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国历史多久盛世

中国历史多久盛世

发布时间:2022-09-21 15:43:01

Ⅰ 古代历史上的中国一共经历了几次盛世又是怎么衰败的呢

我认为的盛世主要是指在王朝一个时期以内,军事外交强大,内部政治清明,以及经济发繁荣,思想开放,科技发达等。而从秦汉以来,比较着名的盛世有西汉“汉武盛世”,东汉“明章盛世”,唐“开元盛世”,清“康乾盛世”等。


而这些盛世的形成与衰败的过程大致相同:

盛世的形成:

一:前朝丰厚的积累和沉淀

以汉武盛世为主要典型。在西汉武帝登基之前,便经过文帝、景帝两位皇帝的休养生息而积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时的汉朝经过积累开始有了喷薄而出的实力。所以在汉武帝改革之后,西汉立马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实力。

(清朝战争失败与西方侵略者签订和约)

而他们衰败的过程,衰败的原因也是历朝历代的通病之所在。

Ⅱ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大盛世分别是在哪几个年代

1、“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在文景时期,朝廷为了休养生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汉文帝分别三次对田租进行减半和全面,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就是“轻徭薄赋”的体现。

而且文景二帝还十分的重视农业,鼓励农耕,甚至在春耕的时候亲自下地耕种,以此来给百姓做榜样;还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百姓富裕起来。以此同时,朝廷还强化军权、安定边疆,给“文景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据说当时国库里的钱多的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60万户),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

3、“贞观之治”,出现于唐太宗时期。

当时经济繁盛,文化繁荣;当权者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同时朝廷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此外,“贞观之治”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推向了顶峰。

4、“开元盛世”又被称为“开元之治”,现于唐玄宗时期。

这一时期,有了前面“贞观之治”的稳定局面,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大力发展经济,解放劳动力,使得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同时还改革兵制。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统一。至此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在当时的长安城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商人,十分的热闹。这个时期是我最喜欢的年代了,开明、繁盛,是一个难得的盛世。

5、“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这个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干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当时,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是在这一盛世之下也隐藏这巨大的危机,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使得干隆后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相继爆发。

Ⅲ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盛世,基本是八百年一轮回

第一次大盛世开始:西周,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
第二次大盛世开始:秦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距上一次盛世845年
第三次大盛世开始:隋唐,公元581年隋代北周,距上一次盛世801年
第四次大盛世开始:明朝,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距上一次盛世787年
第五次大盛世开始:本朝(还是将要取代本朝的那个朝代),距上一次盛世800年,则盛世应从2168年开始

Ⅳ 1.中国古代盛世时间共有多长 2.中国古代和平时间共有多长 3.中国古代乱世时间共有多长

时代——起始时间——代表人物————重大事件与措施——————社会状况与简史
1、远古时代(治世)——不可考——神农、轩辕、尧、舜、禹——垂拱而治——生产力落后,人民需求不高
2、春秋战国,诸侯相伐(乱世)——前770年~前221(平王东迁~秦灭齐国共549年)——孔子、商鞅——推行变法改革,推行郡县制,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的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
3、秦朝苛政,楚汉相争(乱世)——前221年~前202年(秦灭齐~汉朝建立,共计19年)——秦始皇、项羽、刘邦——全国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修建长城、秦二世而亡——秦朝统治者无视人民意愿大兴土木,激化社会矛盾,同时郡县制和分封制、官僚制和贵族制激烈的矛盾导致秦国覆灭
4、汉初无为,治乱参半(一般)——前202年~前180年(大汉建国~文帝登基,共22年)——汉高祖、吕后、萧何——郡国并行制、和亲、诛韩信、平彭越、白马之盟、诸吕乱政——有鉴于秦朝的先例,汉初分封与郡县并存、轻徭薄役,与民休息,同时由于长年战乱,人口稀少,大量土地荒芜,土地问题并不严重
5、文景之治,武帝扬威(治世)——前180年~前91年(文帝登基~巫蛊之乱 共89年)——文帝、景帝、武帝——七王之乱、轻徭薄役、推恩令、马邑之战——社会生产力大大恢复,并且有很大发展,汉武帝北伐匈奴,控制西域,象征大汉进入全盛期,最终因为穷兵黩武走向衰败
6、后宫干政,外戚弄权(一般)——前89年~公元8年(巫蛊之乱~王莽篡汉 共97年)——昭帝、宣帝、王莽——大兴儒学、以德治国、王氏家族崛起——由于武帝穷兵黩武政策对经济政策巨大的伤害,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虽然昭宣二帝在为政举措上有很多革新,但是却无法挽回西汉的颓势,政权终被王莽窃夺
7、王莽篡汉,天下动荡(乱世)——公元8年~25年(王莽篡汉~光武开国 共17年)——王莽、更始帝——王田制、更改币制、修改官名、赤眉军、绿林军——王莽篡汉后,强行推行新政,结果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土地兼并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剧烈。同时他推行错误的边疆政策,招致在内外交困,各地爆发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直至光武帝中兴汉室,国家才恢复和平
8、光武中兴,匈奴西遁(治世)——25年~106年(光武开国~殇帝驾崩 共81年)——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轻徭薄赋、王景治黄、精兵简政、击溃匈奴、大兴儒学——社会生产力重新得到恢复,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但是和帝与其子殇帝的早逝为日后埋下隐患
9、宦官当道,外戚秉政(较差)——106年~184年(殇帝驾崩~黄巾之乱 共78年)——桓帝、灵帝、窦太后、张让——卖官鬻爵——汉末6帝:安顺冲质桓灵皆幼年登基,外戚得以干政,皇帝成年后,又借助宦官的力量制衡外戚,朝政昏暗,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流离失所,士族门阀垄断人才来源,最终激起黄巾起义
10、三足鼎立,豪强辈出(乱世)——184年~222年(黄巾之乱~夷陵之战 共38年)——曹操、刘备、孙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屯田法——黄巾之乱中,世家大族由是掌握武装力量,成为军阀,代替宦官、外戚成为政治的控制者。随着赤壁之战形成三足鼎立,夷陵之战后三国再无较大战役,进入相对和平期
11、太康小治,骄奢遗患(一般)——222年~290年(夷陵之战~司马炎去世 共68年)——曹丕、诸葛亮、司马炎——诸葛亮治蜀、九品中正制、占田制度、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世家大族的统治形成,社会生产力恢复,四川、江南得到有效开发。但是司马炎统一三国后骄奢糜烂、君臣赛富,最终留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12、五胡乱华,南北对峙(乱世)——290年~581年(司马炎去世~杨广称帝 共91年)——苻坚、谢灵运——清谈误国、淝水之战、杀胡令、中流击水——八王之乱后,晋朝军事力量消耗巨大,匈奴人、氐人、羌人、鲜卑人等相继入侵,西晋灭亡,司马氏后人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后有梁齐陈相更替,北方鲜卑人建立北魏政权,后分裂成东西魏,又相继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但是英年早逝,最后杨坚篡权,灭南陈,建立隋朝。社会矛盾主要为民族矛盾
13、终归一统,开皇盛世(治世)——581年~613年(杨广称帝~杨玄感叛变 共32年)——杨广、杨坚——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三征高句丽、修大运河——农民压力得到减轻,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生产力大发展。但是由于杨坚不顾当时民众感受与社会上普遍要求轻徭薄赋的愿望,强行大兴土木,激起人民起义,隋朝由盛转衰。
14、隋末烽火,天下割裂(乱世)——613年~618年(杨玄感叛变~李渊称帝 共5年)——李密、杨玄感、李渊——隋炀帝自缢、瓦岗山起义——李渊父子身为贵族,在农民起义军脱颖而出,最终取代隋朝
15、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世)——618~755(李渊称帝~安史之乱爆发 共137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唐太宗从善如流、重用寒门子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打击门阀——经济、军事、文化空前繁荣、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但是同时土地兼并问题也空前严重。唐玄宗晚年不思进取,崇信小人,引发安史之乱
16、安史之乱,吐蕃入侵(乱世)——755~762(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去世 共7年)——安禄山、史思明、唐肃宗、郭子仪——睢阳之战、邺城之战、收复两京——大唐领土辽阔,玄宗遂设立节度使统领一州的军事、政治、经济。随着唐朝政治腐败,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被破坏,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动乱期间,吐蕃乘机向东扩张,占领陇右、河西大片土地。
17、宦官弄权,藩镇割据(较差)——761~835(唐肃宗去世~甘露之变 共74年)——唐代宗、仇士良、唐文宗——改革粮价、甘露之变、宦官控制神策军——内有宦官把持朝政,外有节度使割据,政治制度逐渐腐朽,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农民流离失所。虽然之后代宗、顺宗、宪宗等致力于改革,但效果不大。至武宗继位,情形才略有好转。
18、会昌中兴,大中之治(治世)——835~859(甘露之变~宣宗驾崩 24年)——唐武宗、唐宣宗——灭佛法,削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击败回鹘,整顿吏治、收复河西——大唐帝国最后的回光返照。
19、懿僖昏聩,大唐末路(乱世)——859~907(宣宗驾崩~朱温篡唐 48年)——懿宗、僖宗、黄巢、朱温——懿宗、僖宗昏庸无能,政治日益昏暗,社会动荡。黄巢义军逼近长安,僖宗乃逃往四川。虽然后来随着朱温降唐,黄巢兵败自杀,但是大唐已经回天乏力。僖宗死后,降将朱温执掌大权,最终篡夺皇位。
20、五代十国,风云变幻(乱世)——907~960(朱温篡唐~北宋建立 53年)——郭威、柴荣、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西夏大辽兴起——唐灭亡后,各地战乱不断,大辽不断入侵中原,民族矛盾尖锐,后周柴荣统一北方后,欲对南方用兵,可惜早逝,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21、重文抑武,经济繁荣(盛世)——960~1069(北宋建立~王安石变法 共109年)——赵匡胤、赵普、范仲淹、狄青——杯酒释兵权、文官统兵、重视教育——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公元1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远超工业革命时的英国。但是由于朝廷上的党同伐异,北宋晚年政治逐渐昏暗。
22、变法过激,党争酿祸(一般)——1069~1127(王安石变法~靖康之耻 共58年)——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蔡京——保马法、青苗法——宋神宗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虽然变法有其进步之处,但是由于许多过激措施无法得到保守派的理解与支持,以及王安石的骄傲与顽固,加上蔡京等小人借变法牟利,欺瞒王安石与宋神宗,改革派与保守派裂痕逐渐扩大,变法运动逐渐演化成两派对权力的争夺,导致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小人当道,最终酿成靖康大祸
23、靖康遗恨,艰难复国(乱世)——1127~1142(靖康之耻~岳飞被害 15年)——赵构、秦桧、岳飞——岳家军、“莫须有”——南宋政权建立后,金人的军队仍时常越过长江,甚至一度攻破杭州,迫使赵构避难海上。但所幸有宗泽、岳飞、韩世忠等人浴血杀敌,迫使金国与南宋议和,但是随着宋高宗与秦桧一心议和,同时妒恨岳飞功高盖主,遂以莫须有的名义将其杀害。此后南宋对金称臣纳贡,双方保持一段较长时期的和平。
24、只把杭州、当做汴州(一般)——1142~1206(岳飞被害~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 64年)——韩侂胄、辛弃疾、铁木真——韩侂胄北伐失利、蒙古统一、指南针普遍使用、海上贸易发达、理学兴起——金、宋陷入对峙之后,双方政治都逐渐腐败,随着铁木真统一蒙古,打破了僵局。蒙古人先伙同南宋消灭金国,随后入侵南宋。当时南宋海上贸易发达,科技进步,火药被大规模运用于战争
25、抗击蒙古,生死悲歌(乱世)——1206~1279(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崖山海战 73年)——文天祥、托雷、蒙哥、贾似道——襄阳战争、钓鱼城之战、崖山海战——随着蒙古入侵,民族矛盾空前剧烈,文天祥、陆秀夫等爱国志士兴兵勤王,但是由于强大的实力差距,最终在崖山,陆秀夫背着南宋末代君主赵昰跳海,南宋灭亡
26、蒙元立国、异族统治(较差)——1279~1351(崖山海战~红巾起义 共72年)——忽必烈、马可波罗——东征日本、马可波罗东游、大港口城市泉州、设行省制、设澎湖巡检司、设西藏宣政院——元朝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经济有所发展但未能恢复到宋朝时期水平。后期统治腐败,宰相专权内乱频发,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
27、红巾起义,元末动荡(乱世)——1351~1368(红巾起义~元顺帝出逃 共17年)刘福通、脱脱、张士诚——鄱阳湖战役——大规模农民起义中,朱元璋逐渐脱颖而出,占据南京,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后,在南方做大,最后派兵北伐,一战胜而元顺帝出逃,重新恢复汉人政权
28、皇权独大,万国来朝(盛世)——1368~1449(元顺帝出逃~土木堡之变 共81年)——朱元璋、朱棣、郑和——惩治贪官、废除丞相、靖难之役、设立内阁、八股取士、七下西洋——此时明朝国力强盛,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国势达到全盛,疆域辽阔。
29、天子北狩,粉饰太平(较好)——1449~1505(土木堡之变~明孝宗驾崩 56年)——王振、朱祁镇、于谦、明孝宗——土木堡事变、北京防卫战、夺门政变——经过土木堡之变,明初精锐军事力量遭到严重打击,国力转弱,之后明孝宗清明吏治,实现弘治中兴,国力有所恢复,但是土地兼并问题无法得到改善
30、妖孽宫廷、权臣斗争(一般)——1505~1618(明孝宗驾崩~七大恨 共113年)——明武宗、杨廷和、嘉靖、严嵩、万历、张居正——隆庆开关、考成法、一条鞭法、抗击倭寇、万历三大征——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叛乱和民变等重大事件,国势逐渐衰弱,嘉靖帝崇信严嵩,致使政治腐败。虽有张居正变法,但是随张居正去世,许多变法被迫停止。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农民流离失所。随着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正式宣布反明,掀开了新的乱世
31、明末乱世,内忧外患(乱世)——1618~1644(七大恨~满人入关 26年)——努尔哈赤、崇祯、袁崇焕、顺治——萨尔浒决战、宁远大捷、己巳之变、崇祯自缢、吴三桂降清——满族人采用威恩并使的方法,一方面拉拢汉人贵族与知识分子,一方面大肆屠杀反对势力,随着李自成入京,大明灭亡,八旗入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汉人政权结束
32、满清立国,康乾盛世(盛世)——1644~1799(满人入关~干隆驾崩 共155年)——顺治、康熙、雍正、干隆——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设立军机处、改土归流——康乾盛是中国最后一个盛世,社会生产力达到新的高峰,由于番薯引入栽培,人口激增,确立了当代中国基本版图。但是由于清朝统治者对汉人的压制、大兴文字狱,政制逐渐僵化,不适于世界大势,
33、闭关锁国,盛世危言(一般)——1799~1840(干隆驾崩~鸦片战争 共41年)——嘉庆、道光、林则徐——除灭和珅、打击贪腐、天理教起义、马礼逊来华——尽管嘉庆和道光都致力于成为一个明君,但是他们落后的观念使他们盲目自大,异族统治的顾虑又令他们束手束脚,鸦片战争后,中国从此一蹶不振。
34、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乱世)——1840~1949(鸦片战争~开国 共109年)——慈禧、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常凯申、李润石——辛亥革命、民族zi本主义振兴、国民大ge命、八年抗战、内战——不做评价

共计乱世共有1067年(若算上政治较腐败昏暗的较差时期则共有1291年)
盛世与治世有619年(若算上政治清明的一般与较好时期则共有1138年)
基本持平
这可是纯手打哦~整整一个多小时哦~求采纳

Ⅳ 从尧舜禹时期起,中国古代一共历经多少次盛世

夏朝:
少康复国中兴:
夏启建立夏王朝,确立“家天下”局面后放纵声色,沉湎于“淫溢康乐”之中,久已忘却创业的艰难,不谋日后的发展。启死后,其子太康、仲康等兄弟五人争夺王位不已,酿成“五观之乱”。这时,东方夷人中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虚而入,利用人民的普遍不满,迅速攻取夏都,造成了太康、仲康的流亡,太康并于流亡中死去,后羿遂“因夏民以代夏政”,夏王朝陷入灭亡的绝境。史称这一事件为“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后,仲康之孙少康在母家有仍氏长大,在夏王朝旧臣的帮助下“复禹之绩”,重建夏王朝。史称这一过程为“少康中兴”。从某种意义上讲,夏王朝自少康复国之后,才真正走向稳定和发展。

商朝:
武丁中兴:
“盘庚迁殷”之后,政治局势渐趋安定,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为商代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武丁为盘庚之弟小乙的儿子。盘庚之后,传弟小辛,小辛之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武丁即位为王。武丁在位59年,“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是极有作为的“中兴”名王,故在死后被尊为高宗。

周朝:
成康之治: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以缓和阶级矛盾。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大规模进行自周武王时开始的分封制。西周分封,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加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分封制还为维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成康时代的诸侯,均由中央直接控制。康王之世,周还曾命诸侯征讨淮夷、东夷,加强对异邦的控制。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

宣王中兴:
周厉王时期,政治衰败。他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专天地百物之利为王所有,将山川林木鱼猎之利统归王室,并且加重了对于民众的剥削。这就严重损害了正在兴起的中、小贵族和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民众指责厉王的暴虐行径时,“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当时,周王朝的有识之士,如芮良夫、召穆公、凡伯等皆忧心忡忡并进谏厉王。召穆公曾经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的道理来劝厉王广开言路。但是厉王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规劝,继续执行残暴的政策。
前842年,广大的国人和部分官员、贵族以及士兵进行暴动,袭击厉王。厉王于仓皇间逃往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隐匿于召公家被国人包围,召公交出己子以代太子,这才使太子静得免。国人暴动是一次有广泛社会阶层参加的行动,是对厉王暴虐统治的致命打击。厉王躲避在彘邑,一直不敢返回都城。在这种情况下,朝政由卫国诸侯名和者管理,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静为宣王。
周宣王亲历了国人暴动的社会风暴,直到继位以后,慑于国人的威力,宣王谆谆告诫官员们“勿壅律庶民贮,毋敢龚橐乃侮鳏寡”,“毋敢湎于酒”。宣王施政的重点是改变厉王对于民众的高压政策,以求得周王朝的巩固。宣王时期征讨猃狁的战争取得很大胜利,一直攻打到今甘肃平凉一带。宣王时还多次向南征伐。对于江汉地区的征伐是由召伯虎率军进行的,也取得不少胜利。为了对付西戎,周宣王曾经命秦族首领秦仲为大夫。秦仲被西戎杀死后,宣王发援兵7000人 助秦仲之子,终于打败了西戎。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得周朝颇有一番中兴景象。但是宣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有所发展。宣王末年,对外战争接连失利。随着宣王逝去,其“中兴”业绩也就成了过眼烟云。

西汉: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两代40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着发展的“盛世”。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母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诸吕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汉景帝刘启是文帝太子,母为窦皇后。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16年。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着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文景之治”。

昭宣中兴:
汉武帝逝世后,幼子弗陵嗣立,是为昭帝,在位13年。元平元年(前74)昭帝卒,昌邑王刘贺立,旋被大将军霍光废,改立武帝太子据之孙珣为帝,是为宣帝,在位25年。昭、宣两朝采取“知实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昭宣时,政治郊清明,社会较安定,民族关系较融洽,经济有所发展,被称之为“昭宣中兴”。

东汉:
光武中兴:
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汉高祖九世孙,其父刘钦曾任南顿县令。刘秀曾入太学,习《尚书》。新末地皇三年在李通劝说下,与兄刘演起兵反对王莽,后加入绿林军。25年,刘秀称帝,是为汉光武帝。为了强化统治,刘秀采取了系列巩固统治、恢复生产的措施,使汉政权又重新开始兴盛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就是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那时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

南北朝:
元嘉之治:
宋武帝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两年后,大臣徐羡之等杀刘义符,立刘裕三子刘义隆,史称宋文帝。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修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由是“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良吏传序》)宋文帝元嘉之世(424—453),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隋朝:
开皇之治
隋朝开国皇帝隋高祖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首创三省六部制,修订“开皇律”,设置粮仓,颁布均田令,缔造了开皇之治。隋高祖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高祖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唐朝: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时,年号是贞观。贞观年间(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用心治理国家,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广泛听取意见。因此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贵贱,都能够得到他的重用。魏征敢向太宗直接提意见,即使太宗生气,也不退让。魏征病死,太宗痛哭着说,用铜作镜子,可以整理衣帽;用历史作镜子,可以了解兴亡;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对错,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并州县,节省开支;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减轻劳役负担,让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等。这些措施很得民心,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皇帝是船,人民是水;水能载船,也能覆船。
唐太宗采用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护。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大可汗”。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王,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常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开元盛事:
开元(公元713年一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开元末年,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唐朝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历史上叫做“开元盛世”。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当上皇帝后,立志继承唐太宗的事业,任用有才能的人,接受大臣的正确意见,精心治理国家。
唐玄宗在位最初20年里,唐朝出现了兴盛的景象。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商业和交通也十分发达。扬州位于运河和长江交汇处,中外商人汇集,城市特别繁华。唐都长安城里更是热闹非凡,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使臣、商人、学者、工匠都争相前往唐朝进行友好交往,开展贸易,学习文化、技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

元和中兴: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

Ⅵ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达到了全盛时期

唐朝,唐朝的开元盛世达到了古代包括近代的全盛时期,更有万国来朝的局面,开元之后乃至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一直衰弱下去。

Ⅶ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盛世为什么总是每隔八百年出现一次

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唐朝的贞观之治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唐朝是万国来拜,百姓生活那是相当富裕,那时候的丝绸之路发展也是最鼎盛的时候。唐朝国门大开面向世界展示我们大国威仪,放眼望去歌舞升平,在古代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时候更繁华?

仁宣之治(公元1403年-1435年)大明王朝讲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说当官的不作为,无为而治说的是一种境界。遵循道法规律来治理国家,让百姓自己就能够创造理想的国度。从大明朝的减赋税、免劳役、郑和下西洋,就能看出来这个国家不仅富还会下西洋炫富。

Ⅷ 中国古代共有几个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分别持续了多少年

西汉“文景之治”是我国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出现。30多年
东汉初“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刘秀。近30年.

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20年左右.

唐初“贞观之治”,唐初太宗李世民。20年
盛唐“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20多年.
明“永宣盛世”,明成祖,仁宗,宣宗时期.30年
清“康乾盛世”,清康熙、雍正、干隆年间。100年左右.(康熙中期至干隆中期)

此外在传说中还有以下盛世.
夏朝少康中兴,少康在位时期.少康复兴夏朝,国力强盛.史称"少康中兴”.持续20年.

商朝高宗武丁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商朝最强盛,史称“武丁中兴”.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持续时间不详.

成康之治,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Ⅸ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盛世”

六次盛世。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

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执政期间呈现的社会现象。最初,由于多年的战争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百姓生活不怎么样。汉文帝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原则的政策。对百姓不施大压;与此同时,对敌对势力也保持不随便动兵,维护和平,尽可能避免消耗国力。

汉文帝的生活十分节俭,自己的服饰、车驾都没有增添,还下旨不许郡国向皇帝献上奇物异宝。因此,政府过了紧日子,所有开支十分节省,那些当官的更不敢奢华无度,就此大大减少了百姓的压力。

这两位皇帝还非常注重农业,多次下令给那些刻苦耕作的农民进行奖赏,甚至在春耕时他们还会亲自下地干活,给大家做范例。

文、景两位皇帝执政期间,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渐富有起来。到了后期时,粮仓都十分饱满,府库里的钱常年不用,甚至于拿来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

随着消费水平日渐上升并且迅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表现出多年未见的富裕现象。文景之治是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也是文化经济发展曲线最高的。

唐朝时期,唐太宗执政阶段呈现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大幅度提升的盛世现象被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继承了唐高祖制定的方略,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还采用以农为第一,节俭朴素(当官的出去不许吃肉),大力发展文化,并完善了科举制等方略。社会当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现象;并尊重其他民族的习俗,稳定了大唐边疆;赢得了几十年天下繁荣的理想结果。

根据当时的年号,是在贞观年间,因此这个阶段就被称作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农业社会推到了顶峰。

3、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也称开元之治,也是在唐朝的盛世。唐玄宗执政以后治国基本方略采用道家的喧嚣无为思想。同时任用贤才,整理官僚,最终使得唐朝中期的政治十分稳定。

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使得名门望族受到打击,百姓担负减轻,农业发展迅速。唐玄宗还停止军队变革,采取了更有效的治军措施,并在边远地区令军队进行屯田,同时进一步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进而扩张领土。

对外民族以和平相处为原则的友好政策,改善了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朝在各个点都到达了非常发达的程度。连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达八千万人 ;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商业繁荣,城市更是繁华。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来到大唐,洛阳、广州、长安等大城市不同肤色、语言、服装的商人来来往往,非常繁华。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到达最高峰值。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初期的永乐和仁宣之治。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削弱群雄,将元朝剩余的势力赶到长城以北,并统一了华夏。经永乐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三代,近五十年的精心治理,终于创出了三十三年“永宣盛世”的优秀政绩。明朝也就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成祖朱棣曾经5次进军蒙古,南至安南,还传命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与世界相通。这么多举动彰显了明朝势如破竹的发展进度。永乐年间城市经济发达,以北京、苏州、广州、杨州、佛山、南京为主,以及一批沿海、沿内陆河城市的手工业、农业、商业兴隆昌盛。在历史中称为“永乐盛世”。

随后又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国力到达巅峰,疆土辽阔,周边邻国每年都进京朝贡,这就是仁宣之治。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历史上中国封建王朝的一次复兴,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维持的时间长达134年之久,经过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干隆皇帝三代的治理,是大清王朝最辉煌繁荣的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的各领域的商业体系不断增高,经济框架达到极致。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变革,社会的稳定、国力的强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中国清朝年间的领土版块更是宽广。

在盛世期间生活的人们是幸福的,没有战乱和暴政,甚至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幸福指数都高。当然我也相信如今我们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也会是盛世。

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殷商国势达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傅说等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故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称为“武丁中兴”。

Ⅹ 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几大盛世各有多少年吗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次盛世?各有多少年?盛世的标准?为什么说我国现处于盛世的初级阶段?据文字记载,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公认的‘盛世’有四次:(西汉的文景之治,约93年;唐代的开元之治,129年左右;明代的永宣之治,时间最短只有32年;清代康乾盛世,有133年但存很大争议).。盛世---有以下的条件:1、国家统一;2、没有外患或外患不严重,边境比较稳定;3、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4、科技文化有大发展;5、政治清明。按照以上标准再对照现实情况,我们国家如今算不算处于盛世阶段?准备在以后讨论。 1、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在历代王朝的历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主要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因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汉武帝由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为了维护北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汉武帝决定改变汉初以来对匈奴的和新政策,进行一场反击匈奴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对匈奴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战役。这3次战役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给匈奴贵族以致命的打击,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保障了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居生产。但这些战争消耗了国家的财富,使广大人民增加了徭役之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为了联合西域,共抗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原和西域各地文化、物产交流的新纪元。不但促进了亚洲各地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联系。 2、从贞观到开元之治 开元(公元71374年)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这段时期唐王朝国势强盛,在各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盛世景况,史称开元盛世。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 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 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 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 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3、康乾盛世 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干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故中国部分历史学者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全国推广的结果。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对内大兴文字狱。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康乾盛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是不值得称颂的。 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骗人的,是中国部分历史学者无视历史、自欺欺人的说法。在康熙年间,对俄作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割让领土,如果是盛世却割让领土真是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同样处于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间,也签订了割让领土的《恰克图条约》。而且在康雍乾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他们做了什么?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字狱惨案,康乾数次下江南奢靡游玩,自雍正起又耗尽民脂民膏修建圆明园。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侵略者已是坚船利炮,而清朝军队却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这个地步,真是无耻之尤。康熙年间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着作《潜书》里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而干隆时期的英国使者马嘎尼来华期间,记载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都是蓬头拓面,衣杉褴褛,因此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三大盛世的共同特征 中国历史上三次盛世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但总体上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共同特征。 一是消除了内忧外患,军力国势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周边没有相抗衡的力量。汉朝开国之初,异姓诸侯王心怀叵测,匈奴部族频频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据,边塞突厥犯境;清朝入关定鼎后,内有三藩、台湾、准部之忧,外有俄罗斯之患。但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别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开疆拓土,军力国势日益强盛。疆域之辽阔,为中国历史上除元朝外所仅见,也为世界历史上所罕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对手能够对其构成真正的威胁和挑战,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二是社会总体上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富足,国力领先于世界。这三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乱之后,人口丧亡,经济凋敝。统治者能够汲取前车之鉴,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注意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总体上保持了较长久的稳定,经济逐步有了恢复和发展,国力蒸蒸日上,百姓越来越殷实富足。西汉文景之际,据载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武帝时,大兴水利,农业更趋发展;盐铁官营,财政愈益加强。唐代贞观年间,经济由恢复而发展,到玄宗开元全盛之时,诗称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历史上汉、唐并举,无疑都证明汉、唐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清代干隆时,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均兴旺发达,财政收入之丰,达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经济规模和总量居当时世界之最。直至1800年(清嘉庆五年,干隆于此前一年去世),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为世界其他地区望尘莫及。国家的安定富足,又为军力国势的强盛提供了基础。由此出现了文治武功、相得益彰的局面。 三是文化繁荣,对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国势强盛、国家富足的基础之上,三个朝代的文化俱臻繁荣。汉初以来朝廷大力倡导搜集和整理图籍文献,使先秦百家之学在秦代焚书浩劫之后又趋复兴。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设太学,置乐府,诞生了大气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记》。唐人吐纳百川,镕铸古今,在科学、文学、艺术上都有卓越的创造。贞观之时,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来朝,国学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绚丽的唐诗,终在盛唐时臻于大成。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的编纂,经学、史学的兴盛,使清代学术取得了超汉越宋,集历代之大成的历史地位。一部《红楼梦》,堪称时代的史诗。这些文化成果,均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往往被奉为样板,竞相学习仿效。 四是兴盛的局面持续时间较长。汉代的盛世从文帝继位(公元前179年)到宣帝去世(公元前49年),持续130年;唐代的盛世从太宗登基(公元627年)到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5年),持续128年;清代康、雍、乾盛世从1662年延续到1795年,长达133年。综上可知,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都在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里,保持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文治武功、相得益彰,并形成无与伦比的盛大局面。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比较清明或繁荣的时期,特别在朝代更新之初,一般都呈现出上升、发达的气象,但都称不上盛世。究其原因,根本有二:一是持续的时间不长,不过数年、十数年或稍长而已;二是达不成全面繁荣昌盛的局面,仅只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终没有三大盛世的恢宏气势。(上)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多久盛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