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关于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怎么写

关于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9-21 10:09:34

A. 刘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人口分布:

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渤海湾、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刘姓人口达到14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25人以上。刘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示:密度最高的(1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4.7%,刘姓人口大约2718万;10.5—1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0.5%,刘姓人口大约1143万;3.5—10.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3%。刘姓人口大约2273万;不足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5%,刘姓人口大约322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刘姓

B. 如何写一篇历史研究报告呢格式是什么或者举一个范文比如龙门石窟的研究报告,又将怎么拟题呢

如果是范例,要有研究课题的,研究哪段历史,疑问点要列出来,然后就是举证,要史料记载
和最近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做推断,最后给出你认为的结果。
如果是科研性质的最好要图文并茂,挑重点和关键图片和珍贵史料上

研究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研究报告”、“关于××××的研究报告”、“××××研究”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龙门石窟的范文比较难找,但基本结构和主题是一样的,也能为你提供一个参考

http://wenku..com/link?url=0SLJK6pgILOcTCjHq-xU5_OMqtAOMS59J-lTS

C. 历史人物调查报告(800字以内)

岳飞:那暗黑皇权的祭祀品

南宋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如岳飞这般的冤狱竟能够穿透时光的帷幕,至今仍留恸伤。但同样的,岳飞冤狱也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团。南宋立国那令人困惑的晦涩进程,构成了我们文化上的长久的疑雾,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
岳飞的冤狱令得整个民族为之伤恸,不仅是因为岳飞其人是中国军事史上不世出的天才将领,不仅是因为岳飞的忠诚与冤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最重要的是,岳飞冤狱是在南宋的军事力量占到优势的前提之下而发生的,南宋朝廷在中原面临着行将收复的优势之下,却突然自动摧毁自己的国防力量,解除军事武装,兴起奇冤大狱,其怪异的思维耐人思量。
南宋的军事优势,不唯是我们后人的认知,甚至连当时的宋高宗赵构也看得明明白白。早在金兀术提倾国之兵,做困兽相搏,却徒然透露出其军事上的颓势之时,赵构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宋高宗赵构却终于选择了屈膝投降,放弃了自己的军事优势甚至主动解除武装,枉杀千古名将岳飞,留下来了憾事令得多少人气淤于胸。
从此赵构在历史上以其一个单调的阴灰色剪影而定格,再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然而,赵构的选择所带来的疑惑却仍然未能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民间传统为君权讳,将岳飞冤狱归罪于权奸秦桧,但这样的徒然替宋高宗赵构开脱,却是缺乏历史依据的,事实上,杀害如岳飞这般的高级军事将领,若然是没有赵构的旨意,是万万不可能的。
然而岳飞终究被害,从此南宋丧失了收复中原的最后机会。对此,史家将其归罪为赵构胆小畏敌,归罪于赵构唯恐岳飞真的迎回宋钦宗,威胁到赵构的地位。
前一个解释,分明是对南宋的历史缺乏了解,要知道北宋国灭之时的赵构刚刚十九岁,却于国家危破之际,重整河山,再造社稷,这决非是一个缺乏胆量与勇气的人能够做得到的。
而后一个解释却只能说明部分问题,如果赵构真的害怕迎回的宋钦宗会威胁到他的地位的话,那么,于他而言只需要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就能够收到效果了,未必非要将岳飞杀害不可。
但是岳飞终于被在解除兵权之后,构陷枉杀,如此这样背离民意的龌龊勾当,那必然是有其内在症因的。
最让我们不解的是:在赵宋皇廷死亡名单上,最早有意要铲除的人不是岳飞,而是三大将之一的张俊。然而奇怪的是,当张俊对解除其兵权的使节发出死亡的威胁之时,其人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加官晋爵,并“带领岳飞”去铲除同为三大将之一的韩世忠,只是因为岳飞反对这一无益的自戕行为,才使得他自己沦为了险恶政争的牺牲品。
——由是我们困惑不已,那赵宋朝廷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怪异标准选择牺牲品,促成那无法消弥的浓烈杀意的契因又是什么?
事实上,追循赵构的南宋复国史,我们会意外的发现,烽火连天的中原血战,不过是副战场而已,南宋朝廷所面对的主战场并不在疆场之上,而在于皇家权力的激烈搏杀之中。
析读于南宋的复国历史,让我们惊讶的发现祸在萧墙之内,南宋最大的敌人,是冷酷而邪恶的皇家权力自己,而非攻城掠地的敌对国家。
正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南宋帝国最可怕的敌人不是金兵,不是金兀术,而是这个政权最急欲解救的被金人所俘虏的宋钦宗。
更可怕的是,宋钦宗甚至从未曾有机会走出他的俘虏营,他只是一个阴郁而执着的存在,就举重若轻的击碎了南宋军民十年之久的准备与付出。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
谛听岳飞发出这撕心裂肺的哀伤,我们就会知道皇家权力的阴恶与冷酷。
要知道,民族英雄岳飞以洗涮国耻为已任,要直捣黄龙,迎回被敌国俘虏的徽钦二帝,但事实上,唯其这两个皇帝才是满胸忠义的岳飞的最大敌人。一旦陷入这个险恶的陷阱之中,纵如岳飞这般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任由暗黑的皇家权力辗压成尘,除了那千古的英名,与世代的哀伤,除此我们再也无话可说。
宋钦宗是如何以他的阴郁存在,击跨称雄天下的南宋军事力量的,他又是如何于不动声色之中,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辗压成尘的,而那风雨飘摇的南宋帝国,又是如何于这阴暗的皇权博弈之中屈辱残存的,所有的这一切,正是我们需要重新认知的历史。
认识历史,就意味着认识我们自己。
认识历史,就意味着认识我们民族之中那生生不息的与黑暗皇家权力相抗衡的内在精神力量。
由此开始。
尘烟未散,蹄声再起。
那迷一样的南宋复国史。
是为序。
雾满拦江
年月日。

D. 王姓的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1、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E. 写一份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调查报告,如项羽

为什么人们喜欢项羽呢,我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解析一下他们对项羽的理解。
在研究《汉书》和《史记》之前,本人一直以为项羽是一个豪气云干、为国为民又不乏儿女情长的盖世英雄的角色。因为出于少年人对于英雄精神的崇拜和盲从,所以我喜欢上了这个垓下之战英雄气短,却战无不胜的战胜形象。但当前两年鄙人有幸拜读《汉书》和《史记》后,对秦汉年间的历史了解才推翻以前我对英雄主义的盲目认知与崇拜。项羽?何许人也?下相人也,本名项籍,字羽,或许古代人一直认为读别人的字是对别人的尊敬,那么项羽这个词语出现的程度也远比项籍出现的多。甚至于刘邦这个小气的人在项羽死后要降汉的楚人称其为项籍,不能以“羽”称之。这是项羽的名字来历以及流芳百世的原因,在这里且说明一下。
接下来我们论述一下,项羽的性格真如历史上说的那般英明神武,英雄气节吗?让我们翻开《史记》寻觅那藏在文字中的历史真相。项羽是怎么兴起的呢?项梁攻陈,攻下了,并杀掉了秦朝丞相李斯的儿子,因此自以为是,放松戒备。这时候有一个登场了,他的名字想必悉知《项羽本纪》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宋义,这个人很有些个小聪明,而且他当即作出了一个正确大胆的猜想,他猜想,夜黑风高,秦军新败,是否那个名为章邯的人会连夜进攻呢?这时候章邯虽大败陈胜,打击了农民起义军的先头军的存在,但是这个人的名头还不算响亮,军事才华也没得到肯定,是故没有人可以想到他会做一些新奇的军事行动。而夜晚袭营这个决策又需要很高的魄力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夜晚这个时候,是人体力最低的时候,而且身体的五感全部都大大降低,如果一旦对方有所防备,或者料敌先机设下埋伏的话..那么不光是生命军力受到威胁,连带着士气也定是一蹶不振。
说到这,我们就要说说这个章邯了,章邯是谁?秦末的名将。为什么说是名将?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军的主要有生力量在两个地方,而这两个地方都离都城很远,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当时的秦二世慌了,马上命令章邯统领奴隶军与起义军开战。奴隶军,看到这个词,我们难免会想到商末的时候商朝的结局。怎么个结局?那就是商朝军力不够,派遣奴隶军作为先锋对抗周武王。可是奴隶们却临阵倒戈,让商朝的军力打乱,也因此覆灭了一个朝代的存在。所以说,奴隶军用的好了,就是一支有生力量,却效果不大,用得不好,那么就是一支对着自己的长刀。总体上来说,运用奴隶军作战就犹如饮鸩止渴,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却一定是个隐藏的定时炸弹。但是章邯这个人很厉害,不但灵活的运用了奴隶军穿插在战场上,更硬是用这个本就无大杀伤力的军团爆发出惊天的威力,一出山就把陈胜灭了个体无完肤,门下之将无一人可当其锐。然后转战赵地,田单,陈馀,张耳,项梁,一个都成为他战功的续写人。甚至有人付出了情感,或者生命的代价。就连对阵韩信这个不可一世的战术家的时候,在暗度陈仓,攻其不备的情况下仍是苦守了许久方才身亡。这样一个战术家在不被重视的情况下,有多可怕?宋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梁没有采用,那么项梁就成了这么一个战术家的旗下亡魂。
写到这里,我们就要提一下一个人,什么人?项梁听从范增而立的楚怀王的孙子....实则一个放羊娃。而且还是一个不甘于人下,极具野心的放羊娃。这个人的立与不立,在历史学的角度存在着极大的争议,王立群先生在写《项羽》的时候就提到这个楚怀王的孙子,立得不应该。在这个观点上我还是比较同意他老先生的,此处暂且不提,我们往下面说,我们说到楚怀王的孙子是一个不甘于人下,极具野心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项梁一死,作为傀儡的楚王心立马作出政治决策,打压项氏集团,推崇刘邦,提拔有点个小聪明的宋义。项羽作为项梁政治上的继承人,他要求与刘邦一起入关,入关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楚国的集团提出了一个高明的战略,那就是兵分两路,一路救赵,一路入关攻秦。
这一战略的提出与兵书上的“围魏救赵”有极大程度上的相似性。而且于当时的情况也适合,结果当然也是成功的。项羽想与刘邦入关,这一想法的提出是项羽人生中少有的政治行为之一,他想借此夺权,拥兵自重。但是楚王的臣下却也不是蠢人,他们提出了一个安抚秦朝,派遣长者去安抚秦朝的百姓为由而搪塞了项羽。而是派遣了项羽去了救赵的战场,不仅如此,甚至还夺取了项羽的兵权,让宋义作为这个战略的最高长官,而项羽却是次之。这里我们再次提到了宋义这个人,前面我们说宋义一个美妙的思想见证了失败,这里我们再次谈起宋义,也再次谈起他奇妙的思想和低下的行军作战的原则。当达到赵国战场的时候,张耳被围攻,而陈馀对解救之事有心无力。
这时候项羽提出他的观点“直接参加战场,救赵而击秦。”但是宋义这个人有点奇怪,他做出的决定却是“等待张耳部队消耗秦军的力量,乘其蔽,再行作战。”这个战术有点类似与一个战术,名为“以逸待劳”,而对于这个战术观点,后世的学者也因此大展拳脚,辩个你死我活。我们在此也不进行讨论,而更多的是倾向于历史,历史告诉我的是,宋义的战术没有用,而项羽的积极作战的方式却取得了全面的成功。无论宋义的战术是个如何,高明与否,但这个人的品格却很值得玩味。
宋义派遣自己的儿子去齐地请求支援,当天下着大雨,兵士们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而这个时候宋义在做什么呢?看过史书,原来宋义这个最高指挥官正在正大光明的假公济私!大设酒宴,为自己的儿子千里送行。好家伙,真是个冷血无情的指挥官,无数用来行军作战的兵士不给予补给,却中饱私囊给予自己酒囊饭袋儿子大鱼大肉。数万士兵中登时怨言无数,层出不穷。而敏锐的项羽察觉到这一点,并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又为数不多的政治手段。借见宋义之时,将宋义斩于帐前。本就对宋义颇有微词的士兵们见项羽作出这种事情,个个顿时变得斗志昂扬。也就是说,项羽这次政治行动,不但给自己争取到战争的主动性,而且让士兵的士气从项梁的失败中开始回升。那么接下来,就是一场变态到逆天的战斗了——“巨鹿之战”!
如果说项羽的另外两大战役的胜利“彭城之战”和“荥阳会战”是面对刘邦这个战术上的白痴而胜之不武的话,那么这一仗却是和同时秦末时期伟大的战术家的一次正面对决,完全没有任何水分。韩信对阵章邯,也只是双方军力在相等位面的情况下胜利,而这一次战役,却是以个三万打四十万以少胜多的惊天大战!
无论后世对项羽的评价是说如何的刚愎自用,如何的残暴无道,甚至于如何的政治白痴,如何的愚钝晚知,但对于项羽战术的评价,却只能用叹为观止而形容。这已经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副近乎艺术的血腥画面!楚国的军士在战场中绚丽的舞蹈,一道道血痕变成世界上最为优美,高贵的生命结束的句点,轨迹着死亡的印记。杀王离,败章邯!杀二十万,坑二十万,用血腥与暴力书写对秦王朝最终的宣判。这一战不仅是推翻了后世学者对战争的理解,更是震撼了当时所有坐山观虎斗起义军!直至项羽抵达关中,诸侯个个见他伏地而行,此战威慑之大,入人心之深,直让人感慨不已。而后世提及项羽的时候,却也总与巨鹿之战难分难离。而我们信仰项羽,推崇备至,也估计着与巨鹿有着莫大的关联。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巨大的胜利的后面隐藏不住的是百姓的战乱之苦和军士的血流成河....正如一位先人观阿房宫而长歌当哭所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往往只注重了战争的绚丽的色彩与功勋的伟大,却忽视了生命的低吟与哭泣。

F. 关于史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作文思路:首先介绍了史姓的历史渊源,接着叙述史姓人口历代的迁徙情况,最后详细介绍了当今史姓在全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史姓出自周代太史佚之后,亦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初年有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太子言行和重要史事、管理中典籍的史官)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

春秋时期,列国史官之后,亦多以官名为姓,形成史氏。东汉时,又有史姓入居四川,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史姓历史上六大郡望,其四为史丹之后,西晋永嘉之乱时,史丹后人史苞避乱至河西建康(今甘肃高台县),后发展成建康望族;

史丹重孙崇,东汉封溧阳县(今属江苏)侯,遂举家从陕西长安县徙溧阳,后发展成宣城望族;史丹后人史节为唐礼部侍郎,迁高密(今属山东,后发展成高密望族;史丹孙史王广,居长安,后发展成为京兆望族。另有陈留郡,系东汉京兆尹,陈留考城(今属河南)人史敞一族所在。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当代史姓的人口已达到250多万,排在全国第八十五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史姓人口由23万激增到250多万,增长了11倍,史姓人口的增加速度比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要低。

自宋朝至今1000年,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

辽宁、云南、陕西,这五省又集中了28%。山东为当代史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史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以华北、华东为中心的两个史姓居住区。

G. 王姓的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王姓的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可以写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二十一世于周灵王,国都成周,即是今河南洛阳,已是东洲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

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显贵。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着名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


王姓的研究发展

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舜帝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以妫为姓。这支王姓的最早的来源是姚姓。

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的改姓:从姚姓改为妫姓,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通志氏族略》说,王姓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

《新唐书·宰相世系》言,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改为田氏。《姓氏考略》载北海、陈留之王,皆舜帝之后。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考为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田姓为王姓。

H. 关于王姓的历史名人研究报告怎么写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1大姓。王姓第1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占山东总人口的12.7%。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块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2、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1368年),为元朝第1大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3、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1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王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缓慢得多,600年中王姓人口总增加率仅仅为5%,净增加了30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3.7%)、江苏(13.1%)、山东(13.1%),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

4、截至2018年底,王姓的人口已达到1.015亿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为王姓第一大省。

5、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地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王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

I. 有关历史人物的论文怎么写

历史论文的写作和其他论文的写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特定的一些要求,今天和你讨论的就是历史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
一、历史论文的写法及要求
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根据主题列出写作提纲,根据历史论文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使用所掌握材料,有计划的依次成文。
文章以提纲为构架却不为提纲所割裂,它应是史事完整、气势贯联,浑然一体的一个整体。
写好历史论文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力求寓理论于叙述之中,做到史观与史料的有机联系与内在统一。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2)历史逻辑与语言逻辑的统一,历史论文的语言应服务于、服从于历史的真实性。要在保证史实正确、准确的前提下,讲求语法修辞。历史发展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客观的历史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用历史论文或着作表达出来,这就是历史逻辑;体现这个历史逻辑的实践,是通过运用词、句、文章的语言文字手段来完成的。但,“史实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视 历史论文的语言、文辞方面的质量,但不能因词害义,本末倒置。在内容真实丰富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语言文笔的风采。这样,才能成功地达到言以声其心之所得。
(3)文章要通畅、质朴、简洁,在史学文章里,为了能“真实、凝练、生动”地表达人、事,也可以适当地“文白兼用”或所谓“半文半白”。事实上,一点儿“文言”词与词组没有是不可能的。
(4)准确地使用引文,历史论文中出现“引文”是必然的,它使立论可靠,有利于提高文章质量,反映作者知识,认识的深度、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个引什么、怎么引的问题。首先,经典作家的教导和革命领导人的重要言论可以引用。再次,现行的法定的历史教科书内容可以引用。因为它是依据最可靠的资料,参考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最为公认的论点,使用最规范简洁的文字写成的。对一些非历史作品,指历史小说,X X 演义、X X史话之类,它们以历史为素材,为原料,可能有文艺价值及教育意义,但非历史,我们不能随便引用。
(5)历史论文的层次与条理,在一般历史论文中,要注意段落划分,引文形式,注释种类这三点。四、五千字以上的较长历史论文,依史事种类或历史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大段,加上小标题,使全文结构严整,每题内涵明确。历史论文引文的使用应力求简短、贴切、有份量;恰当地嵌合在整个行文之中,但切忌截头去尾,断章取义。
二、历史论文的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着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
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
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
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
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
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着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着《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着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
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
出现这种说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混淆起来,将现实中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外国入侵混为一谈。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设厂等等,与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又如我们现在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安定团结,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阐释历史,认定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缓慢,不能走向现代化,就是因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稳定,破坏了经济;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是革命的结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革命,它们是否只是破坏,这些问题不用多说,如果不存偏见,并不难公正地回答。拿现实去规范历史,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历史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需要用历史观点来观察问题,“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四 要重视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历史学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于专门学术研究方面。历史研究对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发展历史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历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学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两手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的问题是提高方面比较硬,史学工作者注重撰写学术专着,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与评职称、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关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是小儿科,不算学问,评职称也不算数,这种思想观念和实际问题影响了史学工作者对普及的重视,削弱了历史教育。
在知识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较好,出版了许多科普书籍和影视片,实际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历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够。从学科要求上说,历史工作者对历史普及、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的历史着作不用说一般青少年不看,就连干部也没有多少接触。因为这些书籍、论文太专门,难懂,人们读不下去,引不起兴趣。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如果离开群众,离开社会,恐怕是很难生存的。
事实上,广大群众和干部并不是不喜欢历史,不需要历史,而是缺少适合他们喜欢的读物或影视片。史学工作者忽视的历史普及工作,影视工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编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正剧,有“戏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存在着随意编造历史的严重问题,不仅给观众以歪曲了的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予观众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危害很大,应当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中历史知识薄弱。据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对14~28岁1065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历史试题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计算,平均分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题是“谁在1860年烧毁中国的圆明园”,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联军,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国联军。而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问题,如不写太平天国,却将太平军打洋枪队归之于反侵略斗争;近代化的开端有洋务运动,但没有民族资本企业,等等。历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误导,其后果堪忧,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加强历史普及和教育的工作。

阅读全文

与关于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