单个时间数字的特点促进记忆。如揭示时间数字的结构特点的有数位特点(单位数时间如公元8年。双位数时间如公元之年。
8. 怎样能有效、快速的记牢历史事件的时间
那还是抓紧时间列个表吧,重大年纪还蛮好记的(表格有助于提高效率) 列表是一个好方法,分时间和事件两栏,先写出事件(从书上抄在"事件"一栏中)。然后不看书,在"时间"一栏中写出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先写自己会的,写完会的,然后再对照书中的时间,不要怕多,只要专心记,各个击破,就可以。 二: 如果书后有历史大事记表,可以将时间遮住,对照事件一一背出时间,如果不会或背错,就做标记,最后只背做标记的,要时常想(课间,吃饭和睡觉前等时间都可以),一有不会就看书。最后祝你成功!
9. 怎样才能牢牢地记住历史事件的年份
书山有路勤为径!随知道是废话,不过还是给些方法。
1.顺序记忆: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方法,他是指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一次来记忆。
2.规律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一:人民的起义;二;是各地封建主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的控制;三:是统治阶级的内讧;四是外族或外国的入侵。
3.对比记忆: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语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等
4.归纳记忆: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也可以吧同一时间的不同时间进行归纳。等
5.顺口溜记忆: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等
6.讲解记忆:这是一种较新的记忆方法,一个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信号储存时间长。
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隔年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等等。
10. 怎么记住历史时间和重大事件呢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