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肥乡县的着名人物
窦默(1196-1280),字子声,又名汉卿,肥乡县城西村人。元初名臣、名医、名儒,着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等职,累赠太师、魏国公,谥号文正。 张学颜(1523-1598)明大臣。字子愚,号心斋,肥乡县彭固村人,嘉靖癸丑进士。历任由曲沃知县、御史、辽东巡抚、户部尚书、兵部尚书之职。 李沆,字太初,肥乡相公庄人。曾祖丰,泰陵令。祖滔,洺州团练判官。父炳,从邢帅薛怀让辟,为观察支使。
② 为什么有人说魏忠贤是肥乡县人
你上网去查一下魏忠贤是哪里人,就是肥乡县人也没有关系。
③ 肥乡家乡的美景100字
追溯肥乡的起源,多年来对肥乡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原县文教局副局长毕兴华这样解释道:肥乡真正的起源自战国时期赵国的相国肥义而起。
肥义,战国时期赵相国,曾事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三代国君,是赵武灵王最倚重的大臣之一,帮助赵武灵王完成了“胡服骑射”的重大军事改革,使赵先后灭中山,退三胡,修长城,辟疆域,进一步加强了军事力量,使赵国历史进入最辉煌时期,成为东方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雄居战国“七雄”之列。
而他最壮烈的举止是对赵国的忠贞,肥义辅佐赵惠文王忠心耿耿,最后在赵章等人的叛乱中惨遭谋杀。肥义的忠烈令赵惠文王所感动,他将赵都邯郸以东作为肥义的封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在肥义被杀500多年以后,人们为褒奖他的忠烈,在置县时,将其封地置为一县,取名肥乡,意为肥义之乡。
以县域的名义和名人粘合在一起,使这种历史的情绪有了一种悲壮的力量。当我走进历史,解开肥乡之谜时,顿然对肥乡增添了一份敬重。
不仅仅肥义,众多历史人物像群星闪耀,令肥义之乡的历史气魄亘古久远——
与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号称“战国四君”的平原君赵胜,辅佐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两代国君为相国,三去相三复位,为赵国安定立下赫赫功勋,与平原君相关的成语典故达39条,成为邯郸历史中一份独特的文化元素;
沿着历史的脉络,肥乡还出现了北宋圣相李沆,元代忽必烈的“汉族终身顾问”兼针灸学家窦默,明代兵部尚书兼理财家张学颜等众多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这些名字,如云烟,似霞光,为肥乡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光亮。
肥乡古称肥邑,是战国时赵国首辅相国肥义的封地,三国魏文帝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境内拥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墓景区和窦默墓、圣井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平原君赵胜密不可分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的“一言九鼎”等历史成语典故有30多个。
④ 肥乡县的风景名胜
窦默墓碑
窦默墓碑位于肥乡县城西村,立于元至元二十五年,篆额“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青石质,龙首,通高4.7、宽1.1、厚0.33米。碑首为四龙蛟蟠,龙首与碑身连为一体,碑文阳面和阴面共1695个字,刻36行,每行30-60个字左右不等。 平原君赵胜墓
平原君赵胜墓位于肥乡县元固乡西屯庄,现存封土高2.5米,占地面积16平方米。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是赵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国,号平原君,他与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合称战国“四君子”,卒于赵孝成五十三年,葬肥义之乡。 井堂寺
井堂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部肥乡县城北一公里处,南邻309国道,东邻县城至青兰高速公路连接线,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寺内圣井为河北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⑤ 邯郸肥乡历史经过那几场战争元代的时候是古战场吗喜欢交流的加我
哦哦哦
⑥ 肥乡有多久的历史
今肥乡县境域,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归赵。赵惠文王时,为嘉许遇难牺牲的相国肥义,把肥乡作为他的封地,命名肥邑。后肥乡史称肥邑。
秦属邯郸郡。西汉于县境内东北部置列人县,属广平国。征和二年(前91年),在西南部设即裴侯国;地节三年(前67年),在西北部设邯沟侯国;二侯国均属魏郡。〔新〕王莽时,改列人县为列治县,更即裴为即是。东汉废即是、邯沟两侯国,列治县复名列人县。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212年),再属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析列人、邯沟县地始置肥乡县(其境域是由邯沟侯国和列人县西部构成),“其故城在今肥乡县西二十二里”;与列人县同属广平郡。晋肥乡、列人两县均属司州广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斥漳县(今曲周)并入列人县;太和二十年(496年),列人县又分出斥漳县。列人县、肥乡县民属相州。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肥乡县并入临漳县,属魏郡。北齐时,列人县废。
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肥乡县,县城迁于今址。十六年(596年),于县东部原列人县地设立立清漳县。大业三年(607年),肥乡、清漳两县属武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肥乡县改属紫州;四年(623年)属磁州;六年(621年)属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广平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属名州。
会昌三年(843年),清漳县并入肥乡县。至明、清、民国三代,肥乡县境域“东西广袤八十里,南北延袤四十里。”其四至是:“西至邯郸梨林堡界三十五里,南至成安县雾睹营(也名雾观寺,即今店上)界十五里,东至广平县李白营界三十五里,北至永年县大由村界(现属曲周县)二十八里。”
五代肥乡县属名州。宋、金,属河北西路名州。天会七年(1129年),肥乡县领新安镇。(另有一说:五代属洛川,宋属广平武安郡,金属广平郡)元属中书省广平路。明属京师广平府。清属直隶省广平府。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漳水沉城,县治东迁旧店营(今东营)。雍正九年(1731年),县治迁回原址。此后,县城未再变迁。
民国2年(1913年),肥乡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属河北省;民国26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同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十五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城,建伪政权。
民国27年(1938年)5月31日,肥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后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同年8月,属冀南第二专员公署;不久,属冀南第三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2月,成立邯(郸)永(年)肥(乡)边区(相当县级)。同年10月,邯永肥边区撤销,成立永(年)肥(乡)(后改为功岑县)。此时,肥乡县的境域只有现在境域的二分之一,这是肥乡县有史以来辖区最小的时期。民国32年(1943年)3月,成立磁(县)肥(乡)办事处(后改称磁肥县)。民国33年(1944年)8月,功岑县撤销,并入肥乡县。民国33年(1944年)8月,肥乡县二区24个村划归永年县。民国34年(1945年节8月,磁肥县撤销,所辖原肥乡县村庄,归肥乡县建制。民国36年(1947年)7月,肥乡县第六区划归永年县。
民国37年(1948年)5月,肥乡县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第三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8月,属河北省人民政府邯郸地区。建国后,肥乡县隶属邯郸专区。1958年7月30日,广平县并入肥乡县。1958年10月,同年10月,撤销肥乡县,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除天台山公社划归永年县外、其余部分全部划归曲周县(属邯郸专区)。1960年5月,曲周属邯郸市。
1961年6月1日,恢复肥乡县建制,永年县将原肥乡县所辖的天台山、张达、白落堡、辛安镇、大西韩、大寺上6个人民公社划归肥乡县。1962年3月1日,原广平县从肥乡县分出,同年又将赵村、积善2村再划回肥乡县。此后,肥乡县境域边界、形状和面积没有变化。1970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属邯郸市至今。
⑦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肥乡镇东张寨村有什么历史或历史人物啊,为什么叫东张寨村啊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镇东张寨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寨,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历史或出名的历史人物。肥乡镇一共有39个行政村,东张寨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村子里的人大多姓张,与此相似的,同镇还有一个赵寨村。又因为同镇还有一个西张寨村,所以它就叫东张寨村了,主要是为了与另外一个张寨村有所区别。与此类似的,同镇还有一个前黄寨村,一个后黄寨村。
⑧ 邯郸市曲周县和肥乡区那个好,那个更有潜力
当然是肥乡区更有潜力。现在正在开发有好多项目已经投入生产。
⑨ 河北肥乡
肥乡县概况肥乡县是邯郸市东部卫星城。全县辖7乡2镇,263个行政村,人口近32万,总面积501平方公里,素有“华北粮仓、冀南棉海”之称。肥乡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称肥邑,是战国时赵国首辅相国肥义的封地,三国魏文帝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境内拥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墓景区和窦默墓、圣井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参观拜谒者多达30万人次。与平原君赵胜密不可分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有30多个。肥乡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利。邯郸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位于肥乡县和邯郸县交界处,距邯郸市主城区仅8公里,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309国道、邯济铁路、青兰高速纵贯全境,省道宁魏线横穿南北。距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不足10公里,距在建的邯郸机场30公里。县境内有连接三峡电网的500KV开关站一座,22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9座,电力供应充足可靠。肥乡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粮食、棉花和蔬菜等。小麦、玉米、棉花等主导产业闻名遐迩,圆葱、食用菌和瘦肉型猪等特色产业具有相当规模。先后被命名为: ■“中国圆葱之乡” ■“中国食用菌之乡” ■“中国优质棉基地县” ■“中国优质小麦基地县” ■“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县、先进县” ■“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 ■“河北省肉牛生产基地县”肥乡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5.5万名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可助您事业兴旺发达。三十二万肥乡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我们承诺,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为您打造创业平台。肥乡县是您的“宝地”。您的“宝地”就在肥乡。 编辑本段肥乡县行政区划肥乡县辖2个镇、7个乡:肥乡镇、天台山镇、大西韩乡、辛安镇乡、毛演堡乡、元固乡、屯庄营乡、东漳堡乡、旧店乡。 肥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距新兴工业城市邯郸 市仅14 公里是邯郸东部卫星城,西靠京广铁路、京开高速公路。309 国道、邯青(青岛)快速公路和邯济(济南)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肥乡县总面积 50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0 万亩,总人口31万,辖2镇7乡、 263个行政村。 肥乡镇:镇政府驻李庄村。面积80.4平方千米,人口6.91万。辖39个村委会:李庄、北街、东街、南街、西街、郑村、前屯、常庄、东关、南关、北关、西关、辛庙、曹庄、赵庄、赵寨、蔡庄、辛庄、申庄、高庄、城西、铺上、梁庄、潘村、东北庄、后翟固、前翟固、东张寨、西张寨、常耳寨、城南堡、前黄寨、后黄寨、打席营、勒马台、郭家堡、龙堂堡、南西落堡、北西落堡。 天台山镇:镇政府驻天台山村。面积59.28平方千米,人口3.59万。辖22个村委会:天台山、南王固、北王固、东马固、西马固、南杜齐、北杜齐、南谢堡、北谢堡、宜官堡、大康堡、韩堡、李堡、郑堡、张达、吴堡、肖庄、焦堡、支村、任堡。 东漳堡乡:乡政府驻东漳堡村。面积53.5平方千米,人口2.90万。辖34个村委会:东漳堡、西赵寨、东赵寨、前刘寨、后刘寨、西南口、东南口、前北口、后北口、东大靳、西大靳、北大靳、瓜精庄、井王庄、小移庄、鸡泽屯、东吕口、山字丘、前大移庄、后大移庄、李庄、宋庄、小靳、北行、中行、南行、东赵、西赵、小营、靳庄、井头、薛庄、积善。 辛安镇乡:乡政府驻辛安镇村。面积45.03平方千米,人口2.55万。辖25个村委会:辛安镇、西南庄、小漳堡、失驾堡、孟宋堡、前贾庄、后贾庄、东杜堡、西杜堡、孟郭庄、小康堡、孟陶庄、北河堡、孟张庄、西贾北堡、东贾北堡、前白落堡、后白落堡、中白落堡、前赵云堡、后赵云堡、范庄、史庄、潘寨、杨庄。 旧店乡:乡政府驻西北高村。面积54.85平方千米,人口2.85万。辖26个村委会:西北高、东北高、西马寨、东马寨、东辛寨、西辛寨、北河马、东路庄、西路庄、中辛店、东辛店、西辛店、东营、南庄、温庄、焦寨、贾寨、北营、杨庄、旧店、许庄、南营。 大西韩乡:乡政府驻大寺上村。面积45.28平方千米,人口2.90万。辖28个村委会:大寺上、小寺上、后寺上、马小屯、粉房头、寨中堡、小南头、逯家堡、杜汤堡、大西韩、南西韩、东荆科、西荆科、吕家堡、东庄上、东张庄、西张庄、西高家寨、东高家寨、北相公庄、南相公庄、唐疃、程庄、柳庄、崔庄、韩屯、李庄、郑庄。 屯庄营乡:乡政府驻屯庄营村。面积53.73平方千米,人口2.55万。辖22个村委会:屯庄营、刘寨营、南屯庄、西吾吉、东吾吉、孔仓堡、南河马、大西高、小西高、西吕营、北屯庄、田寨、申营、后营、房庄、赵庄、邓庄、杨庄、柴庄、贺营、程寨、周寨。 元固乡:乡政府驻前元固村。面积55.76平方千米,人口2.75万。辖27个村委会:前元固、西元固、东元固、西彭固、索家寨、八里庄、西贤店、三里堤、东屯庄、西屯庄、户部李庄、东河头堡、西河头堡、前油胡寨、后油胡寨、中油胡寨、李堡、平庄、李庄、杨庄、沙窝、袁庄、王庄、谢村、胡庄、郝庄、韩庄。 毛演堡乡:乡政府驻毛演堡村。面积54.53平方千米,人口3.50万。辖40个村委会:毛演堡、侯寅堡、前王固、后王固、姚宫院、东谢店、西谢店、东长桥、南长桥、南元寨、李焦寨、李兴堡、郝家堡、郭焦寨、百户寨、王焦寨、水刘庄、魏庄、牛村、周庄、袁庄、杜寨、陈庄、史寨、赵庄、张村、林寨、姚庄、崔庄、辛庄、路堡、风火、东魏、孙庄、卜寨、前街、后街、孔寨、后屯。 2003年底,肥乡县辖2个镇(肥乡、天台山)、7个乡(东漳堡、辛安镇、旧店、大西韩、屯庄营、元固、毛演堡),1个居委会、263个村委会。
⑩ 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历史
邯郸在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属赵。自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迁都于此,作为赵国都城,历经8代国君计158年。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邯郸为郡治。除今天的鸡泽县为巨鹿郡,大名县部分地域属
广平县
东郡外,大部分县(市)区属邯郸郡。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封其子如意为赵王,邯郸仍是刘氏赵国治所,属冀州。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改为县,属魏郡。三国魏晋时期,先属广平郡,后属魏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改属司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并入临漳县,属相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邯郸县,属武安郡。唐初属洺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属磁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属洺州,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复属磁州。五代、宋、金时期属河北西路磁州,元属广平路磁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属广平府,清因之。民国初属冀南道,后归河北省辖。1937年被日军侵占,1938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一专署。
1945年10月4日解放,设邯郸市。1949年改为邯郸镇,属邯郸专区。1952年复置市,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1958年武安县东部5个公社划入邯郸市,建武安矿区,1961年又回归武安县。1958年4月,邯郸、邢台两专区合并。1960年邯郸、邢台地、市合并统称邯郸市。1961年,邯郸、邢台分置专署,邯郸市仍属邯郸专区。1983年底,邯郸县并入,改为省辖市。1986年4月,武安县划归邯郸市,1988年10月,武安县改市。邯郸市于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广平县 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称邯郸市,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至此,邯郸市下辖1市、4区,14个县。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邯郸市总人口8386814人。其中:邯山区284540人、丛台区302460人、复兴区235387人、峰峰矿区507347人、邯郸县392608人、临漳县572777人、成安县352944人、大名县713584人、涉县383284人、磁县634470人、肥乡县308105人、永年县828897人、邱县200564人、鸡泽县252643人、广平县244997人、馆陶县280877人、魏县778238人、曲周县392896人、武安市720196人。至2003年底,邯郸市共辖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4个市辖区,武安市1个县级市,邯郸县、永年县、成安县、磁县、涉县、临漳县、魏县、肥乡县、广平县、曲周县、鸡泽县、邱县、大名县、馆陶县等14个县,27个街道办事处,91个镇,123个乡,540个居民委员会,540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85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