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山市古镇镇的历史 在过去有叫过其他名字吗
古镇镇是中山市下辖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镇中心为北纬22.5度,东经113.2度,距广州80多公里。别名被誉为灯都。
❷ 中山市(古镇镇)有哪些民间(艺术)名人要有相关的简介,不少于400字!~~~急需啊~~~~~
灯饰区,鱼饼袁
❸ 中山古镇的福建中山古镇
中山镇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有江津市级文物保护点: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三合场有可考历史为853年。清康熙33年,这里就设有办事机构,即笋里十二都,有无数现存的岩墓(又称蛮子洞)按史学考证为汉墓,更证明其历史之亘古,1892年张东岩、王元和书刻的****可佐证三合场是由原老场、龙洞场、马桑垭三个场合并而成,解放初期建为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建中山人民公社,1993年与常乐乡合建中山镇,2001年又与嘉乐乡合建为中山镇,辖11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委员会。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黄金周”假期的推行,各地的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异常火爆,仅以龙岩市为例,历年“5.1”黄金周就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万人次,比2011同期增长26%,实现旅游总收入2.35亿元人民币,比2010同期增长38%;新罗、永定、上杭、连城、长汀等地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涌入观光览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是,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武平县旅游业发展还处于零敲碎打的起步阶段,这与周边兄弟县份旅游市场的热闹场面形成极大反差,也与武平县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二位,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的县情特征极不相称。随着全县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群众对拥有自己本土“风景区”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主打梁野山“生态牌”的同时,打响中山古镇“文化牌”,对培育武平县旅游产业,将相映成趣、相益得彰。通过对中山古镇的挖掘、恢复、保护、开发和培育,使中山古镇成为闽西的一个精品景观,成为社会各界认识武平、了解武平、欣赏武平的一个亮丽窗口,这对改善武平形象,改善武平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山是唐宋时代武平的场治、县治所在地,素有“小京城”之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后,在武平境内设武平、南安二镇,中山为武平镇治所在地。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并南安、武平二镇为武平场,这里为场治所在地。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场为县,最初县城也设在这里。中山地处闽粤赣边,地理位置显要,为“全汀门户”,为防御广赣“两寇”作乱,明洪武二十四年(1381年),在此设武平守御千户所,驻军1000多人,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在此任职驻守。1645年,清军长驱直入,连下连城、上杭各城,所在县官吏望风而降,惟武所中山军民踞城抗清,矢志不降,与清军拼死血战。1646年9月,历经一年多攻防血战后,中山城终于陷落,惨遭血洗屠城,当时情景可谓哀鸣遍野,血流成河,死难者不下万人,现珍藏于武平县博物馆的“万人缘之坟墓”碑,成为那段悲烈历史的铁证。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中山开展革命实践,并与红六军在中山城郊胜利会师,一举横扫驻守城里的吴德隆匪部。武平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更加风起云涌,武平苏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全国罕见的典型客家“百姓镇”和“客家方言孤岛”——“军家话”。
客家民系自中原辗转迁徙至南方后,大都聚族而居,村落居民多属同宗。然而在中山古城这人不逾万、户不盈千、方圆不过二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居民却有102姓之多,在全国客家村落实属罕见姓氏奇观。主要成因是:这个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千年古镇,为客家民系自中原辗转南迁中转站之一;又由于地理位置显要,为三省结合部风云际会之地,历经驻军和战乱,最终形成五湖四海、兼容并蓄的“百姓镇”此一独特奇观。“百姓镇”盛行姓氏门额氏联,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每逢节庆喜事,各家各姓,均在大门贴上姓氏门额氏联,表达念祖追宗、饮水思源之情。中山“百姓镇”另一奇特人文景观,就是当年落籍中山的古代官兵使用的方言相沿至今数百年不变,与当地客家方言相行不悖,这就是被语言学家誉为“语言活化石”、客家“方言孤岛”的“军家话”。 1、迎恩门。明朝时期, 武所中山先后筑有老城 、片月城和新城三座城池,故人们将武所城简称为“三城”。一弹丸之地筑有三城,举世罕见。这是因为中山乃闽粤赣边军事重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设千户所,正千户的官阶比太守还高一级。这里不受县署管辖,好比独立王国,故有如此规模。历经“大跃进”和“文革”,中山城池被毁,现仅剩一座“迎恩门”,巍然屹立,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据考证,明抗倭名将俞大猷在迎恩城门上筑有“读易轩”,日教士子读书击剑。只可惜“读易轩”后毁于战,城门之上仅遗偌大一个遗址。
2、古街。从迎恩门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100多间店铺,是当年武所中山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明证。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古城一部浓缩的历史。老屋夹道的古街,难掩其昔日风华,在她身上依稀残存的铅华,依旧散发着远古而诱人的清香。与古街相连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门及读易轩,更衬映出古街的古典与悠远。流连于古街,沐浴着中原古风,挨家挨户门上查看姓氏门联,人们的思绪早已神游于千年往事之中,别有一番感受与情趣。
3、永安桥。此桥为一王姓老夫人乐善好施,嘱其子孙将为其做寿设宴的钱用于在此建一座大桥,于清道光10年(公元1810年)建成。清末着名保台抗日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题写“永安桥”和“母命继志”石匾镶嵌于桥的八拱上方。1930年6月2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和红六军在永安桥附近胜利会师,然后分头向武平其他地方进发,武平革命斗争从此更加如火如荼。2006年此桥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相公塔。位于中山新城外相公寨上,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塔有七层,呈八角形,高14.7米。相传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相邀到此登山赏景、吟诗作赋,故名相公塔。据说当年的风水先生称,距武所中山城东北部(即今武平县城一带)的地形为下山老虎形,这下山老虎正朝武所中山方向而来。为阻止猛虎南侵,须建七座镇虎塔,称为“七鞭打虎”。如今物换星移,历经岁月沧桑,七座塔中仅相公塔硕果遗存。相公塔外形壮观,犹如屹立在相公寨上的一位历史巨人。
5、十里峡谷画廊: 位于中山古镇南部15公里外的峡谷,是6500万年以前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地壳变迁形成的侏罗纪大裂谷,呈南北走向,从贵州绵延至我镇,仅镇域段长20余公里,最低海拔约700米,最高海拔在1442米以上,山体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间中,溪、瀑、滩、崖、石、洞浑然天成,幽、险、雄、壮、秀集于一身,风光秀丽,景色十分迷人。
6、石天井世外桃源: 位于古镇西南,与永兴镇毗罗相连,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四周悬崖绝壁,中间有数百亩平坦开阔的土地,巨大的山体托起一片人间仙境,大自然造就了牯牛背、朝天马、石天井、大圆洞、仙鹅抱蛋、何氏悬棺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里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小溪清澈,环山绕路,淙淙流淌;行走在山上,踏着紫色沙岩铺就的“红地毯”。穿行在林间溪边,几十个大小起伏的山峰环环相连,组成天然迷宫,让你不识路径,迷失方向;站在牯牛石背上,远眺綦江山脉,重重叠障,宛如万匹天马奔腾,硝烟弥漫,令您叹为观止,不愧为天下一大奇观;置身朝天马山峰下,天马仿佛正引颈嘶叫,飞奔九天,让你有忘却人间一切,恍入世外仙境桃源的感觉。
7、“汀州首富”、“东南钱王”舒经墓。舒经为明朝正德年间武所中山富商,传有“东南钱王”之美誉,当时汀州知府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为“汀州首富”。舒经在世时建有8座坟墓,
建筑材料考究,结构精致,规模较为宏大,可惜在“文革”期间大多毁损较为严重,但遗址犹存。现存中山城郊西山岗等地舒经墓较为完整,关于舒经的种种传说在武平民间数百年来长盛不衰。探寻游览舒经墓,可使游人对明朝时期武平乃至汀州的社会、经济、文化有一种较为直观的感受。
8、朱德军长旧居——实夫别墅。该别墅位于中山古镇城中村林屋巷,系林氏大富人祖宅,建于19世纪初,门楼的“实夫别墅”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宅内结构复杂,前半部为左右厢房、中间有露天天井,隔一墙屏风,后半部又有一露天天井,左右又是厢房,且厢房结构比前半部复杂,空间更大,这种建筑风格在客家民居中实属罕见,这大概是客家地区最早的别墅建筑。1930年6月朱毛红军根据楼梯岭会议精神,再次入武活动。朱德军长因病在实夫别墅后半部左厢房内疗病休
养。
9、国民党抗战将领谢肇齐将军故居。谢肇齐系武平中山城里人,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北伐后,于1930年考取留英。1934年毕业于英国皇家军校(即圣赫斯特军校),为蒋介石麾下少数接受完整西方军事教育之将领。抗战时期,日军强势攻打贵州独山,重庆震动,战况紧急,谢肇齐率93军参与独山及平塘战役,击溃欲北犯重庆之日军,因此殊功升为国民党中将。1954年9月至1957年3月任台湾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五任校长。期间蒋介石长孙蒋孝文在军校就读,因屡次严重违纪、违规,被谢肇齐愤而开除,由此得罪权贵。蒋介石父子表面不动声色,第二年(1957年3月)却以“匪谍”之罪革职,亦办退役,后在台湾多处任职,1992年移居美国,1995年病逝。谢肇齐将军在中山城内的故居可作旅游景观开发利用。 在旅游开发中,从景观资源的角度考虑,必须具有“三头”的要求,一是要有看头,就是这个景观资源很值得一看,看后觉得很耐看;二是要有说头,就是这个景观资源要很有文化底蕴,有故事可说,有知识可讲,有阅历可授;三是要有玩头,就是让游人有冲动感,想参与可参与,参与之后觉得很有意义,很有一番体验。我们认为,中山古镇景观资源基本具备上述有关“三头”的要求,对中山古镇进行旅游开发完全是可行的。
首先,中山古镇保存着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如七百米古街、迎恩门古城墙、武侯祠、东平王庙、相公塔、永安桥、朱德旧居等,还拥有十里翠竹、龙岩雨霁、聚仙岩等秀美、奇异的自然景观,这些人文自然景观值得欣赏,很有“看头”。其次,中山古镇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古汀州的南大门,长年驻兵把守,红军还在这里斗争活动过,有许多传奇故事,世代传诵,很有“说头”。第三,中山古镇拥有绵延十余里翠竹景观,划竹筏或乘轻舟而下,清风扑面,美景尽览,令人心旷神怡,有“天地人合一”的美妙感觉,很有“玩头”。
因此,有旅游专业人士看过中山古镇的自然人文景观后评价说,中山古镇天生丽质,是武平历史文化很有价值的一个亮点,保存和浓缩了中原文化很多特性,整理、挖掘、推广中山古镇,一定可以成为闻名全省的旅游胜地,成为“福建丽江”。
在硬件方面,从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出发,按照景区“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的“五可”要求,对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一是尽早完成省道206线县城至中山道路改造,并按照进入风景区的道路标准要求进行建设。二是铺设、拓宽各景观之间的连接道路,方便游客进入;景区总停车场及各景点停车场建设等等。三是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接待能力的饭店、旅馆,特别是可以在十里翠竹景观的附近,沿溪两岸建设一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村饭店、旅馆,满足游客的吃、住等方面的需 要。四是建设一条专卖武平客家土特产的商贸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在软件方面,首先,要加强古镇游开发的组织力量。县中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小组以及中山党委、政府要统筹做好整个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规划、协调、管理、招商和投入工作,确保古镇旅游开发走上正轨;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中山古镇品牌的塑造。中山党委、政府及县直文化、建设等单位部门要认真做好关于中山镇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福建历史文化名镇”,甚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获得上级冠名,取得相关保护经费,并进一步提高古镇的知名度。第三,要进一步加大中山古镇对外宣传推介力度。虽然通过中央、省、市各种媒体对中山古镇文化的报道和展示,中山古镇对外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来中山考察和采访,但是,这仅为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的宣传推介起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今后还必须充分利用媒体和群团组织的力量,通过邀请记者、作家、文人开展采风、摄影、笔会等活动,持续挖掘、整合、宣传中山古镇千年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中山千年古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❹ 七个千年十大历史名人具体为
十大历史名人是: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文天祥、汤显祖、宋应星、朱耷。
七个千年是:
①千年瓷都——景德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昌江区古窑民俗博览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②赣州,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③千年药都——樟树,位于宜春市,江西四大古镇之一,自古号称“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
④千年名楼——滕王阁、浔阳楼、郁孤台、八境台。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浔阳楼,位于九江市,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又因据说《水浒传》宋江曾在此题反诗而闻名;郁孤台,位于赣州市,是赣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象征;八境台,位于赣州市章水和贡水合流处,登临台上,赣州八景一览无余。
⑤千年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市,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鹅湖书院,位于上饶市,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因两次“鹅湖之会”而闻名天下;白鹭洲书院,位于吉安市,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⑥千年古村——流坑古村、理坑古村、渼陂古村、钓源古村、竹桥古村。
流坑古村,位于抚州市乐安县,被誉为“千古一村”;理坑古村,位于上饶市婺源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古村,位于吉安市吉州区;竹桥古村,位于抚州市金溪县。
⑦千年占寺——九江市能仁寺、庐山东林寺、九江市永修县真如寺、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鹰潭市龙虎山天师府。
九江市能仁寺,是市区内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南唐;庐山东林寺,始建于东晋,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九江市永修县真如寺,始建于唐,为中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
青原山净居寺,始建于唐,我国南方的主要佛教场所之一;龙虎山天师府,是历代天师起居之所,号称“南国第一家”。
❺ 中山古镇的古镇历史
古镇历史悠久,古镇原名龙洞场,据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公元1151年),龙洞场可考历史857年,明朝设有清溪县。
清代,江津属地分三里(思里、杜里、笋里)十二都。清朝康熙33年设笋里十二都于龙洞场。光绪年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合并成三合场。
解放后,原建制不变。1958年,改三合人民公社。1982年,改中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中山乡。1993年长乐乡和中山乡合并为中山镇,2002年批准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评为重庆市楹联之镇,2005年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被重庆市旅游局评为“十大名镇项目”、“十大生态旅游项目”、“十大乡村旅游项目”之一。
❻ 中山的资料
一、 中山概况
1、 历史沿革
中山历史源远流长。中山,古称“香山”。是由于境内五桂山奇花异卉繁茂,四野飘香而得名。据宋代的乐史《太平环宇记》的记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而香山县的县城,即今的石岐,古称“铁城”,因“布铁沙于地以地筑城”,而号称铁城。香山建县,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其实,古代的香山,只不过是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大概就是现在的五桂山和凤凰山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区,主要是今石岐至澳门一带地方。所以,澳门本属香山县。400多年前,开始有葡萄牙人定居,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人强行租占,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强行侵占,本属香山的澳门沦为殖民地,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15日,广州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决定,将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以示纪念这位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于1983年12月撤县设市,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当时为县级市。到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作为全国唯一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名人城市,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抓住改革开放之先机,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和侨乡的优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当今,这座古老的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如沐春风,光彩照人。
2、地理交通
中山市位于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珠江口西岸,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三个出海口在中山境内,包括磨刀门、横门、洪奇沥水道,海岸线长达26公里。中山市境总面积185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8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6平方公里。中山市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平面形状南北狭长,约66公里,东西短窄,约45公里,轮廓酷似一个紧握而向上举的拳头。
中山市是一个山水兼备的城市,五桂山是中山市的主要山脉,位于市内的中南部,主峰海拔531米,是中山市最高的山峰,为全市屋脊。五桂山脉北面宽26公里,南面宽15公里,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包括9个山列,全部是西南至东北走向。五桂山脉植被丰富,森林茂盛,山水丰沛,有大小山塘水库十几座。中山市河道纵横,河网交错,又是着名的岭南水乡,属于珠江河口区网状水系。河网密度相当大,每平方公里就有约1公里的河道,是我国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主要水道有磨刀门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横门水道、石岐河及前山水道,归属珠江水系的西、北江系统。全市主要的水利设施有六大联围,包括中顺大围、中珠坦洲联围、民三联围、五乡联围、文明围和张家边联围,它们为中山市筑构起安全保护的屏障。
中山市北与广州市番禺区连接,市区至番禺为公里;东与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市区至深圳为公里,至香港为54海里,至澳门为51海里,1个半小时航程;南面珠江口磨刀门;东南与珠海市接壤,毗邻澳门,市区至澳门为65公里;西邻江门市、新会区、斗门区;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相接,市区至顺德区为公里。京珠高速、中江高速、105国道,以及在建的珠三角城际轻轨贯通全市境内,接驳西部沿海高速。位于火炬开发区的中山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口岸,中山港码头开通中山至香港和中山至香港机场的客运航线,同时还有中山港、小榄港、神湾港三个货柜码头,形成品字型水路货运的格局。中山市区至广州白云机场为公里,至深圳机场为公里,至珠海机场为公里,至香港机场为海里,至澳门机场为公里。市内公共汽车贯通城乡各地,陆路客运开通到达省内外的班次,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全市的通车里程已达到1462公里,公路的密度为每一百平方公里范围的里程是81.2公里。全市已形成“五纵五横”的公路网络,贯穿全市境内的主要公路有105国道、番中公路、沙港公路、阜港公路、东阜公路、南三公路、岐江公路、城桂公路、坦神公路、沙水公路等。
3、 人口语言
中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的足迹。本境内土着不多,主要为外地人迁入,由南宋起的历次战乱中,中原人和江南人大规模南迁,使境内人口不断增多。明朝,香山的农、渔业逐步发展,至清朝,特别是我国五大通商口岸开放后,商业日益兴盛,徙居香山的人口不断增多。现在中山市下辖24个镇区,其中,中心城区有4个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外围有19个乡镇(小榄、古镇、南头、黄圃、东凤、东升、阜沙、三角、民众、港口、五桂山、南朗、横栏、沙溪、大涌、板芙、三乡、神湾、坦洲),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区)。其中,东区是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市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全市有常住人口138万, 外来人口100多万,中山籍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约80万人,旅居在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着名的侨乡。
中山市的方言相当复杂,广东省的三大方言包括粤语、闽语、客语都兼而有之。中山人大部分讲粤语,但是同标准的广州话又有区别,根据居民来源的不同和语言特征的差异,中山粤语可以分为四小片,即沙田话片、古镇话片、三角话片和石岐话片。中山闽语习惯上称为“村话”,主要分布在沙溪、大涌、张家边、南朗、三乡等地,中山闽语同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语又有所不同,根据地理位置和语言特征的区别,中山闽语可以分为隆都片、东乡片和三乡片等三小片。中山客语又称为“捱子话”,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南朗、三乡、神湾和坦洲。中山客语内部相当一致,五桂山是纯客语点,可以作为中山客语的代表。
4、 气候物产
中山地处低纬,全境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能量丰富,终年气温较高,历年平均气温为21.8度;濒临南海,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748.3毫米;加上中山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但是中南部有较大面积的低山丘陵分布。因此,形成了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特征,不仅适合各类植物生长,而且适宜发展旅游业。
中山的天然植被丰富,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花木、果树随处可见,不少是名贵的乡土树种,代表的树种有细叶榕、火力楠、落羽杉、木棉、杜鹃、芒果、香蕉、荔枝、龙眼、杨桃,这些植物终年常青,花开四季。初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味、多功能的植物生长格局。在南朗镇大茅岛,还保留着一片红树林。同时,开辟有“长江库区水源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中山还发现和开发了温泉,目前已发现的有两处:一为三乡镇雍陌村的雍陌温泉,一为南朗镇长沙埔附近海滩出露的长沙温泉。雍陌温泉的水温一般为85度,钻孔揭露达95度,自流量每天有188吨,现已开发供温泉宾馆等旅游区使用。长沙温泉的水温达85度至97度,涨潮时在海中,退潮时泉区露见,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中山素称“鱼米之乡”、“水果之乡”,借助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网交错,四季可耕种等自然条件,物产相当丰富,涉及农、牧、渔等领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不乏名优产品,同时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群格局。有卜、象角通菜、关家尾头菜、白企红萝卜、神湾禾虫、三角沙栏鸡、石岐神湾菠萝、民众香蕉、龙塘芒果、环城荔枝、吴栏粉葛、结民冬瓜、塘敢萝乳鸽、白石种猪、沙朗罗氏虾、东升脆肉鲩、三沙桂花鱼、坦洲南美白虾、永宁观赏鱼、全福水鱼、黄圃腊味、小榄菊花、古镇花木等等。
5、 中山名人
中山市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是全国唯一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从近代到现代,中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不断涌现的名人涵盖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不少的名人在国内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个小县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竟然出了五位(孙中山、唐绍仪、孙科、王云五、吴铁城)总理级人物,这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实属罕见。
在近代,中山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除孙中山先生外,有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郑观应,有为中国“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有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政府的内阁总理唐绍仪,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孙科、副院长王云五、吴铁城,有北洋军阀政府海军总长的程璧光,有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有中国第一位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过中国第一任驻美副公使的容闳,有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与孙中山等人被称为“四大寇”之一的杨鹤龄,有被誉为“中国第一企业家”的唐廷枢,有四大中国百货公司创办者之一的马应彪,有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开创者萧友梅,有“一代艺人”美誉的中国早期着名电影导演郑君里,有“一代影星”阮玲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山也出了很多着名的人物,如华南地区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杨匏安、世界历史上罢工时间最长的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苏兆征、中共中央六大政治局常委会候补委员杨殷等等。在当代,有不少中山名人仍然活跃在政治、文化、艺术、科技界,2004年,中山市政府组织了一次“好山、好水、好女儿”的大型活动,邀请上百位的中山籍的文化名人荣归故里,共聚乡谊。
❼ 中山的历史 (拜托各位多一点)
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1],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着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40亿元,工业总产值1544.29亿元。2008年中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99元,广东省第4。2008中山GDP增10.5%全市生产总值达1408.52亿元,广东省第5。08年中山市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200亿元。 中山景观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中山市,幅员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142.3万长途电话区号:0760,汽车车牌:号码前都加粤T,邮政编码:528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区松苑路1号。行政区划: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等5个办事处,小榄、古镇、横栏、东升、港口、沙溪、大涌、黄圃、南头、东凤、阜沙、三角、民众、南朗、三乡、坦洲、板芙、神湾等18个镇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火炬开发区。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3万。有祖籍本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 中山古称香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建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83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广东省辖地级市。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2006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036亿元,户籍人均生产总值73198元,国地两税收入157.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45亿元,总量居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77亿元。 从香山县建县之初起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下等县-大县-模范县-特等县-城市几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22年(1152年)设香山县,隶属广州,由一群海岛组成,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彼此没有陆地相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为下等县。 明《永乐大典》载:"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耳,其地最狭,其民最贫。"清康熙23年(1684年)广东宣布"迁界"令废止,加上原来几个分离的岛屿因沙田成陆连接而与顺德、南海陆地相接,因而使农业、商业和交通等骤然发展起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乃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且“户籍殷繁,驾出他邑而上”。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香山县翠亨村诞生。民国后中山县直属广东省。 民国18年(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19次国务会议以“中山县为总理(孙中山)故乡”,“该县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入甚钜,民智早开,人才辈出”等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50年4月,中山县以其人口稠密、土地广阔、财税丰厚,被广东省民政厅列为特等县。1983年12月,中山撤县设市,1988年1月1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因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而名闻于世。199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人居奖”。2005年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2005年,中山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幅员1891.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公里。总人口243.5万人,户籍人口140.8万人,年平均温度22°C。中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着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❽ 中山古镇的历史
灯饰之都中山古镇的发展历史
近几年,古镇的变化有目工赌,到目前为止,古镇镇已拥有大小企业近1万家,古镇灯饰占国内灯饰市场份额七成以上。如今的古镇,已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的灯饰生产和销售基地。23年前,若有人要给中国评选贫困乡镇的话,中山市古镇镇肯定要名列其中;23年后的今天,中国若要在几万个乡镇中评选一百个富裕乡镇的话,中山市古镇镇又肯定名列前茅。为此,许多国内外专家对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市古镇镇的巨大变化百思不得其解。
从各种硬件条件来说,地上地下资源、交通、文化遗产、传统产业等等,中山市古镇镇都不具备明显的优势,惟一的优势就是这里的人。从古镇镇的风土人情和它的历史沿革来看,这里的民众和珠三角其它乡镇的民众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别是这个小镇上出了几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比如:古镇镇党委书记吴润富、华艺集团董事长区炳文和总经理区锦标、胜球灯饰董事长区成聪和区成标、百佳集团董事长蔡永权、原国贸大酒店投资商何先生等一批优秀的致富领头人。在这些领头人当中,身为古镇镇党委书记的吴润富对古镇的发展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3年前,古镇镇在全中山市的乡镇经济排行榜上还是倒数第五名。为了改变古镇镇贫穷落后的面貌,时任古镇镇镇长的吴润富便制订了“工业立镇”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他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经营城镇”新举措,比如:挑选一批致富能手当村官;为了鼓励本镇有文化的青年办灯饰企业,村委会和镇政府专门出台了一系列银行贷款担保政策;为解决本镇和外来投资者办厂的土地问题,镇政府先将大片土地从农民手中买下,经过统一规划后,再将土地卖给需要办厂的企业,这种做法不仅避免了投资者与当地农民的征地纠纷,同时也给镇政府财政带来了一大笔收入;为了改变企业经营者和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镇政府每年都要统一组织几批人到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去考察学习;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培育古镇的灯饰产业,提升古镇灯饰产业的国际地位,吴润富力排众议,在1999年顶着各种压力举办了中山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际性展览会等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吴润富卓越的管理才能和超前的战略眼光。 如今的古镇,无论是产业规模、市政建设、经营环境、区域品牌和投资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等方面,都走在全国优秀乡镇的前列。可面对来之不易的这一切,古镇人没有骄傲,因为他们都知道,古镇离“世界灯都”还很遥远,古镇的灯饰产业正面临着一场由量变到质变的生死革命;他们都知道,古镇人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技压群雄,就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这样,古镇的辉煌才能得以延续。 我们期待,勤劳智慧的古镇人再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将“世界灯都”的桂冠摘到古镇,为国家、为民族的昌盛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