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无锡建城历史多少年

无锡建城历史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09-19 15:28:35

A. 吴锡市历史多长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

无锡(6张)
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现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4] 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武王灭纣,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派王翦驻守无锡县[5]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
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为有锡县[5]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置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

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常州府)。[6]
六朝时期,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7]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的江南东道。无锡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7]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8]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9]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至清代中叶,无
无锡
锡家庭棉织业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7]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属,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3~26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8] 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
太湖绝佳处
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无锡市区于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城区和1个郊区。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
1981年,无锡市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1984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市为首批“较大的市”之一。1985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城市。[8]
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1995年
无锡
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
2000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B. 无锡市简介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海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正是诗人郭沫若用来形容江南名城无锡美丽风景的。

C. 无锡有多少年的历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纪末,古公亶父(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为“勾吴”。太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相传他率领众人开凿了长数十公里的太伯渎(俗称伯渎港)。还栽桑养蚕,制陶冶铜,“数年之间,民人殷富”。周朝灭商朝后,因太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太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历史悠久,据仙蠡墩遗址、许巷遗址等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夏朝以前,无锡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劳动。在新渎庙墩、 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高城墩、祁头山、骆驼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偕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县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 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
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无锡设置县的时间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称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1927),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地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行政区划2001年,无锡市辖7个区,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2个镇,31个街道。

D. 苏州建城早还是无锡建成

苏州建城早。。
1、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2500多年(苏州公元前514年建城,吴:西周 阖闾大城为吴都)。2、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江苏省地级市——2100多年,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

E. 为什么无锡历史都会从商朝末年说起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公元前11世纪末,周王的长子泰伯与二弟仲雍在梅里(今无锡梅村)定居,筑城建国,自称 "勾践",以让国君代其三弟季历之位。今天的无锡有泰伯堂。周灭商后,周武王封仲雍第五子孙周章为武公,建立武国。六朝时期,无锡修建湖泊,兴建水利设施,改进农业技术,并开始形成商业和贸易。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的河道上到处是商旅和船只。


无锡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吴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江南的古老文明,当时由吴太伯创立的基础,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 678.2万,其城镇化率达到83%,在全国城镇居民中,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几乎排在第二位。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F. 谈谈对无锡的看法

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着名的。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着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流血冲突。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着名。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着名赏梅胜地梅园和着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着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G. 古代春秋时期,无锡到底是越地还是吴地

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着美丽而又富庶的江南地区,人杰地灵,她是我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文物证明距今五千九百年前江南地区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经过远古原始社会、原始部落、蚩炎黄、三皇五帝、跨越夏商之交,这块以无锡为中心的江南腹地早已闪烁出“鱼米之乡”这颗东方明珠的光彩。

漫长的历史进程淡薄了人们的感觉。五千多年前创立世界古代文明的东方大国曾先后由三个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大部落所组成。乐部苏浙皖鲁及沿海一带由当时是国最大的部落首领青帝蚩尤统率,他以强大的阵容击败炎帝族共工,直近黄帝族,气吞山河、威震华夏。一度主宰着中国的历史!北方内蒙黄河中游由羌人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率领;西部黄河流域上游蒙古高原一带的狄人由黄帝轩辕氏率领。战略军事家黄帝以少胜多,发明指南车,又联合炎帝,在十分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出奇制胜,消灭了蚩尤,再击败盟友炎帝,又西伐白帝,建立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正统观念的史学家历来只会歌颂黄帝,而贬低部落所创立的古代源于“混沌时代”,是夷蛮、羌、狄三族共同组成的。更确切地说中华民族应是蚩炎黄三族组成,这才真正是中华文明的起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太湖流域却是“地广人稀”、“刀耕火耨”的荒凉之地,曾自居中原福地,歪称太湖江南为“荆蛮之地”,称当地百姓为“南蛮”,带有民族岐视的色彩,这是历史局限性的缘故。

太湖流域长江三角州“良渚文化遣址群”中出土的五千年前一位军事首领墓中有48把石钅戊、琮、壁、镯、玉钅戊、钩、玉礼器等珍品,有力证明华东地乃泱泱大区、灿灿古文明区。

古代周族领袖亶父世称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于殷朝第23代商代国君武丁40年左右(约B.C.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国君祖甲5年(B.C.1253年)遂建都陕西岐山周原,并生有泰伯、促雍、季历三子。长子婚后无子女,三弟有子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亶父暗示王位传季,日后传孙昌。长子孝父让贤,冬去春来,泰伯和二弟带领一支人马迅速南下,渡河过江,直抵太湖北部经无锡坊前直达梅里,安营扎寨,建城立国。时值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8年(约B.C.1212年左右)。泰伯在江南第一古镇--梅里造墙建城,定为国都,号称句吴,这是三千二百多年前江南地区最早城墙。他把西北文化带来江南,并入乡随俗,把古代绘画艺术用在人体皮肤的美化上来,带头实行对百姓的理发制度,把披头散发的长发剪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短发,促进人们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即历史上着名的“断发纹身”。

次年闻父病重,上慧(即惠)山采约,收集治父病的药方,与弟北上控父治病后返梅里。尔后建立城邑、开发江南、变渔狩之地为稻田,扩大耕地面积,深受百姓爱戴。年后,至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10年(约B.C.1210年左右),古公亶父病亡,兄弟返岐奔丧,把王位继承权让位于三弟季历,并速离岐带孝返锡,为创建的句吴古国不辛劳,呕心沥血,是创建古代吴文化的先驱。

孔子曾评论泰伯,有“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的至德圣人尊称。

泰伯先让贤后开辟江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融合全国东、西文化,奠定了江南古文明的基础,他不仅仅是吴国的创始人,更重要的,泰伯是一位杰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群众领袖,他不坐享其成,而是历尽艰辛,去创建、去开发、去为百姓服务;他不因循守旧继承父业王位,而是去拓新,造就新天地。当弟季历为殷朝第29代商王太丁杀害后(B.C.1193年),泰伯再次让位于侄昌(周文王),时已年迈,不久病故。无锡人民为永远怀念这位开国国君,厚葬于鸿山(皇山)。泰伯生于约殷朝商王祖甲5年(约B.C.1253年左右),病故于殷朝第30代国君帝乙4年(约B.C.1187年左右),享年66岁,无子,死后传位于大弟仲雍。从此,这位伟人就长眠在无锡梅里(今梅村)鸿山之麓,泰伯墓作为千年古迹供后人瞻仰。

作者: 苏南三市 2006-4-9 17:50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吴文化与无锡历史初探
根据历史记载:无锡作为历史古都整整已有三千二百年了。纪念泰伯名胜古迹有城里大娄巷内的的泰伯祠堂(解放后被毁)、锡山泰伯殿、梅村泰伯庙及鸿山泰伯墓道。在泰伯殿堂上高悬“至德无上”四个大字,他的功绩真可谓:“志异征诛,三让二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扌不万古江南”。孔子曾称赞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卒后传子周武王,于殷趄第31代国君纣辛32年(B.C.1123年),武王灭纣,并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现今锡山市阳山,又名安阳山。

三千二百多年来,从泰伯建吴,定都无锡,历经沧桑,传至第十九世孙寿梦(B.C.585-B.C.561年)国力强盛,称霸江南,在位25年。寿梦第4个季扎受封于延陵。孔子曾书题季子墓:“呜呼,有延陵君子之墓。”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文字最短的墓碑记。

无锡一作为先前早期古都早被某些历史学家遗忘,而苏州却是吴国迁都后仅40年的都成,并在此亡国(B.C.473年)。近来国内名人雅士纷纷聚首姑苏,庆祝苏州建城2500年。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来研究无锡经济的发展和她的历史,我认为更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向国内外友人宣告:无锡是吴文化的源头,无锡作为吴国古都已有3208年之久,远远超过苏州2500年之历史,早700多年。整个吴国历史长达742年,足足有7个半世纪,是古代中国历史最长的一个诸候国家。

在七个世纪内,无锡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吴王国的首都,天时地利人和,出现了许多着名人物:有句吴国创始人吴泰伯,仲雍,有世界级的大军事家吴孔子(孙武),着有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13篇。《孙子兵法》不仅威震华夏,而且远至今日的美国军事家也孙子兵法理论所折服。吴王夫差在苏州因享乐而亡国,孙武隐迹无锡梅园小桃园处,至今留有孙巷这条街道和孙氏后裔。有对城市建设有功的吴国国王寿梦(B.C.585-B.C.561年),在位25年,在锡城建造皇宫殿宇,现今的东大街、大市桥、大娄巷、观前街和崇安寺一带,并建造战车兵器,训练军队,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英雄。有壮士专诸,他是烧鱼闻名国内,是着名的烹任专家,素有“厨师鼻祖”之称。他臂力惊人,被公子光收买,制造出“鱼腹藏剑”的历史悲剧。他当场刺死吴王,公子光按其遗嘱:“一定要安葬在吴王宫宫殿处”,即厚葬于无锡城中大娄巷(解放后专诸纪念塔被毁)。当时在清理刺客现场时,杀气冲天的宫殿,数队兵士的残杀,哭声叫声乱成一片,破碎的碗碟,甩得满地,最后一大堆垃圾被倾倒入邻近的河塘中(注:原大市桥附近河道纵横,昔日中山路是条河流。在三凤桥下三皇街旁皆是河),世代沧桑,几经变迁,不料,在现今锡城改造中,竟会在东大街地段建高楼挖地基时发现一枚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短剑,这是在吴五宫附近被挖掘出来的,春秋青铜剑,有可能是“专诸刺僚剑”。如果说被郭沫若捧为国宝的“越王勾践破吴剑”,是千年匠人万心那样的名贵,那末比“越王剑”还要早半世纪的“吴王剑”的发现就更具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它是吴王阖闾派专诸刺王僚剑,不仅具有工艺品价值,更具有历史价值,建议市博物馆应把此剑重点保护起来供世人观赏。文化专家和考古专家们更应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深入现场、深入工地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并恢复古迹景点。 春秋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战国开始,吴越再战,马山一仗,吴国大败,夫差亡国(B.C.473-B.C.472年)。泰伯开创的吴国基业整个历史竟长达740余年之久。

范蠡和西施也隐迹太湖,范蠡并改名为陶朱公,制陶经商,泛舟蠡湖,并着名有世界上最早的《养鱼经》,至今仍为亚太地区养鱼专家所称赞。 公元前335年楚威王灭越后,无锡由楚国宰相春申君黄歇经营,发展农业,在锡山开采锡矿,制造锡具,建造黄城(又名吴墟),常饮马于慧(即惠)山,后人纪念亿,定名为黄公涧,解放后立石坊刻字“春申涧”。锡矿开采至秦始皇年代(B.C.221年)已近枯竭。并于西汉高祖五年(B.C.202年)正式由国家立案建县,定名为无锡县。至王莽时期改为有锡县,隋朝复改为无锡县。清朝雍正年间,以今中山路(原为南北走向一条河)为界,河西定为无锡县,衙门在今邮政大厅与邮电大厅当中,解放初期,苏南行署在此办公,门前二石狮子搬到今锡惠公园门口;河西因有金匮山(今大楼巷野园里),故定名为金匮县,1911年合并成为锡金军政府,现城中公园原为锡金公园,金匮县正堂衙门即现在的崇安区区政府所在地。

作者: 苏南三市 2006-4-9 17:5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吴文化与无锡历史初探
无锡县城墙的变迁:纪元前3208年,泰伯来锡后先在梅里建城规模较小,这是江南最古老的城邑。公子光夺取王位后在今胡埭乡建立第一个阖闾城,在县西25公里处,然后再建第二个阖闾城(姑苏城)(B.C.514年),但这以前若干年吴王僚早已在无锡建造城墙,并大兴土木建造吴王宫,宫殿建筑群(在今市中心中阳附近大娄巷)。秦始皇下江南,先到无锡,由县令陪同,游览太湖风光,足迹到达马山,故又马迹山。

经春秋战国的动乱时期,无锡县城多次毁建,刘邦建立汉王朝(B.C.206年),复建无锡县城,规模尚小,城围2里19步,城墙高2丈1尺。城东鸿山南麓是以“举案齐眉”着称的东汉高士梁鸿、孟光夫妇的隐居地。 梁朝时,无锡城墙扩建,周长达四里37步(注:旧制一步等于五尺),子城周长1百30步。至宋朝时,力筑子城,扩大到170步,有正四城门,原东门称为熙春门。

明代倭寇侵锡,城墙毁掉数十米,在光复门处血流成河,县令王其勤奋力抗倭,后把护城河上的桥改为吉祥桥,延用至今。王其勤的饮马槽(石制)现存在城中公园同庚厅左侧河旁,是一难得的抗战文物。学前街西面有西水关,是江南地区数一数二的水城门,可惜已拆。
欲使春秋传万古,须知日月照千江。

昔日无锡也算着名的水城,并不亚于威尼斯。大小河流及桥梁不下数百,光锡城内就有河流20多条,各种木石桥50余座。从无锡县衙门正堂前楼(已拆),有东西二大街,东去是市中心大市桥,复修于隋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是隋炀帝下江南时修建的。中市桥是宋代建筑遗存,然尚有许多的桥是无法考法了。

解放后,无锡城门有东门、南门、西门、老北门(1945年改为胜利门)和光复门。时无锡城墙周长11.2里,于1950年4月开始至1951年3月拆除,建成环城路(解放路)。

吴文化是开创江南古文明的源头,吴泰伯开创的基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吴国具有740年的历史,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诸侯国所不可比拟的。

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泰伯浩气存千古,肝胆留人间。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吴歌如海源金匮”(无锡)之说。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诗歌和无锡地区的土(山)歌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吴歌,促使古老的所谓“荆蛮文化”和北方文化结合而发展成为吴文化,无锡是发祥之地,创出了无数的光辉灿烂的无锡山歌、田歌、村歌、渔歌、圩歌、船歌、情歌......等,这都是泰伯及其后人的丰功伟绩。

有史记载可知,无锡是具有3200多年历史的古都城,随着考古的进展、历史遗迹的发掘及古文物的研究,可以断言无锡的古文化还可以推到更远古的年代,而不只泰伯作吴。让我们为发掘和继承古文化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吧,为无锡建成三千二百周年而庆祝吧!

H. 无锡的文化和文明

文化,形成不同地区的特色。无锡倚山临湖、通江达海,“水性使人活”、“山性使人实”,太湖山水润而不媚、秀中见雄,形成了“包容、通达、务实、诚信”的无锡文化。九龙山上开掘十三泉,可以消除“王气”,却灭不了无锡的灵气,无锡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何止“三斗六升”。处“江湖之远”,无锡涌现了一大批忧国忧民之士,也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无锡文化特色。 无锡文化之源 长江、黄河文化结合。无锡建城的历史三千年,但史前文化可直溯八千年前。无锡彭祖墩、江阴祁头山、宜兴骆驼墩考古成果表明,早在河姆渡——马家浜文化时期,无锡已有丰富的史前文化。江阴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琮,一毫米内刻有数条纹线,软玉硬似金属,刻功令人惊奇。长江史前文化特色在民生方面,稻作文明、蚕丝起源、苎麻织品、生漆利用,长江流域皆早于黄河流域。黄河文化是王族、皇室文化,多年占主流地位。但争王争霸,连年战乱,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随着住民的南迁避乱,经济中心逐步南移。周朝泰伯奔吴、南北朝北方战乱、唐朝安史之乱、宋朝南渡四次人口大规模南迁,把黄河文化带到了江南。泰伯在无锡兴修水利,带来了社会化生产技术。无锡是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的结合,无锡文化早于吴文化。“三让王位”之说值得研究,“尔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泰伯奔吴后近百年,其后人方得周武王封吴君,是“避”是“让”还值得考证。 无锡文化之脉 文脉。文学界有“三学”——“选学”、“钱学”和“红学”,都与无锡相关。“选学”研究昭明太子编文选。一千五百年前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在江阴顾山香山寺选编,南梁太子萧统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把文学与“经、史、子”区分开来,收集先秦至南梁文学作品七百余篇。昭明文选成为唐朝及以后科举教育的教科书——“文选烂、秀才半”。萧统还在顾山红豆院留下一段凄婉缠绵的恋爱故事,历代文人传唱至今。“钱学”,专门研究钱钟书。国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才、博闻强记,精通多国语言,毕生“横扫清华(图书馆)”。他以强烈的现代意识统领文学研究,不仅使“西学东渐”,而且也使中国学“西渐”,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其65岁完稿的《管锥篇》引用了四千余位着作者上万种着作的数万条书证,旁征博引,纵横开阖,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海峡另一岸国学大师钱穆也是无锡人,创办香港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一生有关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诸子研究等着作一千七百余万言,毕生“以史证经”、“以史证子”,学术思想主张“和合与同化”、“天人合一”。 画脉。“山水有清音”,受太湖山水薰陶,无锡画家多师法自然,讲究“神韵生气”。东晋顾恺之被画坛尊为“画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之称。顾擅画人物,注重“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尤重“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传说他画维摩诘像,一点睛画像就好象活了。作《洛神赋图》,洛水女神的神韵气质得到充分发挥,“肩若削成,腰似素约”、“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顾恺之还开绘画理论先河,集画画、论画、评画于一人。元代倪云林的画,格高思逸,干隆评说:“元明大家,独云林格韵尤超,世称逸品”。其画多平山远水疏树瘦石,“一石一木,自有千岩万壑之趣”,意境清远、简洁、超逸,惜墨如金的简约画风一扫绮靡尘俗之气。 乐脉。“以乐传辞”、“以文化乐”,吴地早有音乐传统。《三国志周瑜传》:“曲有误,周郎顾”,说明周瑜精通音律。《晋书乐志》:“吴声杂曲,并出江南”。江南丝竹,以“小、轻、细、雅”着称,“三丝一竹”就可组成一个乐队,“今夜闻君丝竹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江南丝竹有三个来源:昆曲曲牌、道教音乐、吴声歌曲。首先是昆曲,“无锡曲道之盛,自明季已然”。昆山魏良辅改革南曲,余怀在《寄畅园闻歌记》文中有记载:“转喉押调,度为新声”,后称为“水磨腔”。参与昆曲改革的,有“善吹箫管”的无锡人陈梦莹、顾渭滨、吕超涓等。 无锡文化的极品 惠山泥人——国家级文化遗产。惠山泥人闻名世界,被誉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工艺品”。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送给总统卡特的礼品是惠山泥人厂的“京剧脸谱”。迄今已有23位外国元首级人物访问过惠山泥人厂。惠山泥人已走向世界,曾到多伦多、法国等多个国家展出,出口欧洲、日本等十多个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王南仙的手捏戏文去年年底在台湾展出,引起轰动。 紫砂陶艺——红火国际艺术品市场。近日报载,“重庆惊现明朝供春壶,标价1800万元”,古玩市场又一次掀起了宜兴紫砂热。供春,又名龚春,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艺人,与时大彬、陈鸣远并称为紫砂壶三妙手,他们的作品都是国宝级艺术珍品。宜兴紫砂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出口名家作品,八十年代起港台形成收藏狂热,紫砂陶艺这一艺术奇葩也逐渐被人再认识。明清二代记载紫砂陶艺的着述凡16种,记载明代金沙寺僧以来,紫砂有名的工艺大师计140多人。徐秀棠《中国紫砂》记载有考的明清大家8人,民国8人,上世纪五十年代7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工艺美术大师4人,省工艺美术名人10人。1915年起,在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大赛、芝加哥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奖多人。紫砂工艺人才车载斗量,无法胜数,紫砂陶艺,前途无量。 寄畅园——山水园林之极品。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园随于诗,因心造境”,园林艺术代表艺术的极高境界。园林集诗文画意于一体,筑园名家集诗人画匠于一身,赏园之人,也须有“林泉之心”,方能领略古典园林清逸高尚的意境。

阅读全文

与无锡建城历史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