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广府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

广府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19 04:30:39

① 广府文化的定义

广府文化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广信(今广东封开县)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西汉时南海郡治所仍在番禺,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州治仍在广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治所到番禺。此后番禺重新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广分治,设广州,以后广州的中心地位持续了一千多年,粤语的发展成熟便主要在广州一带。
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一脉——逾两千年岭南文化的本源。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越秀区人民政府一直致力广泛宣传和强力运作该区的文化、旅游资源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越秀区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未曾变更的中心城区,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 。 广府民系在文化的推广得到极高的成就,在明朝海禁后,大量进入珠三角的人群以及后来的香港人都被粤语同化,早期壹口通商和五口通商的广州以及六七暴动后语文统壹的香港都是推广广府文化的基地,使不少香港原住的疍家人和客家人以及外籍人士亦主动学习粤语,因此,粤人为汉族民系所推广自身分支文化广府文化最成功的人群。此外粤人亦有多方面的成就,如:经济、政治,尤其在文化、饮食、建筑、风格、艺术、设计、革命等。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所谓广府民系,即广州府民系,简称广府民系,或称粤海民系,并非只是指广州,而是通常指的是使用粤语方言地区的汉族族群。按照这一说法,广府人的分布地域相当广大。有学者认为:“广府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广府人分布在粤中、粤西南、粤北,以及桂东南一带,人口约有5100万,其中广东约有3800万,广西约有1300万。”(此统计数字应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数字)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南越族)融合而成 。
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
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广府人由于最早受到海外,尤其是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得风气之先,加上强悍的民性,冒险、创新的气质,因而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精英继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有一种“敢为天下人先”的最为宝贵的性格特征 。
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如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方言歌统称为“粤讴”;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广东饮食文化体系中虽有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之分,但“粤菜”常用以指广州菜;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广雕”等 。

② 介绍一下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史称“五岭以南,自李唐以前,声名文物远不逮夫中原”〔3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梗阻不便。自唐张九龄奉开大庆岭体p大梅关)新道后,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自此,大庚岭道成为广东北上主要交通线。另外,唐代广州崛起为世界性贸易巨港,也是“广州通海夷道”的起点,而自隋开京杭大运河,改善了五岭南北交通,广州港腹地更扩大了,促进了物资和人口流动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岭南文化被滋润和吸收了新养分,在前代积累基础上持续但又不平衡地发展起来,改变了过去的文化格局和景观。

一、汉俚文化融合深化
文化形成与民族融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六朝移民高潮的结果,是汉人在岭南的人口比重显着提高。加上上述经过洗夫人的努力,汉俚文化融合过程在隋唐强大封建政治经济力量推动下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程度也更加深刻。例如移居海南的汉人,唐代以前为 2万人,唐代增加到 7万,分布地区也从岛北部沿海逐步向比较偏远、开发迟而瘴病较严重的南部和东南部扩展。以往是汉在北,俚在南。环岛建置的完成,形成汉在外、俚在内的分布格局,表明有一部分俚人被汉化。在汉俚杂居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有显着提高,岛上不但有不少土特产作为“贡品”输入中原,而且生产的商品也很精美。琼山郡守韦公干驱使俚人家奴“织花练文纱”,制角器,熔锻金银,用珍木造家具和大船,舶运到广州出卖。这说明汉文化已为越来越多俚人所掌握,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工艺制作。俚人另一居地雷州,唐代还从闽南移入一批居民,壮大汉人队伍,进一步开发雷州半岛。类似这样的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合事例,实质上反映汉文化越来越处于优势地位,汉俚文化界限在这里逐渐消失了。俚人中还出现一批掌握汉文化的知识分子,如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在汉未央宫大宴群臣,曾“命突厥颔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戴咏诗。既而笑日‘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35〕。这。雅事历被传为俚人汉化的佳话。

二、开疆文化的贡献
汉文化在岭南的传播除以大量移民为载体以外,个人历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唐代岭南在中原人心目中,仍是一个瘴病之地、化外之区,因而成为朝廷处置政敌和罪犯的场所。许多在党争中败北者,都被一贬再贬,最后流落岭南。他们中不乏有见识的政治家或文化人,来到岭南后,多致力于传播中原文化,推动当地文化发展。这种以开发落后地区为目的,在边睡地区传播的汉文化被称为“开疆文化”。秦汉进军岭南所产生的文化后果,当然可以说是开疆文化在岭南之始。唐代开疆文化在岭南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流寓人物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这些人物着名的有杜审言、宋之间。李德裕、韩愈、刘禹锡、李宗阂、杨嗣复、王义芳、韩援、韦方质、李孝逸、韦执谊、敬晖等,他们都各有建树。例如韩愈贬潮州,在那里驱鳄鱼,放免奴婢,办学兴教,正乡音等,促进潮州风气改变。为纪念韩愈而命名的韩江、韩山、韩文公词、思韩亭、思公帕等,皆为中原文化在潮州扎根的见证。唐代贬惠州的有同平章事张锡、兵部尚书牛僧孺、着名诗人李尚德等,他们对惠州文化建设也起过一定作用。唐代贬海南的高级官吏更多,李德裕是他们的代表人物。李贬潮州再贬崖州(今琼山县境),在逆境中不忘着述,在崖州城修建望闭亭,民间还有其子孙化为黎人的传说,作为一代名相,千百年来一直为海南人所纪念和赞扬,这与其滴居时对海南文化发展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三、海外文化移入
我国与海外交通要地,首在广东。秦汉以来,从徐闻、合浦港发航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很兴旺,所以海外文化假道前来,流布岭南也势在必然。唐代以前,岭南文化正处在形成阶段,尚未成熟,故更容易接受外来异质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也是岭南文化多元性的一个原因。 秦汉时,集散香禹的一些土特产采自南海周边地区和民族,包括香药、琉璃、玛瑞、水晶等,《史记•货殖列传》和椒书•地理志》记载了番昌与海外交通的盛况,可以说,这是有文字可稽的海外文化进入岭南之始。据考证,汉初在我国栽培最早的海南岛棉花,是从印度经越南传人的〔36〕。至于中国官员、商人、使者外出交流,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向我国进贡珍奇宝货之事史不绝书。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州发掘多座汉墓,除了出土大量上述物品,还有不少托灯男女 陶涌,他们的人种学特征和服饰异于汉人,也不同于当地越人,而很有可能来自东南亚、西亚或东非〔37”。这类陶涌在徐闻、合浦、贵县、梧州一带亦有发现。从文化主要依靠移民传播而言,不管这些陶涌真正身份如何,这都可视为海外文化传入的佐证。但只到了唐代,随着海上交通发展,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民族文化才更多地移入岭南,极大地丰富了岭南文化内涵。这主要包括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作物品种、特殊材料、器皿等。例如唐代岭南生产各款陶瓷制品,如瓦当、板瓦、筒瓦、砖石等建材,多有贴附坐佛或莲花瓣纹。佛教寺院、塔、雕刻等建筑大量兴起,与佛教传入有关的菩提树、蒲桃也在岭南安家落户。伊斯兰教清真寺、塔,伊斯兰教徒聚居善坊等在广州出现。伊斯兰教着名补品补骨脂也随同其他舶来品一起传进来。还有许多身穿奇装异服,“镍耳贯胸之类,殊深绝限之人”卜别也往来于各交通大道,歇息于哪店驿站之中。只有在岭南,才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外来文化景观。

四、文化发展反差
隋唐岭南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开发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并存,个别先进经济据点被大片蛮荒地区包围。这种区域发展的核心性也表现在文化上,形成较大的区域反差,成为这一时期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
大庚岭道开通,“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近矣,遇则之风俗日变矣”〔39〕。这是中原文化南下在交通沿线产生的结果。主要包括粤北、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某些地区,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褥面积在这些地区还有所减少。9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列举当时中国四大商港,内有“广府”(广州)一地。这些地区生产水果。蔬菜、稻米、大小麦和甘蔗等,渐渐跟上中原农业发展步伐;所产陶瓷,釉色纷呈;所产葛、麻、蕉、竹、棉等纤维织品,别具一格,为中原人所珍视,多以购得自炫;所酿酒类众多,其中荔枝酒为其中珍品,受到诗人白居易赞美;城镇在这些地区也很兴旺。广州过去被称为‘茅草都市”,唐宋憬任广州都督,《新唐书•宋憬传》称,宋原“教之陶瓦筑堵,列哪肆”,取代茅草修茸房屋,将中原建筑文化引入岭南。珠江三角洲兴起金利、龙江、容奇、桂洲、黄连、北水、马齐、香山、青歧等圩镇。圩市作为一种文化景观也在它们中形成。佛教文化在惠能传教韶州时十分隆盛,唐天宝年间“韶州生齿登皇籍者三万一千户,削发隶寺曹者三千七百名,建刹为精舍者四百余区”〔40),即不到 10户有僧舍 1区。从中可以窥见,这类地区文化色调很浓重,这当然是文化内外交流的结果。反观沿海低地和东江、韩江流域及海南五指山地区,不是多种野生动物渊豪,野象出没、鳄鱼为患,就是“皆雕蹄凿齿、绣面鼻饮”卜川俚人所居。不少志书都说,“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大率上地下湿,皆多瘴病,人尤夭折……推结箕踞,乃其旧风”〔42”,土着文化仍占一定优势。这种地区反差,恰好说明岭南文化各个组成部分这时仍处在激烈的碰撞和整合之中。

一、 岭南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回归线两侧,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气候湿热,长年繁花似锦。
二、岭南文化
什么是岭南文化?首先,岭南文化是作为地理和政治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岭南人在岭南地区创造的文化为主体,岭南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岭南文化形成于明清之际,以岭南三家文化形成为代表,由此开始,岭南文化才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
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时期达到了它的高峰时期。
改革开放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地方文化兴起提供了条件,各地文化开始复兴,在这一潮流中,岭南文化发展得最为迅速.香港在七、八十年代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岭南文化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手工业上,在清中期,岭南丝织业迅速崛起,广州和佛山有数万名纺织工,在质量上更是超出了江南,“金陵、苏、杭皆不及”,被誉为“广纱甲天下”。广州的红木家具与“京作”、“苏作”并立为三大家具流派之一。清代“广州钟”是清宫中最重要的工艺佳作。
在工艺美术方面,岭南文化从明代开始酝酿成长,到清朝晚期,岭南工艺美术开始完善,形成独立的风格和体系。源于明代广州民间绘彩的“广彩”, 盛于清代的石湾微雕,为当时远近闻名的佳作。广州牙雕、广绣、金银工艺皆都名扬中外。
岭南文化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主要领导者,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主要动力和主要领导者。因而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正是由于岭南文化的先进性、革新性,才先后自创一体,如特色鲜明的岭南画派、岭南园艺、岭南戏剧、岭南建筑等。
三、岭南建筑及装饰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

1、岭南建筑装饰的形成
岭南建筑装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及文化素养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空气潮湿多雨、植物繁茂常青,花卉四季常开,环境清新秀丽;由于气候原因,人们喜爱室外环境及活动;这里接近海外,受外来文化、思想影响较快;这里物产丰富,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多种多样。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建筑装饰风格,充分展示了这里的气候、习惯、材料、环境、经济、文化的风貌。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
2、岭南建筑装饰的特点
岭南建筑与装饰空间组织比较自由,没有特殊的程式,不追求严谨的纵轴对称,以地形和景物为依托,以连廊为手段进行室内外空间的组织,有机地将不同标高、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曲径回廊相联、喷泉水池相通,假山叠石相衬,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大小空间组织有序的建筑群体。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四、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岭南古代的园林匠师,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国的园林艺术兼收并蓄,灵活吸收,使园景布局显得挥洒自如,不拘一格。
岭南园林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玲珑剔透的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形式规整的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其中尤以广州话方言区即粤文言区的广府文化,特别是近代前后以来的广府文化为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广州作为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从岭南文明史开始,几千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代表。

广州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戏剧、影视、音乐、书画、民间工艺、园林建筑艺术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其中粤剧、广东音乐和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工艺等,是岭南文化风格和流派的典型代表。

粤剧是广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东南亚以至欧洲、美洲、澳洲等华侨、华人居住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粤剧是北方一些剧种,主要是戈阳腔、昆腔、徽班、湘班等与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如南音、粤讴、木鱼、龙舟等融合而成的。腔调以梆子、二黄、西皮为主。兼容并蓄、通俗易懂、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特点。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同粤剧一样也具有明显的融合特点。广东音乐由于曲调悠扬、婉转动听,不单广东人喜爱,全国人民甚至外国人也都十分喜爱,故历来就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的说法。其中《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广东音乐名曲,已成为乐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经常被各类音乐会演奏。

岭南画派是现代中国画派之一,始创于利“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他们早年师从花鸟画家居廉,曾留学日本。之后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台日本和西洋画法,而自创一格,注重写生,多画岭南风物,色彩鲜丽,面目一新,学之者甚众,被称之为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勃兴而诞生的,有时代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画的改革派。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物高剑父、陈树人和高奇峰,早年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传人。当代画家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继承和发展了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和风格,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培养出大批人才。

广雕、广彩、广绣是驰名中外的岭南民间工艺品。

③ 广府文化的相关资料

广东历史上首批56位南粤先贤——佛山居首
而广州市评选出广东历史上首批56位南粤先贤,佛山入选10人,居广东各地之首。但对于里面的许多人物,如陈子壮、陈恭尹、苏六朋、梁廷楠、朱次琦、邹伯奇、陈启沅、康有为、詹天佑、吴趼人等,众多的佛山人鲜有知晓,甚至许多文史工作者也知道不多,更不要说宣传与研究了。又如晚清着名小说家吴趼人,尽管他少小离乡,但深爱家乡,所以其笔名为我佛山人,但我们佛山人似乎并不珍惜。 1.学术导向与服务地方相结合的战略。集中精力研究广府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发展,既要凸现浓厚的地域特色,又要提高学术作品的层次和造就优秀的学术人才。
2.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双赢的战略。我们追求学术研究和教学既要坚守书斋,又要能够走出书斋。力求推出一批以广府文化为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术精品,培养一批能够服务地方文化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双赢。
3.跨学科战略。整合多学科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注重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文化内涵构建与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相结合学术研究特色,并在跨学科视野下探索新的学术生长点。 1.整理挖掘广府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岭南文化传统。
2.研究广府文化的文化发展的现实经验,丰富现代都市文化,提升文化名城建设的品味,凸现文化发展的时代特色,推动广东省文化大省的建设
3.研究广府文化传播的方法路径,向国内外推介、传播广府文化,扩大广州、佛山等中心城市的文化形象,传播历史文化。
4.推动地方性综合性大学文学学科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增强、拓展服务地方的功能。 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决策服务为目标,选择政府关注的问题为优先研究课题,基础研究为决策咨询服务,推动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注重成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④ 介绍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广府民系的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
广府文化简介
中国着名历史学家赵立人认为,广府文化研究是一个涉及学科门类多、时间跨度长、实用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如何将“辛亥革命与广府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新的课题。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同时又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1911年爆发的广州“三·二九”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所以说,辛亥革命的号角催生了“岭南画派”,而岭南画派的诞生又推动了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展。

⑤ 广府文化有哪些

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如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方言歌统称为“粤讴”;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

广东饮食文化体系中虽有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之分,但“粤菜”常用以指广州菜;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广雕”等。

1、节俗婚嫁

在节日习俗上,既有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在广州,有除夕花市。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番禺的飘色游艺活动,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菜会(取发财之谐音)、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日娘诞、盘古王母诞、鱼花诞、田了节、龙母诞等,内容多与祭祀本地神仙以及发财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题有关。

反映了广东风俗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品格。婚姻习俗上,旧时既接受了汉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城乡,还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风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遗风,女子出嫁后,除了年节、庆贺、吊唁等红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娘家,而长住夫家。

后者是一些女子为了独立谋生和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而宣布自梳,终生不嫁。这种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变异,又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建国后。

2、饮食风俗

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

粤菜善于博采众长,根据广州的气候、物产条件进行改造,体现了岭南文化融通善变的韵味。粤菜中,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肴。

着名的“龙虎斗”、“菊花三蛇羹”、“上汤焖禾花雀”、“红烧果子狸”、“瓦钵炖禾虫”、“开煲狗肉”、“粗盐焗乳鸽”,成为公认的美味佳肴。

鸡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显粤菜的制作功夫。广式饮菜,兴起于19世纪末的广州,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众化茶楼兴起,渐而蔚成风习,扩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镇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镇。

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常见的如蛋挞、蛋盏、蛋散、干蒸、烧买以及各类粥品。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许多西点,使食品更为新潮、精美。

3、戏曲音乐

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

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着名粤剧演员有被称为“粤剧四大家”的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等。红线女所创的“红腔”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大。以粤语演唱的曲艺品种,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

广东音乐是产生、流传和发展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粤西广府方言区的纯器乐演奏的民间音乐。

19世纪60年代起,严老烈等代表性人物,运用带规律性的使用装饰音和“加花”的旋律发展法创作改编出《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饿马摇铃》、《雨打芭蕉》等有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的着名乐曲,标志着广东音乐作为乐种的形成。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

4、美术工艺

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东莞张穆着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

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现代,继承和发展这一画派艺术的,有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昴、杨善深等。广府民系的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如肇庆端砚;广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朱义盛首饰和广绣等。

佛山陶瓷、木版年画、剪纸、金银铜锡箔、染色纸、狮头、彩扎灯色;新会葵扇;东莞和南海烟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筑装饰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砖雕等,其中以端砚、粤绣、雕刻、陶瓷最具特色。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是南狮的发源地。

(5)广府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历史是一块时间琥珀。透过这块琥珀,照见广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照见广州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南越王墓博物馆,封存着南越国的历史;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沧桑;南海神庙,书写了一部中外海上贸易史。

西关大屋,广州传统建筑瑰宝,映射出昔日荣光;广州骑楼,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情怀;广州沙面,记录下广州近代史与租界史……物质文化遗产举不胜举、千姿百态。

食在广州,脍不厌细,体现广府文化融通应变;粤剧艺术,美轮美奂,堪称岭南文化一朵奇葩;广东音乐,自成一格,兼具传统性与开放性;岭南画派,求新求变,重在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精彩广绣,形象传神,追求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广州是一块文化福地,广府文化在这里孕育、岭南文化在这里厚重、中外文化在这里交融,成就广州历史文化之博大精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州人。

⑥ 广府文化是珠三角本土传统文化,这个文化有什么特色

珠三角广府文化的特色

三、南雄珠玑,认同标记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民系,也是中原汉族南下移民与本土居民融汇时间最长、融汇形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民系。各个区域的广府文化与粤方言一样,共性突出,个性鲜明。珠江三角洲是以广府民系为主体族群的区域,该区域的广府民系较其他区域的广府民系而言,有着较强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大多数人均为“珠玑后裔”,有共同的发祥地--南雄珠玑巷。细分析,主因有二。

1.珠三角广府民系的构成

唐宋以后,南下移民多取道粤北大庾岭梅关新道,南雄珠玑巷成了南迁移民的聚居地及转散珠三角及其他地区的中转地。宋代,移民中江南籍比重大增,因而,珠三角的粤方言,吴语痕迹较明显。据《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的记载,分布在珠三角广府人的211个氏族中,有191个氏族是从南雄迁入的,而其中又有187个是宋代经南雄迁入的,占了总数的98%。这种特定的民系构成,使珠三角广府民系易于有共同的文化认同。

2.珠三角的发展史

宋以降,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蓬勃发展,并渐具规模。至明代,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岭南着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基塘农业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依托着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建立了活跃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以广府人为主的“广帮商人”,清中期便驰名全国。从19世纪末叶,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崇尚兴办实业,是广府文化有别于客家、潮汕两大民系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自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人文荟萃,工农商并举,迎来了广府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可见,“南雄珠玑巷”,是特定的历史与特定的民系构成衍生而成的文化认同标记,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宋代是岭南迅速崛起的朝代,也是广府民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宋以后,珠三角地区领先岭南地区的发展,影响全国,并成为着名的侨乡,“珠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南雄珠玑巷”,成为海内外广府人的寻根祖地,珠三角地区的广府文化成为广府文化以及岭南文化的代表,省城的广州文化成为主导,广州话成为粤方言的标准语,并最终成为跨国界的语言,“2008年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幷且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仅次于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MandarinChinese)。”便不难理解了。

⑦ 广州有多少年历史【要具体】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

⑧ 谈谈关于广州的历史变迁

距今6000年前珠江三角洲是一个以今广州为顶点的岩岛罗列的漏斗状浅海湾。珠江位置大致从广州市的黄浦起,往西经过南海县的石湾、南庄,折向南经顺德的西樵山、九江、甘竹、均安,再接江门、新会而达于古兜山东北麓的沙富。珠江漏斗状海湾存在的下限,一直延续到到汉、晋时期。随着西江、北江上游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珠江溺内开始出现一些冲积平原或新的沙岛,平原上多阡陌相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珠江流域气候湿热,植被茂密,而珠江沿江开发有限,河流带来的泥沙较少,所以,海湾淤积较慢。唐代以后,南方山区普遍得到开发,珠江水泥沙增加,海岸线逐渐向海湾伸展。宋以来,随着三角洲出现一些沙田,为防止海水内侵,修建桑园堤、扶宁堤、咸潮坝等捍海堤,加速了边滩的发育。宋代西江口已推至九江、甘竹附近,北江河口北侧移到黄浦附近,南侧延伸顺德附近,九江、桂州、沙湾以北的南海、番禺、顺德一带,已经是村落密集,田园阡陌的富庶地区。南宋绍兴22年(1152)还在新淤涨的三角洲上设置了香山县。明代石歧以北的整个地区都已淤积成陆,西江三角洲的上古井、黄杨山、竹篙岭、五桂山等岛屿已连一片。南海的浮邱,宋代仍是海港,到明代已经“去海四里”。18世纪,珠江三角洲已推移到磨刀门附近。至清末,整个珠江三角洲已是平畴绿野,城镇星布。

人文 历史 上的广州,已经在各种网络中详细讲述了,在此我不再一一赘述。

在五六千年之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上都还是海洋,包括今天广州市域的大部分。在今天天河区和白云区的位置形成了一些海湾,这是现阶段被证明的广州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

当时的广州市域内有一些海岛,就是今天的小山丘,这些小山长期作为采石等场所而存在。随着后来东、西、北江泥沙的大量堆积,今天的广州市逐步形成,经过历代的淤积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填海造陆和围垦,最终形成今天近1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这就是广州市自然版图的核心,包括今天广州市和佛山市的市中心都在这块平原上。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1]。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90.44万人,城镇人口1287.44万人,城镇化率86.38%。[2]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濒临南海、珠江三角洲北缘,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3],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4][5][6][7]

广州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着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8][9][10]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11],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12]。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 科技 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13][14]

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15][16][17]。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18][19]。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广州正式建城两千多年的 历史 ,而且,城市中心始终没有变迁过,这在世界城市史上都极为罕见,成为 历史 文化名城有足够的底气。

前世之 历史

公元前214年,广州建“任嚣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又下决心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的版图,发动了统一岭南的战争。《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桂林、象郡、南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尉屠雎率领50万大军分五路向岭南进军,其中一路顺北江而下占据了番禺。 到后来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之后,解决了南下秦军的后勤给养问题,又重新部署了平定岭南的战争,最终由任嚣带领赵佗等人南攻南越,终于统一岭南。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大业完成,岭南地区从此纳入秦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版图。今天广东省大部分属南海郡,郡治在番禺,这是广州行政区划建置之始。首任南海郡尉任嚣在番禺筑城(城址在今中山四路旧仓巷一带),史称番禺城,后人称为“任嚣城”,这是广州建城之始。

“番禺”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和《史记·南越列传》。《史记·南越列传》载,任嚣在临终前对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为了巩固统一岭南的成果,秦王朝除了在南海、番禺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外,又在岭南实行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主要有“屯垦戍边”、“筑道设关”、“谪戍移民,与越杂处”等。

广州又有“楚庭”之称一说,越秀公园内正有其牌坊。

1959年制作的五羊雕像,已成了广州的标志。

在越秀公园内的“古之楚庭”石碑。

遗址自然没有,昔日文物却倒真有,就在俗称为“五层楼(镇海楼)”的广州博物馆,该馆藏有各朝代文物万余件,可谓浓缩了广州两千多年 历史 。1953年出土的“蕃禺”漆盒,是秦在广州地区设置郡县的 历史 物证。

1962年区庄螺岗出土的秦戈,是秦统一岭南的重要 历史 物证。

变迁之路

三国时,得广州之名

广州建城已有2000多年 历史 ,难得的是,广州城垣由小到大,但城区中心一直没变,广州位居“ 历史 文化名城”之列,并非浪得虚名。

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广州地区范围已有人类活动。广州面临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很早就开始了渔猎和原始农业活动。在广州的龙眼洞、飞鹅岭等地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凿、石磨和陶器等生产工具。后来,随着耕作和捕猎技术的提高,学会了各种手工艺技术,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不必从速耕种,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乡村,而是集中居住,从而奠定了广州城的基础。

秦朝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南海郡尉任嚣始建番禺城(古广州名)。西汉初赵佗建南越国,扩建此城为国都,人称“赵佗城”,城区中心约在今越秀区东起新大新西至仓边路、北起越华路南至中山路。从考古挖掘的成果来看,南越国宫署遗址中除了有南越国宫殿和南汉国宫殿遗迹外,还有从南越国以来各朝代的大型建筑遗迹,这些都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 历史 的见证。

汉代时番禺已成为全国闻名都会。三国时,吴国的交州刺史步骘扩建“赵佗城”。到公元226年,吴国设广州建置,治所在番禺,此乃广州得名之始。汉晋之际,广州渐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至唐代已成为世界着名大港,城西的“蕃坊”(今光塔路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居的闹市区。而城南的商铺也越来越多,唐朝末年,岭南最高执政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扩建南城,其弟刘岩接兄之位后建南汉国,经济称雄于五代十国时期,广州城(时称兴王府)城南、城西郊外均建有供王族享乐的离宫,周边地区渐有发展。至宋代,广州周边有8个卫星镇,广州新建三城,城区扩大。明代,广州三城合一,城墙北至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东至今越秀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清代增建东西“鸡翼城”,城墙建到江边。

⑨ 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区别

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区别极大:区别1都是珠玑巷开封人,但迁移时间不同2饮食,客家人有叹早茶传统,烧鹅,腊肠,卤水,凉茶,菜干,云吞,盆菜等等
同属于粤菜,客家菜属于粤菜东江派,与广府人不同派

3戏剧,中原等地戏剧汉剧,客家汉剧和粤剧原为一体,粤剧原用戏棚官话,和客家汉剧差不多,后改用广州话,分家

4年廿八洗邋遢等独特习俗

广府人,四邑人,客家人都是在珠玑巷开封人,为啥只有客家人叫客家人?客家文化?
区别来源客家这个文化品牌名称:客家人发动南拳区起义(天平天国起义)
晚晴康熙内迁沿海50里,复界等沿海土着变得流民 和 垦民到四邑复界区客家一词首次出现,客家源于客籍,客家属污名,意思和外江佬等类似为蔑称,后慢慢忘了原意,客家意思慢慢被误解,经历满汉联合与客家人文斗,一些满和汉文人贬称客家非汉种,反犬旁加个客等,罗香林也参与文斗,罗香林发明客家学和客家迁移路线图等。他称转自称

客家自创城市文化:福建宁化自冠客家祖地,遭到 江西湖南客家人等争议。四邑才是客家祖地

从此客家语系分成:客家人,四邑人,赣南主家人本地话,四川广东人,陕西广东人,等

语言文化的不同:砖家早期把3种语言分为3个语系,后实地考察录音对比后发现实为一个语系主张一个语系,不应以认同来研究语言,应该纯以语言角度研究语言。但以民系族群历史研究语言此风至今未变
客家,赣北,广府实为客赣语系,或客家语系,粤赣方言 语系,这就是语言文化区别

客家语系里有客家认同的归为客家人
客家语系里没客家认同的归为其他认同如:赣南主家人本地化,四川的广东人等,甚至赣北人,广府人

赣湘客家人祖籍:未到石壁的陕豫夏州,固始,未到珠玑巷的开封人等中原人

闽粤桂客家人祖籍:
1张九龄唐相客家人开辟珠玑巷,唐宋珠玑巷开封人
2固始,例如林氏等大族
3石宁化壁的中原(河南开封固始洛阳陕西山西等)人

广府人祖籍:说着中古汉语(客家话)的宋末珠玑巷河南开封人

四邑人祖籍:1珠玑巷开封+2鲜卑+3莆田等福建军民+4江西客赣人
宋初逃难如源姓鲜卑人,至今鹤山市龙口镇霄乡村仍有源姓家族。
南宋亡前很多福建、江西的南宋军民,如林姓、陈姓、吴姓等。四邑一鹤及珠海斗门区赵姓比例较高,可能来自宋朝皇室。
明清江门镇兴起,广府人迁入,至今市区仍讲广府话,市区外广大地区各种四邑话

⑩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

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

1、文学

东汉,广州汉议郎学者杨孚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着《异物志》,是广东最早着书立说的学者。

宋代,珠三角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广州的崔与之、李昴英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

明代,广州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邝露、陈子壮、黎遂球等。

清代,广州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张维屏、梁鼎芬等,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

2、绘画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广州有林良、颜宗、何浩、张誉、黎简、谢兰生、罗天池、居巢、居廉、苏六朋、陈璞等。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卢传远、何香凝、方人定、伍嘉陵、黄独峰、司徒奇、何磊、黎葛民、黄幻吾、黄少强、陈凝丹等。另外通草画是19世纪起源于广州的一种绘画艺术。

3、工艺

“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代表,即广州象牙雕刻、广州玉雕、广州木雕、广彩、广绣。

广雕还包括广州榄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清代以来,广州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选择各种名贵材料,精镂细刻,形成了新颖、生动逼真、精巧细腻的广雕艺术品,更成为朝廷贡品,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李定宁等。

广彩是广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外销瓷,广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有“世界官窑”之称,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广彩瓷品。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成为朝廷贡品,到明代中期已扬名海外,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有收藏,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4、园林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广州现存的清代古典式岭南园林有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

5、民俗

广州迎春花市在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广州民俗还有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乞巧、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

(10)广府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扩展阅读: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着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广州市

阅读全文

与广府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