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长汀县历史多久

长汀县历史多久

发布时间:2022-01-20 01:01:38

‘壹’ 请教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历史沿革

据《读史方舆纪要》,唐置长汀县。“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向南,南,丁位也。”县名得自长汀村,因县治迁此,故名。长汀村以境内有长汀溪为名。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长汀县,历为汀州、临汀郡、汀州路、汀州府治所,民国初属汀漳道。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建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1930年5月至1934年10月长汀曾先后分设苏维埃汀连、新汀、汀东、兆征县和汀州市。1949年10月18日解放,为第八专区驻地,1950年后属龙岩专区(地区)、龙岩市。 1997年,长汀县面积3100平方千米,人口46.5万,辖10个镇、8个乡:汀州镇、河田镇、濯田镇、古城镇、四都镇、南山镇、大同镇、新桥镇、馆前镇、童坊镇、铁长乡、庵杰乡、策武乡、三洲乡、红山乡、涂坊乡、宣成乡、羊牯乡。县政府驻汀州镇。 根据1997年12月8日省民政厅闽民行[1997]426号文批复和1997年12月29日龙岩市人民政府龙政[1997]综264号文通知,撤销涂坊乡,设立涂坊镇,以原涂坊乡的行政区域为涂坊镇的行政区域。设镇后,政府驻地不变,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8年,汀州镇新设商业城居委会;大同镇新设黄麻畲行政村;河田镇新设黄坑行政村。年底,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9个居委会、290行政村。

‘贰’ 长汀镇的历史沿革


长汀一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是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因附近的海浪河有一段深水区,当地人称之为“汀”,故得名“长汀”村,隶属海林县第八区管辖。1953年火龙沟林业局迁到长汀村,定名为大海林林业局,从此,长汀人口逐渐增多。1955年设置长汀镇。1956年3月,撤销海林县,划归宁安县管辖。1958年9月,长汀镇与林业局合并建立
“政企合一”的大海林人民公社。1961年“镇局分开”,改为长汀镇公社。1962年10月,划归海林县管辖,1980年改称长汀镇。

‘叁’ 长汀的历史有多久

长汀的历史悠久,从发现的旧石器和新石器的过渡阶段的文化遗存看,在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天宝元年(742),改汀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大历四年(769)。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景福二年(893),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后梁开平三年(909),潮弟审之为闽王,后唐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钩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闽永隆五年(943),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天德二年(944),长汀县属殷,三年(945),殷亡,长汀县属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亡。县人宋版图。雍熙二年(985),长汀县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十八年(1281),为囊加真公主赐地。十九年(1282),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
明洪武元年(1398),改汀州路为汀州府,二年(1399),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九年(1407),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民国二年(1913),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八年(1919),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十四年(1925),复录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以、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与些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政府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5月至今,隶属地级龙岩市。

‘肆’ 长汀县的历史

“汀州”之由来,“汀江”曰鄞江,在府东南,一名正溪,发源宁化县,历湘洪峡,至东庄潭分为二派,一自惠政桥入,一自太平桥入,至高滩角复合为一,南流至杭,达潮以入于海。宋蒋之奇有“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之句。按天下水皆东,惟汀独南。南,丁位也,郡名汀州取此。
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
282年(西晋太康三年)为新罗县境。“新罗城”,一云在龙岩。《漳志》云在汀州境。《一统志》云,开元末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为汀州府治。《寰宇记》:开元末,新罗令孙奉先,昼假寐于厅事,见神曰:“吾新罗山之神,从府主,求一牛食。”按此则新罗乃山名,当在长汀之西,晋唐因之以名县,非今之龙岩城。即古之新罗城也。(摘自《清·汀州府志》)
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福建经略使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742年(天宝元年),改汀州为临汀郡,758年(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方口(宋名县基岭)县治仍附州郭。769年(大历四年)。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县治所在。 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909年(后梁开平三年),潮弟审之为闽王,933年(后唐长兴四年),闽王王延钧称帝,改元龙启,长汀县仍属闽。943年(闽永隆五年),闽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944年(天德二年),长汀县属殷,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长汀县属南唐。975年(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县入宋版图。985年(雍熙二年),长汀县属福建路。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为汀州路,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为囊加真公主赐地。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书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长汀县属福建宣慰使司。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为汀州府,136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书省,长汀县属福建行中书省。1376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长汀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长汀县始终为汀州、郡、路、府属县。
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隶福建省。1919年八年(民国八年),闽军与护法军协议,长汀县属护法区。公元1925年(民国十四年),复隶福建省。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心、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汀州市;与此同时,撤销新汀县。才溪、通贤划归上杭县,南阳划归新泉县,其余各区并长汀县。10月,分长汀县东北部分地建立汀东县于馆前;1933年9月,分长汀县近汀州市部分地区建立兆征县,县治设省苏维埃政府内,均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红军作战略转移,撤离中央苏区。长汀复由国民政府统辖,改用民国纪年,仍合称长汀县,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驻汀。翌年改隶省第七区解放军接管长汀县。18日,成立长汀县人民政府,隶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隶龙岩地区专员公署。
1997年5月后,隶属地级龙岩市。 建置时,县境东接沙县,西接江西省于都县,东南接龙岩县,西北接江西省虔化县,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省海阳、程乡二县;包有现今长汀、武平、上杭、连城四县及清流西南部分地。东西南北相距皆四、五百里。
北宋淳化五年(994),划南境地益上杭场、西南境地益武平场分别置上杭、武平二县。元符元年(1098),又划东北境地。宁化的麻仓团里置清流县。
南宋绍兴三年(1133),划莲城堡、古田乡六团里置莲城县(今名连城)。县境东西距145里,南北距235里。东至宁化县150里,以杉木堠(今名恩坊)80里为界;西至江西省瑞金县80里,以新路岭(又名隘岭)60里为界;南至上杭县240里,以桑溪岭(今名张屋铺)140里为界;北至江西省瑞金县80里,以黄竹岭50里为界;东南至连城县140里;以野狐垅130里为界。西南至武平县255里,以黄公岭(今名黄温岭)105里为界;西北至江西省瑞金 县80里,以石脑岭(今名溜凸)60里为界。西北至江西省石城县,以铁长乡鸡公过峰凹为界,距汀于53里。历经元、明、清均无变动。民国二十八年(1939)划出县东南飞地贴长乡纵19公里,横32公里属上杭县。随即土地编查,测定全县东西距60公里,南北距86公里,周320公里。面积3934.9公里。面积居全省第一。
建国后,1951年4月,划四堡区及罗坊属连城县,计面积144.6平方公里。1956年3月,划宣和区属连城县,计面积100.42平方公里。1958年1月,划三平区分属上杭、连城县,计东西宽15公里,南北距47.5公里。现县境东部童坊乡白沙岭、南山乡松毛岭、马当山、观音石与连城县交界;西部四都乡梅子岭与江西省瑞金县交界;南部宣成乡龙山顶与上杭县交界;北部庵杰乡大悲山与宁化县交界;东南部涂坊乡大欧与上杭县交界;西南部红山乡石水牛与江西省瑞金县交界,赤土村大乾凹与江西省会昌县交界;东北部馆前吊子岩与宁化县交界;西北部古城乡与江西省瑞金石城县交界。全县东西宽66里,南北长80公里,面积3099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五大县。

‘伍’ 长汀古城的历史介绍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州治初设新罗旧邑址,长汀县附郭,县治在九龙水源长汀村(即今上杭县城北7.5公里处九州乡)。约唐上元元年(760年),汀州治所迁东坊口大丘头(今长汀县北郊),长汀县治随迁距州治1公里许的县基岭,仍为附郭。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迁到白石村(今长汀城内),“筑土城卧龙山阳,西北负山,东濒汀江河,南踞卧龙山麓”,范围较小。县治随州迁至离州治约200步(今长汀城内,宋时叫衣锦乡),仍为附郭。州治背山面水,向阳开阔,从此历代因袭,范围逐步扩大。唐大中初年(859年),刺史刘歧始建敌楼179间,筑子城,修拓陈剑所迁壁垒,称“雄镇”。
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大规模扩建州城,所筑土城周长达5里254步,城墙基宽3丈,厚1丈,高1丈8尺;又开挖城壕引西溪水东流,州城扩展范围,东至朝天门,南至广储门,西至西城门,北至卧龙山襟(见图示“宋元土城”)。长汀县治仍附于州城外(即城壕南)。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府杨世芳及长汀知县王邈,筑土为县城,总长619丈9尺,堞2180多个。汀州府形成两圈城墙,内圈为汀州府城墙,外圈为长汀县城墙(见图示“明清古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郡守沈应奎倡议拆除府城墙,使州、县合并。明崇祯九年(1636年),增修城墙670丈,同年十月告竣。府城墙全部拆除,州、县合一。这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围到卧龙山襟。现在长汀人称之为城内。
自宋至清初,外地商人、工匠来者日多,作坊、商店逐年增加,城市人口剧增,城内容纳不下,因而府城范围逐步扩展到城外(即水东市外大片地区)。至清朝中晚期,在城外形成营背街、桥下坝街以及其他众多街巷。至此,汀州城基本定型,成为闽西最大城市。
汀州古城墙,位于位于福建长汀县汀州镇,依山傍水,环抱全城,形状宛如“观音挂珠”。它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城内,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独具的特色,犹如挂在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所以有“观音挂珠”美誉。
汀州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外包装,它把汀州城隍庙、文庙、天后宫等古建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央苏区红军医院——福音医院、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地——云骧阁、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别墅等红色景点和明清古街,古居宅群,古寺庙群等包裹在一起,形成丰富的密集型人文景观。

‘陆’ 长汀县简介

长汀县,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是客家首府。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
中文名称: 长汀县
所属地区: 福建省龙岩市
下辖地区: 汀州镇等
政府驻地: 汀州镇
电话区号: 0597
邮政区码: 366300
地理位置: 福建西部
面积: 3099平方公里
人口: 2008年,50万人
方言: 客家方言
气候条件: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着名景点: 唐代古城墙等
车牌代码: 闽F

长汀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3089.9平方千米。地处福建西部, 长汀县城全景
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着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末户籍人口39.34万人,通行闽西客方言长汀话。县人民政府驻汀州镇。全县辖11个镇、7个乡:濯田镇、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馆前镇、童坊镇、河田镇、南山镇、四都镇、涂坊镇、策武镇、铁长乡、庵杰乡、三洲镇、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详情请到网络搜索

‘柒’ 长汀县的文化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着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它七府构成了福建八闽。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汀州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是着名的唐宋古城。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汀州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汀州三元阁,唐代大历四年修建的汀州古城墙,宋明时期大规模扩建至4119米,城墙像一串璀璨的宝珠,从卧龙山顶分东西蜿蜒而下,合抱于汀江之滨,素有“观音挂珠”之称,把汀州城装缀得独具一格,分外美丽,现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将古城门及其古城楼-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1500米,近几年长汀已修复汀州古城墙2100米,使其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标志性建筑。还有风格独特的的汀州府城隍庙、汀州云骧阁、汀州南禅寺、汀州刘氏家庙、汀州李氏家庙等众多古迹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内涵。
唐代宰相张九龄,法医鼻祖宋代长汀知县宋慈,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宋代诗词大家陆游,明代《天工开物》着者宋应星,清代着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篡纪晓岚和长汀籍清代着名画家上官周等一大批文人志士都在长汀留下了足迹,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文化色彩。作为古汀州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慈、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驯、郝凤升、宋应星,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着作,流传于世。 长汀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客家人以坚韧、开拓、革新的精神创建了汀州,带来汀州的繁荣和发展,以后又发展到广东梅州,并扩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汀州成为中国客家的大本营和客家的首府。 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洋溢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奋斗不止、开拓革新的气息。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蜚声中外的客家文化:至今,长汀还保留了独具魅力的、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客家山歌、客家美食、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客家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2008年1月长汀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客家乡亲返汀寻根谒祖,每年秋天举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
据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多个常见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香港有两百多万客家人传自汀州,明末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刘国轩是汀州人,清代画坛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孙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着名爱国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截止2009年7月,客家人已达一亿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过生存与奋斗的足迹。
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诙谐有趣,语言流畅,性格明朗。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河龙布雨》、《牛的传说》、《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晋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传说》、《九斗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楼》、《钱财与人意》、《太平军在汀州》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为财死》、《三个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员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敌探》、《枪的故事》等。
长汀民间歌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灯笼送郎归》、《十二月长工》、《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讲了要恋就要恋》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谣。
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两类。外来谚语大多与各地通用。本地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世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点。 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舞龙灯、踩船灯、高跷、抬阁、打花鼓、花灯、角子灯、十番、长锣鼓、公嫲吹、南词北调、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剧、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秉承中原汉族遗风,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风格,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客家山歌是长汀最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和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明白晓畅,朴实无华,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田园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抒情、悠扬、缠绵,回味无穷,或叙事、高吭、激越,一泄无遗。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山歌表达的对象。公嫲吹是一首着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其中二件乐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乐器形似唢呐,但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嫲吹”音色柔和,圆润,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间的关系是纯五度的复调关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闹钹等乐器。
“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时而旋律舒展优扬,似一对老夫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时而交替吹奏,互问互答,象这对老夫妻在倾诉各自的心声;时而缓慢低沉,缓缓吹来,象这对老夫妻在抚摸自己的白发,叹息岁月的无情;突然乐器齐鸣,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年的亲人突然去世后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声;转而呜咽声声……
“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公嫲吹”的曲调内涵及吹奏水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 长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而大多数客家人信仰佛教。
佛教传入长汀有千余年历史。第一座佛寺开元寺创于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时)为长汀佛教鼎盛时期,北宋时先后有两名高僧伏虎和定光来汀传教。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神佛,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图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农历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创建八宝山峻峰寺,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闽西各县僧尼多属本湛徒嗣。截止2009年7月,全县有寺庙100多座。
道教传入始于唐代,在唐宋两代颇为盛行,清初顿衰,到清末县内已无正式出家道士。截止2009年7月,仅有少数民间道士活动。
天主教两次传入长汀。首次为明末崇祯年间,活动10年后停顿。第二次于清光绪年间传入,一直延续,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基督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至2009年已有90多年历史。1941—1945年教会最盛。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此外,长汀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族神。汀城东门外的汀州天后宫,初建何时未详,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在海外颇有影响。 长汀物产资源丰富,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肥嫩鲜美,善斗称雄,唐代曾选送长安,列为斗鸡之一;“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代代相传;圆金柑甘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玉扣纸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济世圣品”的“惊风化痰丸”远销东南亚;红娘酒、毛边纸、红菇、香菇、笋干、板栗、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更是名不虚传。
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闽西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长汀的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


三角豆腐饺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独特的风味食品,在汀州同样广泛流传,世代相袭,至今仍在许多乡村保留。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黄豆、花生、茶叶以及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由于长汀客家喜欢将大米加进擂茶中,所以又叫擂米茶。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起来却十分可口。因擂茶中有部分的中草药,能起到解毒通气的功效,所以客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以喝擂茶为习俗。
白斩河田鸡
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着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
麒麟脱胎
麒麟脱胎又名“麒麟钻象肚”,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传很早以前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其家妇女为求多子,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媛、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此后做为一种饮食疗法,一直在富户中流传。清朝末年汀郡总镇肖芝美兴办庆寿筵宴时,曾把“麒麟脱胎”列为首菜。1985年麒麟脱胎在福建省闽菜评比中获得“优质菜点”称号,《福建日报》于1986年5月2日曾予报道。
(特色)狗头外露者为麒麟脱胎状,全包者为小象卧产状。味香肉嫩,另有风味;壮阳补肾,祛风湿,健脾胃。
皱纱肉
皱纱肉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
荔枝肉
荔枝肉是盘菜,据说它来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杨梅肉”。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至民国初,几乎每席必备。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即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
凤凰醉酒
据《中国菜谱》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每每取胜,列为斗鸡之雄。
长汀米酒娘,素以民间精工酿制,纯天然原料,含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酒娘、鸡是长汀食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融鸡酒于一体烹制菜肴,深为来宾青睐。[特色]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烧肝花
烧肝花盘菜是长汀传统菜肴。因其味道香脆,为下酒妙品,故流传久远。(特色)色泽金黄,外酥内软,食而不腻。
生焖草鱼
长汀城乡池溏、水库大多放养鲩(草鱼)、鳙(大头鲢)、鲢、鲤等,每日都有鲜鱼上市。而人们最爱吃草鱼,因其汤鲜肉嫩,老少皆宜。
《长汀县志·物产志》记载:鲩,即草鱼,似鳟而大,形长身圆,肉厚而松,其种来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饲之,故俗称草鱼。
生焖草鱼自清末以来为婚喜贺庆、华厦落成等宴席的主菜。
温水鱼
河田温水鱼以肥、鲜、嫩着名。相传温水鱼起自明代,里人发现温泉下游有一种鱼,圆扁无鳞,肥大色美。钓上岸来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显出丝丝血痕,在锅中稍煮即熟,鲜嫩无比。于是人们便在温泉下游挖池,试放鱼苗养殖。细心观察,多数幼苗适应环境,发育正常,半年中竟长成肥美大鱼。后又养殖鲩(草鱼)、鲤、鲢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长汀豆腐干
长汀豆腐干是闽西“八大干”之首,始于唐开元年间,采用传统工艺科学方法加工制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材,卤制而成。是一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它有3个品种:五香豆腐干、酱油豆腐干、黄色豆腐干。
糍粑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后来庙内住持也制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
(特色)形圆质白,柔韧甜美。
米果
米果和糍粑一样,都是汀州客家传统风味食品。米果用大米制作,取材便当,工艺简单,物美价廉,因而在汀州城乡食用米果相当普及。
米果制作很简单,将糯米在水中浸泡后磨成浆,装入布袋压去水分,再取出蒸熟,然后将蒸熟的米粉倒入臼中舂匀成粘状,搓成圆长条即成。由于色泽洁白,故又叫“白米果”。在乡村还盛行将灌木烧成灰,然后将柴灰浇上开水沥出灰水,把做米果的粳米浸泡于灰水中,制成米果,由于色泽金黄,称为“黄米果”。黄米果因为掺和进灰水,因而散发独特碱香,别具风味。吃法可沾上白糖即食,也可将米果切成丁块状或细条状,加上韭菜、肉丝、笋丝,细盐炒食,香气诱人可口。
仙人冻
仙人冻,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又叫“仙人板”,是闽、赣、粤客家地区十分流行的应时小吃。
制作仙人冻主要颜料是仙人草,这是汀州山区盛产的草本类小叶绿色植物。用晒干的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黑褐色,而用鲜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绿色。
芋子饺
芋子饺是长汀着名的风味小吃,在许多客家社区也有流传,客家人大多住山区,有“无山不客客住山”之说。番薯、芋仔都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客家人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制作出许多独特小吃,“芋子饺”就是其中一种。
灯盏糕
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
笼床糈
又名“簸箕糈”,为长汀城乡传统食品。笼床饧蒸好后,切成片条晒干,加佐料煮食者称“米粉条”,蒸好后整张包入炒熟的瘦猪肉丝、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状,淋上花生油、酱油者称“笼床卷”。
卷饼
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炰制。
烧麦
自明代以来,烧麦即为长汀着名的风味小吃。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趁热吃),便叫“烧麦”。“烧麦”有荤素两种。
板栗糕
明《永乐大典》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端口,民国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
兜汤哩
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扁食
扁食(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
炸雪薯
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长汀时,工业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雳岩公园“中南旅运社”举行盛大欢迎酒会。席间,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赞美。亦受到美籍汀人陈鼓应赞美。

‘捌’ 长汀县志的历史沿革

长汀县,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是客家首府。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一,全县有20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元736成州之一。自盛唐到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

‘玖’ 汀州的历史

汀州事件
1930年6月上旬,李立三领导的党中央专门委派中央特派员涂振农赴汀州,向红四军前委传达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此时,毛泽东正在长汀县南阳(现归上杭县管)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总结闽西的分田经验。于是,毛泽东与红四军前委委员,闽西特委的领导赶赴汀州,于6月13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即“汀州会议”),红四军一、二、三、四纵队的负责人和闽西特委的领导邓子恢参加了会议。听取涂振农传达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有关决议和文件精神。其主要内容:一是“扩大红军的策略与路线。A、无条件扩大,在八月以前扩充到五十万。B、克服困难:(1)打破群众保守主义,地方观念;(2)打破红军中右倾观念,使同志明了革命高潮已经到来,有人就有给养,有群众就有干部。C、战略与战术:(1)进攻打破游击主义;(2)打硬仗打破逃跑主义;(3)官兵有决心提高作战牺牲的勇气;(4)与群众配合集中力量统一指挥。”二是“红军的编制。(1)原则:以前游击战争时代是短小精悍,现在集中进攻时代是强大充实;(2)用三三制:一军三师、一师三团、一团三营、一营三连、一连三排;(3)一师中除步兵团三个外加教导团、炮兵团、补充团各一个;(4)一连中除步兵三排外加轻机关、重机关各一排;(5)一排中枪三排、大刀梭标各一班。”……十是“中央对四军的批评:四军是存在于群众拥护之中,四军执行了六次大会的政治路线,深入土地革命,发动了广大工农群众。所以,四军是中国红军主力的主力。但四军也有错误,是新右倾主义。(1)否认突然的扩大;(2)逃跑主义,放松了大的敌人,放弃了大城市。”十一是“四军发展路线。总的路线是夺取武汉。头一步要打下吉安,发动赣西割据,再由赣西与八军攻下九江,一面屏蔽武汉,一面胁迫南京。”“汀州会议”根据中央关于当前形势和红军扩编的指示,进行了认真讨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认为整编红军的目的是集中红军主力,由游击战转变为运动战,消灭大一些的敌人,夺取一些中小城镇,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这与李立三冒险主义中央提出的整编红军是为了攻打大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目的完全不一样。
“汀州会议”对于红军的整编和扩大红军的部署是一致的。闽西、赣南的地方红军必须要有统一领导。在闽西,将长汀、龙岩、上杭、永定、连城五县,各有一团兵力编为闽西红军,而后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军长邓毅刚、政委邓子恢、参谋长邓壹、政治部主任陈正,全军3000余人。在赣西南有红军二、三、四、五团编成的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毛泽覃任政治部主任。后来,根据中央指示改编为红三军,黄公略任军长,蔡会文任政委,全军2000余人。所以,“汀州会议”决定以红四军为基础,混合整编闽西的红十二军和赣西南的红三军。后来,就称为“汀州整编”。
在汀州整编期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宣布成立了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曾山、李文林、刘士奇、邓子恢、黄公略、彭德怀、王怀、林彪、彭清泉、伍中豪、谭震林、陈毅、段月泉、方志敏、邵式平等17人组成,毛泽东为主席。
汀州置州后,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领辖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境域东接沙县,西接江西于都,东南接龙溪县,西北接江西虔化,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海阳、程乡二县。范围包括现今整个龙岩市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永安等地。
汀州设置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三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生息之地。史载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都城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
三国时属吴建安郡。但闽西尚未有独立的行政建制。自秦设立闽中郡以来的500年间,闽地在缓慢发展,但开发主要在闽北、闽东。这一点,可从东吴建安郡所辖10县有9县在闽北、闽东得到证明。到了西晋,闽南、闽西终于得到开发。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也是闽西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 (《临汀志》)。《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载:唐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三年后,汀州建置完成,取长汀溪名之,是为汀州,这是闽西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州。闽西置州是在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他将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汀州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置的。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由于龙岩县与汀州没有水路相通,而北溪与漳州却有“从郡往来所便”,于是龙岩县改隶漳州。从西晋起与汀州属同一行政区近500年的龙岩,逐步融入闽南民系,闽南文化圈,从此闽西便由汀、漳二州分治。
州名由来
州名为何选用汀州?这里有两种说法。一是字形说:就是说州城的河流朝南方,《临汀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于文为汀。”“州以汀名,盖因南流入海,取以水合汀之意”。”《福建通志·地理·汀州》“或谓天下之水皆东,惟汀水独南,南,丁位也,以水合丁为汀,故名”。还有一种字义说。旧图经云:“水际平沙曰汀。汀是水边的平地,长汀村就是长形水边平地上的村庄。州城设于长汀村,所以称汀州。

‘拾’ 关于长汀的历史事件

铁坚就是目前长汀惟一幸存的“活历史”。他参加过反“围剿”,转战闽西、赣南,在长征中攻占老鸦山、奇袭皎平渡、翻越大雪山、跨过大草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长汀创造中国革命史几个第一:
●红军在长汀中复村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
●红军入闽第一仗——长岭寨战斗;
●红军第一个军团建制——红一军团在长汀成立;
●中央苏区第一次创设了市级苏维埃政府——汀州市;
●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
●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医院——汀州福音医院;
●红军第一次在长汀统一了红军军装;
●红军第一次在长汀发放了军饷;
●中央苏区第一批国营企业——中华贸易公司、中华纸业贸易公司、红军斗笠厂、红军被服厂等在长汀成立;
●中央苏区第一支赤卫队——长汀赤卫队;
●中央苏区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永红乡。

1934年9月23日,国民党东路军6个师10多万人在顾祝同的指挥下,向松毛岭发起猛烈进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3万余人,在巍巍松毛岭上,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空前激战。当时,红军松毛岭阻击战的指挥部就设在中复村的观寿公祠堂内。
当地百姓全力以赴支援红军作战,和红军一起修工事、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为红军送水送饭。当时的中复村,“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全村的门板都被用来抬伤员。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血战了七天七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这次战斗伤亡惨重,红军和地方武装共牺牲一万多人,被鲜血染红的山涧水流了几天几夜,但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9月30日清晨,蒙蒙细雨笼罩着中复村,不远处的松毛岭上还响着震耳的枪炮声。村中观寿公祠堂门前大草坪上,数千名红军战士和赤卫模范连、少先队的队员以及附近村庄的2000多名群众默默站立着。红九军团在这里召开长征出发前的告别群众大会。该团参谋长郭天民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说:“父老乡亲们,我们离开松毛岭,去执行新的任务,我们走后,大家要做好坚壁清野,红军还会打回来的!”红屋区苏维埃主席蔡信书也挥泪向群众道别:“松毛岭不会倒,松树倒了,明年春天还会长。”乡亲们流着泪把鸡蛋、米饭、红薯塞给红军:“你们要多打胜仗,我们等着你们回来。”红军当场发给赤卫模范连、少先队的队员枪和子弹,同意他们全部加入红九军团。下午,红九军团离开中复村向西进发,踏上漫漫长征路。

长岭寨战斗又称长汀战斗。1929年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在朱、毛指挥下,由江西省吉安县东固向赣闽两省边界地区游击,3月12日进到福建省长汀城西南的四都。驻守长汀城的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2混成旅,得悉红军入闽,即以1个团向四都进攻;1个团在长汀城西南的长岭寨设防,企图凭山险据守,阻止红军前进。红4军决定兵分3路由四都北进迎击,求歼该旅一部于运动中。13日,红4军在四都以北的渔溪附近与第2混成旅1个团预期遭遇,乘其立足未稳发起猛攻,歼其一部,接着追至长岭寨附近的陂溪。14日晨,红4军进攻长岭寨,特务营从左翼迂回敌侧后,第28团从右翼,第31团从正面发起攻击,很快攻占长岭主峰。第2混成旅企图夺回阵地,连续发起3次反击,均被击退。经3小时激战,红4军攻克长岭寨,全歼守军2个团,击毙旅长郭凤鸣,并乘胜进占长汀城。此次战斗,红军共俘敌2000余人,缴获枪500余支、迫击炮3门、炮弹100多发和大批布匹。

1929年3月,红军入长汀,建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为闽西、赣南第一个红色县组政权,苏维埃政府于涂坊,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苏维埃政府于城关。12月,以南阳、才溪、通贤、畲以、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区建新汀县,县治设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长汀附城、汀东、童坊、张地等地为长汀县,县治设于河田。市、县均属西苏维埃政府。

红一军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6月19日,红四军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装在长汀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开始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

中央红色医院前身——福音医院,在长汀县城关东后巷,座落于长汀县城北山脚下,是英国教会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开办的教会医院,命名为“亚盛顿医馆”。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路经长汀,医院热情为起义军服务,接收了300多位伤员,医治过包括陈赓大将在内的部队官兵,是第一个为红军服务的医院。1931年福音医院成为中央苏区的红军医院。

阅读全文

与长汀县历史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